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71章 第二十章 谁家麟角一猕猴,窜纵腾挪现泗州。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二位,你们看那黑魆魆的山上,现在是什么也没有了,可曾经是隋炀帝的都梁行宫呢。”由远而近不知是谁在触景生情,“姐妹茶馓铺子,这些茶馓也是随便吃不要钱吗?”屋子外面传来同一个人的问话声,有伙计肯定回答是。

另有人不满意地挑理道:“哼哼!刘老吃,美中不足啊,光有茶馓没有茶水呀,跟你刚才说的杨广为彰显国威,大演百戏,绢帛缠树,小贩卖菜要以龙须席铺地,异邦来朝吃住玩乐俱免付钱的盛况还相去甚远哩。”

对方听到后咋舌反驳说:“这就不错了!桃子茶馓随你吃,玉石玛瑙任你拿,随心所欲分文不取,你个平头百姓享受如此待遇,应该知足了。还想和西域诸胡、突厥吐蕃的酋长们平起平坐吗?泗州是个好地方,民风淳朴,殷勤好客,一踏上岸便让人如此开心!他们几个没来可是损失啦。”

那人却不服气地回击道:“哼哼!那是昏君打肿脸充胖子,今天这泗州城不知是唱的哪出戏?我都恍惚是在梦里,这般不真实。”

对方不再与他争执,只是大喊两声,“大唐中兴喽!大唐中兴喽!”

“闭嘴!再敢大声喧哗,老子把你抓起来。”是伙计在厉声命令他。

那高叫之人还不服气,嗤之以鼻地嘲笑着,“哈哈,你个做茶馓的小伙计,是怎么和爷说话呢?下九流,太放肆啦!把这铺子的店主姐妹喊出来,看爷如何调教你们。”

另有人在帮着腔,“刘老吃,这不和常理呀,以小犯上,还有没有三纲五常?我总感到是在做梦,这般不和常理。频弟,你掐我胳膊一下,看疼不疼?”

外面是哎呀一声,不是嘴里漏风之人的声音,而且铺子伙计的哎呦喊叫,“咋咋?你怎么还动手掐人呢?”

漏风之人强词夺理道:“他不掐我,我只好掐你了。频弟、刘老吃,是真的,肉做的,不是在梦里。”

被称做刘老吃的人还真动了火气,吹胡子瞪眼睛大吵大嚷着,“小嘎豆子,还管天管地管起人家说话啦,爷就喊了,怎么着吧?泗州人欺负人!”

没待他喊出第二声,伙计们异口同声地叫道:“老小子,给爷住嘴!看你满口臭气熏死个人,胡言乱语狂妄嚣张,揍他。”可能是几个人一并上去乱拳齐下,打得那人哭爹喊娘实属不轻,伙计一边打着一边骂着,“老小子,爷给你个明白,不是泗州人欺负你,要报仇去宋州找爷,我们随时奉陪。”

听有人在劝阻解释着,“兄弟们手下留情,他上了年纪又喝多了酒,冒犯了诸位,快住手,别打坏了他。”

那伙计仍然不依不饶,像是追打着另外一个,“你个豁嘴子,丑八怪!读了几天书,就什么三纲五常啦,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胆敢掐我胳膊,来接着掐呀。”

“我是开玩笑的,再不敢了,哎呦!误会。”那人哀求躲闪着,已经没了之前的高傲自大。

“住手!儿等休得无礼。”一声断喝由远至近,听出是刚才去庙里取水壶的摊主,“三位客官,恕下人们无礼,看看都给打青了。老哥,起来吧,我来扶你一把。”

“长史,是他们先出言不逊,还动手掐人。把他们关到大庙里去,以防坏了我们的事。”伙计们委屈地告着状。

那摊主沉吟一声叱责道:“退下,不得再说。”话里透着威严,立即手下人不敢再言语了。

“误会,店主,不,怎么您是长史?泗州长史。”

对于提出的疑问那人轻描淡写地敷衍过去,“哦,是误会,那就好。啥泗州长史?还泗州刺史呢。开玩笑,泗州刺史正在城里睡大觉哩。我姓常名史,大家都直呼我的姓名。”他热情地扶着挨打的人往屋里走,“客人们啊,进我这小店休息一下,这壶里有茶菲,还有茶馓,吃喝不要钱。夜深啦,不要往前面走了,这年头河边不太平。”

四个人迈步进了屋子,摊主人一只手提着大茶壶,另一只手搀扶着位体貌魁梧,白发苍苍的长者,身后跟着两个读书人,一个是举止稳重的男子,看年纪也就三十出头;另一位四十出头,其相貌不敢恭维,不说丑陋,也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而且上嘴唇豁去一块,更平添了几分随心所欲。

“小老弟!”

“庄都尉!”

“李先生!方先生!刘先生!”

当四个人的目光相遇时,都不约而同地惊喜道。

“还是个都尉,大官呀!是路过的?”摊主笑呵呵地打量着义方。

大家是熟人,就想围拢一起坐下,怎奈桌子不大,只能让孩子们移到别处。

“茶盏哪里去了?”摊主四下寻找着茶盏,却怎么也找不到,突然他又一拍脑门醒悟道,“看我慌勒啼爪不失闲类,庙里的人央央口渴,都拿进庙里啦,用碗将就喝吧。”主人挨个把茶倒上,放下瓷壶后告辞退了出去。

“这是些什么人?不像是做小买卖的。”白发刘沧望着那走出去的背影,轻抚着嘴角的淤紫猜测道,“我听话音是官吏乔装改扮的,还说是个长史。”

方干揉着胳膊断言说:“哼哼!刘老吃,什么官吏、长史?就是些凭着浑身蛮力不讲道理的山野村夫,欺负我们读书人,不与粗人计较,有辱斯文。”

几个人久别重逢分外欣喜,互说了来去缘由,只是义方没有说明浣儿姐姐和澹台诸己师兄弟的身份,说是去扬州走朋友探亲戚的。

不大会儿的工夫,摊主再次进来,引领着一位身穿缁衣的老尼姑,让她们坐在门边的桌子旁。

出家人虽说上了年纪,常年过惯了斋戒清修的苦日子,自然枯槁消瘦、肤色无光,可两只眼睛皂白分明,炯炯有神,从那眉眼间隐约能看出年青时的俊俏妩媚。

看她是个跛脚,一拐一拐地往里走,面沉似水如入无人之境。她身边还带着一只宠物,一只身上长满雪白毛发的猿猴,这灵物长得瘦削耸肩、凹脸凸嘴、双眼赤红、獠牙外生、个子足有半丈,身上披了件白袍子,腰间束了条遮羞布。

它随着主人坐下,将身形一纵窜上凳子,稳稳地蹲在桌边,眼巴巴地瞅着尼姑闭目捻动佛珠默诵着什么。

刘沧本来就吃了亏,积着满腹的怨气,平日里就仗义执言,眼里容不得沙子。此时见那畜生居然与人同桌,脾气更加的不顺,便指点着白猿说于老尼:“圣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自古以来讲究个长幼尊卑,孟子曰,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拿吃饭来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应男女有别,老少分置,怎么还让个畜生同桌而食呢?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刘沧见那出家人如入定一般不理不睬,只在一味地虔诚诵经,愈加得怒火中烧,站起身来大吼道,“师父好任性啊!吾非牲畜,不得已与畜生为伍。这里是人呆的地方,你还是速速把它牵出去吧。”

那灵物经他这么一吼却没有惊吓咆哮,而是神情自若地龇牙一笑,随即跳下凳子凑了过来。这一来可不要紧,只吓得白头长者连连躲避,口中惊恐地嚷着,“畜生!它想做什么?女和尚,快把它牵开!”他是生怕会遭受白猿的袭击报复。

可那猿猴并未理会他,径直奔向桌子上的茶壶,向在座的众人略一点头示意,一把提起,返身重又窜上凳子,取过两个泥碗斟上,先行敬献给出家人,然后才将碗端起慢慢润着。

“这畜生还学人品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乱了纲常理法。师父,出家人讲究修为得体,你如此娇惯个禽兽,这可是你的不是啦。”刘沧看着灵物拘谨怯懦,更是有了底气。

“阿弥陀佛,施主,口下要积德,造下口业损福德啊,所以说你的口臭如此之大,就不奇怪了。俗话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世人多积德行善业,六道好轮回嘛。业有三种,即身业、口业、意业。造口业最易,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口常清净,舌根优钵花香,施主的口臭自然会消解啦。”

时时为自己的口气烦恼的刘沧被人揭了短,他无地自容恼羞成怒了,“女和尚,你说我口下无德!我刘沧自感是快人快语,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从不趋炎附势人云亦云,你就是口吐莲花,它也不是人,是个兽。”

老尼从容淡定地从怀里掏出个果子,拿给那灵物吃,见她中指和食指皆缺去一节,“善哉,施主,后土娘娘可怜众生死后鬼魂无处栖身,凄苦不堪,便身化六道轮回。众生依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归归!你就这么肯定他的今生不为人,你的前世不是兽,若依贫尼看,你妄说他人,说话唐突,应是从畜生道轮转而来。可毛娃他确实不是你说的兽,他也是人,是得返祖之症的人。所以说让施主你口下积德,多造善业,好得善果。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它是人!是患有返祖症的人。”所有的人都为之一惊,尤其是白发长者倒吸了一口凉气“哎呀呀!怎么会这样,请恕在下不察之罪。师父,我这多嘴的毛病是讨人嫌喽。”

“哼哼!刘老吃,它是返祖症,你还真信啦?老尼骗你似戏耍三岁童儿,明明是只猿猴,是人还能有尾巴吗?”方干斜着眼睛示意着,那是条毛茸茸摇动在袍子下摆的尾巴。

“女和尚,你竟敢戏耍我!”刘沧再次被激怒了,气呼呼地直跺脚,然后一屁股蜷着脚坐到凳子上。

出家人仍然是泰然处之地捻着佛珠,“阿弥陀佛,要不怎么说你是由畜生道轮回来的呢,结交的朋友都是些愚痴之人。”

豁嘴子不干了,忽地站起来质问道:“出家人,怎么口出绮语?你说谁愚痴?”他摆出一付不依不饶的架势。

“心,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两位施主,八要再纠缠谢师兄啦,我得的确实是返祖之症,是个弃儿,多亏瓦官寺齐物师父收留于我。”畜生怎能开口说话?这毛人的述说直接让多事者闭嘴羞愧。

“啧啧,真是人啊!”李沧惊呆地张大嘴巴,“兄弟,你姓甚名谁呀?何方人氏?”

毛人还是神情自若地龇牙一笑,“我,我是金陵人,姓欧阳名水。爹妈生下我,见是这般模样,惊吓之际抛弃在江里,是齐物师傅路过,把我救起。”

“长得怪异,也不能抛弃呀,毕竟是亲生骨肉啊。”李沧从厌恶转变成了同情。

方干也不声不响地坐下,摇着脑袋叹着气,“哼!不应该呀,太不人道啦。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是个生病残疾的孩子。他的父母一定是个心如铁石,胸无点墨的粗俗之人,道德传家书香门第是做不出这令人唾弃之事的。”

毛人挑动眉梢耻笑道:“八,八是那么回事!我们家也是名门望族,世家传承,八世祖欧阳通,人称小欧,封为渤海公,忠义炳著,仁孝绝伦,因反立武承嗣为太子被奸佞所害。”

老尼双手合十念声佛号,“毛娃师弟,八要再说奈,传将出去八好,啊行啊?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噢,他们与你有生娩的恩泽,却没有养育的缘分。只要你一心向善,多做净业,就能脱离苦海八必六道轮回,啊是啊。”

“好,好地,好地,我八怨父母,谁看到我这人八人、鬼八鬼的样子也会害怕的,可我的的确确八是妖怪禽兽。”说完毛人沉默不语吃起果子来。

见再无话可说,刘沧转过身来低头喝茶,“啥小欧,杂桌?难道雪还有个大欧捏?”澹台诸己纳闷地询问道。

李频客客气气地为他解释,“兄台,小欧叫欧阳通,乃一代书法名家,是个至忠至孝之人。那个大欧是小欧的父亲,更是蜚声海外的楷书宗师欧阳询呀。”

堂主仍然疑惑地再问:“雪这猴子患的是返祖症,老夫奏木牛明白哩,他的祖宗是大欧,还是小欧,谁是猴子捏?”

刘沧咯咯笑出声来,本不想说话了,却按捺不住,压低声音接过话题,“老兄,他们爷俩都不是。你没看过《补江总白猿传》吗?看了你就明白啦。”

大光头早已伸长脖子想弄清究竟,却听说要自己去看什么书,方能寻到谜底,顿时翻着眼睛不情愿道:“嘎嘛!嘎嘛,嘎嘛呢?恁么还这么腻味人呢。我索爷们儿,你就别墨机啦,可肉死我了。尼了索了半句话,介横逗我们玩。”他转而堆起笑脸恳求道,“我不识字,受累尼了,给索索。”

一个劲地嚷着“索索”,光头执意要明白个透彻,刘沧更是心里藏不住二两麻油的主,他“嗯嗯”两声清了清嗓子,摆出一付要给人开讲长篇大论的架势,“这老欧欧阳询是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书中讲的就是他父亲欧阳纥的故事。说梁武帝大同末年,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随平南将军蔺钦南征至桂林,他身为别将异常骁勇,攻城略地到了长乐,平定了各山寨洞府,深入崇山峻岭之中。欧阳纥随军还带着妻子,身材纤细,皮肤白皙,十分美丽。就有部下提醒他,当地有个神灵,善于盗窃年少女子。欧阳纥听了将信将疑十分恐惧,便派士兵环卫屋庐,将妻子藏匿在密室里紧锁室门,又派了十多个女奴守护着,心想如此防范万无一失啦。可一天夜里阴风大作,妻子还是踪影全无,被妖怪掠走了。他悲痛万分,发誓找不到妻子绝不回京,便托病留下,深入山中四处寻找,老天有眼不枉费苦心,几经周折在百里外远的竹丛间找到妻子的一双绣鞋,便以此线索沿迹探查,发现一座深溪环流的高山,山中洞府前遇到十几个披戴穿着鲜丽光泽的妇人在嬉笑玩闹,欧阳纥经她们指点终于与妻子重逢。这才知道妻子和那些妇人正是被那神灵掠来,那妖怪神通广大力能杀人,哪怕有一百个壮汉拿着兵器也打不过它。正当无计可施时有妇人献计,只要有两斛美酒,十条肉狗,几十斤麻,就能设法杀死它。欧阳纥依计行事,在午后时分将酒放在花下,狗散放到树林里。一会儿,只听一声长啸自山顶飞来一物,快如闪电窜入山洞。等不多时,见一个身高六尺多的美髯公,穿着白衣,提着拐杖,左拥右抱着众妇人走出洞来。看到狗后那人扑过去抓住,双手撕开猛嚼狂吮起来。妇人们竞相劝酒,喝了数斗酒后扶着它重又入洞。过了很久,妇人们出来喊欧阳纥,于是欧阳纥拿着兵器跟入,见一只大白猿四肢被绑在石榻上挣脱不得,它浑身长满白毛,长达数寸,正目光如炬地怒视着自己。欧阳纥拿兵器砍它,如同砍到铁石一般,毫发无损;再照妇人所说刺它脐下,兵刃就没体而入鲜血喷射。大白猿长叹一声,这是老天要我死,岂是你能办到的?但是你的妻子已经有孕在身,不要杀她的孩子,将来遇上圣帝,一定能光大他的宗族,说完就断了气。欧阳纥的妻子一年后生下一个男孩子,相貌酷肖那白猿。再后来,欧阳纥被陈武帝所诛杀,欧阳纥平素与江总交好,孩子由他收留抚养。待此子长大后果然文笔了得,闻名于当时。”

老堂主半信半疑地问道:“那老欧的确长得像白猿?”

不待刘沧回答,豁嘴子抢先搭了腔,“哼哼,那还有假,瓜生瓜,豆生豆,黄鼠狼下不出豆杵子。长孙无忌做诗讽刺他,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没想到那毛人耳目极其灵光,听有人用长孙无忌的诗取笑祖宗,忿忿不平地一龇牙抱怨道:“就他长得好!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长个短脖子、草包肚子、大饼子脸。”

“你们看这位女师父仪态端严,貌好殊妙,精进修持,必是位大德高尼啊。”李频端详着出家人手捻珠子默念经文,向同桌人由衷地赞赏说。

“是呀,你位女师父是气宇不凡,说是姓谢。她让我多造善业,好得善果,定有业报。尤其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口常清净,定会消解口气。”白头刘沧经过刚才的风波已然心平气和了,“这泗州城得道的高僧可是大有人在呀,远的不说,近处那城里就有普光王寺的僧伽大师,为观音化身,曾现十一面观音形象。中宗皇上迎师赴内道场,住锡京城荐福寺,尊为国师。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云,京邑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大师于是手执杨树枝,将净瓶之水向空泛洒,顷刻间殿外阴云骤起甘雨大降。李太白作歌赞他,真身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嗟于落魄江淮久,罕遇真身说空有。一言警尽波罗夷,再礼浑然犯轻垢。”

方干好趣地插话道:“哼哼,我可听说过这位大师,他不但法力无边,救苦救难,度人不倦,而且还是个爱神,只要去城里的普光王寺中,在大师佛像的脑后挖下一点泥巴,偷偷地撒在意中人的身上,对方就不会变心啦。”

别人都把这话当成一乐听之,可临桌的波斯女孩却小声惊呼道:“还有这事,太神奇啦!是真的吗?那佛像在哪儿?”因为压低了声音别人都未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