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66章 第十五章 大小李杜千古传,另有旁人全不识。

春天是扬州最好的季节,有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城里城外、运河两岸到处是杨柳的影子,大街小巷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更何况还有那盛开在蕃釐观内四海无同类的琼花。

扬州是个好地方,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对它流连忘返,情有独钟。扬州还有句老话“隋炀帝下扬州,三千美女拉龙舟”,三次来看琼花,还把命留在这里,平心而论这是多大的缘分呀?都说扬州出美女,可能和留下来的那三千粉黛有关吧。

可眼下是秋意正浓的八月,刚刚过完月圆之夜中秋佳节,琼花是没得看了,只有去寻杜牧之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艳遇吧,云髻高峨,□□微抹,翩翩的扬州小娘手捧玉萧,唇齿脉脉,藕指低弄,一曲陈后主陈叔宝的《春江花月夜》悠悠空鸣,魂牵梦绕。

要是美女也错过了,还可以懒懒地临风凭栏,仰头观赏苍穹中皎洁明亮的月亮,扬州的月亮可不简单,应了徐凝所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那句诗,若能赶上天高云淡,玄兔在薄薄如纱的云彩中穿行,那可是你的福气啦。

义方他们算不上有福之人,同行的几个人个个是心急如焚,满脑门的官司,哪里有心思追究是彩云追月,还是月追彩云;玉人吹箫,还是箫吹玉人啊?

可就在他们商船的前面,出洛口不到一柱香路程的黄河之上,随波逐流飘荡着一条小杭船,优哉游哉地向汴口划去,船舱里的几个儒生雅士同样是优哉游哉地闲情逸致,谈笑风生。船舱正中摆设一张黑漆条案,有七个男子围拢而坐,皆举止高雅,风度翩翩,非是市井中粗俗鄙陋的凡夫俗子,均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精英才俊。

其中有一人体貌魁梧,白发苍苍,高举酒杯侃侃而谈,别人都用酒盅浅酌,他却觉得一抿一啄太不尽兴,向船家讨来杯子开怀畅饮。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隋炀帝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也。可惜了一代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功绩卓著的英主,落得个昏庸无道、杀父弑兄、亡国之君的骂名。真是造化弄人,事与愿违呀!”他说到豪迈处手上也豪迈起来,仰头将整杯水酒一饮而尽,接着又自斟满满,“雄美姿仪,少年聪慧,礼贤下士,谦恭谨慎,作风简朴,不好声色,为再构华夏一统之英杰,扬威中国宗主之圣君,亘古以来不过一两代耳。灭南陈,平叛乱,拓运河,建东都,准度量,开科举,退突厥,降吐浑,比肩秦皇汉武之功,龙盘千秋万代之巅。”他透过雕窗眺望着滚滚东去的大河激流,目光熠熠生辉。

“哼哼!刘老吃,你怎么不说说杨广那昏君三次征伐高句丽的惨败呢?”揭短的是位四十出头的学士,其相貌不敢恭维,不说丑陋,也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而且上嘴唇豁去一块,更平添了几分随心所欲,他不停地把玩着手中的空酒盅,一付跃跃欲试绝不附会的架势。

“那是没有遇到像平阳郡公薛仁贵般的应梦贤臣,同样是征东,同样是水陆并进,同样是百万之众粮足利尖,唐隋两朝却呈天壤之别,胜败悬殊。一个是剿灭强虏而昌盛,一个是折戟沉沙而颠覆,依我看根子就在用人之上。太宗说的好,要知人善用,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这才有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依仗这样天神般的贤臣能将辅佐,安有不建奇功、立伟业之理?何会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窘境呢?”

“刘沧兄,廖化还好了,就怕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呀!”对面坐着的长脸眯缝眼的中年人接过话去,看他的年纪不算大,顶多三十岁的光景,“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识人识面不识心。世间浓妆假面蒙人眼,也不能凡事都来场庄周试妻吧?而且应梦贤臣不仅要有过人的本事,还得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就是圣主明君也不都能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往往会被表面的艳丽妖媚所迷惑,被虚假的高深伟岸所折服。皎皎复皎皎,逢时即为好。高秋亦有花,不及当春草。班姬入后宫,飞燕舞东风。青娥中夜起,长叹月明里。”

在座的高朋诗友皆赞许他的即兴诗作时,豁嘴子又不服气地开口反驳道:“哼哼,花无常花,月有圆缺,哪里有百战不殆的常胜将军?就是他薛仁贵,老了老了,也不是饮恨大非川吗?所以说靠谁不如靠自己,更不能出了问题,就怨天尤人的。我不赞成刘老吃说的,什么没有应梦贤臣,只怪他杨广好大喜功,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好好的有为青年,沉迷享乐,荒淫无度,惹得是天怒人怨,四野揭竿而起,到头来客死他乡,被后人唾弃不齿。”

白头先生不甘示弱,将酒杯重重地放在桌上,“照方老弟所讲,隋炀帝是个臭名昭著的昏君喽,修长城,开运河,抵外虏,拓疆土,施的都是暴政,为的都是自己享乐啦?他就全盘否定,一无是处啦,你不要妄加臆断,以篇概全嘛。”

见两个人看法不同就要争执起来,船尾向坐着的中年男子急忙转移话题,响亮地拍起手来,“唉,还是谈诗论赋吧。好个青娥中夜起,长叹月明里,好诗呀,好诗。刘驾老弟的诗风真乃游刃有余,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在长安这几年里是大有精进啊。”

长脸眯缝眼连连作揖讨饶道:“李频兄取笑了,取笑啦!小弟是在众位兄台面前班门弄斧啊。别人不说,就拿四年前你陪同寿昌县县令游灵栖洞时所对的下半阕,真是精妙绝伦呀。”

那男子含笑不答似回想在昔日的尘封里呢,他身边的豁嘴子抢着夸赞着,“我频弟那还用说,他的诗作清新警拔,清逸精深。从小博览群书,记忆超群,有过目成诵,走马观碑之能。提起四年前灵栖洞和诗之事,让人尤为津津乐道,穆县令当时即景吟诗为,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可斜到那里再无下文。就在尴尬之际,我频弟脱口而出接下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真是满腹经纶,锦心绣口,填和的天衣无缝呀。”

“频老弟好卵牛掰,这诗对的奇妙,可与李太白并驾齐驱,各位狗肉廊子辣?”待另一位小身板的中年人说完,众人皆附和言之有理,绝不过分。

还是豁嘴子抢先夸道:“哼哼,我频弟那还用说!那是要才学有才学,要样貌有样貌。曹邺呀,你是有所不知,我老吃这么多门生里唯独看上了他,把宝贝闺女茗儿许配给了频弟。那年,老吃在杭州做刺史,他同喻坦之一起上门求教,老吃一眼便相中了他,不嫌弃他是个白丁布衣,令人艳羡不已啊。”

“方干兄,你也不赖嘛,姚合老师的得意门生啊。”小身板男子喜滋滋地听他讲着,嘴角、眼角含着的都是笑,整个人从里到外洋溢着掩不住的春风得意、神清气爽。

“唉,老吃过世五年啦,常做梦梦见他老人家哟。”方干颇为哀伤地看着李频。

“是呀,日子过得好快,丈人死在任上,驾鹤西去已五年有余啦,我们虽为翁婿,却是惺惺相惜,相互欣赏,从老人那里言传身教受益匪浅。方干大哥,就像你我一样,亦师亦友,彼此感召。只是如今和你能面对面地触膝交谈,可丈人却是隔世妄想啦。”李频抬头远望长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满怀感情地吟诵道,“关东领藩镇,阙下授旌旄。觅句秋吟苦,酬恩夜坐劳。天开吹角出,木落上楼高。闲话钱塘郡,半年听海潮。”

“李频啊,听你的诗风是师承你岳父姚合,以苦吟为本,喜为穷苦之词,使我想起诗奴贾岛、诗囚孟郊来。”曹邺长李频两岁,两个人都属于那种为人处世有板有眼、谦逊有礼、一丝不苟的品性。

李频听他在问,认真回答说:“不错,曹兄说的正是,我这诗风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也许是受到接触的环境影响吧。”

“是这样的!”方干好似了然于心,“我频弟不光是深受老吃的教诲,还有那老吃的琴樽之好、爱骑驴子撞人的贾岛悉心点拨。可惜你说的三个人都故去啦,尤其是贾老先生最为可怜,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空有抱负却不得志,屡屡应试均名落孙山。他自己都做下第诗自嘲,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考了十八年,第九次进士科考时才考中,可悲可叹可怜啊!”

本来是很凄苦的事,引得同病相怜的几位考场失意之人长吁短叹,却听那白头先生哈哈大笑起来,“十八年算什么?我刘沧来来回回考了十九年,头发都考白啦!贾前辈还算幸运,最终是高中了,可我们几个呢?除了曹邺去年及第,如今赴任齐州,其余的都是幽愤失落之人吧?在京里时我特意去拜望护国寺无可上人,还顺便凭吊贾前辈有感得诗,尘室寒窗我独看,别来人事几凋残。书空萧寺一僧去,雪满巴山孤客寒。落叶堕巢禽自出,苍苔封砌竹成竿。碧云迢递长江远,向夕苦吟归思难。”

“漂亮!刘沧大哥真是才华横溢,气冲斗牛啊。考取功名就那么回事,早早晚晚都会金榜题名的,别太放在心上,跟自己过不去。我更在意及第前的过程,像小耗子百爪挠心痒痒的。还有朋友诗友朝夕相处的感情,没有尊卑贵贱,彼此坦诚相待,荣辱与共。”刘驾身旁的儒生嘴里嚼着鱼肉满不在乎地说着。这个青年本应该长得挺俊秀的,大眼睛,高鼻梁,尖下颌,白白净净的皮肤。许是老天在他投胎之际一时失手,将其上眼睑拉得过长,遮去了大大的眸子,嘴角眼角若是上翘也可修正,偏偏不尽人意反其道而行之,更毁坏了原有的美。

“哼哼,于濆,黄嘴丫子没褪,乳臭未干,知道个啥?你才进过几次礼部!在考场里找刺激,口气好大呀,这儿只有伤心和屈辱,一次次地自我否定,一回回地颜面扫地。少数几个鱼跃龙门洋洋得意,可多数的人是颓废与崩溃。你是家居京城方便得利,可苦了我们这些外乡举子啦,我和李频是睦州的,曹邺是桂林的,刘沧来自兖州汶阳,刘驾也是江东人,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呀。屡试不第不便返乡的,只得流寓长安以待再试。来时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落第归家却是低眉倒运,无颜以对江东父老啊。”方干轻蔑青年人的不经事,不留余地地教训道。

于濆不服气地嘟囔着,“说谁乳臭未干?额也考过四年啦。”

曹邺与方干交往不多,原以为他是个礼貌有加,见人三拜的谦和绅士,未料想却是无拘无束,狂野使性,言语犀利之人。他便化解尴尬缓和道:“于濆虽说年轻阅历少,可是个极重情谊的人呀,滞留京城时在下多受他体贴照顾。还有刘驾更是有情有义,开榜后我是一病不起卧榻经年,整个人瘦去了一圈,全赖他的悉心照料才得以好转。这又见我病未痊愈要出京赴任,他们执意相陪一路护送,真是患难见真情啊。”说着说着不能自已潸然落泪。

“曹兄,看你还哭了,朋友嘛!都是应该的。”

“应该的,理当如此。”他一左一右的两个朋友劝慰着。

曹邺抹去腮边的泪珠继续说道:“在座的好友兄弟,我是侥幸及第,现又身受皇恩出任齐州推事,可以算是闯过一关了吧。我相信以诸位的才华品德,不久也会跨马游街、雁塔题命的。曹某把几日前写给刘驾的一首诗相赠与各位,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希望你们就是那含苞待放的数枝花,来年摘得头筹。”那另外五个均是举杯感谢,要借此吉言明年鳌里夺尊。

李频有感而发,“是呀,这起起落落的揪心日子还要多久啊,众多先贤故旧的希望都集于我身,真是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只有下手坐着的身穿锦袍男子不言不语,不苟言笑,板着一张冷笑低头喝着闷酒。

与其并肩的豁嘴子翻着白眼挑理道:“咳,我说许棠你是被知贡举毒哑啦,自上得船来就一声不吭,我要是频弟还以为哪里怠慢了你,未尽地主之谊呢。”

“十年啦!薛能他们的官衙椅子都坐烂了,我还在望着皇榜咳声叹气。再不会回来应试了,借的哪门子吉言?那数枝花里没有我!本来我是要单独雇条船回宣州的,栖白上人非要我跟刘沧兄一同走,拗不过他们。我就这个性子,孤僻惯啦,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他没有丝毫的感激,面无表情地解释着,这话让别人听了很不受用。

白头刘沧打着圆场,“许老弟是这样的,爱静忌动,他是很感谢李频老弟的殷勤款待,茶壶里煮扁食,心里有数。昨天我不是去青龙寺访无可上人吗?可没访着,上人出外游方,说是去徐州了。随后我又去了荐福寺,栖白上人刚好在寺里,但是有客人,一个是他,另一个是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不对!张直方已被贬为右羽林统军啦,据他自己说是被京兆尹孙景商给参奏了,罪名是以小罪笞杀金吾使,放纵部下盗劫商人的酒吃,为此龙颜大怒,给以降职削俸的惩戒。”

“哼哼,刘老吃,这些官僚后代是烂泥扶去上墙的阿斗,胡作非为,荒唐无稽。”方干极是不入眼,嗤之以鼻。

刘沧也是十分赞同,“是啊,但是人家命好啊,含着金勺子下生的。本不是一路人,话不投机,驴唇不对马嘴,告别上人便带着他出来了。应李频老弟相邀载舟东归,未上船时还不觉得,踏上甲板顿时归心似箭啊。峡路谁知倦此情,往来多是半年程。孤吟洛苑逢春尽,几向秦城见月明。高柳断烟侵岳影,古堤斜日背滩声。东归海上有馀业,牢落田园荒草平。”

“新出锅的红烧黄河大鲤鱼哩!诸位趁热顺。”一声吆喝从后舱传来,伴随着木屐“七格六厾、七格六厾”的声响,船家端着菜肴走进来。

曹邺见他斯斯文文的,腋下还夹着本《春秋》,也像是个读过书的人,便好奇地问他:“船主,冒昧问一下,你贵姓?”

对方气质高贵、不卑不亢地回复道:“没毛病,我姓李啊,木子李。”

曹邺又问:“你能看懂《春秋》,想也是奔过功名的喽。”

船家两手叉着指头嘿嘿笑着,“看出来啦,小人曾是正正经经的国子监太学出身,祖父做过淮南节度使,呕心沥血死在任上。人都故去了,可四年前为了吴湘的案子被诬陷诋毁,剥夺了爵位,子孙也受到牵连不得做官。家道中落,不能眼看着坐吃山空啊,我就买了这条船,载客拉脚混口饭吃。也挺好的,绝了凡心奢望,无牵无挂,无欲无求,活得潇洒自在。”说完他一转身又回到后舱忙乎去啦。

望着他的背影,刘沧不无感慨地说出声来,“原来是李绅李公的后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