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76章 第二十四章 商於古道重相见,晔晔紫芝可疗饥。

崇山峻岭中的蓝桥驿,不愧是山清水秀、诗意一般的神仙窟,面对深山老林,长吸一口气,都使人心旷神怡,透心地舒坦。

随着马车的颠簸,帘子缝隙处吹进丝丝寒风,义方伸手把它压严实了,“这山里好冷啊。”他下意识地说出。

“这才哪到哪呀!小兄弟你听过韩愈的那句诗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当时的天气才叫真冷啊。”

“我学过这首诗,好像是韩愈老先生被贬往岭南道潮州做刺史时,路过蓝关遇到大雪受阻,写给他侄孙的。”义方认真地回答道。

“对呀,这里就是蓝关,蓝田关就是蓝关。想当年刑部侍郎韩愈,上疏《论佛骨表》,劝谏当时狂热于佛事的宪宗皇帝,不要迎接和奉养法门寺的佛指骨,说百姓为了向佛表示虔诚,砍肢割臂者不计其数,献儿献女、倾家荡产、极尽耗费者数以千万计,那些王公士人更是奔走膜拜,搞得乌烟瘴气。结果,忠言逆耳触犯了龙颜,宪宗怒火大发,要处死韩愈,多亏宰相裴度、崔群等为他求情,宪宗皇上才改判他左迁八千里之外的潮州。可怜他的小女儿也病死在路上,又逢大雪困顿在此间,万幸他大哥韩会的孙子韩湘及时赶来,施法术保他一路平安。”

义方敬佩地看着温庭筠说:“温先生,你真有才,什么都知道。”

庭筠连晃着脑袋,“不是我,是我们的尚书郎,我看了他的那本《酉阳杂俎》才晓得的。”义方又转向段成式。

“我也是听我外公讲的,那是裴度前辈亲耳听韩愈自己说的。他那个侄孙韩湘可不是凡人,据说道行很高,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公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花瓣上面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他能遥知未来,洞察世间。”

“哦,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一位道士来。”义方猛然记起,滕王阁的一幕不觉浮现脑海。

不经意间车子过了雄伟险峻、气势吞云的蓝田关,翻越一分南北两重天的秦岭,前面便进到商州地界。

商州,秦岭南麓,丹江源头,北方的粗犷、南国之灵秀相融于一身,是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土地。

渡过丹江,江畔停靠着大大小小的舟船,虽已进入冬日淡季,却也喧哗热闹的很。

进入砖城就是商州州城(商洛市),放眼望去,真心比不得长安的高楼广厦,雍容华贵,然毕竟是地处秦头楚尾,长安至江南和岭南的交通要道上知名城池,街市上也是店铺林立,商贾聚集。

正是日悬中天、饥肠辘辘开饭之际,寻得一处较大的铺子,招牌上写着“大云饭庄”。

拴好马匹车辆,众人熙熙攘攘地走了进去,伙计高声吆喝着,“吃撒里边儿坐。”迎上来殷勤地伺候着,手脚倒还麻利。

茶水碗筷、压桌小菜转瞬间摆齐了,大盘大碗的菜肴一样样陆续盛上来,看这家厨子的手艺还算过得去。大家没有太多的客套,端杯持箸各自忙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肚子里有底了,这话自然也多了,“伙计,你这店名称为大云,是和那城北金凤山上大云寺有关系吧?”尚书郎刚喝了口酒,饶有兴趣地问着店伙计。

伙计应声凑过来,满脸陪着笑容地赞道:“官爷,您真灵醒!看您就是个见多识广,学问多地太太。不瞒您说,俄们店主以前是个信佛之人,饭庄取这名字就是讨个吉利。这话只能在这屋里讲,可不敢到外面说去。”众人心领神会地相视浅笑。

段成式望了望同桌人,慢声细语地讲话,“这商州城北金凤山上有座大庙,是则天皇后下旨修建的,为的是改朝换代当女皇帝。她先找来一本《大云经》说弥勒提前下世,解救众生,暗示冯小宝等人吹捧她就是弥勒转世。然后在两京各州均设一座大云寺,别出心裁地将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供于一殿,称之三大士殿。后来她儿子中宗继位悉数拆除了,唯有你们这座幸免保存。几年前我还去过,现在好像叫做西岩院啦。”他看了看伙计,充满自信地笑着问道,“我说得对吧?”

饭庄伙计竖起大拇指赞叹着,“四得,官爷,俄乌达的事您都知道。”

温庭筠咧嘴笑出声来,扫视四周补充说:“我们尚书郎那是谁?读书为嗜,博学强记,周游天下,矩识渊博,大才之人啊。”大家均是随声附和,对官人是大加赞许。

“伙计,你过来。”宋威在下手座向伙计点手喊道。“军爷,做撒哩”伙计赶忙走到跟前。

“你刚端上来的这道菜,是用什么做的呀?这么好吃呢?”

其他人听他如此说,也纷纷伸出筷子,夹起来细细品尝,都由衷地称赞说:“是好吃,这是什么食材?”

伙计用手指点,“商芝肉,夹着乌达的荷叶饼吃。”他又职业地卖弄起来,“军爷,这道菜妙就妙在这商芝草上,对,就是您夹的野菜,它还和四皓公有关呢。相传,秦末汉初,天下大乱,有周、吴、崔、唐四位博士,在商洛县之南、丹水之阴的商山隐居,以避秦乱。后来又拒绝了汉王的入仕之请,老死山中。每到断炊绝粮之时,常以此草为食,老乡们为纪念他们便取名为商芝草。这商芝肉俄乌达又叫老汉美,说是常吃它能延年益寿。”

温庭筠把着箸不错眼珠地听着,见伙计讲完,向那色泽红润的五花蒸肉夹去,把肉夹在荷叶饼间大口嚼着,“真不错呀!质地软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天赐美味啊。”他吮吸着溢出的汤汁,大嚼剩下的饼子,“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累,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

段成式打着拍子,“好!商山四皓的《紫芝曲》,美中不足是缺少琴声。普普通通的野蕨菜,因此立万扬名啦。”成式用手指着窗外,“商州真是南北交汇、藏龙卧虎之地呀!历朝历代,人才辈出。远的不说,就说这城东襄王沟杜家村出了个与玄奘大师齐名的释无业国师,都说他有罗汉之相。”

“这无业和尚与玄奘大师齐名,难道他也千里迢迢去天竺求取过真经?”宋威好奇地问道。

“那倒没有,天竺他是没去过。”尚书郎回答他。

“那我看还是唐三藏最厉害,谁人能比跋山涉水去西方拜佛取经的功绩大?”宋威直抒己见。

“宋将军,此言差矣。据我知道比唐三藏还早,去西方取经的是东晋的法显和尚,他是从海上回来的,要论先后,法显才是第一人啊。”庭筠指出宋威的纰漏。

段成式不敢苟同地纠正道:“你们说的都不正确,首先佛家把精通佛教圣典中的经、律、论三藏者皆尊为三藏法师,玄奘大师只是杰出中的一位,开创了法相唯识宗。另外,去西方取经的第一人是另有其人,是三国时第一个受戒的汉族僧人朱士行,法号八戒。他只身前往西域于阗国(和田),取得《大品经》。”

“哦!原来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是朱八戒呀。还是官爷知识渊博呀。佩服,佩服。”宋威不住地向众人夸赞着。

“就是这里吧!大云饭庄,看这个店名就想起我们的大云光明寺啦。嗨,全让那个混蛋皇帝给扒了。”店门口呼啦啦进来一行四十多人,为首说话的是个光头大耳的汉子,大嗓门吵嚷不迭,双手舞舞喳喳地比划着,眯缝眼扫视着一切。

紧随其后的是位脚穿百纳绣花鞋、身材稍矮的小女子,她左手持鉴人铜牌,腰围鹿筋单鞭,身上穿红衣如血似霞,头戴帷帽,帽裙垂至颈肩,四缘网帘上加饰串串珠翠,使得二八妙龄更显得妖娆深邃。

她环视厅堂笑道:“曹旗主,五奴看啊,你若要是开饭店,菜谱上一准是烧鸡烤羊的。”

“小圣姑,你说得在理,不过还得加两道菜,红烧皇帝狗头、烟熏道士黑心。”同行的短裳短裙的少女们哄然大笑。

伙计忙往里边让着,来人在临近的三张桌子坐下,“客爷,来些什么呀?俄乌达有自酿的包谷酒,还有渭城的葡萄酒,您看来哪个?”

“不喝酒,给我们来些素食。”正首座的这位吩咐道。这汉子瘦高个头,脸上泛着黄,像一只枯树枝上的蚂蚱。

他对身边的女子说:“隐仙妹子,这次多亏了曹旗主来,把个望仙台烧了个精光,真解气!”

那女子长得身材匀称,面庞清秀,像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溪,听他说的一番话,频频地点头称是。

“柳旗主、小圣姑,我们来晚了!接到钟教主的法旨,真是星夜兼程,未敢耽搁,怕你们吃亏,可还是来晚了一步,可惜了那些死难的姐妹。我恨不能把大明宫里的另一座望仙台也统统烧光。”光头恨恨地看了一眼另张桌子,看的是那边就坐的手下背后黑漆漆的铁箱子。

三名红巾拢头、红衣红裳外穿麻衣的男子,也和旗主深有同感,紧紧地攥住手中的喷筒,浓眉紧锁,义愤填膺。

柳沧浪在桌下暗扯曹旗主的衣角,低声耳语道:“看到门口那几个乞丐了吗?从丹江渡口就跟着我们,别有用心啊。”

“我去瞧瞧他们是什么货色。”曹旗主可从来是眼里不揉沙子,好人坏人一看便知,他站起身来就往外走,“看这几个小子就不是好鸟。”

不大会儿的工夫,他一手掐着一个回来了,往地上重重地一摔,只摔得两个乞丐龇牙咧嘴,连声求饶。

“说!你们是什么人?鬼鬼祟祟地跟着我们干什么?”曹旗主厉声质问着。

“俄们是好人啊!大哥,您误会啦。”其中一个吊眼梢、身体结实的乞丐望见酒店伙计嚷道,“老袁,你给证实一下,俄们是好人呀,就是个要饭的。”

伙计急三火四地跑过来打着圆场,“咋咧!这位爷,他们是好人啊,尤其是这位。”一指吊眼梢子,“他叫大孝顺,是俄们本地的名人呢,出了名的大孝子。”

柳旗主不解地问:“怎么?大孝子成了叫花子啦。”

伙计苦笑着回答:“说这事可就话长了,那时他还是个孩子。俄乌达商州城东有个山湾,里面居住着一户有父亲、儿子、孙子三代人。儿子不孝敬,认为老人年老多病,是个累赘。这孙子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总想找机会说服父亲。一天,儿子自制了一副担架,让孙子帮忙,言说抬着爷爷去看病。儿孙俩抬着爷爷,来到丫环崖畔歇息时,儿子对孙子悄悄耳语,要将爷爷同担架一起从陡崖上撂下去,落个零干。这时孙子以为机会已到,便不慌不忙地说‘不,爹爹。这副担架是些作的,不能撂,等将来你也走不动时,俄还要用它抬你呢’。儿子听了孙子的话,大为震惊和羞愧,忙说‘快将你爷爷抬回去,不能撂了!’就这样儿孙两个人又抬回了爷爷,从此万分孝敬,这件事被方圆百姓传为佳话,那个山湾子也改叫孝爷湾,这个孝顺的孙子就是他。”

这个故事讲完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对这个乞丐刮目相看了。“起来吧,我说你们年纪轻轻,身体健健康康的,怎么混成这样了?要了饭啦。”

两个乞丐从地上爬起来,满是无奈地牢骚道:“活不下去呀!俄们本来就是种田的,地无半亩,瓦没一间,靠天吃饭,平常是野菜糟糠裹腹,遇到天灾**就得借贷赊粮,滚雪球般越欠越多。大户和官府一个鼻孔出气,那点薄地迟早是人家的,再加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逼得俄们无立足之地,所以把心一横,做了乞丐,俄们十八个人聚居洞儿崖罗汉洞,号称十八罗汉倒是逍遥自在。”

“十八罗汉!名头好大呀。只听说十六罗汉,你们凑成了十八个,也许以后真能多出两个。”曹旗主笑道。

那个年轻些的乞丐不无骄傲地高声补充着,“诶,俄大哥说得没错,俄们就是十八罗汉。大哥做梦梦见东皇太一派来商山都土地,说俄们焚香拜佛、乞求上苍的赤诚之心感动上苍,特意封俄们为十八罗汉。那商山都土地可是玄宗皇帝加封的,还会有假?”

“你们焚香拜佛、乞求上苍的赤诚之心是什么意思?”小圣姑纳闷地询问。

被唤做大哥的吊眼梢乞丐支支吾吾地回应:“就是肚里没食,为了取暖烧了些檀香树的枝叶,偶然就做了这个梦。也好,自从十八罗汉的名号喊出去,这十里八乡的大小财主、老爷差官都不敢欺负俄们了,百姓们遇到纠纷难事,也来找俄们帮忙调停。几位爷,俄确实没撒谎,你们多心啦。假如俄们说半句假话,就立即倒地身亡。”

“喔,喔。”还没等他说完,身边的年轻乞丐眼睛发直,身体抽搐,仰面倒地,其状惊骇。

“老八!老八!”大孝顺抱起兄弟的上半身,极迅速地掏出一粒药丸塞进他的嘴里。

“这是怎么了?说着话就这样啦?是犯病了吧?”在饭庄里的食客都围拢过来,心焦地询问着。

大孝顺眼神闪烁不定地回复说:“老病,羊角疯。这个病,不好治呀,就得拿药顶着。”众人皆摇头叹息,唏嘘同情。

唯有那小丫头筋了下鼻子,凑近乞丐说道:“腥吗?五个时辰一吃,带的药够呀?”

大孝顺颇感意外地睁大眼睛盯着她,好像做了亏心事一言不发,低头去看病情缓解的伙伴。

“庄义方,你是庄义方!”穿百纳绣花鞋的小女人惊喜地喊出义方的名字,“没变,还是以前在湖州的模样。我是小青,陆小青啊!”

义方在他们进门时就已认出儿时的小伙伴,这时四目以对更加确认是她,“小青!是小青。”久别重逢欣喜万分,两人只是倾诉离别后的种种经历和磨难。

谈着谈着自然说到小青入摩尼教的经过,“我在郑州管城驿遇见裴文德,说你几年前突然失踪啦,如今你又成了摩尼教的圣姑,这是怎么回事呀?”

“一言难尽啊,你还记得我左腕上刺着的这个印记吗?”陆小青一脸的感伤,她伸出粉嫩的手腕,“这曼珠沙华花就是摩尼教十六个小圣姑的入选标记,从小指定的,长到八岁会被接入搁船尖总坛。不说我啦,你这是要去哪儿呀?”

义方把去潭州的来龙去脉简单地说明。

“小兄弟,上路啦!”宋威在店门口召唤着,时间过的真快,刚刚相遇又要离别了,两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自是依依惜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