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70章 第十九章 借问扬州在何处,心焦如焚乱如麻。

“快换件干衣裳吧。”义方怕刁金斗着凉了,示意天赐带他进舱去。

可对方全然不顾及这些,堆起笑脸谄媚地靠近李苏萨,“波斯船主,能不能加快些速度?”

“怎么,你怕他追上来?给他再生条腿也休想超过我的船。”波斯商人原想是他怕杀手追上来。

对方看起来还不放心,闷闷不乐地小声说:“我那飞钱公据在姓高的手上,是汴州、扬州都可以兑现的,只怕他去了私商在汴州的联号,抢先兑走我的货款。”

“我这船开得最快了,他是抢不走你的铜钱的,若是他长出来翅膀,我可没有办法。”商人冷冷地抛下一句,转过身去不再理睬他了。

船到汴州,原计划是不停泊的,却架不住刁金斗的苦苦哀求,便在西关大梁门外的运河码头抛锚靠岸。

眼见那精细商人又讪讪地凑过来,向李苏萨借了些铜钱,然后心急火燎地跑下船,雇了驾马车,高声喝令催促快行,一溜烟地跑进城里去啦。

“番长,我们等他吗?”何有佳问讯着李苏萨。

波斯商人想了想决定道:“知道的他说了,不知道的也没法说,我们不等他啦,为了他的飞钱公据他会很快赶回扬州的,我们这就扬帆启航。”李苏萨催促着手下赶紧起锚。

船工拉起船锚之际,一艘小福船自后面急急忙忙地先行启动,像有意要抢先一步似的驶向河中,“这条船真有意思,一直尾随着我们,像个跟屁虫。”波斯船工讥笑着又去升帆。

可船头负责瞭望的水手大声阻止道:“先不要启航,漕船船队过来了。”他站得高看得远,提前发现了河上的异动。

过了片刻,大家方才看见从南面浩浩荡荡来了一列漕船,船上旗帆招展,号带飞扬,货物堆积囊米而载,漕卒篙工奋力划桨,纲吏军士如临大敌,大船十艘井然有序却略显陈旧。

河道上的行船无论大小纷纷避让,“这运的是江南的贡米呀,十船为一纲,看起来较以往的阵势有新气象喽,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不一样啊。”波斯商人的赞美之词还未落下,那漕运队伍可不给他长脸,排在中间的一条大船突然打起旋来,想是船舵年久失修不听使唤,失控的漕船像一盘顺流而下的大石磨肆无忌惮,横冲直撞。

“嘣”一声震耳欲聋的闷响,那被撞的小福船顷刻间支离破碎,倾覆沉没,只留下水面上一块块漂散的木板,而那漕船歪歪斜斜冲到岸边慢慢倾斜。

“船上的人怕是完了!”船上岸上的人们都是一样的想法。

从大漕船上逃出来几十个人,他们惊魂未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浑浊的河水从舱底漫上来。

正在这时,瞬间从堤上跑来几十个穿着号款一致的差役,他们手持绳索钩抓,相互呼应,动作有序,看是紧急救援的老手。

还有一帮乞丐跟在后面鼎力相助,一个瘦弱矮小的叫花子抛出一根绳子,向另一个四方大脸的同伴喊着:“飞哥!接住。”这些人分做两伙,一部分人用索链杠子将沉船支住,不让其继续下沉;一部分人跳进舱里,用钩抓绳子把一袋袋粮食搬到岸上去。

“新任诸道转运使真是棋高一招啊!安排这岸上护粮队真派上用场喽。另外,多亏了刘晏始创的以囊盛米,否则这一船的米就泡汤啦。”李苏萨庆幸地看着他们,差役和乞丐们在紧张地忙碌着。

“快来搭把手!”一声娇柔的高喊从船舷下传来,船上的人们探头望下去,在河水里露出三个人头,是一个老人家一手一个架着两个男人。

大家一齐动手连拉带拽将他们弄上船来,三个人的衣服全被河水浸湿了,紧紧裹住身体,老头子的更是暴露无疑,没想到他还男生女相,前突后撅三围丰满。

另外两个被救的男人大口地吐着浊水,精疲力竭地瘫软如泥,其中一个摇晃着光秃秃的大脑壳,敞着衣衫,露着胸膛,腰间扎铜制的蹀躞带光芒燿眼,手里紧攥着条长长的粗布面巾;另一个是个小个子,皮袍皮帽,帽子下面长长地拖拉着一根不知是老虎还是豹子的尾巴,看穿着打扮是个靺鞨人。

“三师弟!四师弟!”澹台诸己俯身看罢不禁惊呼,众人方知落水之人是他的师弟,老堂主指着他们说明道,“他们是老夫的同门师弟,这个是回老禄,那个是韩小月。”

这边一声声地惊呼,那边义方正脱下外衣,急忙给老头子披上,小心翼翼地将其搀起。

“赫了得!老太爷,好水性啊,这么大年纪,一个人救起他们两个,不得了呀。”见是都尉认识的熟人,丐头常青谄笑着竖起大拇指夸赞着。

“庄小英雄,扶恁姐去舱里换件衣裳吧,俺代师弟谢谢她的救命之恩类。”堂主扶着支起上身的光头师弟不忘感谢道。

“姐姐?”常丐头好像耳朵听错了,伸长脖子去问澹台诸己。

这时,堂主的光头师弟也缓过神来,瞪起眼睛气哼哼地嚷着,“今儿个介事儿我可不服啊!好么,我索介么宽的河是他们家开的,横着奏怼上了,介斯嘎嘛哪?尼了那两个眼珠子是出气捏?看我起来好好给他们拿拿龙。爷们儿,尼了受累扶我一把。”他扶着堂主的胳膊要站起来,忽然似想起了什么,“我索内老爷子呢?救命恩人啊!别看他平时啊娘娘们们滴,做事真板槽!”

小个子师弟也清醒过来,心有余悸地说道:“崽儿的咧?师兄,你要揍啥?漕船不是竟以儿的,星是他们那船舵坏咧。同船的那是个女的,斗是女扮男装,她是高人,保证出不事儿,逗知不道那船家还活着不?”

他歇了口气慢慢睁开眼睛,一眼便看到了俯视他的堂主,“大师兄!”

大光头听师弟称呼身边的人是师兄,他将两只牛眼眯缝成一线仔细辨认,看清楚后咧着大嘴憨笑道:“是师哥啊!尼了介斯嘎嘛其?”

“信球!恁知不道俺干啥去?跟了俺两天类,知不道俺干啥去?从被窝里把俺拉出来逼着找小师妹,恁知不道俺干啥去?”堂主越说越来气,用手去拍师弟的秃脑门子,“你是真瞎,那个扬州叫花子是睁眼瞎,奏恁们这些货不上当受骗才怪哩。”

光头师兄又瞧见天赐坏笑道:“爷们儿,尼儿真艮儿呀,横着尼上哪儿我们奏得跟着。”尹天赐与他们见礼问好。

“快看!那个船家从水里爬上岸啦。”负责暸望的波斯船工惊喜地喊叫着,虽与落水的船家素不相识,可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比兴奋地涌向船头。

等到日头偏西了,那撞坏的漕船才卸完粮食,被官家用船拖走。番长李苏萨看河道已重新畅通,立即吩咐船工拉起铁锚,准备升帆启航。

“等一等!等等我!”从大梁门内奔出一驾马车,刁金斗不待车子停稳便跳了下来,“太感谢了!还等着我啊,我还以为你们早开船走啦。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李大哥,往后你就是我哥,我亲哥。”

船工们鼓足风帆,紧摇橹绳,劈波斩浪不敢怠慢,大家心里都期盼着早些到扬州去解救落难的弟兄。

晚饭后,在舱里义方与浣儿姐姐互诉离别后的衷肠,有千言万语涌到嘴边,百感交集汇于心头,原来是浣儿放心不去特此跟来。

这时船已过了宋州、宿州,行至泗州、盱眙地界,平平安安地穿过水浅多滩的洪泽湖,前面现出一片灯火,映照出河岸上黑压压的城垣。遥望城内竖立着一座佛塔,高约三十丈,顶端托一水晶球在月光下熠熠生辉,塔身通体铜铸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把船靠到泗州城金刚渡码头去!水门关了,明日再穿城入淮水。”是李苏萨在吩咐着,不多时甲板上响起落帆下锚的声音。

波斯商人又在问着话,“老堂主,你们师兄弟是要上岸吗?”

随即是澹台诸己的爽快回答,“是啊!苏萨呀,俺们哥三要请庄小英雄和他姐上岸喝杯水酒,以表感谢之情,恁也同老夫厮跟着去。”

“不啦,我船上还有事,你们去吧。”番长笑着推脱了。

“噔、噔、噔”随着脚步声走近,义方他们的房门被推开,三个脑袋探了进来,底下两个嘻嘻笑着,最上面的老堂主开了口,“咦,恩人、庄小英雄都在哩,几个黑儿饭的味道不老美,波斯饭菜特甜,不合中原人的口味。俺请恁们上岸喝杯水酒,木有白人,不去是腌臜我。”

“晚饭还可以,就是有些咸。”义方几个人站起身。

“中,咸奏是甜,一个样,走!下船透透气。”老堂主大手一挥就此决定了。

盛情难却师徒二人和浣儿姐姐跟着他们出了舱准备离船,“番长叔叔,我哥哥说他也要去。”头上披着颜色活泼鲜艳的头巾,把脸儿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小姑娘从后舱蹦蹦跳跳地赶出来,她还拉扯着那个胖胖乎乎的波斯少年,她那一双俊极狡黠的大眼睛乎闪乎闪地瞅着李苏萨。

“居心、居然,你们也要上岸去吗?天都这么晚了,我不放心呀。”

听大人如此说,胖小子露出窃喜之色,他怯生生地看着妹妹哀求着,“天都黑了,不去也行。”

“哥哥!看你,一会儿去,一会儿不去,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黑吗?真给波斯人丢脸。”小姑娘卷着舌头提高嗓门责怪道。

“居心说得好,我们波斯人天不怕,地不怕,你这当哥哥的还不如妹妹勇敢,真得出外历练历练。好楞个呢!这泗州城真是观士音菩萨的道场,香火旺盛啊,空气里都弥漫着栴檀的清香。”他正好看见走向踏板的庄义方,“庄将军,等一等,这两个孩子是居洛祆祝的儿女,他们也想上岸看看,就拜托您给照顾一下吧。”义方自然欣然接受,一手一个牵着他们一同下船。

“都尉!等等我们。”在甲板上聊天的两个丐头凑趣地跟了上来。

泗州城是运河上的水陆都会,运河穿城而过,一水之隔是盱眙县。此时夜幕初垂,明月东升,繁华街市,花灯初上,偌大的码头上却异常的冷清,近处停着一溜儿大漕船,满载的货物被油布盖得严严实实,船上的几个漕吏在灯影下若隐若现。

不是路上没有来往的行人,不是酒肆店铺上板打烊,只是说来奇怪,路人均是行走匆匆不言不语,伙计羞于吆喝缄默端坐,整个金刚渡码头像是座纪律严明的军营,只有偶尔巷子里传出的狗吠打破这死寂。

“咦,这是弄啥?都不雪话。出事了,伙计都不歇火类。”澹台诸己见这情景感到甚是奇怪,他警惕地向四周望着。

“师兄,崽儿了?好么牙儿的都闭嘴啦,像是竟以儿的。他们都在偷看我们,我们是尊还是磕碜?长得这么歇很人!不对,星是官府又出啥么娥子不让讲话类。”

几个人充满疑惑地往前走,越走越感到蹊跷,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仿佛进入了一个失音的世界。

“店主,这把梳子怎么卖呀?是玉的,很贵吧?”小姑娘喜欢地拾起柜台上的一把白玉龙纹梳子。

“木伏不要钱,拿去用吧。”柜台后面的魁伟伙计满不在乎地说道。

小姑娘喜出望外瞪大了眼睛,“真的呀,大叔,你太好啦!”她举起梳子向空中望去,借着月光玉石颜色剔透、光泽均匀,是真玉不假。

然后她紧走几步追上天赐,卷着舌头悄声羞涩地说:“送给你。”

天赐本想拒绝这平白无故的馈赠,可看小姑娘诚心诚意的样子,不好扫了对方的面子,便大大方方地接受谢过啦。

那波斯女孩子兴高采烈地一颠一颠地向前去了,前面有个撂着水果担子的小摊,小贩脚边是两大筐毛绒绒、粉扑扑的水蜜桃,“大叔,你这桃子怎么卖呀?”小姑娘喜爱地摸摸这个,碰碰那个。

小贩五十多岁的年纪,头上戴着个大草帽,帽沿压得低低的看不出眉眼,他捋着长髯微笑道:“小闺嫩,夫夫送你啦,随便记呀拿吧。”

“真的呀,大叔,你太好啦!”姑娘长这么大还头一次遇到如此多的好心人,她不客气地抓起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蹦蹦跳跳地跑回去,本以为是给自己哥哥的,却直接塞到天赐的手里,说了声“你吃”就又跑开了。

不大会儿,她又在前面卷着舌头招呼道:“你们来一下下,这儿有茶馓,可以随便品尝,我最爱吃茶馓啦。”

大家闻声向前去看,路边经过一座大庙,这庙宇红花环屋,绿竹成荫,古色古香,门额上刻着“水母娘娘庙”。在庙旁有家小吃铺子,匾额上刻着“姐妹茶馓铺子”的名头。

屋外摊子上摆着一个柳编大笸箩,里面盛着棕黄色油滋滋、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茶馓,看了就让人胃口大开,垂涎三尺。

摊主加上伙计一共是四个汉子,他们既不和面,也不炸制,什么都不做,就是那么虎视眈眈地站着,冷漠地审视着客人。

“吃吧,不要钱。几位进屋里坐管不管?里面有茶菲。”摊主倒是热情往里面让着,嘴里还不住地提醒道,“夜深啦,不要往前面走了,这年头河边不太平。”

铺子里空无一人,冷冷清清,摆放的几张木桌子上面放着碗筷。大家选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摊主四下寻找着茶壶却怎么也找不到,突然他一拍脑门醒悟道:“看我慌勒啼爪不失闲类,庙里的人央央口渴,都拿进庙里啦,稍等我去取菲壶。”他歉意地转身出去。

又听屋外的伙计询问着:“头儿,这茶馓用啥家使盛啊?”

“用啥家使?你问我啊?唉,家使都送进庙里了,用碗盛!”

老堂主与其他人相视一笑,“这叫啥做买卖哩?还叫姐妹铺子,应该叫兄弟铺子,俺看不强中。”

伙计把一碗碗茶馓端进来,胡乱地放在桌子上,正眼都不看他们一眼,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又出去了。

三师弟大光头抓起一根放进嘴里,卡蹦卡蹦地咬着,“好么,满口香嘛,倍儿好吃!师哥、姐姐、庄英雄,爷儿们,恁们都尝尝,介才叫玩应。唉,介要是我师妹在奏好喽,丫头最好介口。”

澹台诸己也掰下一段送到嘴里嚼着,顿时难以置信地嘀咕道:“咦,中,弄哩不赖,是他们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