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67章 第十六章 言语不和拳相向,惠济桥下论盗侠。

河面上传来两声水禽的鸣叫,“前面就是梁公堰啦。”白头刘沧望着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的堰坝提醒大家,几个常来常往由水路入京的举子对它并不陌生,曹邺和于濆却是头回经过这里。他们好奇地望着水面上光秃秃突兀的堰顶。

“嘿,恁们看!上面有许多人在修堰磊石呢。”于濆兴奋地指着说。

李频只是望了望,“裴休不光修佛,刚上任就大施拳脚,兴修水利,是个实干家嘛。”

“是呀,这梁公堰是由宇文恺设计,遣名将戴公梁睿增筑汉古堰而成,分黄河之水入通济渠,又可调剂洪水之害。此处水湍沙积日久破损,若不时常修补,必将导致江淮漕运不通。裴休上任伊始,兴修水利远见卓识呀。”刘驾讲于大家听,“咱们这一路过来,各处不是在筑堤岸,就是在补粮仓,干得有条不紊,自从刘晏被那个心胸狭窄、居心叵测的杨炎诬陷迫害下诏赐死后,多少年来没有这样用心过啦。你们还记得吧,在三门山遇到的水部郎中韩宾,他不是正发愁抢修栈道的劳力和拖船拉纤的纤夫人手不足吗?人都急成什么样子啦?似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是听他说了嘛,耽误了工期是要治罪罢官的。”大家点头称是。

曹邺感触颇深地发言道:“罢官!罢官也没办法。三门山水路的确是惊险异常,像根鱼刺梗塞在漕运的咽喉之上,运往关中的物资想要绕开都难。”

听到这里,白头刘沧旧话重提,“所以隋炀帝才兴师动众,凿大运河贯通南北东西,通济渠、永济渠、江南运河相继开通,南抵余杭,北达涿郡,为前人不敢为之工程。”

“哼哼,不要把那昏君夸上天,鸿沟、白沟、邗沟那些是原本就有的,运河都是借助前人的辛劳,依葫芦画瓢而已。”豁嘴方干又听得不耐烦了。

刘沧再也憋不住了,吹胡子瞪眼睛嚷嚷着,“方老弟,你在吹气吗?哪儿有说的那么容易?那些古渠水道年久淤积早就不中用啦,得百万人一铲一铲地挖开。还有那天堑三门山,多少人想了多少法子也收效甚微,它可是让人心惊胆战的鬼门关啊。”

“是啊!三门山那段河面确实是让人头疼,明岛暗礁,急流潜涌,恰似鬼门关,过往船只稍不留神便会粉身碎骨。”李频又一次把话题拉到自己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经历朝历代的整治都灰头土脸,收效甚微,故此把解决的办法花在了漕运路线和策略上。先有祸害杨务廉临河烧石搭建栈道,纤夫牵引不顾人命强行通过;又有李杰将洛阳含嘉仓至陕州太原仓改为陆路,用牛车载运,一行千乘浩浩荡荡甚是壮观,可惜耗费巨大且伤牛误农;再后来出了个裴耀卿,施行江淮贡米至河口太阴仓,不入洛口进东都中转,直接北运至三门之东集津仓,转十八里旱路,绕过天险至三门之西三门仓,然后再装船直达长安。最后还是神童刘晏棋高一招,立竿见影,他采用分段运输,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水手在各自熟悉的河道行驶,轻车熟路最有把握。同时造两千艘坚固大船,船上派漕卒押运、将士护送确保沿途偷盗掠夺。通过三门时岸上用纤夫拉纤,船上由船夫撑篙。使用优质坚韧的纤索,众人口呼号子,一鼓作气闯过砥柱,直渡三门。”

“哼哼,仅仅修缮了粮仓河道有什么用!这污秽的世道啊,**,他管得了吗?吃拿卡要,强取豪夺,一船粮食运到长安还能剩多少呢?”从方干上船到现在,只有这话让大家听得顺耳。

曹邺突来灵感赋诗取笑之,“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边的落榜举子在谈论时政,那边的船老大已经把小杭船驶近河口。梁公堰就在眼前了,看那堰顶的劳工干得是热火朝天,运沙石的木船来来往往穿梭河面。

大家都走出船舱来看,“曹兄,我看到这梁公堰想起一个人。”李频若有所思地对曹邺说。

曹邺略一思量好像猜出大概,“你是说撰写《开梁公堰颂》的祁顺之吧。”

“怎么能是那个无心肝的酷吏、李林甫的爪牙呢?曹兄只猜对了皮毛,我说的是祁顺之斩杀的北海太守李邕。”李频看曹邺眼光中闪现出疑惑,“我想曹兄此次去齐州,应该去历水陂的亭子凭吊下先贤前辈,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不仅是那位忧国忧民的杜子美,更有那侠肝义胆、豪放不羁的北海太守李邕。”

“哼哼,若不是谪仙人在齐州紫极宫受道箓做道士,错失良机没能到场一聚,否则如今那亭子应该似白乐天、白行简、元稹,叫做三游亭啦。”豁嘴方干得意地断言道,还头一朝亮开嗓门感慨抒怀,“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只听后舱的船家乎啦乎啦地扇着火灶,不经意间随口低声唱着,“才辞广通水,又入通济渠,三门山飞渡,一醉醒江都。”

小杭船缓缓地拐进通济渠河口斗门,顺水继续向南划行,这段运河是连接黄河和淮河之间的水道,战国时称为鸿沟,西汉以后这条运道便逐渐被汴渠所替代。至隋朝杨广时他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拓宽四十步,两岸筑御道,遍植柳树,开通成现在的规模。

行不多远前面显现一座三孔青石拱桥,白石栏侧及栏顶有栩栩如生的龙狮浮雕,桥两端盖有气势雄伟的巍巍石楼,桥额上刻着“惠济桥”的字样。

此时正值日落西山之时,桥上桥下是异常的繁忙,路面上人车混杂,毂击肩摩;河道间船篙如林,水泄不通。一眼便能看出,这里是人烟稠密,贸易兴旺,水陆交汇的大集镇。

前面的船工在问,“船主,天就要黑了,我们就在这里歇脚吧。”后舱爽快地应了一句“就杠”。

“来哦!靠边停喽。”随后是撑篙的船工大声吆喝着。

看来今晚是要在这里停船休息啦,几个朋友在这尺把大的空间里憋闷了一天,也正欲上岸舒展一下筋骨,望着堤上慢慢燃起的灯火,从心底里萌动出几分按耐不住的兴奋。

“我怕你井干?”

“井干?还河干呢?”见一条丝网船仗着体大身沉横冲直撞地挤进来,船头的船工哪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必然与靠近的船只发生了口角,双方为争占个泊位互不相让,唇枪舌战起来。

“后来的作兴让给先到的!”

“谁说我们是后来的?我的竹篙可是先落在位置上的。”那边的杆子明显长出一截。

强词夺理之下两个人还动起手来,用各自手中的长篙噼噼啪啪挑拨击打着。

白头刘沧是火爆脾气,哪能看着欺负人的事情不管?他伸出大手从船工的手里抢过篙子,劈头盖脸地向对面船工身上打去,这不客气的还击着实给抢占者以措手不及,抵挡不住嗷嗷喊叫着退入舱去。

“哦哟,搞啥么事搞,要死一道死!唔帮侬刚不搭界,侬讲侬先到,唔讲唔先到,撒拧先到?唔倒勿大晓得。只晓得侬弗要面孔,抬手打宁,搿眼是阿拉个手下,侬啥事体要打宁家?侬想哪能?唔要生气哦,阿拉侪是江湖棒友,以后多多关照,谢谢侬让一让阿拉好口伐?”从舱里迈步走出个拄着手杖的小老头,他其貌不扬,大脸盘子,小眼睛,颌下稀稀疏疏地长着几根胡须,穿戴一身的绫罗绸缎,珠光宝气,是个财大气粗的商人。

“是我们先占的,让什么让!你们往后退。”船工见有人帮助自己,腰杆更加硬朗了,理直气壮地拒绝道。

“看啥看啦,戳气!猜东里呀猜好伐?”小老头妥协地商量道。

可回报的只有不容商量的鼻哼,更有船工高声大气地带有“你个怂”的喝退声。

“小赤佬!侬迭个人哪能嘎十腔啦?狠塞狠四赫撒宁了,告告路子切亏有福气。娘开滴!让一让阿拉好口伐?伐来塞,请侬吃生活,触霉头。”老商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着。

“驴日哈滴!刘船主,别佛咧!要阿佛,打伢们狗日滴。”“腾腾腾”大步流星地从舱内走出两个人来,最前面的是个方脸招风耳的汉子,细眯眼不仔细观看看不到黑眼仁,浑身上下透着股孤冷高傲的劲头。

他大氅鼓风直接跳过船来,冲入对方人群挥舞双臂,左推右擂,打得那几个刚才还咄咄逼人,之乎则也的读书人东倒西歪。

老商人这回幸灾乐祸地说起风凉话,“好白相!读书宁知书达理,乡窝宁打相打,关侬啥事体?”他接着嘲笑那趴在甲板上紧捂肚子的船工,“弃骨头,有种侬过啥!侬个额宁怎么拎不清呀?否听老宁年,屈亏牢俺闲。”

“乖乖,欺负人,你带我死远滴个!”随着木屐发出“七格六厾、七格六厾”的声响,李船主抡着扇子从后面冲了出来。这官宦子弟、前任淮南节度使的后代,还真练过几天功夫,勉强招架了几个照面。可终究不是人家的对手,被一脚踢在膝盖上扑通跪倒在地,头重重地磕了一下,顿时额头隆起个筋包来。“哈哈!碰头打肉吃。”他摸着凸起的包包诙谐地调侃道。

“住手!京园,都是朋友。”是和方脸汉子一同出舱的精细男子在喊。其实不必阻止啦,能打倒的都已经躺在地上了,“李权老弟,打老远就听见你这个打小板子的声音了,我还纳闷这调子怎么如此熟悉呢?”

爬在甲板上的船主支撑着爬起来,向对面的丝网船望过去,“金斗!这是你雇的船?他是你的朋友?”说完便背过气去啦。

待他醒来时,船上已是一团和气,称兄道弟不分彼此了,“李船主醒啦!”嘴角被打青了的李频兴奋地喊着。

白头刘沧揉着额头上鼓起的大包凑过来,“小伙子真不赖,蛮勇敢的嘛,我们将还夸你呢。”

“哼哼,只可惜摊上这么个蹩脚祖父,耽误了大好前程啊。”不用看就听出是方干在惋惜。

“对勿起,对勿起,小宁结棍啊!”

“好兄弟,日能地很!眊这事闹的哩。了了,莫听刁哥佛么,要不你打阿一顿出出气。”小老头和方脸汉子在身边直个劲地赔着不是。

精细男子打着哈哈,“李权老弟,就不要计较啦,他们的船靠那边停去了。你是宰相的后代,俗话说宰相的肚子可撑船嘛。”

李船主不是个斤斤计较小家气的人,摇着脑袋回应着:“没毛病,不知不怪嘛。没得说项,玩的,玩的哎。”

见朋友不再在意发生的不愉快,精细男子一指小老头介绍说,“李权呀,我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我的老相识,是我姐夫吕璜贩茶时的朋友,成功商人刘一。以前是大茶商,如今改行和你一样也是船主,可人家的大漕船有百余艘,可谓富甲一方哩。可惜我那姐夫偌大的生意,会昌三年东市失火,烧净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毕生心血一把大火付之一炬。”他长长地打了个咳声,又转向方脸汉子,“高侠士,心胸坦荡,武艺不凡,是我生意上的伙伴,刚刚才在汴口遇见,巧得很。”

众人再次相互问候,推崇寒暄。“太好了!改日回了扬州,我做东去吃清炖蟹粉狮子头,咱们好好喝上两盅,这叫不打不相识嘛。”刁金斗颇为爽快地许着愿。

小老头陪着笑脸附和着,“侬岗啥闲话!阿拉恰饭唔亲克,一道册起白相,恰盐水拔乌居好伐?好香的呀。”

“哼哼,打嘴炮!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老吃夸那扬州的鹅多,看眼下,一时半会儿是吃不上啦。”方干从来是嘴下不留情的,最见不得光说不练、用嘴敷衍人的假把式。

“乖乖隆的咚!好乃,馋得我流口水啦,猫子抓心喽。切饭还得选日子吗?择日不如撞日,今嘎就在我这儿弄老酒扳扳啊?现成的黄河鲤鱼,做我拿手的糖醋熘鱼,呱呱叫。”船主李权毕竟是大户人家出身,大大方方地邀请客人留下一聚,“得事哎,大家进舱!等一尕子。我不罗了,做鱼去啦。”

那三个人倒也实在,小老头只是低声说了句“喔唷,随便搞些吃吃好了”,便随着众人进了舱,各自找位置坐下。

后舱传出煎炒烹炸之声,炸鱼的香气飘逸出小杭船,由着晚风向四周弥漫。不多时一桌子的菜肴摆满了条案,菜美酒醇大家吃得特别的惬意,直喝到日落西山船工掌上灯来。

酒是个好东西,它使得面颊泛红的人们彼此亲近了许多,称兄道弟,不住地客气谦让着,

“顺!”

“切!”

“恰!”

“逮!”

于濆偶然扫见窗外人影一闪,“有人!”大家闻听把头转过去瞩目观看。

“不会吧,船沿那么窄,爵都放不下,难道那盗贼是个小个子侏儒?”白头刘沧扭回身子看着背后。

说是来贼了,船主并不在意,这时窗外暗影又是一闪,他顿时恍然大悟地肯定道:“唠走!是灯光晃的。没毛病,杯弓蛇影嘛。”众人哈哈一笑而置之。

刘沧又打开话匣子,“刚才提到盗贼,大家都知道这盗和贼是有区别的,人无师无法,而知则为盗,勇则为贼。存心不善、见财起意、偷别人东西的称为盗;明抢明夺、反上作乱、杀人越货的称为贼。这盗贼自古以来也分个大、中、小,高低好坏。先说贼,打家劫舍、拦路抢夺的叫毛贼,揭竿而起、笑傲山林的称强贼。再说盗,偷鸡摸狗、损人利己的叫小偷,亦正亦邪、劫富济贫的是侠盗。”

正当所有人聚精会神地听他说着,突然河岸上不知何故发生了骚乱,“杀人了!抢东西啦!”奔逃的脚步声、受惊的哭喊声、气愤的咒骂声混成一片。

“说说他还真来了,看!这就是毛贼。”白头刘沧笑谈眼前的实例,“有的是天灾**,有的是好逸恶劳,有的是身染恶习,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仗着身强力壮、心狠手辣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明火执仗地强取强夺,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和小偷比起来一点技巧都没有。要说手段高明似信手拈来、囊中取物,又人人称道、传颂敬仰,还得数侠盗,我朝的侠义高盗可是人才济济呀。我家乡就有一位这样的人,被誉为海右名士。他耿介磊落,不畏权贵,才华横溢,推陈出新,改前人正书为行书撰写碑文,笔法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杜子美有诗赞他,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他更广结名士,好尚义气,古道热肠,遇到朋友生活拮据捉襟见肘之际,不惜冒大不为挪用公钱以助之。不得已时,巧取豪富不义之财,周济孤寡困苦之人。有一年,日本遣唐使五百余人乘十艘大船来唐,船上装满了奇珍异宝价值百万。他时任海州太守,表面上殷勤款待,暗地里尽取所载后凿沉木船。第二天说是海潮太大冲跑了大船,不知漂到哪里去了?这还没完,朝廷令其造大船送日本人回国,船工畏惧大洋凶险,九死一生,纷纷向他辞职罢工。他暗示众人生计清贫,有银子为何不要,海路遥遥,巨浪滔天,安能却返?前路任由你们相机而行。船工心领神会,在路上趁其不备尽数杀之。”

“哼哼,够狠。这是什么侠盗?干的是伤天害理的勾当,五百人,五百个生命就此冤死。”方干很是不屑以为可耻。

商人刘一端着酒杯的手一哆嗦,情绪伤感地自言自语道:“撒么子?凿沉啦,他是坏拧。唔的两条船被官家雇去运粮食,也不晓得垃拉阿里搭?”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阿佛做大事的不应拘泥于世俗,日本人的财宝也是民脂民膏,不是好来的哩,就是献给朝廷指不定挥霍到哪里去了么?”白头刘沧望着高姓侠士频频点头称是,高京园接着说道,“他之所以称为侠盗,不光盗来的财物分文不留,还将朝中衣冠、寺观大德请他撰文书写碑颂的润笔费悉数用来周济黎民百姓。”

说者虽未指名道姓,李频却勾起在梁公堰时的思绪来,“我想他是李邕李北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