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03章 第十九章 不尽长江滚滚来,巧遇贵人献渡船。

“善信师父,别来无恙啊,您这是从哪儿来呀?”义方是认得严阳尊者的。

邋遢和尚见是十方折冲府都尉,几年前于末山脚下结识的,便喜盈盈地骑在虎上施礼回应,“善哉,是庄将军啊,我是听闻婺州闹虎患,特此从严阳山前去降之。”义方真心赞美一番,哪儿知道和尚面带内疚地接着说,“阿弥陀佛,贫僧惭愧,只能念几句佛经擒住些野兽,而那些披着人皮顽固不化、黑了心肝的妖魔鬼怪却奈何不得,听我师弟多福讲,浙东余姚劣绅徐泽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纠结地痞,独霸一方。他盘剥捕鱼、贩盐之利,真乃苛政猛于虎也。听说那临安杆子会的双花红棍钱广、明州贩盐的总瓢把子裘甫都吃了亏,难道天高皇帝远就没人管一管啦?将军,您这是意欲何为呀?略有空闲应该去看看,为民主持正义嘛。”

义方对徐泽这个名字隐隐约约在哪里听到过,年头太久实在是记不起来了。他将去宣州平叛之事简略说与尊者听,“去宣州?那个就别想啦,大江之上的所有渡船都被宣州叛军收到了对岸,你们还能游过去不成?另外,在江面上人家布有战船,来回巡防严阵以待,遇见可疑船只悉数击沉,想必也是针对你们的吧,庄将军,可要加倍小心呀。”说得在旁细听的刺史双眉拧成个疙瘩,愁苦万分。

义方谢过严阳的好意提醒,目送他西行远去。这时大同禅师带着义存,邀着从谂大师及富态和尚告辞而去,他们四个出家人来到岔路口,义存笑道:“阿弥陀佛,大同师父您还记得吗?我初次来投子山时也是在这里,问您哪个是龙眠路?您以杖指之,我却不解,还问东去西去?师父您说我不快漆桶!”

大同和尚听罢,仍是抬起手杖指之,然后态度严肃地说:“你还是不快漆桶!”

沿官道一路向东,还算顺畅,这队人马来到大江北岸,眼望浩瀚无边的江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银亮亮的,像穿着盔甲的猛士汹涌澎湃,一往无前。有时脾气暴躁起来,横冲直撞耍起性子,卷激出一个个湍急的旋涡。

“啪、啪”拍打在岸边的浪花也似重重烦闷堆积在温璋的心头,军队的到来惊动了栖息于芦苇中的几只水鸟,扑棱棱地拍打翅膀贴着水面飞向江心,“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写的就是这景色,义方兄弟,我爱读温庭筠的诗句,写得美轮美奂,每每读来总让人身临其境。”

他手搭凉棚遮住秋日的艳阳,向大江对面望去,依稀可见对岸宣州南陵县的大堤,“哼,那里就是荷叶洲吧?这可比莲叶出水大如钱大多了。荷叶洲大通渡口,商埠要冲,可惜叛军先下手封江啦。”刺史不无遗憾地哼了一声,他目光转向义方征询道,“没有渡船,人家又严加防范,我们该如何是好呀?不如沿江寻一寻其他渡口,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义方思量后指出,“北上和州正闹洪水,不可;南下池州一绕又得耗费时日,而且从那里奔往宣城,九华山挡道峰高路险,想那宣州叛军已早有戒备,必在山路隘口处设有布防,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这么说只能从此处过江喽,可船到哪里去找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刺史四下里张望着,别说是帆影,连个鸟影也没有呀。

兵士们散开了去周围寻船,去的时候吵吵嚷嚷像能担负大任力挽狂澜似的,走了多时再返回却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了。

两手空空望江兴叹也不是办法,有不懂事理的扯开嗓子大呼道:“喂!有渡船吗?渔船也行啊!有喘气的没,吱一声嘞。”

“愚蠢!邪或啥哩?难道是要告诉叛军我们来了吗?假装聪明,糊涂蛋,给我闭嘴!”温璋担心呼喊声会被对面的敌船听见,急忙阻止手下人并大声严加训斥。

“你,给我闭嘴!天下第一糊涂蛋,大白天的喊些什么?搅了我老人家的黄粱美梦。”就从近前岸边的芦苇丛里,突然站起个手拿钓竿的老渔翁,撅着白胡子吆喝道,看他是满脸的不高兴。

刺史听他骂自己是天下第一的糊涂蛋很是生气,“你个老头子好没道理!大白天的,你钓你的鱼,好好睡你的觉,我教育我的部下,关你啥事来?还出口伤人,你是老而不尊啊。晓得我是谁吗?原宋州刺史,新任宣州团练使!”

“刺史?在我老人家眼里就如同眼屎、鼻屎、狗屎!说你糊涂蛋你还不认,今后有你心烦的。”老渔翁毫不示弱地对付着。

义方从中劝解着,然后客气地问道:“老人家,你在江边钓鱼吗?那一定是本地人喽,可知道这周围哪里有船只呀?”

老人平息了火气捋着胡子慢悠悠地说:“还是这小子会说话,比小时候又见出息啦,不愧是天下第一有情有义之人啊。”

义方惊奇地睁大了眼睛,“老人家,还知道我小时候的样子,我们曾经见过面?”

“见过面,当然见过!你小子是贵人多忘事呀,我还给你带过路呢。”老渔翁不等义方反应过来,摘下头上的斗笠扇了扇再问,“你们这是要去江南喽,怎么傻呆在这里不渡江啊?哦!大大小小的船都被宣州的官兵拉到对岸荷叶洲去了,你们早来几日就好啦。”

“老人家,真没有办法弄到船吗?”义方不死心地再次询问。

老头停住手中的斗笠眼望向江面,“办法有是有,可即使有船也是过不去的,宣州府押衙李惟真带着讨击使余雄的儿子余悦,把这一带的江面封锁住了,十几条沙平船没白天没黑夜地巡查,别说是条船,就是只野鸭子也飞不过江啊。”

新任宣州团练使一脸严峻地看着渔翁,“叛匪头子康全泰还很狡猾嘛,以大江为屏障负隅顽抗。可他糊涂啊!宣州乃弹丸之地,来平叛的可不光是我们宋州的军队,圣上下旨令淮南节度使崔铉、镇海军节度使李琢四下围堵多路出击,只怕他那几百府兵是防不胜防吧,再咋闹腾也兴不起啥大浪,到头来是以卵击石啦。”

“糊涂?有你这天下第一,他康全泰也就排个第二吧。说到狡猾更是抬举他喽,那都是李惟真的主意,他多说是个打在人前的幌子。”老头子轻视地撇了温璋一眼,“说你糊涂你还真冒傻气,做为统帅连敌情都不清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况且康全泰不止是四百多府兵,还有财大气粗的李惟真高薪雇来的乡勇,那可是上千人啊。还算你们幸运,只是一些散兵游勇乌合之众。”

刺史在身后愤然道:“兵痞。”

老渔翁回身讥讽他,“军乱也是你们当官的促成的!俗话说,羊毛不能逮一只羊身上薅啊!虽然江南向来太平无战事,物产富饶,却恰恰因此苛捐杂税较别处更甚。沉重的赋税、无理的摊派、戍军饷金的削减,逃民山匪水贼猖獗。尤其是地方官吏为邀功升迁着力‘进献’,附加税额令黎民不堪重负。如果当官的不晓得顺应民意,一意孤行昧心逆天,接下去的可不再是如宣州的兵乱啦,到那时揭竿而起的不只是区区府兵,千万个百姓激愤而起酿成民变,他们的吐沫都能把你们淹死。”老人家侃侃而谈真不像个山野村夫,倒是似满腹经纶的避世隐士。

见将士们面面相觑不言不语了,刺史恼怒地大吼一声,“大胆小民!竟敢妄议国事,妖言惑众。大唐子民本该按法纳税,官员戍军更应恪尽职守,保卫一方平安。驱逐观察使郑熏,背叛朝廷,武力割据是大逆不道,天下人得以诛之,其必死有余辜。”

老渔翁不屑一顾地冷笑两声,转过身去甩出钓鱼线抢白了句,“天下第一糊涂蛋。”

义方看温璋气得脸红脖子粗,怒不可遏就要发作,立即扯住他的衣袖加以阻止。“老人家,你说的颇有道理呀,晚辈也是这么认为的。藩镇节度使任满迁移之际,皆上奏其仓库蓄积之数,以羡余多为政绩,朝廷亦因此而嘉奖。藩镇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皆有常数,若非赋敛过重,或停废兵额,减削将士衣粮,羡余从何而得?近来南方藩镇数有军乱,皆由此故。一旦军乱,仓库皆被剽掠,朝廷又发兵征讨,费用浩大,竟有何利?当今皇上圣明,已经采纳了右补阙张潜针对藩镇羡余之弊的谏言,命藩镇长吏从此不增赋敛,不减粮赐;省浮费,节游宴,而后有羡余者,朝廷再予以嘉赏。”他走到渔翁身旁瞧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感慨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汹涌的江水就奈何不得啦?无辜百姓就活该经受战乱的蹂躏吗?不经言路任意胡为,率兵哗乱,要挟朝廷,此等行径能姑息妥协吗?各地竞相效仿,必将天下大乱,国将不国。”

“是他效仿别人,自安史之乱后藩镇闹事不是家常便饭吗?康全泰一个偷鸡摸狗的强盗出身,靠着阿谀献媚、谨小慎微,苦巴巴熬到宣歙观察使幕府中的都将,胸无点墨、见利忘义、蛮打蛮撞之徒有什么谋划?都是那个拥有民团,垄断贸易的老商人李惟真的主意。这个人为逃避税赋花钱买了个军职,宣州上下被他打点得服服贴贴。他有个同党是里正余雄,拥有良田千顷谷物满仓,也通过贿赂得个讨击使的闲职,利用权利大捞好处,筑磊石闸使千余户人家的庄稼无法浇灌,减产歉收。为此还纵子行凶公然杀人,其子余悦被收监入狱后不但没判死罪,还千方百计欲要逍遥法外,真是岂有此理!观察使郑熏乃廉正不阿之人,谁求情也不答应。结果在老奸巨滑的李惟真煽动下,康全泰心生妄想,纵容被拖欠粮饷的府兵叛乱,武力驱走郑熏,还恬不知耻地向朝廷索要观察使的职位。并裹挟百姓要求税赋减半,承诺他若是扶正将补齐府兵衣粮,免除州民苛捐杂税。”

老翁和义方很是投缘,似有心在详细说明事情的原委,“小子,弯弯浅流就把你难住啦?老人家我再助你一臂之力,变化出条船来送你们过江。”

老渔翁双手拢在嘴边成喇叭状,亮开嗓门唱起棹歌,“是哪个来推我吗?”然后将钓杆用力一挥,一道彩虹凌空掠过,人们都没有看清是怎么回事?只见从芦苇丛中缓缓驶出一艘大船,船楼有三层,两侧各设置四轮,每轮八楫,四人旋翰,每个转轮安装了八个翼桨击水,木轮击起的浪花似银龙奔腾哗哗震耳。

“嚯!好大的明轮船啊。”大家的眼光亮了,立即引起一片充满喜悦的惊讶声与欢呼声。

人们发现这大木船船身不但大而结实,更有三十二个肌腱发达的彪形大汉在用力踩蹬,更为称奇的是,他们的模样长得极近相识,鼓眼泡、大脑袋、横嘴叉,个子比普通人高一头乍一背,都套着件青绿色的皮袍子,就似一个妈生出的孪生兄弟。

“小子,带着你的手下上船吧,老人家再帮你一回,送你们渡过江去。”老渔翁接过船上放下的跳板。

事态紧急也顾不得许多,温璋和义方带着这四百多人陆续上船,说也奇怪,木轮船看似也就能容纳三百人的样子,可只要你多登上一个,便会自动伸展出空间,待最后一个兵士落脚船里刚好是满满当当。

“蹬轮启航!”一个甜美的女声从最顶层的船楼里传出,这就是号令!三十二个大汉步调一致脚踏踏板,大船劈波斩浪离开江岸。

“阿弥陀佛,施主!请等一等。”“嗒嗒嗒”一匹青骢马从北面赶来,马上背着篓子的和尚高声呼喊着,这渤海国的贡马脚力强劲,转瞬间便来到近前。

“停船!让那个修行人上来。”又是一声甜美的吩咐声,大船缓缓地重又靠了岸,高大水手麻利地将跳板搭好。

“不中,船上再没有多余的空地啦,他还骑了匹马。”刺史环顾左右很是为难。

“善哉,这大江上下怎么没有渡船呢?北边全是洪水,南边都是高山。”和尚跳下马牵着上了跳板。

本来是挤挤擦擦的,哪里有人和马的位置呀?可当他的脚欲落下时,甲板突地延长了一块正正好好让其站得安稳。

老渔翁帮他扯好马匹,卸下肩上的篓子,和尚自我介绍说是日本国来的学问僧慧萼,去明州乘船归国的,可走到江边却寻不到渡船,正一筹莫展之际万幸遇见了你们。

出家人又与温璋、义方见礼,两个主帅遥望江南商量着如何穿过封锁,刺史自言自语道:“义方兄弟,一船战多船不知道胜算多少,有没有戏?”

“有戏!有戏!”义方还没答话,日本和尚心情愉悦地高声喊着,因为他听见顶楼里传出甜美女声开船的号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