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5章 第二部 我行四方 第一章 八月涛声吼地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这首诗是百年前李太白观钱塘潮时的有感抒怀。眼下是唐文宗刚刚驾崩的第二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中秋后的第三天。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观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节,尤其是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人们还给这里的一线潮起了个独有的名称叫海宁潮。

这钱江秋涛引来八方宾客蜂拥而至,呼朋唤友争睹奇观,沿江拥塞盛况空前。

这不,从坡上走下来两个人,中年男子不修边幅,粗衣粗褂,头罩折角巾,笑咪咪的一张脸,他正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身前的那位老人。

老人相貌庄重,不苟言笑,小胳膊小腿,五寸丁身材,细眯眼,大眼袋,锦衣披风,进德冠高悬。

此人也百倍小心地捋坡向下蹭着,一边蹭一边后悔地说:“庭筠呀,咱哥俩以后可不受这份活罪了!还是坐轿子稳妥。”

中年人调皮地逗他:“绅哥,你看你这身子虚的,淮南节度使的椅子把你都坐成什么样子了?还不出来活动活动,我那几位小嫂子晚上能饶了你呀?”

老官人嘿嘿笑个不停,满有底气地回应:“没毛病,宝刀未老呢。”

中年人也扑哧一声跟着乐了。

两个人见这堤上人头攒动,虽说是离着江水近了,可前面的无数后脑勺左摆右晃的着实碍眼。

老人望着江面触景而发地诵道:“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看到这水使人不由得就想起苏小小了。沈原理写得好啊!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中年人跟老官人商量说:“绅哥,这里的人实在太多了,也不好观潮啊。听说今年的潮头猛于以往,咱俩的腿脚又不灵光,万一一个巨浪打过来,别被卷进去呀。你看这午后的毒太阳,能晒掉人一层皮去,那边坡上有座小庙,地势又高,又可以遮荫纳凉,不如我们去那里吧。”

老人顺着他的手势看上去,充满佩服地回应道:“没毛病,未雨绸缪嘛。”

两个人又是一个搀扶着,一个不停地蹭着,不忘开着玩笑走近坡上的小庙。

这是个江南多见的潮神庙,不用进去就知道里面供着的是潮神伍子胥,庙门檐下已站立数人,边上的一个老和尚和一个道士向里去了去,给他们让出块荫凉。

这老和尚慈眉善目,看年纪也得在八旬开外;他身旁的道士倒是年轻,仙风傲骨举止脱俗。

中年人极目远眺,看这海阔天空无遮无拦的顿时来了兴致,敞开心扉地吟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真好,王之涣说得不错呀!”

他志得意满地说,“绅哥,怎么样?这里真不错吧?我这个人就是聪明啊,如果不是生不逢时,机缘巧合遇上那档子事,我早就干出一番事业来了。千古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老官人不住地劝慰他,“庭筠啊,不要老想那些不愉快的事啦。庄恪太子李永的沉冤暴死不是你我能左右的,历来后宫争斗是屡见不鲜,你没有被卷进泥潭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你看看当今的天下,我们这些被冠以栋梁之才的谦谦君子还在为怀才不遇而耿耿于怀时,有多少穷困潦倒的小民在为生计苦苦挣扎着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中年人听他如此说话,不由得四下张望,不无担心地低声告诫道:“哥哥吔,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属垣有耳呀。”

老人扫了一眼出家人,不以为然地回应,“没毛病,方外之人嘛。”

“起潮了,起潮了!”

江边上是人声鼎沸,瞩目远眺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夹之以隆隆的响声,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前后推拥,鸣声如雷。

顷刻间冲到坡下,潮峰耸起一面半丈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素练横江化雷霆万钧之力,扫荡俱尽,势不可挡。

这大潮来得迅猛,咆哮而至,可怜那些好事的人们,似惊弓之鸟四散奔逃。

有的是全身湿透如落汤鸡般,还大呼过瘾;有的是眼尖手快,竭力扯拉,侥幸脱逃,站到高处望洋兴叹,心有余悸地瑟瑟发抖呢;还有些就没那么幸运啦,一个巨浪打来,未等呼号已不知去向了。

这惊天动地的景象震撼着每一个观潮人,有的惊恐,有的兴奋,有的感叹,有的惋惜。潮头过后,待人们从狂热中缓过神来,岸上喊得最多的是救人之声。

在这大潮面前,再好的水性也怕是无能为力的。

正在人们后悔莫及,无计可施之时,从远处又起一线白练,泰山压顶之势席卷而来,这真是雪上加霜,恐怕落水的众人再无生还希望了。人群不由得向坡上退去,已无先前的胆大妄为。

一声高喊唤醒了心灰意冷的激情,“海哥哥来了!二爷来了!”

这潮头之上耸立一人,中等个子,短衣短褂,足踩草履,发髻高卷,横插鱼骨,玉树临风,恰似东海里的八部天龙。他骑着一只白色的海豚,左手持缰,右手挥舞,劈波斩浪好不快活。

只见他向落水的百姓疾驶而去,寻得一人,右手揽胸抱起,快速送到岸边,嘴里还埋怨道:“小伙子,太冒失了。”

又救起一个,规劝说:“老伯,太冲动了。”

再抱起一个孩子,责怪道:“娃呀,你家大人太粗心了。”

继续揽胸抱起一个,他“呀”的一声即刻抛开,瞬间满脸通红一直红到了脖子根处。

他迅速重新揽腰抱起,将那人送上岸去,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当他再次骑着海豚驰骋江上时大吼一声,“潮神爷呀,如今的姑娘家也太疯狂啦!”

经他的全力施救,落水的百姓悉数救起,慎重起见又在江中兜了几圈后这才上岸。

岸上的群众欢声雷动,不只一个人在喊,“快闪开路,海哥哥要进庙里上香了!”

更有人无比崇敬地讲着:“每年这个时候,周二爷都要来拜拜潮神的,预祝风调雨顺,出海平安,不知今年他祝愿些什么?”

这小伙子迈开大步在人们的簇拥下来到庙门前,他一抬头高兴地咧嘴笑道:“齐安大师,你老也来看大潮呀?”

经他一喊,百姓们这才发现立于潮神庙前的正是盐官海昌院住持齐安大师,众人不约而同地纷纷施礼请安。

“阿弥陀佛,是小猪啊!老衲等你多时了。你每年大潮时都来奋力救人真是胜造七级浮屠,劳苦功高呀。”

和尚又向身边的道士说明,“这孩子姓周,名陌,小名叫猪儿,是长江口崇明岛岛主周海山的二小子。”

听老和尚说在等他,小伙子愣住了,急问有什么事情吩咐?

齐安大师不紧不慢地说:“阿弥陀佛,今日我一则是陪华阳真人来观看钱塘大潮的,二来是有两封信需要一个得力之人去传送,为此我就想到了你,上山能擒虎,下海可捉鲛,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周二英雄。”

众人在旁边齐声附和着,“海哥哥行!”“真英雄!”

小伙子被夸奖得有些难为情了。

老和尚继续说道:“本来可以让义空或是道昉走一趟的,可惜我这两个得意弟子前年应橘皇后的邀请,与日本国僧人慧萼东渡传禅去了。首座品日禅师也年纪不小了,我更是年事已高。”

和尚又扭头看了看华阳真人,很是遗憾地说,“施肩吾真人虽小我几岁,可也是刚刚出关不久,身体还未调理妥当。所以信得过的人也只有你了。”

“那么大师,信是送往哪里的呀?”小伙子听和尚如此说,已然是欣然接受了,义无反顾的问。

“阿弥陀佛,一封不远,一封不近,不远的要回信,不近的送到即可。”和尚笑呵呵地回答。

小伙子急切地追问:“到底是送往哪里呀?”

和尚不慌不忙地说:“不远的是对岸越州山阴(绍兴柯桥)的千秋观,不近的是长安十六宅的光王府。”

小伙子抢着说:“这哪儿是不远不近啊?这是太远太近啦。好了,大师,先把近的给我,那远的等我回来再说吧。”

老和尚开心地笑着说:“你这孩子就知道知难而退,你听过真人的那首诗了吗?世间无远可为游,**朝行夕已周。坛上夜深风雨静,小仙乘月击苍虬。年轻轻的要有仗剑天涯的志向,就知道守着家,怎么会有出息?好了,你先把千秋观的送去吧,记住要有回信的,别这点小事也做不好,让我失望啊。”

小伙一吐舌头,转身“蹬、蹬、蹬”地跑下坡去。他拿起颈下挂着的陶埙,用力一吹,随着埙声那白海豚跃出江面,落水后仰头“哒哒哒”地叫着。

海哥哥一个猛子扎到海豚近前,翻身骑上去,转眼就消失在烟波浩淼里了。

山坡上的道士由衷地夸着和尚,“大师真是好眼力呀,我看这小子办事行!果断认真。”

齐安大师眼含着笑说:“是个好孩子,就是愣了点,看他的面相是个有福之人啊!”

这时一直旁观不语的老官人施礼道:“您就是人称南有盐官北有无业的海昌院齐安大师吧?在下淮南节度使李绅有礼了。”

老和尚闻听他是李绅很是吃惊,疑惑地问道:“你是那个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吗?你是何时调任扬州的?”

老官人笑容满面地回答:“我正是那个锄禾日当午的李绅李公垂,是去年由汴州调任来扬州接替文饶的。”

“是呀,李德裕已经不在扬州了,老衲听说是进京入相,任门下待郎、同平章事啦。”

新任淮南节度使看齐安大师点头知晓了,忙又引荐身后的中年人,“这位是温庭筠温飞卿,是我的忘年之交,他八岁时我们就认识啦。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大师可有耳闻?”

“阿弥陀佛,太有耳闻了,你不就是那八叉手而成八韵的温庭筠吗?开词之先河,拓诗之异彩。幸会呀。”中年人也抱拳行礼。

大师指着华阳真人刚想介绍,未等他开言,李绅抢先施礼说道:“刚才听说这位就是栖心玄门,养性林壑的华阳真人施肩吾吧,昔日宪宗皇帝钦点的杭州第一位状元郎,如今太乙刀圭休得神仙之体。”真人也躬身还礼。

和尚热情相邀,同去海昌院品茗休息,老官人欣然同意。

那中年人在一旁提醒道:“绅哥,咱们不是还要去会稽山禹陵吗?时间怕是来不及吧。”

老官人胸有成竹地回应他,“没毛病,绰绰有余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