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80章 第二十八章 菊潭城中访菊花,虎狼坡前觅虎踪。

待义方将自己的身世细说了一遍,在座的各位都投来同情的目光,有人建议道:“去到虎狼坡打听一下,看看当年谁家丢了孩子。”

另一个反驳他,“那是大海捞针,义方是让狼叼去的,他的家不一定在那里。”

又有人说了,“还是找那老虎,狼多,虎少,还可能是被老虎叼走的,看看周围老人谁见过叼着孩子的老虎。”

真是你一言他一语,半天也拿不出个高明主意。

段成式清了清嗓子,刚才还七嘴八舌的众人都安静下来,“老话讲,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万事都有个重点关键。义方这事是个大事,刚出生就遭遇不幸,背井离乡,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家乡何处都不晓得,就凭着这把金锁是唯一的线索,和这菊潭一定有关系。不管是野狼叼去,还是老虎掠走,确是跃治大师在虎狼坡救下的。你说去坡前找,那里是荒郊野外,人迹罕至,去问大树呀,还是问石头啊?我说,还是在内乡的城里找,先寻到这制锁的荟萃楼,问一问老师傅,看是否记得那年谁定的金锁。然后顺藤摸瓜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众人鼓掌称是,无比佩服。

“真是不错呀!还得是尚书郎,就是高瞻远瞩,足智多谋啊。”温先生是发自肺腑地叫好。

“代那,这个主意好。”李群玉同样赞成道。

成式也为自己的分析沾沾自喜,一杯酒一饮而进,嗓门提高了八度地分析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锁上刻的四个字‘径行高步’,庭筠、群玉你们想起这四个字出自何处吗?”

温庭筠正在津津有味地啃着鹅头,冥思苦想后放弃了,李群玉也搜肠刮肚地想不起它是从何而来。

段成式自鸣得意地揭晓答案,“是出自永贞革新的急先锋柳宗元柳河东的文章,原句是‘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这些革新家呀,貌似锐意新政,大刀阔斧,激流勇进。实则拉帮结伙,开党争之先河,飞扬跋扈,排斥异己。我外公武元衡早把他们看穿了,誓不与其沆瀣一气,结果遭到他们的陷害,由御史中丞左迁右庶子,二王八司马一党的所作所为卑劣之极。正像韩愈前辈一针见血地指出,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他激愤地痛斥完,将手搭在义方的肩上,“义方,你放心,这就快有眉目了,从这把金锁和这四个字上看,你家一定是个家道殷实、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吃完饭,我们就去找那个荟萃楼去。”

“官人,您说是要去荟萃楼吗?”小二哥好心地插言道。

“是啊,它离这儿远吗?”段成式向他询问。

“可是。”小二一脸的无奈。

“怎么那楼不在吗?也是,十多年啦。”尚书郎很是理解。

“不是。”小二忙否认着。

“那是还在?太好了,不知道那里的工匠们还记不记得这把锁的事。”成式舒了一口气,高兴起来,“只要是有人还记得,这事就成了。他夹住一颗鹅心,放到义方的碟子里,“义方啊,心放在肚子里吧!这事就快水落石出啦!”

小二可没他那样高兴,眨巴着眼睛凑近说:“官人啊,荟萃楼还在,但是已经不是金店啦,改酒楼了。原来的师傅们走的走,过世的过世,据小的所知,原本的七位师傅都不在内乡了。”

段成式心里一凉,感叹事与愿违,遘兹淹留,“伙计,那金店的店主呢?可以找他问一下。”

“十年前就死了,坟上的草都长得一人多高啦。他儿子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不久就把诺大的家产给败光了,金店也就歇业啦。”

成式失望地看着义方,“好事多磨呀,诸事难料,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去那楼看一看,在周围再打听打听,看还能找到些蛛丝马迹不?”

小二哥摆手摇头,“官人,不用去啦,不用去啦。”

“怎么地呢?”

“官人,你现在就在原来的荟萃楼里呢。”

“啊,是呀!真没想到啊。”众人都大呼意外,向四下里左观右瞧。

“时过境迁啊!物是人非啦。”温庭筠感慨着,“这内乡城里就没有一个荟萃楼的老人吗?”

小二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想了半天,猛然觉醒喊出,“我怎么把他给忘了!有啊。”这一声使所有人都振奋起来,所有的目光全集中在他这里。

“是荟萃楼的?”

“是荟萃楼的!”

“是老人?”

“是老人!”

“在内乡城里?”

“不仅在城里,就在我们酒楼的后厨。”

段成式高兴地手舞足蹈,急不可耐地嚷嚷道:“那还等什么,快请出来呀!”

人们心焦地期待着,不多时楼梯响起脚步声,“弄啥里?”一个男子在问。

雅间门帘子一挑,小二哥让进一个人来,“快进,官人等着呢。”

来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朴实腼腆地搓着手。

段成式质疑地望望小伙子,又看看店小二,“这就是你说的老人?”

“官人,你别看他年纪轻,他可是荟萃楼唯一能找到的人啦。当年金店关张的时候,他是个学徒,有什么事可以问他。对吧,二宝子?”

“中们。”小伙子实心实意地狠力点头。

“你是什么时候进荟萃楼当学徒的?”尚书郎先问道。

“我是金店倒闭前两年,至今有十五年了,是文宗大和五年。”别看他憨厚,心智倒还机敏。

成式拿出那个金锁给他看,“小伙子,你认识这把金锁吗?”

那人翻来覆去端详着,“符师傅做的。”

“你确定?再好好看看,这么多年啦,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谁的手。”温庭筠告诫他要准成些。

“是符师傅的,这七位师傅都有记号,金品出了问题可是要追究责任的。我不表人!”

庭筠看他说得真切,往下问道:“那符师傅现在何处?”

“老店主死了,买卖干不下去了,他就去岭南广州都督府讨生活去了,举家搬迁的。”小伙回忆道。

刚接上的线索又断了,“你再想一想,原来在荟萃楼干过的老人,这城里还有谁?”群玉也帮着提示启发。

“木里,真木里,就剩我一个啦。你们要是早来两年,我们要了饭的少东家还在,前年冻死在大街上啦。”这下大家的心里拔凉拔凉的。

“要是木什么事,我先回灶伙揍饭去了,还有一堆萝卜等着刻花呢。”段成式怅然若失地点点头。

小伙子往外走着,随口对店小二说:“年头太久了,要找荟萃楼的人不容易呀,要说当年我们金店在这内乡是首屈一指的响当当,就拿刚才给庄掌柜做的金锁来说,那手艺就是支楞!”

段成式、温庭筠、李群玉于同一时刻,从椅子上旱地拔葱地跃起来,拦住走出门去的小伙子,异口同声地问:“你知道是谁订制的金锁?”

“你说的庄掌柜是谁?”

他们连拉带扯地又把他摁在桌边,让他说个详细。

“你们是要找买家呀?怎么不早说!我全知道。”憨厚的小伙不无埋怨地讲,“那时我是学徒的,这些接来送往的杂活都是我的。定做金锁的是本城绸缎庄的庄掌柜,要的是一对,这把刻的是庄字,留给他家刚出生的二小子;另一把刻的是个吴字,说是送给朋友的。”

“绸缎庄在哪儿?你带我们去庄家!”太激动人心了,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家这就要立即前去相认。

“去绸缎庄吗?不占闲,早木啦,光房主都换几茬了。”小伙子看着激动万分的人们。

段成式又似被泼了一头凉水,他重新坐下,把那金锁翻过来调过去地看,“这个刻的是径行高步,那个是不是齿少心锐啊?”

“那我倒是木注意,只是一个庄,一个吴。我那天去庄家送金锁时,姓吴的在那儿,高大魁梧,像是个做官的,但说话举止透着直爽,挺平易近人的,还和我说着玩笑。他的两个侄子跟着他,大的十多岁,拘谨不爱说话;小的六七岁,却不老实,调皮得很,另一把金锁说是给那小的。”小伙子苦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放弃了,“木想起来,是有字,可不记得是什么啦,东西送到后我就走了。”

李群玉提问道:“那庄掌柜怎么称呼?他的朋友姓氏名谁你知道吗?”

小伙懵懂地摇着头,“我只知道他姓庄,朋友姓吴,庄掌柜的屋里人姓王,别的就不清楚了。对啦!那姓吴的是江南西道那边的人,和我们的一个师傅的口音很相似,七饭啦,米有呀。”

“你听说这庄掌柜的二小子被狼叼走的事了吗?”宋威也憋不住地问。

“怎么木听说!满城都知道呀,我们当时还帮着找过呢。”小伙伤心地说,“就因为这个,庄掌柜的屋里人落了病根,听不得狗叫,心悸哆嗦。后来她好些了,又生了三公子,我们都管他叫三驴蹄子,特虎气的孩子。三驴蹄子三岁时他们家就搬走了。”

“搬哪儿去啦?”尚书郎知道这是至关重要的。

小伙子望着店小二,求助地问他:“你知道搬到哪孩去了吗?”

小二也是同样的表情,“是有这么一回事,就听说是搬去王氏的娘家了,其他的真不清楚。”

看着情绪低落的义方,段成式安慰他道:“别难过,会找到的,一定能找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