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09章 第二十四章 且看襄阳好风日,我愿留醉与山翁。

醒木纵六横三,穷摔心惊胆寒,不为止语你莫怪,已到千里之外。都说嘴皮子比脚跑得快,讲这人有本事,能把死人说活了,能把丑的说美了,一点不假,一声不出闷头干活的不可取啦,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好人出在嘴上。

书归正传,张彦远奉旨带着义方诸人,押运着香火钱日夜兼程,不敢耽搁,出商山路直奔潭州,不日已抵达汉水之滨的襄阳。此座城池素以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闻名遐迩,脚下就是夫人城,屹立于古城的西北角,与对岸的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遥相呼应,江北土城的迎汉门关楼是清晰可见。两城对峙固犄角之势,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之际,登临城上放眼远眺,滚滚汉水沔沔东去,山、城、洲、水尽收眼底,让人大饱眼福,心旷神怡。面对此情此景,不觉诗情画意涌于肺腑“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城下的临汉门外就是人声鼎沸的老龙堤码头,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繁华枢纽,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刘禹锡二十年前曾描述道“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从城下走上来三个人,着便装优哉游哉地漫步逛着,“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庄将军,你看这城墙内外是一步一景,远近高低皆可入画,这里不比成都锦江之滨的景致逊色。倘若顾恺之、展子虔、李思训等大家巨匠有幸到此,一定会挥毫泼墨留下千古流芳的恢弘画卷。这夫人城是韩夫人建的,那是一点也不假,可这遍地里的绿树繁花不知是谁栽下的?庄将军,你听说过韩夫人吗?那是东晋太元三年的事,前秦天王苻坚派长子尚书令苻丕、杨安、慕容垂、姚苌率领十七万大军攻打襄阳。当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无船,难渡汉水,轻敌疏备。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常住军中,颇知军事。当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来苻丕果然向这里发起猛攻,很快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筑内城,才得以击退苻丕。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这段城墙为夫人城。”

义方手拄垛堞望向江面,似乎是怀古又像在伤今,“襄阳、汉水,我去年和段大哥、温先生经过这里。听温先生说,自古以来名人雅士驻足此间必将抒怀吟诵。”

义方的话音刚落,不远处的角台上便有人在抒怀吟诵,“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锁却闲门出,随他骏马行。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

“好诗!罗兄,我们有缘在这襄阳巧遇,真是一见如故啊。我也咏上一首,不虚这襄州春游。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冲筵隐姓名。映柳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好诗!有才!”两个人互相夸赞啪啪地鼓起掌来。循声望去,却是两个乳臭未干的儒生少年,人长得远离英俊潇洒,其貌不扬都是夸他们,但气质神情却居高临下、倜傥不俗,这诗写得更是不让古人,清新高雅。

“大庭广众之地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什么南山北山,信马不信马的,马在哪儿呢?信口开河,驴唇不对马嘴!你们以为这里只有自己吗?”不屑一顾的是与义方同来的将军,他一身白衣白袍、虎目剑眉好不威严,“员外郎,你接着说,朱序后来怎么样啦?这襄阳去年我也来过,对,是和庄小英雄一起来的,当时也没听温先生谈起夫人城和朱序呀?”

“后来由于襄阳督护李伯护叛变投敌,朱将军城破被俘,几经逃脱终因义字重落虎口,前秦天王符坚也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爱惜人才,敬重忠良,佩服他有气节,授任朱序为度支尚书。”祠部员外郎张彦远细说着。

“我道是怎样的英雄呢?最后还是投降啦!哈、哈,败类。大丈夫宁可站着死,也不要跪着生,不像那些穷酸小白脸,就会咿呀咿呀地卖弄,如果大敌当前,刀架在脖子上,不得吓尿了裤子。哈、哈、哈!”这位说罢肆无忌惮地狂笑不已。

那边头戴方巾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不干了,他左眼角下塌得厉害,冷不丁一看还以为是个独眼龙,一眼大一眼小怒目而视地瞪着讥讽者,“不学无术的蠢材,什么都不懂!朱将军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英雄,是淝水之战的功臣,他的那声‘秦军失败了’的高呼载入史册,其功劳胜过猛张飞长板桥头断喝的百倍。无知!”

“小子,你说谁无知?”

“你,你无知!”

“臭小子,找打呀!你个穷酸。”

“你无礼!”

“你穷酸!”两人跃跃欲试,就要动手开打。

“饿滴摸啊!晚来一会,就闹出这么大阵势。”从马道上又走来三个女子,两个年轻一个上了岁数,说话的是其中个子稍矮的女孩子,见她头上的长发拢成髻,横贯一支碧玉簪子,身穿齐膝花衣,腰间系一丝绦,打了个连环扣,带头还缀着两个小绒球一荡一荡的。她身边并肩走着的是个穿着高腰束胸的长裙,套着开襟的黄色短褂,披起薄透的披帛,手里握着一根绿玉杖。这位美娇娘面貌俊俏,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环形的发髻下垂到眉旁,就那么平平常常的素颜,未加任何额外的装饰,她正端详着闹事的两个人。这两个不是别人,正是义方的小媳妇孟德兰和猴精八怪的闺蜜邱莺莺。

“宋威,你这孩子又和谁掐架呢?”不用问,只要看她身边的那头憨态可掬的小熊就知道谁来了。

说到这儿你会问了,义方奉旨去百丈山、大沩山送香火钱,她们三个怎么也跟来啦?没招啊!非要跟来,义方架不住女人的死缠烂打,更何况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一唱一和一闹剧。

“看舍了,泥踩五达走社?想怎么招泥说话!”邱莺莺不是来劝架的,是来火上浇油的。

“对!说话,捶不死你。”南衙右武卫校尉宋威此时更加有了依仗。

“你们干什么?都少说一句不行吗?有完没完啊!”这边义方厉声制止着。

那边少年同伴也劝说着,这同伴长得瘦是瘦有横肉,黑是黑放光辉,实在有那么点着急了,又黑又瘦且脸上皱纹纵横,小小年纪显得少年老成。“皮日休,别和粗人一般见识,我们下城去吧,一会儿他要是气翻了白眼,还得说是我们的责任呢。”

“罗隐兄,你看他有多么气人,还来个帮手我就怕了吗?”那少年儒生怒气难消地在朋友的拉扯下离开了。

大家讨了个无趣,看这一派江景也觉得逊色了许多,前后脚跟着下了城来,“饿刚才把那幅画买了就好啦,说是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卖主要两贯钱,员外郎若在就好了,可以给鉴别一下。”邱丫头略有后悔地说。

“这个价钱一定是赝品临摹的,也保不住是遗失民间的真迹。邱姑娘,你带我去看看。”张彦远有些迫不及待了。邱莺莺指着前面的店肆,员外郎已是按捺不住长草的心思,急匆匆地走到头里。

“我也饿了,大家把车赶到前面去,找间铺子填饱肚子再走!”宋威对着城下静候的车队发号施令着。

“扑通!”一声闷响,结实的宋将军仰面倒地,人事不省,身体还轻微地抽搐着。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众人乱作一团,围拢上前施以急救。望着口吐白沫,翻着白眼的宋威,邱丫头愤慨地直跺脚,“都是那个小子给气的!”

正在按穴导气的义方低着头说:“不,是饿的,他原本就有血虚之症。”

这小北城关内就是店铺杂错之地,大家把宋威扶上车子,沿街南去不远便见一处铺子,屋里七八张桌子整齐排放,坐满了男男女女各色食客。

土灶上的大铁釜咕嘟嘟冒着热气,店小二儿殷勤地招呼着,“北北、俩娃、儿娃子,里面请!热乎乎的包面,凉面是襄阳一绝啊。”

员外郎不知他称呼些什么,但这是家面馆总算是听清了,“是家面馆,凉面、包面,包面热乎不?”张彦远问道。

“北北,热乎!包面很香很捞欠。”小二儿一脸真诚地回答。

“快把宋将军搀进去,别往前走了,来碗面热乎乎的。天还凉,凉面就不要了。小二儿,给我们每个人上碗包面。”众人进了铺子,先要了热汤给宋威灌下,汤水一入肚有了底啦,他的眼睛慢慢地睁开了。

临桌坐着三个人,两个大人带着个孩子,都要的是浇汁拌面,大人吃得倒是斯文,可那小的吸溜吸溜地吃得满嘴的佐料,看得张彦远暗自好笑。

“弟弟,大哥送你来襄阳学业堂可是寄予厚望啊,你得争气!我们卢家原本贫寒,别人是瞧不起的,但不能人穷志短。当年家里没有油灯,哥哥就点竹篾做灯烛奋发苦读。五年前哥哥与你黄颇哥哥一同参加进士考试,袁州刺史成应元却以贫富论人,看你黄颇哥哥家中富有显赫,便在十里长亭摆设了丰盛的宴席来热情款待,哥哥只能在城外路口形单影只地等待。弟弟,好好学,皇天不负有心人,付出了终将会有回报的。哥哥赠诗于你,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苦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那小学生吸溜吸溜地吃着面,头都未抬地嗯了一声。

另一位成年人帮腔道:“卢肇兄,你这燃篾嗜读的故事可与那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车胤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无怪乎你能摘得头名状元的桂冠呢。兄弟,向你哥哥学学,那可是真的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呀!你去的这襄阳学业堂可不是等闲之所,乃三国荆州牧刘表创建,庞统、诸葛亮、徐庶、崔州平都曾在此学习,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受邀来此讲授古文经学,是藏龙卧虎的高雅所在。”

那小学生仍然吸溜吸溜地吃着面,埋头嗯了一声。

“黄颇兄,我这弟弟就是贪吃,哪儿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不辞辛苦去韩愈老师刺史府上求教,三番五次投书给李德裕李老师,虚心期盼指点纰漏。能得遇两位老师的关爱真是受益匪浅啊!”

那同伴深有同感地回应着,“是啊,卢肇兄,也是机缘巧合,如果他们不被贬到我们袁州做刺史,做长史,我们也没有机会聆听老师们的教诲。”

义方见张彦远听他们说的入神,低声询问他对这两个人是否熟悉?祠部员外郎用手挡在嘴边悄声说:“认识倒是不认识,可他俩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了,一个是会昌三年的状元,另一个是同榜进士,都是李德裕在袁州收的得意门生。他们既不阿谀献媚,又不投身党争,甘于寂寞,远离瓜葛,着实是正直之人,让人钦佩呀。”

“小熊!哥哥,你看是小熊。”吃面的孩子突然腾地站立起来,兴奋地指着门里正在四下张望的黑家伙。

“是哪一个把这畜生带进来的?这里可是饭铺啊!”外面进来一位僧人大大咧咧地呵斥着,满脸的愤世嫉俗的样子。这出家人衣衫褴褛,身上的破衲袄四处露着棉絮,脚上蹬着一双开了绽的僧鞋,脚指头几乎全部暴露在外,邋遢不雅不修边幅。还别说和尚还爱美,脖子上缠着色彩缤纷的花巾,突然那花巾动了起来,原来是条胳膊粗细的蟒蛇。

他大踏步地走进了屋子,向身后跟进的年轻和尚抱怨着,“志闲,你这次从镇州来,志在将你师父义玄禅师倡启的‘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禅宗新法弘扬光大,可这江南不同北方,而且你身单势孤、初来乍到,非得做几宗引人关注、扬名立万的事才行啊。”

青年僧人信心十足地说:“阿弥陀佛,师叔,我师父四年前自黄蘗辞师北去镇州,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以心□□,心心不异。为弟子的理应光大师门,开枝散叶,此次南归我正要做几件响当当的事来,让别人见识一下我派的法幢威严、妙法高耸。”

“善哉!志闲师侄,我要像当年你师父刚到镇州时,普化和尚帮助他那样,竭尽全力地帮助你。依我看,你应该首先去袁州末山,那儿的天竺峰上定林院里住着个法号了然的老尼姑,说是高安大愚师叔爷的唯一法嗣,我看她甚是不顺眼。佛陀成道后,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女众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许,阿难代为请求,佛陀即制定比丘尼尊重恭敬比丘的八敬法,使彼等受持而得戒。她了然老比丘尼,一个女流之辈有何德何能开坛说法,接引十方的僧众,座下五百茅蓬顶礼膜拜,这不坏了八敬法的规矩了吗?”

只说得志闲和尚眉头结起个疙瘩,“阿弥陀佛,善信师叔,小僧定当去末山,与这同门比丘尼谈禅论道,看看她是否真有超凡修为。”

店小二儿端上两碗凉面,端给两位刚进屋的师傅。坐在旁边的义方心里犯着疑问,影影绰绰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邋遢和尚。

一声高喊打断了义方的思索,“小二儿,这都半天啦,我们的包面呢?”员外郎有些等急了。

“今天累球的狠!煮着呢,等一哈儿。”小二儿倒是麻利,转身的工夫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包面盛上来了,可又有人突然大喊:“小二,你拿错了吧?我们要的是面,你怎么端上来的是馄饨呀?”

离开店铺走出很远了,张彦远还为南北地域差别感慨着,“卖字画的哪儿去了?我记得就紧挨着这药材摊子呀。”邱丫头心里想着向左右寻找。

哪里还有什么人在卖字画呀?远处药材摊子前只有两个乳臭未干的儒生少年在即兴吟诗,他们正以同味药材金钱花为题,一个说着“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另一个和着“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还没等他俩彼此恭维呢,街南面呼啦啦涌来了几个人,带头的大声喊叫道:“卖字画的哪儿去了?我记得就紧挨着这药材摊子啊!”其他人紧随其后,吵吵嚷嚷地四下搜索着。

“嗯,程东家,是这里呀?”这伙人中有个白眉毛的中年人,似极有主见的神色,皱了下眉头断言道,“嗯,一定是人家拿到钱,脚底抹油跑掉了。”

“跑了?一定是骗完我,揣着钱跑啦。”加以肯定的是个腆着肚子的大胖子,见他满脸横肉,气急败坏地抡着拳头,“马二爷,你真是马后炮,等我买完了你才来,还一口咬定这画是假的,怎么会是假的呢?你再仔细看看,这不就是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吗?你这智计之士马谡的后代可不要看走眼啊。”说着他从袖子里抽出一卷古画展开来。

“嗯,马良,侍中马良的后代,我祖上是老四马良,不是小五马谡,不要动不动就拿失街亭来取笑我。我愿意来呀,是你硬拉我来的,我这药还顾不上吃呢,呆会儿心里又该难受了。”白眉毛敷衍了事地看了两眼字画,掏出个小纸包拆开来,将里面的粉末倒进嘴里,“嗯,我可不懂鉴别古画,《江帆楼阁图》是谁画的我都不清楚,李思训这个名字还是刚才听你说的,他老哥是干啥的我是丁点不知。可我就搞不懂了,你这玩鹰的,怎么让鹰给叨了呢?这个价钱,这个地方,这幅名画,可能吗?”此时许多好事的路人也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对这幅画品头论足像是很在行的样子。

“是真的!怎么会是假的呢?贫僧曾听我师兄说过李思训的这幅画,你们看这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岸有一叶渔舟,天边有二片风帆远去。下方是江边坡岸,山峰耸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径层叠,碧殿朱廊曲折其间,还有那赶路行人栩栩如生。这画角的款识印章更加证实是大李将军的作品。”邋遢和尚指点着画面。

“我还是赞成马二爷的看法,真品不会随随便便地卖掉。”曾在夫人城上遇到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插言道,而且能看出他和白眉学士是认得的。

“慧寂师兄的话向来是千真万确的!他说的景物和这画上是吻合的。”邋遢和尚深信不疑地说,“看你这孩子,读书都读傻了,虚浮没有真才实学。真迹和临摹的是有区别的,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真凭实据。”

“你有真凭实据吗?一口一个真的,信口开河,妄加推断。难道和尚你忘了佛家八戒中四戒妄语了吗?”

眼看着双方要理论起来,那丑书生赶紧劝解道:“皮日休,别和出家人计较,我们还是抓紧去习家池吧。师父,省些力气嘛,你们和尚也不容易,还得回庙里挑水挑粪种地呢。”

“还是让本官看看吧!我张彦远在古画鉴赏上还是有些心得的。”员外郎分开众人凑到近前。

“您是书画鉴赏大家、祠部员外郎张彦远吧?”身后看热闹的卢状元和黄进士听他自报名头颇为意外。

张彦远微笑着与两位待选贵人见礼,“这画是假的!”员外郎只看了一眼,便直截了当地认定了。

年轻和尚狐疑地问:“阿弥陀佛,那款识不是清楚地写着李思训吗?”

“对!正是那款识我才说它是赝品的。”

“为什么呢?”

“因为《江帆楼阁图》的真迹是没有款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