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92章 第七章 桃溪堡姻缘巧定,百日宴谈地论天。

“囡妮仔,转来!嬉下凑。”

“噢,真清干!哥郎心里麻麻痒。”

不知从哪儿又跑来一队当兵的,嘻嘻哈哈,吵吵嚷嚷。一个俊俊的小兵阴阳怪气地唱着小调“打开园门去摘菜,满园的青菜实在叫人爱。青的青翠翠呀,黄的黄安安,红的红着紫呀,绿的镶着白。哇查查!水灵灵的青菜遍地栽。打开园门去摘菜,满园的青菜实在叫人爱。”

领头的一名长着大尖下巴的校尉嘿嘿地坏笑着,按那小曲的调子哼唱道:“哇查查!跟了哥郎崭得很,娜妹实在叫人爱。”

三四十人的手下溜须拍马地叫好,“蒋五爷,唱得好!”

“五爷顺口拈来,就是厉害!”这时士兵们已经追到了茶摊前。

老翁护住受惊的姑娘,两眼圆睁怒目而视,“你们这些当兵的怎么都是这样无耻,还有没有王法了?我上衙门告你们去。”明显经过上次挨打后底气不足了。

没想到这伙领头的更是凶狠,抡起鞭子劈头盖脸地打下,“老东西,给脸不要脸,老子们从信州千里迢迢地进京宿卫,保的是你们的平安。做则个?没句感谢话也就算了,还要告我们。我抽死你,你去告啊!”

看他无法无天的蛮横像,励儿早就义愤填膺啦,上前几步一把夺了鞭子,“太不像话了,你们调戏人家姑娘在先,告你们怎么啦?你有什么权利说打人就打人。”

兵士们见有人出来见义勇为,仗着人多势众各拔刀枪便要行凶。

“住手!我乃润州丹阳县尉项斯,儿等无礼不得放肆。”

那校尉龇着牙讥讽地说:“小小的县尉不知天高地厚,哪里凉快到哪里歇着去。”

“好大口气!我这睦州刺史说的话你总该服从了吧?”杜牧最看不上这副恃强凌弱的嘴脸。

“睦州,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刺史官爷你管不了我们这段,我劝你不要伤了彼此的和气。”

杨家老大看不下去了,怒斥着这帮兵痞,“不知天高地厚!这位是祭酒杨敬之,再在这里撒野必将严惩不贷。”

士兵们听说眼前这位老人是朝廷大官,嚣张的声势顿时收敛殆尽。“祭酒?管好你国子监吧,还是少掺和我们兵部的事。”校尉轻蔑地冷笑道,把刚刚压制的气焰又一次点燃。

秦靖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高喊道:“太过猖狂!你不认他们该领教爷的拳头。”眼瞧得双方即将大打出手。

“蒋五,你要聚众造反吗?官卑职小的折冲府队副,凭什么肆意妄为?还没人能说得动你啦!”

闻听此言那校尉怒火中烧,向人群外望去就要大发雷霆。当见到马车上说话之人,他却由凶狠的老虎骤然变成驯服的小耗子,“魏长史,蒋五给您行礼啦!”众人回身看是谁有这么大的震慑力。

马车上是两个人,厉声训斥的这位中等身量,头戴软脚幞头,身袭青色细麻布圆领襕衫,肤色如农夫日晒雨淋后泛红枯槁,眼神严肃不苟言笑,背脊略驼其貌不扬,尤其是鼻头勾尖,状如三角,极似羊鼻。与其同行的是个五旬开外的便装男子,他黑衣得体,双睛明亮,鼻直口阔,大耳方额,总是乐呵呵的一张脸。

除了杨敬之外,其余众人见了同样是赶忙温顺地躬身施礼,“白相、给事中可好?”

车上两人下车还礼,尤其是那魏姓官员与杨氏兄弟格外亲近,杜牧心里明白人家是师兄弟,杨授的父亲杨嗣复是给事中的提携恩师。

那两个人下车落地上前几步,礼貌有加地冲杨老爷子作揖道:“老夫子,小弟有礼了。”“杨祭酒好。”

老者平静似水地回答:“是敏中、魏谟呀。老夫还将就活着,可刚刚被这军棍打脸,你们两个看怎么给我找回来呢?”

白敏中听罢用两指向后一摆,“来人,把这狂徒拿下,拉回兵部法办,我这兵部侍郎右仆射还治不了你啦。”

他同样用那两根指头指着蒋五,向老者告慰说,“老夫子,这个人基本就没了。如此蛮横,竟敢顶撞您老人家,真是咎由自取,不可活。”车后紧跟的护卫不由分说,麻肩头拢后背把蒋五捆了。

“魏长史,救命啊!长史,饶命啊!我们是第一天进京,还没去兵部报到呢,不懂这儿的规矩。”街前太岁蒋五平日里号称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整个江南西道甩开膀子横晃的主,此时磕头似鸡啄碎米般连连告饶,膝下渗出一摊□□,已然是被吓尿了。

“杀娘?怕了!蒋五啊,你也有怕的时候,不看在你姐夫的多年情分上,真应该让你吃几年牢饭,长长记性。”他转向白敏中耳语了几句。

就看白相爷点头同意,旋即吩咐护卫道:“官宦子弟也不能飞扬跋扈,辱没尊长。我说那个谁谁谁,放虽是放了你,可不能没有惩罚。来呀,掌他五十个嘴巴,给他留个记性。”精壮外加魁伟的护卫上去就是一顿耳光,噼啪扇得山响,打得蒋五哭爹喊娘。

“快滚吧!别在这儿给信州人丢脸啦。”魏谟鄙视地命令这伙人。

望着跑远了的军士那屁滚尿流的熊样,杨敬之忧心忡忡地叹着气,“敏中啊,大唐要是靠着这些地痞流氓不就毁了吗?他们除了祸害老百姓,还能干什么呀?”

他环视众人,见均有同感撼首称是,“不说也罢,人老了话多讨人厌。你们两个出京要去哪里公办呀?”

白敏中礼貌地回答道:“老夫子,没有什么公事,牛老相爷的二公子牛丛生儿子,今天办百日宴席,请我们过府一聚。”

杨敬之又是一声叹息,“人老了不中用啦,谁还把你当回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你哥哥白乐天说得好‘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要是他还健在,有这么大的喜事是忘不了我的,我们那才称得上是心心相惜呀,当年我在万州,他在忠州,我们既是同僚又是笔友,相交深厚,他时不时送来亲手制作的胡麻饼让我品尝,还赋诗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敏中立在他身边聆听着,倍加伤感地附和着,“我二哥对待朋友就是这样,知心知意,贵在赤诚,可惜他去年八月里驾鹤西去了。”

沉默良久,老者打破悲伤的氛围,“好了,你们先去吧,我办完手头上的事也要去凑个热闹。”他把大家送上车马,挥手致意。

随后拉住老翁,“老弟,看到了吧,这些大官都是我的晚辈,我很有份量哩!我是什么官?”

“你是啥?不知道咧。”

“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我说了算。”

“哦,你说了算。”

“对,桃李满天下,国子监祭酒。我刚才给你说的那位,我的学生,有才!前途无量,看上咱闺女啦。你这当大的就应下吧,他是润州丹阳县尉,项斯,可比你那县尉的小舅子要强啊。”

“县尉,好,单相思,可别思坏了身子。”

“应了?”

“应了。”

“应了好,你那闺女太招风啦!”杨敬之像完成了一件大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边再说杜牧他们,离开桃溪堡向杜兆而来,眼见得前面凸显一大两小山字形排列的三座灵塔,那是兴教寺,唯识宗祖师玄奘法师及其弟子新罗王之孙、西明大师园测和尉迟恭的侄子、三车法师窥基遗骨安葬之地。

又往前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一处院落,院子倒是挺大挺规整,房屋也是前前后后挤挤插插,可让人看了总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缺的是高贵大气,这建筑外面除了砖石就是土坯,油漆彩绘一星半点都看不见,更谈不到贴金镶银,雕梁画栋了,可见这家主人太谨小慎微,力求节俭平淡啦。

素色的大门口早有管家在迎来送往,接礼道谢,“杨公子,您问到了吗?”管家殷勤地向一位刚从院里走出的中年人询问着。

那人焦急地四处暸望,心情浮躁地晃着脑袋,“饿已经打发家人去找咧,这俩人野个就出去了,神神秘秘的,你锁啧斯砸正麽?”一转身他又进院了。

管家目送他的背影,同情地摇摇头,“这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童心未泯,四处乱走,也不和家里知会一声,让人着急。”

他用手摁了一下桌子上摞着的礼单子,捧起账本喜滋滋地冲账房先生说:“咱们老爷一世英名,威风不减啊!”

话音未落,一大群人马呼呼啦啦地来到大门外,管家眼尖,一眼就认出马车上的相爷白敏中,他急三火四地命令家丁进去通报,又一面满脸堆笑、鞠躬作揖地迎接着,同时吩咐下人燃起爆竿以示隆重。

呈上礼金,抬入礼盒,白敏中等人在前呼后拥的引领下进了牛家老宅。

本是宽敞的庭院布满了嶙峋怪石,行在石间迂回曲折峰回路转,一步一景别有洞天,青竹翠柏穿插点缀,花卉池沼置之幽邃。

“敏中啊!你们怎么才来?我刚刚还跟杨戴说你们快要到了。给事中大驾光临,我小孙孙真是多福多寿啊,感谢啦!呦,杨授、杨损、牧之、秦英雄,你们也到了,替伯伯高兴不?人丁兴旺,开枝散叶呀。”牛老相爷精神抖擞,满面春风地迎出来。

大家拥入正堂,分主次落座,白敏中迫不及待地请求道:“老前辈,快把小宝贝抱出来,让我们喜欢喜欢。”

“敏中倒是提醒我了,刚刚还想着来着,一说话把正事忘了,年纪大了不中用啦。”老爷子笑逐颜开地吩咐着,“丛儿,快去后堂把小孙孙抱出来,让长辈们看看。”

应声而去的男子该是二公子牛丛,不多时便领着丫环、婆子进来一堆的人,众星捧月般怀抱着婴儿。

众人争相围拢过去,品头论足,吉祥话堆积的如屋外层叠的石山,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这孩子粉嘟嘟的小脸,胖乎乎的小手,腮边各有一块惹人疼爱的疙瘩肉。魏谟端详着孩子问杜丛:“给孩子起名了吗?”

“还没。”初为人父的杜丛欢喜地回答。

“给事中,您学识渊博,给想一个有深意的呗。”做爷爷的请求道。

魏谟却未推脱,问明了生辰八字,略微思索,“今年是丁卯兔,火兔年,兔吃青草为木。《国风》里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就给这小狡童取名牛乔吧。”

一旁的白敏中提出质疑,“魏谟欠考虑,欠考虑啊,这孩子命中缺土,木旺克土,应该叫牛山!”牛家爷俩自行默念几遍,尚未说可否。

“牛山,太俗气了吧?这孩子本来就是老爷子的第三个孙子,叫牛山还以为是牛家小三呢。我看不妥!”杜牧说出自己的想法,急忙加以阻拦。

“杜小子说得在理!”从门外传来洪亮的赞同声,众人惊奇地举目观看,在管家的引领下来了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杨敬之和弟子项斯,“魏谟取的是乔,敏中说是山,要是老夫给起一个还是连山加乔叫牛峤吧,挺拔高耸的山峰,希望这孩子将来超越父辈,拔地而起,势压五岳。不像他爷爷这满院子的假山虚洞,假门假事,骗骗自己还行。”

“杨兄啊,你呀!给我小孙孙取个名字,还带着把爷爷也羞臊了一通。”牛僧孺抬手点指着数落道。

“牛老弟,多年不见你还好啊?杨某不请自来,讨杯喜酒。”

“还好,还好,让人家贬来贬去,总算活着回来了!杨兄,你也如故呀?怎么你没收到请帖吗?可是你家老二戴儿他早来了。”

牛僧孺身边的中年人一脸的埋怨,“大!你包社咧,牛大大特地让人送去的贴子,可你俩出去不在家,您奏啥去咧?”

杨敬之揽住牛相爷的手痛快地笑道:“我说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你抱大胖孙子的百日宴是不能忘了我的。”

牛老爷子见到了多年的好朋友,同样是愉快地说:“怎么会忘了杨兄你呢?在京的老哥们也没几个了,酒要陈的香,人要旧的好啊。”两位老人携手并坐,小字辈们分左右陪着,“杨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宦海撑舟,峰谷转瞬,起起伏伏,活到我们这个岁数,得失之事该看得淡了。唯有魂牵梦绕的老朋友常在梦中相会,可惜能像我们这样促膝交谈的是越来越少啦。白乐天、刘禹锡、皇甫湜、李宗闵都先后辞世,更有韩愈、杜佑、韦贯之、柳公绰这些老师先贤都不在了。”

他转向杨授、杨损兄弟,“你们的父亲和我、李宗闵有同窗之谊,杨嗣复他在江州可好啊?”

杨家老大起身回复,“老相爷,家父自潮州招回至江州,环境优越了很多,可身子大不如以前啦。”老二杨损也跟着站起称是。

牛僧孺痛心地点了点头。“是啊,牛老弟,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可你莫伤感,这在座的子侄各个出类拔萃,为国家英才,我们后继有人啊。”

杨敬之扫视着晚辈们,“江水奔流,前后相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愿我们的子孙,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郑滑观察使周墀到!”堂口外是管家洪亮的禀报声。

话音刚落,两位官员快步走进大堂。“牛相爷,道喜啦!天降石麟,德门生辉啊。”

牛僧孺带众人起身致意,拱手回礼道:“同喜,周墀、韦澳,你们来得正好,杨老夫子在夸奖你们后生可畏呢。”

周墀双手齐摆,谦逊地说:“我们哪里有你们老一辈的雄才大略,丰功伟业啊!”

“孺子可教啊,牛老弟,周墀这孩子还能进步。”杨敬之赞许着,他虽然年纪古稀可深邃的一双眼睛是明察秋毫,“韦澳,你那脖子是怎么回事?挠成这样,是谁下的手啊?”

韦澳赶忙扯扯衣领掩饰着,“哦,暮乱的很!来的路上和人打了一架,被挠的,包社列。”

老相爷闻听凑近细看,不无埋怨道:“韦澳啊,稳当当的,都这么大了,还这般淘气,动不动就理论争执,是和谁动的手啊?”

“温八爪,温庭筠。”韦澳惭愧地低下头。

坐在上首的白敏中笑着说:“温庭筠?你敢惹他,此人有名地手快,打架也不是他的风格呀,你一定是逼急了他。”他又向两位长者介绍,“这个人有才,精通诗余小令,开词为艳科的先河,风格绮丽婉约。但为人不拘小节,属于持才傲物那伙的。”

“说谁持才傲物呀?”没有仆人禀告,看似家里熟人。一句清脆地高声提问,门口显出一位潇洒男子,眉清齿白,神情傲然。他头罩天蓝四方平定巾,内衬白色裳衣纨绔,外搭锦缎披风。

“表舅,我来晚了吧?”他无所顾忌地环视左右,“今天是群英聚会吗?”

“皇甫松,你表舅给孙子办百日,你这当叔的怎么才到啊?”杨敬之开着玩笑抢先说。

“老夫子,我等了一个朋友,为此耽搁了。”他闪身让出同来的青年,只见他神采奕奕,书生打扮,肩背个黑色粗布大褡裢,里面不知装得什么鼓鼓囊囊的,右腋窝下还挂了柄桐油棉纸伞。

“风水新锐杨筠松,我新交的朋友,他还为表舅带来一副对联。”皇甫松隆重推荐,他从青年手里接过两条大红纸,展开了朗声念道,“上联是自然山水好风水,下联对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主人看了甚是高兴,令仆人贴出去。

青年人在后面补充道:“这对联正好化解这园子里的孤峰煞,长居这石林对主人不利啊。“说者好心听者忌讳,牛僧孺眉间结出个大疙瘩。

德儿他们是熟知杨筠松的,也知道他的风水造诣很有根基,在旁边连连称赞。

“小伙子,你是哪儿的人啊?”白敏中在贾家楼也和他有一面之交,尤其因莺莺在贾家楼的那段插曲,颇有些不屑一顾的神色。

“大爹,我家住窦州。”青年礼貌地回答。

“岭南的,小小年纪你知道什么是风水吗?和那个疯丫头讨人嫌,能有什么出息?拿个对联招摇过市,岂是真才实学吗?”白相惋惜地看着青年人。

“这位大爹此言差矣,我那丘姐姐受尊师堪舆大师丘延翰的真传,尊师师从白鹤仙人,仙人受业祖师郭瑗,祖师得道于青乌子张道陵张天师。至于何为风水,祖师早有明示,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副对联是我悉心体会,一切归于自然。”

白敏中还是不以为然,嘴角撇了撇似笑非笑地看了看左右。

杨敬之倒是对风水很有兴趣,一面端详着小伙子一面说着自己的看法,“看风水的手眼高低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不乏世外高人。刚才这小伙子讲到自然,我曾在万州为官对此很有体会。蜀中之人讲究个巴适得板,安逸得很!这种生活理念是和一位先人息息相关的。”

众人从未听说过,不禁好奇地伸长脖子问道:“和谁?”

老夫子不急不慌地端起茶盏,吹去水面上的碎叶子,品了一口,“嚯,牛老弟,你这茶是大地树叶茶吧?乡土气息很浓啊。”

牛僧孺呵呵地笑道:“我这里可没有蒙顶、紫笋、小团、薄片,就有这市集上的散茶,一样的提神醒脑。别卖关子啦,你快说和谁有关啊?”

杨敬之捋着山羊胡子嘿嘿地笑道:“和谁?岑参有诗赞他‘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就是蜀八仙之一的严君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