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6章 第二章 题扇桥头初相见,裙边一荡露纤纤。

海哥哥周陌,也就是齐安大师口中的小猪,还没等老几位相互寒暄完,他骑着白海豚已来到钱塘江的南岸了。

轻车熟路地飞驰进入三江口,河道两岸是望不到尽头的江塘和水田。

这三江口是曹娥江和钱清江汇入钱塘江的出口,再逆流向南就是那刘禹锡笔下“越中蔼蔼繁华地,红旆晴翻绕古堤”的越州城啦。

往前去水淡浪浅不宜海豚深入,小猪上岸步行,留它在江口等候。白豚似乎听懂了他的话,“呕”的鸣叫一声,翻身击起浪花潜入水中。

沿着大道跨渠过桥一路向南,远远地看到正南方向的土城上巍峨的城楼和东南面那一堆土台,就知道离越州城不远了。

那土台是战国越女西施、郑旦“饰以罗彀,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学礼习乐三年的西施山,当年范蠡用色相“以惑其政,以乱其谋”,最终战胜了骄傲自大的吴王夫差,并抒写了一曲悲欢离合,相偕太湖的爱情故事。

不多时进入了越州北城关三江门(昌安门)内,穿过瓮城,抬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蕺山上的王家塔。

因山上生蕺草,也叫做岑草,越王勾践为夫差尝粪辨病之后,就患了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

山的背面便是王羲之的故里了,小猪没顾得上凭吊戒珠寺前“书圣”的墨池和重温杀鹅得珠的故事,从街边河道里招之即来的乌蓬船中随便选了一条,纵身跳了上去。

这乌蓬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

小猪面朝前一屁股坐到中舱的席子上,冲船尾的艄公问道:“千秋观晓得吗?”

那船家刚泯了一口浅黄色的浊酒,用袖子擦了把嘴,撇了小猪一眼不屑地回复,“发靥,不就是镜湖(鉴湖)第一曲的千秋观吗?越州人都晓得的。”

他又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小绺乌干菜,放在嘴里有滋有味地嚼着,还摇头晃脑地卖弄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菜刀。”

“不对吧?是剪刀。”小猪一愣纠正他。

“欸桑宁,是剪刀吗?我怎么记得是菜刀呢。这酒喝多了,脑子乱了,嘴也跟着别扭。千秋观在城外镜湖边上,那可是玄宗皇帝赐给咱贺老爷子的宅地呀。贺老爷子可了不得,那是肃宗皇帝的老师,官当得大呀!后来看破红尘出家当老道了。就连孩子的名字都是皇帝给起的,叫什么来着,我想想啊。”

艄公又端起泥碗泯了一小口,寻思半天后猛得想起来了,像是怕别人抢先似的赶紧喊道,“叫爪子!对,是这个名字。我就不明白怎么叫爪子呢?哎呦,叫什么不好啊?”他咯咯地笑得前仰后合。

小猪听他啰啰嗦嗦地讲个没完,回头扫了一眼担心地问:“你醉了吧?还能划船吗?”

船家最是不愿听他这么说,撅起嘴不服气地嚷道:“酒是粮食水,痛快痛快嘴。什么也不耽误,那贺老爷子也是爱酒之人,耽误干正事了吗?坐稳了,开船啦!”

见他双脚划动小船,伊哑穿行于桥巷之间,闲出的双手不时端起碗来泯上一小口。

河两边的老街沿着水道延伸,悠悠长长且直且弯。户户民居临河而筑,台门石级上去多是黑漆大门,青砖铺地粉墙黛瓦,风帘翠幕遮不住水天一色。

青石板的古道从屋檐或雨廊下通过,穿行的人们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街市的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里,一半在石板路上行,一半在乌篷船里摇。

人们都说“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那是一点不假,小猪从进得城来未行多远已见过了牵桥、梁桥、拱桥各式各样的古桥。

忽听得前面锣鼓喧天,掺杂着咿咿呀呀的戏文,引着小猪伸长了脖子仔细观瞧,原来是从河湾处社戏台子上传来的,台子上正演着鬼戏,几个扮作小鬼的折着把式。

小伙子叫船家把船停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艄公端着泥碗在一旁感叹道:“那戏是《钟馗嫁妹》,中间蓝袍子的就是赐福镇宅圣君钟馗。这钟馗原本是女娲娘娘的炼石工下凡,为了报恩把妹妹钟花嫁给了好友杜平,真是有情有义呀!不像前面题扇桥上的那位老婆子。当年王羲之经过此桥见一个老婆子在桥头摆小摊卖六角扇,但买的人却很少,十几把扇子无人问津。他顿生恻隐之心,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老婆婆看到了以为是涂鸦,起先还很是气愤。可被告之是王右军所题,并见到每把以百文钱一扫而空时喜上眉梢。第二天,她尝到了甜头,抱着百余把扇子在桥上等候,这可吓坏了右将军,如此纠缠还有个完,于是他抛掉了笔,处处躲着她。你看那条巷子就叫做躲婆弄,这条叫笔飞弄。人啊!就应该见好就收,别贪得无厌,这山望着那山高。”

正当台上钟馗唱得兴致尤酣,突然台下响起刺耳的叫倒好声,“好喂,一天总是这出戏,该换换喽!”

毫无心理准备的一喊,把台上的角色吓得张口结舌,那台廊上的锣鼓师也停下敲打向下张望。

只见人群中站立个妙龄少女,双手叉腰,妩媚间飞扬着跋扈,高贵中暗藏着骄横。“能不能换?给本姑娘来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

立即从后台转出班主,满脸堆出苦笑,抱着拳点头哈腰地告饶道:“这位小姐,今天的戏码是预先和东家定好的,没法改了,我们吃这碗饭也不容易,请高抬贵手,高抬贵手。”

“不,行!你要是不改,你就甭想再唱了。”

那班主一看这位蛮横无理,是来捣乱砸场子的,顿时来了脾气把脸一沉,挥手唤来三五个伙计,不由分说把她推搡出去。

大小姐是连踢带打,可哪儿是壮汉们的对手啊?只气得她杏眼圆睁,银牙紧咬,蛮靴乱跺,转身赌气跑远了。

大戏继续开锣,钟馗咿咿呀呀地又唱了起来,忽然人群中有人惊呼:“后台着火了!”

眨眼间已是浓烟滚滚,哭喊声、呼救声、辱骂声混成一片,烈焰滚滚转眼间只把这戏台烧得是面目全非。戏是看不成了,人们只好散去,小猪方想起还有正事要办。眼看日头偏西,急催船家开船,乌蓬船缓缓地向题扇桥划去。

这时,桥南面走上来两个人,一位老人小胳膊小腿,相貌庄重,不苟言笑,锦衣披风,进德冠高悬;另一位中年人不修边幅,粗衣粗褂,头罩折角巾,笑咪咪的一张脸。

对,他们正是李绅和温庭筠,只是比中午时的脸色格外鲜艳,面似桃花红扑扑的,脚下步履略显蹒跚些。

听那温庭筠口齿不清地说:“嗯,绅哥,真不错呀,这官船开起来是比民船要快,一路畅通无阻。越州老酒也好,喝起来就放不下,呵,你看你都喝多了。”

李绅不服气地扶着他道:“没毛病,恰到好处呀。”

“什么恰到好处!嗯,你看你酒量就是不行,走路都不走直线了。”

他咽了口吐沫,又恭维地补充说,“你和酒中八仙的李太白可没法比,人家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呵,但是你比那贺知章强,他是‘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我不信,你还能走着走着跌落桥下去吗?”

李绅逞能地甩开同伴扶他的手,自己歪歪斜斜地向前走去,“没毛病,健步如飞呢。”

不想对面来了一位妇人,正和身前的少年辩论着什么,这孩子长得又黑又瘦,活像一只小猴子。

就听那孩子像个小大人似地说:“母亲您说得不对!怎么能说红颜是祸水呢?把亡吴的根源归罪于女色。我即兴作首诗,您看说得对不对,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他还在侧目和母亲争论着。那母亲忽然抬头看见对面趔趄走来的老官人,特意提醒少年道:“罗隐,靠边啦,小心别撞倒了老伯。”

孩子正脸向前方看了看,自信肯定地说:“不会的,我撞不到他。他却去撞别人啦。”

这孩子难道长着圣贤嘴?说的可真准,那李绅离了歪斜地踩着小碎步奔那题扇桥栏而去,他两手前伸似抱非抱,要抱还推,嘴里也没有闲着,“呀,呀呀”地着低声惊叹着,荒唐地将沿上坐着的女子拱下河去。

随着一声“妈呀”的惊叫,那妙龄少女被推了个猝不及防。

她旁边一起的女孩子也是大惊失色,恐惧绝望地疾呼道:“小姑奶,不要!”

李绅、温庭筠这酒劲也被吓得顺着汗毛孔蒸发殆尽,手足无措地大叫道:“救人啊!”

再说这小猪正坐在船上埋怨着自己,贪戏误事,突听头上“妈呀”一声,待他抬头观看是一个人正落向前船板。

向来是见义勇为的海哥哥,哪能袖手旁观呢?一运内力全身平地腾起一丈高,双手将下坠之人揽入怀中。

“扑通”不知何物落入河中,小猪又急忙把女子放下,待她香魂初定再看,这姑娘的容貌真可谓“沉鱼落雁未虚夸,闭月羞花也当然,只叫嫦娥匿树后,织女推杼不敢言”。

当小猪将姑娘送回桥上时,已围观了许多百姓,眼见她安然无恙,众人这才转忧为喜,可唯独姑娘愁云不展。

那喊她作姑奶的女孩子私下问明后,皱着小眉头大声告之,“五奴小姑奶的一只鞋子掉到水里去了,请哪位劳驾帮着捞上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正模棱两可时,有人喊道:“嘉兴山盛堂的二师兄周狮子来了,可能他有办法。”

从桥下“骨碌碌”地推上来几辆独轮木车,车上插着旗子,旗子上绣着金黄色的麒麟。

车队打头的是个披发的汉子,手握一把牛角鱼叉,铮明瓦亮,格外抢眼。

“周师傅送货啊,快来看看吧,这姑娘的鞋子掉进河里了,你能帮着捞上来吗?”大家均对他寄以厚望。

“哪儿有闲工夫啊?还急着赶路呢。多大点事呀,再买一双不就得了。”这汉子分开人群,走近了细看姑娘,不看则已,一见便眼睛发直,看傻了。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后的温庭筠低声赞叹道,“兄弟,美吧。看傻了吧?”

披发汉子此时正一心放在姑娘身上,全神贯注地听她讲着,“那鞋是我奶奶去世前给我一针一针捺的,可宝贵了。”

汉子真心实意地点着头说:“真是宝贵啊!这可是大事。”

他未加迟疑地向队伍里喊道,“猴子、鸭子,你们过来。”

随着喊声跑过来两个伙计,他们来到跟前齐声问道:“二师兄,喊我们有什么事?”

“你们谁下河里把这姑娘的鞋子捞上来?”汉子不容置疑地吩咐着。

那叫猴子的瞥了一眼地上坐着的姑娘,他诡异地笑了,“妹妹,长得蛮好看的嘞。”然后弯下腰想去掀姑娘的裙子,嘴里还嘟囔道,“看看是什么样的鞋子?”

啪地一声,师兄打落了他的爪子,他做了个鬼脸分辩着,“没别的,就想看看是什么样的鞋子。我上个高还可以,这入水的营生还是让鸭子来吧。”

那师弟倒是二话没说下了桥,摘下大草帽,脱掉衣裳便跳进水里,等了半天才从水中露出头来喊着:“二师兄,这底下太暗了,是什么颜色的鞋子呀?”

那猴子又伸出手去掀姑娘的裙子,又被师兄啪地打了下去,他嬉皮笑脸地解释说:“鸭子不是在问吗?我只想看看鞋子是什么颜色的?”

师兄责怪道:“侬呀,倒是挺色,勒姿勒无。”

“粉色的。”那小女孩子大声回答。

“粉色的。”师兄重复着向桥下高喊道。

“粉色的。”鸭子念叨着,又一次潜下去,又等了半天才从水里爬上来,坐到岸边泄气地抱怨说,“全是水草,没找到。”

“让我试试。”小猪的一声喊像是给大家又燃起了希望,他脱去外衣,递给身边的小女孩子,又把颈上的陶埙摘下来递给她。

当递过去的瞬间那孩子惊奇地叫道:“纳的埙怎么和五奴小姑奶的一样呢?”

小猪也没有多想,一个猛子潜下去,还没等大家数到三,他就举着粉鞋子冒出水面。

“怎么办啊?鞋都湿了。”姑娘无可奈何地擦拭着鞋子,不知如何是好。

“让我试试。”小猪接过鞋子,全无顾忌地把它夹在怀里,盘坐调吸暗自运气。随着全身水气的蒸腾,不光他沐水的全身渐渐干透了,怀里的鞋子也一并烘干。

老官人见他露出这一绝活,好像想起了什么,对身边的温庭筠低语道:“这是吐蕃的功夫,我在长安见过,番僧用五张新鲜牛皮披在身上,用瑜伽**顷刻就可烘干。这小伙子是从何处学来的呢?”

这时,姑娘已穿好鞋子站了起来,向海哥哥投去感激的目光。

“姐姐,母亲让你们快过去。”桥北跑来一个男孩子大声地招呼着。

小女孩子看到他过来,着急地对姑娘嚷道:“小姑奶,小叔公在喊我们呢。”

姑娘也听到看到了,柔声向男孩子喊着,“陆希声,别上来了,我们这就过去。”

她向大家施礼告辞,临行转身间秋波那么一转,荡得小猪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了。

主角下场了,人们自然也散了,南来的奔北,北归的往南,各走各的路。

温庭筠还在喋喋不休地埋怨着李绅,“绅哥,不是我说你,你也太冒失了,差点闹出人命来。这小妮子长得真俊啊!你当时是想推,还是想抱啊?怎么一把把她弄到那小子的怀里去了。”

老官人一脸无辜地说:“没毛病,一念之差呦。”

他俩谈论时小猪的乌蓬船已一路向南并入官河,贴着迎恩门上的卧薪楼,由偏门驶出城去。

进入镜湖,首先望见的是建这大湖的马臻太守的庙和墓,再向西而去,湖面宽阔,水势浩淼,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正如王羲之所赞“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

二十余里的水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船泊岸边,这北岸坡上是一座道观,观眉上影影绰绰刻着字,远远看去不是十分清晰,可近处孤屿上那亭子匾额上的字却一目了然,“一曲亭。”小猪念出声来。

“对,就是这里,前面就是千秋观了。”艄公用手指着。

当周陌掏出三枚铜钱递过去时,那船家的头摇得像瞌睡虫似的,“不是讲好了三文钱吗?”

艄公露出委屈的样子说:“欸桑宁,偌看戏得加上三个钱吧?偌救人耽搁还得加上三文钱吧?偌下河捞鞋是不是还得三文呢?还有,你怀揣着人家小姐的粉嫩鞋……”

“好了,好了,这里是二十个钱,够了吧?”小猪听他往斜路上说去,马上用钱去堵船家的嘴。

那艄公美滋滋地数好钱,两脚欢快地划起船,望着远处的道观,情不自禁地吟诵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猪憋着气听他念念有词,忍不住冲他高声喊道:“不是剪刀,是菜刀!”

那船家刚泯了一口浊酒,愉快地擦了把嘴,回头得意洋洋地笑着,“欸桑宁,你看,我说是菜刀吧!你偏说是剪刀。看你脸色不太好,你也喝两口吧?酒是粮食水,痛快痛快嘴,天色不早了,收工!买酒去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