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75章 第二十三章 金步摇对玉条脱,白头翁和苍耳子。

停车的地方是个大庙前,庙宇四周岩崖峻峭,曲水回环,茂林幽篁,流云飞瀑,真乃圣坊仙居的极佳之处。

可惜的是,宏伟的寺院群落、高大的殿宇庭堂现在已是断壁残垣了,就连山门上的横匾也不知了去向,让人猜不出原本是什么寺。

段成式搭着车夫的肩头下了轩车,心事沉重地注视着废墟,“真悟寺也未逃过此劫呀。”

“这是真悟寺?弥陀化身的净土宗开宗祖庭,善导大师立教传法的真悟寺?”温庭筠跟在其后也下了车,听成式的自语惊讶道。

“正是。初祖东林结莲社,二祖真悟开宗门。想当年这净土祖庭是僧舍几千间,僧众千余人,山林田产近万亩,高僧云集,名德会聚,香火鼎盛的大寺,可如今怎么拆成这样啦?连个和尚也见不到。唉!也对,法令如山,谁能拿性命开玩笑啊。”

段成式不无惆怅地环视这惨遭浩劫的瓦砾堆,“可惜啦,想当年二祖善导大师十一岁出家,偶入藏经楼中,于藏经前默祷祈愿佛力加被,指导所向。即于经中信手取得一卷,乃是《观无量寿经》,大为欣喜,自言‘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便即潜修十六观门,恒谛思维西方胜境。依阿弥陀佛本愿为立宗根本,坚定修学净土法门的信愿。后入京弘扬佛法三年,赢得倾城归信,士女奉者其数无量。竟至家家敬观音,人人称弥陀,屠户改业,满城断肉。”

“他太幸运啦!信手就取得想要的了,我可没那么命好,翻腾了二个时辰才找到。”后车的三个人也下来了,小丫头信口发着牢骚。

“尚书郎,那边有烛光!”宋将军在前面大声喊道。

确实在这乌云密布,夜幕降临的时候,寺后残存的几间房屋里射出一点光亮,而且还传来几声驴叫。

“进寺,那里应该有人,这雨说下就下,我们今晚在这儿将就一宿。”段成式做出决定。

伴着由远而近滚滚的雷声,众人驱赶马车向仅存的几间禅房靠近,那房子的廊柱旁确实拴着条黑驴子。

士兵们帮着车夫停好马车,盖好油布并捆扎结实,义方也跟着忙活起来。

段成式和温庭筠一前一后推门进了禅房,一位高大魁梧的出家人正欲走出屋子探看情况,三个人走了个对脸。

“师父,惊动您啦。我们从京城来,路过贵宝刹,想讨扰一晚。”

“阿弥陀佛,两位施主,请随便,但住无妨。其实,贫僧也是这里的客人。”那和尚笑脸相迎。

他侧身向里让着,“善哉,这么冷的天,施主们快进来喝碗热茶汤吧。”

“天是挺凉的,禅师,那就谢谢啦。”

“感谢。”两个人心里暖融融地随着和尚进入屋里。

举目看北面塌上坐着一人,右手持碗正打量着他们,这位模样长得还算周正,前额平展居中,下颌方圆丰隆,鼻直口阔上接印堂,凤目浑浊无神,两道细眉眉长过眼,中等身材略有些发福。

段成式和温庭筠便在东墙椅子上坐下,和尚走向西墙角尚燃的火炉,从冒着蒸汽的铁鍑里舀了两碗汤,忙着为客人递过来,不忘问着榻上之人,“琼俊,你还来些吗?”

“师父,我吃饱了,好久没有吃到这样香美的茶汤啦。”那人恭敬地回答。

“禅师,您说您也是这里的客人,难道不是本寺的出家人吗?”成式礼貌地站起身接过茶汤。

“阿弥陀佛,官人真会开玩笑,这年头哪里还有常住僧人,拆庙驱僧,房舍都夷为平地,大德们都被迫还俗了,几个有气节的深藏山林,与猿麋为伍,和霜露为伴。何况贫僧这太仓一粟呢,只好东游西走,四海为家。”和尚笑容可掬地回应着。

温庭筠双手捧碗取着暖,“禅师,不知您的法号如何称呼啊?”

“早就没人称呼了,还提它做什么?贫僧先前是驻锡在邓州的,后来庙被歹人给烧了,浪迹天涯。也好,不烧后来也得被拆,为官府衙役们省了力气。”和尚苦笑着摇了摇头。

“师父,都是徒儿拖累了您,使您无家可归。”榻上之人满是歉疚地说。

“善哉,琼俊你尽说些傻话,这都是因果机缘。禅宗自始祖迦叶尊者苦行有德,少欲知足,上法受戒,清贞守素,无爱无欲,常修头陀行。我后辈理应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不忘初心,达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烧个庙院又有何妨?正如我那击竹悟禅偈,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窗外突然响起噼啪的落雨声,“下雨了,快让外面的人进屋避一避,这几间僧房我都打扫出来了,任由你们使用。”

温庭筠起身出外安排去了,还没走出房门,后面传来和尚的喊声,“阿弥陀佛,施主,找两个人来,把这铁鍑抬了去。天冷啊,喝些热茶汤暖和暖和。”

不多时,温庭筠从外面返回来,后面还跟着两个人,是来抬铁鍑的。

前面走的是宋威,他后面的小伙子看到和尚先是一惊,接着瞧见榻上之人又是一喜。

还没等他说话,那两个人同时惊喜地喊出:“义方,怎么是你?”

“智闲禅师。”义方刚要喊出光叔,可想到身边有其他人,瞬间转口称呼,“王叔,你也在呀?”紧上几步三人手拉着手相互问候。

“义方,你们认识?”庭筠也被感染了,欢喜地瞅着他们。

“温先生、段大哥,我们不但认识,还是感情甚笃的好朋友。说起我们相识相知,那话可就长啦。”他回头询问着和尚,“禅师,你不是在邓州香岩山吗?怎么来这王顺山啦?”

“阿弥陀佛,邓州的庙被人烧了,差点连我一起烧了,毫不夸张,这帮人是掘地三尺,带活气的一个不留。唉,可叹我那十几个徒弟呀!”看似刚强魁伟的和尚,眼睛里也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谁这么大胆?禅师,你没有报官吗?”

和尚望着颇为愤慨的段成式苦笑着,“报官!那是自投罗网。好了,都过去了,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活着就要有气度,昂首挺胸,独立寒冬,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该放下就得放下。林下觉身愚,缘不带心珠。开口无言说,笔头无可书。人问香严旨,莫道在山居。”

和尚拉着义方坐到榻上,赶忙舀了一碗热汤给他端来,又让温庭筠和宋威把铁鍑抬出去。

义方喝了一口,不住地赞叹道:“好香啊!自从在百丈山第一回喝禅茶,再没喝过这么香醇的茶汤啦。咦,这滋味和百丈山的略有不同呀。”

“小家伙,喝出来了?是多了一味茉莉花。”和尚欣赏地瞧着义方。

“茉莉花?”

“对,是随佛教传入大唐的茉莉花。今日我们能喝上它,还多亏了善导大师,将野生的花转为家栽,这花端庄圣洁,五台山佛乐《八段锦》里大加赞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啊,此曲传唱大江南北。”

义方又抿了一口,笑着听和尚走音的歌子,“禅师,喝这茶,我又想起智常大师在茶堂侃侃而谈的音容笑貌,不想在江州一别竟是诀别。”

和尚也是睹物思人,神情低沉地回忆道:“师叔圆寂已有七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老人家可是我宗门的泰山北斗呀,希运师兄评价得好,他说‘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只有归宗较些子’。所以后来文宗谥号与师叔,敬为至真禅师。”

义方心有同感地接着说:“是啊,智常大师比齐安大师圆寂得早,都是世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得啊。当下这驱僧闹的这么凶,不知那些高僧大师们近况如何呀?”

“圆寂的圆寂,进山的进山,还俗的还俗,也是各奔东西,渺无音信了。”和尚好像思考着什么,但未合盘说出。

“善哉,义方,真没想到在这儿会遇到你,你这是要去哪儿呀?”和尚换了话题问道。

义方看着和尚,又看了看段成式,“我是陪尚书郎段大哥去潭州,那里的陶窑出了问题,是奉旨出京督办的。”成式欠身点头称是。

和尚指着徒弟微笑着说:“你们是被这场雨催进来的,琼俊是口渴难耐逼进来的,这大路朝天,能进来我们相遇都是有缘啊!”

“师父,我半个月前就从京城出来了,在邓州找寻您多时,本来是心灰意冷,以为是空手而归的,没想到走到这儿口渴了,打算讨碗水喝,更没想到开门的竟然是您。”

义方忽然想起廊下的驴子,“智闲禅师,那屋外的驴子是您的吗?下这么大雨能淋坏的。”

“是我的,它没有事,廊檐遮着呢,是我向仇公武借来的,从京城出来一直骑它。”那边做徒弟的回应着。

“仇公武,哪个仇公武?是宫里的中常侍仇公公吗?”段成式好奇地问,似重新正式地上下打量那徒弟一番,“你和他很熟吗?”

“还可以,我住在他府上。”那榻上之人冷静地回答着。

“哦,住在公公家里,那是好朋友啦!”尚书郎眼睛里放出光芒,身子不由自主地又向前欠了欠,“您在何处高就呀?”

见那人摇着头,“那在哪里发财呢?”那人仍是摇头,“嗯,既不入仕又不经商,是不差钱喽。那你平日以何消遣?”

那人仍旧是平静地回答他,“有空卖卖金鱼。”段成式哦了一声,像泄了气的皮囊,身子向后堆了下去。

“外面飘雪了,谁卖金鱼呀?”温庭筠从外面回来了,正拍打着身上的雪花,他听到末尾的一句。

见没人应声,他冲着义方玩笑道:“小兄弟,你虽年纪轻轻,可颇具人脉啊!而且个个都是人中之龙凤,你准定长着撩人肉。”义方将双方相互引荐。

听到温庭筠的名头,和尚与徒弟皆大加赞美,夸他是开一世之奇葩、植万古之常青。说得庭筠喜不自禁,略有飘飘然之感。

“还别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添词对课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好像老天生下我就是专门干这事的。不如你们试试我,我还没有被人难住过呢。”别人越恭维推崇,越发得谦虚谨慎,他却越来劲逞能,弄得和尚师徒进退维谷。

还是由徒弟出一对子,“我忽然想起白老的《长恨歌》的一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就以金步摇为题吧。”

大家饶有兴致地看着这骄傲的人儿,温庭筠低头喑声稍加思量,脱口而出续道:“你以女人的发饰为题,我就对玉镯子玉条脱”,对得工整甚妙。

那徒弟很是欣赏,他看见墙角晾晒的药材,又出一句“白头翁”。

温庭筠略微蹙眉凝视窗外,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良久才舒展开去,自信地对得“苍耳子”。

众人拊掌美誉道:“大才子呀!”那徒弟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可庭筠的脸上却有不快之意,题出得过于难了,“嗯,我是什么大才子呦,您可是大才子啊,您出的题我差点没答上来。看阁下玉树临风,才貌双全,有世家贵胄之气,敢问您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吧?”言语间夹杂着挑衅的味道。

“不是。”那徒弟诧异地愣住了,不懂他问话的用意。

温庭筠挑高声调又问:"您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人喽?”

对方更是一脸茫然地回答:“都不是。”

“敢问阁下,您是做什么的?”见对方多时未回答,庭筠面露不屑地追问,“您究竟是做什么的呀?”

坐在一旁未曾发言的段成式看态势不好,赶忙打圆场插话说:“这位兄弟也不是外人,是仇公武仇公公家的食客,仇公公和神策左军中尉马元贽又是铁杆哥们,这位兄弟不可小觑。他不入仕不经商,闲暇时买买金鱼。但论文采可比不得温老弟你,你才是当今空前绝后的大才子啊。”说完段成式悄悄地向那人挤了挤眼睛。

“市井贵胄啊!您怎不早说?”听到同伴的恭维,温庭筠的脸色与语气缓和了不少。

“尚书郎,外面下雪啦,屋子准备妥当了,请就寝吧。”宋威进来禀告。

段成式和温庭筠施礼告辞,庭筠边往外走边埋怨道:“段兄呀,你干嘛不早说,他怎么说还是个卖金鱼的,读了几天书,装什么鹰?长的倒是肥头大耳,像模像样的……”

这旁若无人地讥讽冷语,传入那徒弟耳里甚是刺耳,他不禁紧皱双眉与其他两个朋友交换着眼神。

一夜无话,第二天大家都起得很早,陆续来到屋前空地,四野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仰望长空如水洗过一般的蔚蓝澄清。

只见那和尚正在井台前打拳晨练,徒弟在一旁认认真真地模仿着。

“禅师、王叔,早啊!”义方用井水洗了把脸。

“义方,你们这就要上路啦?”和尚停下架势问他。

义方点点头,“王叔,你要在这里多住几天吗?”

“是呀,我陪师父住几天,相遇不易呀。”徒弟肯定地说。

和尚补充道:“明天我们要搬到山上上院去住,那里更是古朴幽静,琼俊还要去看看悟真竹。”

段成式和温庭筠走过来与禅师辞行,以表达雨夜留宿的感激之情,众人已经整理好车辆,在清脆的马鞭声中松缰的辕马颠起小步,拉起大车骨碌碌地向西而去。

坐在轩车里的温庭筠在缕缕晨风里不似先前的浑浑噩噩,精神焕发地对义方讲:“这商山古道从上都至荆南,为秦楚咽喉,仅次于长安到开封的大驿路。当年战国时期的谋略家张仪就穿梭于此道,周旋于秦楚之间。前面就是商鞅因破魏有功所受的商邑封地,丹江南岸是商山,秦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四位博士,为躲避焚书坑儒隐居于此。汉高祖刘邦的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关中,大战蓝田,得咸阳,受玉玺,也是走的这里。白翁有诗形容‘高高此山顶,四望惟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不夸张地说,这条路两旁每一处都有历史典故。”

庭筠眼望窗外的山山水水,不觉诗意大发,吟出新作道,“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