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02章 第十八章 宣州平叛遇故人,投子山下论禅悟。

暂且不表京城里的文举人、武举人是怎样熬到来年春闱赴试的,单说在庐州去宣州的官道上,呼啦啦走来一列人马,是刺史温璋带着的二百宋州土团兵,同义方师徒率领的二百折冲府卫士。

这位唐初名臣温大雅六世孙、一举平定兴元兵乱的温造之子、宋州的父母官,虽说没有其前辈们的英俊潇洒,长得小鼻子小眼睛,可外表干干净净、文雅清秀,透着世家名门的高贵之气,让人见了舒服耐看。

此时他骑在一匹骡子上,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对周围的景致没有兴趣,“我哩乖乖来!这个郑涯郑老头真是有心机哩。也怨马植马叔亡故的真是时候,宣武节度使的位置空了一个来月,好不容易郑涯郑老头调来,却今天说不急,明天说再等等,一拖再拖又磨叽一个月啦。我想不通!真想扯着脖子跟他喊,郑拜拜弄啥来?你能白肉了不!”

与他并肩而行的是十方侯庄义方,义方见同伴萎靡的样子激励之,“是呀,马节度使身体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故去了呢?郑涯节度使刚到汴州,汴水便发了大水,也够他忙一阵子啦。宣州都将康全泰作乱,驱逐观察使郑薰,郑薰无奈逃奔去了扬州。皇上下诏命淮南节度使崔铉征讨康全泰,兼领宣歙观察使。又令你为宣州团练使。璋兄,你这是临危受命啊,朝廷很看重你呦。”

“看重有啥用?无钱无兵,拿啥平定叛军?开头就不吉利,先是马植突然无疾而终,来了个新任宣武节度使敷衍不给力;然后是黄河、淮水发大水,淮南友军自顾不暇,不晓得几时能出兵;而我们又不能走运河直抵宣州,只有靠两条腿一步步地捱,真要是两军对垒交锋起来,千里奔袭可犯了疲备之师的大忌呀。再说,以我们这几百人,除了土兵,就是乞丐,要兵器没兵器,要马匹没马匹,要后援没后援,如何对付康全泰训练有素的府兵啊。”温璋还是没有自信,对未来前景看得很是暗淡。

也是凑巧,头顶正有一群乌鸦经过,“呱,呱……”地叫成一片,它们扑打着翅膀向山丘那边主干通直、树冠宽阔、外皮呈灰褐色斑驳的桐树林飞去了,“抬头见到黑老鸹准没好事。”宋州刺史还很迷信,看到它们愈加得泄气。

跟在后面的天赐却心情大好,骑在马上望着风景如画的山山水水,一条官道顺着蜿蜒俊逸的山势直抵大江。遥想当年东吴大都督鲁肃,兵败许愿将子投入山中为僧的故事,他真想找个当地人问问,投子山究竟是哪座山峰?不经意间他提鼻一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甜味,又不知从哪里传来“咦么郎当,郎得儿郎当”的民风小调?

“嗒嗒嗒”一匹青骢马从队伍后面赶来,四蹄腾空飞驰而过,转眼间在身后扬起一片灰尘,军士们看得个大致轮廓,马上之人是个背着篓子的和尚。

刺史略有羡慕地向后面望着,“和尚骑的马都比我们的强,盖哪儿说理切?前面是啥地界啦?”

有小校立即回禀道:“刺史!此地属舒州,南面是桐城县城,前面过了龙眠山脉就到大江啦。”

沿道路走不多时,眼见得地势更加得跌宕起伏起来,丘陵延绵,山峰突兀,植被茂盛,花海如潮。苍峰翠谷间一箭宽的浅流清澈见底,九曲回转,碧水两岸峭壁清流,无限风光令人目不暇接。

“佛祖啊,我想不通!我想不通!”连续的呼啸声在山中回荡。

“山上有人要跳崖!”排头的士卒慌张地大喊。

“盖哪来?”温璋抬头向崖上寻看,这是他从宋州出来头回挑起兴致,“还是个和尚!怎么比我还想不通?”这寻短见的突发事件在队伍中引起了骚动,大家不自觉地向路边的崖上张望。

这山还不算高,在下面能清晰地看见顶上的景物,此时正有一个斜挎香袋的出家人紧闭双眼站立崖边,双手合十不住地默念祷告。人命关天不能再犹豫了,马上的义方身形一纵攀岩而上,几个腾挪便直至山顶。

“师兄!侬来弄色西?勿要想勿开寻短见。哎呀!”还没等十方侯扶住和尚,却从那欲跳崖者的背后冲来一人,未想到他是过于着急,已收不住脚步,一下子将自己抛了出去,平铲着另外两位横着飞了起来,三个人离了山顶径直坠落崖底。

多亏是义方伸手敏捷,一手一个将他们的胳膊提起,似老鹰擒鸡滑翔半空后稳稳落地,再看救下的两个人都是光头和尚。一个是样貌富态大耳垂轮、袒胸露腹大肚便便、险些丧命还满脸欢喜的矮胖子,他脚蹬敝屣,手里掐着个青色大布袋,刚刚拾起脱手的拐杖,挑起袋子将它担在肩上,正揉着膀子乐呵呵地看着众人,嘴里问候着“投过好”;再看另一个,好个庄严脱俗的出家人!让人见了打心底里肃然起敬,亲近万分,可此刻却愁眉苦脸郁郁寡欢,脸颊上还留有泪痕。

胖和尚还一个劲地问:“侬眼睛哭了青大肿哦,咋回事体啦?”

义方看他眼熟得很,突然记起脱口唤道:“你是义存小师父!”

突然听有人叫其法号,出家人可能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到了,睁大眼睛看着对方,端详片刻惊喜地直呼其名,“义方!”

这位正是曾在盐官海昌院齐安大师座下修行的义存小和尚,后来回了故乡拜芙蓉山灵训为师,几年前不是北游幽燕去了吗?怎么又来江南参禅啦?还没等义方询问,义存和尚已从对方的眼神中读懂了,他喃喃说出近来的境遇,“善哉,义方啊,贫僧已经不是当年的小沙弥啦,岁月蹉跎人到中年啊。可能是我太过愚钝了,十二岁礼佛莆田玉涧寺,十七岁落发断红尘,二十多载潜心感悟,访遍名山古刹,游历大江南北,扣诸禅宗,突兀飘颻,云翔鸟逝,心无旁骛,全身心地修行,不敢有丝毫怠慢。可是到头来无半点突破,眼见得在云水路上结识的全豁、文邃禅友一个个顿开茅塞,成就道业,可我却始终未发明心地。想我禅宗一法,自达摩泛海东来,偈语道‘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脉单传直指至曹溪六祖惠能,则派衍为南岳怀让下的洪州宗与青原行思下的石头宗二系。现洪州宗当仁不让突现出二支临济与沩仰,石头宗门也是高僧如林,星光灿烂。别的不说,就是前面的投子山大同禅师和我刚刚离开的洞山良价禅师最为有名,我曾两次参大同,八次上洞山,锲而不舍可惜法缘不契呀。义方,我真有些心灰意冷想不通啦,故此立于崖上闭目反思潸然泪下,是厚着脸皮继续坚持三上投子,还是至此罢手东渡大江回归泉州,正思量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呢,却被你们平白无故地推下山来了。阿弥陀佛,这位师兄,您怎么称呼呀?”义存向富态和尚合掌问候。

“善哉,原来师兄不是要寻短见啊,侬看我倒是误会啦,好心办错了事,差点断了两片叶子的根苗。师兄,我勿晓得色格宗门,只晓得十方行善随缘度众,锲而不舍贵在能持。”那矮胖和尚虽检讨自己的鲁莽,却无惭愧抱歉之意,自始至终美滋滋地咧嘴笑着,“善哉,问我法号,小僧告之。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阿弥陀佛,小僧明州人,俗名张契此,倷就叫我长汀子好哉。唉,我也是碰巧由此路过,遇到了这档子事,对勿起!一失足险些送了阿拉性命,现在这膀子还火辣辣地疼呢。这位军爷施主,老老高兴认得侬,给我一文钱。”初次见面开口化缘哪儿能不施舍,义方让徒弟取出一串铜钱送过去。

那和尚也不道谢,只是乐呵呵地将钱丢到袋子里,又看了看天赐笑道,“拿欧好,后生家,老老高兴也认得侬”。

“善哉,是义存吗?你回来了。”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坠崖的两个和尚身上的当口,不知什么时候从山道西面上来个出家人,别看他拄着手杖,实际年纪并不比义存大多少。

“咦,大同师父,你怎么在这里?”忧郁的和尚见到他是又惊又喜。

那叫做大同的禅师将手抬起示意着,他的手里提着个瓷瓶子,“油!油!去村子里打些油七七。”

“师父,我。”义存吞吞吐吐略带出惭愧的神色。

那提油和尚豁达地摇着脑袋,“阿弥陀佛,既来之则安之,随我上山回投子寺,此次要住多久啊?可不要再嫌弃我这儿庙小人少呦。”那和尚快人快语毫无拘泥做态。

刺史和义方甩蹬离鞍下得坐骑来,施礼见过出家人,这才问清他正是投子山大同禅师,乃石头宗一脉丹霞天然大师的师孙,翠微无学禅师的法嗣,简短几句交流后便要带着义存回山。

“给我站住!畜生。”从东边岔道口蹿跃来两只棕黑色条纹的吊睛白额猛虎,这虎威风凛凛,长啸生风,利爪抓地,立目而视,不愧是百兽之王,不怒自威。

前面的老虎像是刚被驯服,还有冲天的野性,像李贺所说“长戈莫舂,强弩莫烹。乳孙哺子,教得生狞。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它张开血盆大口向众人狂啸一声,吓得兵士们大呼小叫急往道边躲藏。后面的虎还算温顺,晃着大脑袋,甩着粗尾巴,其背上驮着两个和尚。

前头衣衫褴褛的出家人满脸是愤世嫉俗的样子,身上的破衲袄四处露着棉絮,脚上蹬着一双开了绽的僧鞋,脚指头几乎全部暴露在外,邋遢不雅不修边幅。还别说和尚还爱美,脖子上缠着色彩缤纷的花巾,突然那花巾动了起来,这才看清原来是条胳膊粗细的蟒蛇。

这和尚背后的老僧可没有他潇洒,双手紧紧抱住前者的腰身,痛苦的表情满脸的难耐,“阿弥陀佛,善信啊,我可坐不得你这老虎,颠簸得屁股快要分成两瓣啦。”

行脚僧哈哈大笑道:“善哉!师父,您是没骑惯它,这虎背可比驴马的宽多啦,就是动作鲁莽了些。弟子严阳山寺中还养着几匹野狼,您北归时可以套驾车子,指定比那牛车跑得快。”

老和尚双手死死抓着徒弟,没得商量地摆了一下头,“你的那些宠物还是自己留着吧,多给它们念念经,省得跑出来作孽害人。”

“师父,您此次涉洪水南来,就是为了探访投子山大同禅师吗?”此时中年僧人已经安抚住骚动的老虎。

老和尚在身后答复他:“阿弥陀佛,是呀,我是专程前来探访他的。黄河、淮水发大水,四野泽国一片汪洋,彭城、泗州城都给淹了,水深五丈哭嚎震天,浩劫呀!这是天灾,还有**。最让人不安的是荷叶洲大通渡口,那里暗流涌动杀机四伏,不是遇到你和这两只老虎,我是无论如何过不了大江的。几个月前,我让你师弟多福来这投子山拜会大同,出发前便告诉他若因缘相契,就留在投子寺等我;若不契,应立即反转回话。多福一到投子山,大同先是问他为何而来?待他说明后二话未说,只是做了几个动作,你师弟不明其理,只好回来禀告。”

“善哉,师父,您这话不假,宣州正闹兵乱,大通渡口的船全被拉到了南岸,不是这两只老虎泅水过江,我们怎么能脱身呢?师父您快说,大同师弟做的是什么动作?”严阳善信好奇地问。

师父没有说话,而是扶着徒弟的胳膊慢慢爬下虎背,稳稳当当地落地向前走了三步。

“人家那是要以平常心迎候您啊。”严阳尊者不亏是觉悟的高僧,见师父模仿的动作一眼便读懂了,“我说在婺州从朗师弟的寺里,遇到多福师弟时,他怎么闷闷不乐呢。”

还未等弟子再接着说,那老和尚已经走向岔道口的众人了,合掌施礼打着招呼,为他们受到的惊扰而抱歉。他见前列的三个和尚更是亲近地问候,义方看他甚是眼熟,猛得想起,这不是儿时百丈山初次遇见的从谂大师吗?是他,后来在乾封县城也曾见过,“请问,您是从谂大师吧?”义方几步上前躬身施礼。

和尚也是在尽力回想着,他用手指着“哎、哎”连声,慈爱地瞅着对方,就是记不起是如何称呼。还是义方加以提醒道:“大师,您想想,开成三年百丈山观音祈福法会上我们见过,我们是受希运大师之邀,师父秦靖带着我们几个小的一同去的,在跨院里还有法正主持,您说吃茶去喽。”

“善哉!对,对,你是希运请来的小孩子,跃治师叔从狼嘴里救出的义方啊。”老和尚瞬间打开尘封的记忆,“嚯,你是义方!最后一次相见是老衲从徂徕山里隐遁出来,一晃儿都长成大人喽!唉,我们这一代老了,真是时光如芒呀,法正、希运都圆寂多年啦,你师父还好吧?”听说老相识一切安好,从谂大师甚是欣慰,他又想起那三个出家人便问义方,当得知是投子山大同禅师时,欣喜异常地迎上前问道:“莫是投子山主么?”

见投子和尚也在打量着自己,平平淡淡地只言道:“茶盐钱乞一个。”

老和尚闻听笑了,指着对方手中的油瓶,“久向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

投子和尚提起瓶子向他摇了摇,“汝只见卖油翁,且不识投子。”

老和尚眯起眼睛问:“如何是投子?”

投子和尚一本正经地回答:“油!油!”

从谂大师进一步试探他,收起笑容正色相问,“死中得活时如何?”

投子和尚听他在问从涅槃境界里转身的感悟便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老和尚心里暗想,我以为自己已经很高明了,谁知他比我更高明,大死与再苏只可自知,由圣入凡后心中一片光明,觉悟超越夜与昼诸等俗识,这和尚说我还未到涅槃境界,须再走一番。

自感从千里之外慕名而来是不虚此行,从谂由衷地佩服道:“我早侯白,伊更侯黑”。这侯白、侯黑,是古时两个身手高超的劫贼,一个专好白天打劫,一个专好晚上打劫,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死、明暗等二边均须打破。随后向大同禅师报得法号。

“善哉,是住锡赵州观音院的从谂大师呀,久闻圣名,师叔请上投子山歇歇脚吧。”

对其邀请老和尚欣然接受,“阿弥陀佛,什么大师长、大师短的,就唤老衲为赵州和尚吧。”他又吩咐弟子严阳尊者先行离去,别带着野兽胡乱吓人,自己要留在山上多住几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