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08章 第二十三章 君臣动容扬古路,持戒不堕悄然机。

天气谣错,有疾病兮;温泉泊焉,以流秽兮。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一池热汤自地下涌来,汇聚为泛着斑斓色泽的一泓,身子泡进去,心境安详,神清气爽。人总得经常洗一洗,既不似南朝人卞彬养虱的执着,也没有何佟之水淫的洁癖,这汤能让你沉下心里事,好好得享受人生的真意。

就在刘得仁剥皮魏扶的得意大作之时,大明宫内浴堂殿的汤池里有两个人正在亲密交谈。“师兄,握也死了!给朕搓搓后背。”年长的应声而起,向师弟背上撩着水,他容貌端庄伟岸,温文尔雅,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鼻直耳垂肩,俨然是一尊圆满在世的活菩萨。

“圣上,这热汤是泉水吗?”

“师兄,这水既不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骊山之水,也不是‘桃花三月汤泉水,春风醉人不知归’的蓝田大兴汤,就是这大明宫里的井水。咱们都曾长伴青灯古佛,励志修心消业之人,求的是清心寡欲如水如冰,无欲简朴是第一位的。”皇上将一块香气扑鼻的猪苓递过来,“师兄,如今这大唐社稷被小五李瀍和李德裕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最严重的是去佛。他们太不了解百姓们的疾苦啦,尤其是出家人的不易,限制僧众规模是对的,可不能采取这样斩尽杀绝、涸泽而渔的极端手法啊,要引导疏通像禹王治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申明利害,循序渐进地引导。所以朕已拨乱反正,早已下诏敕复佛寺,凡会昌五年所废佛寺,如有僧能修复者,任其住持,不得禁止。”

“早该如此,做得好啊!香岩寺、海昌院,烧的烧,拆的拆,现在都是一片瓦砾。赶得僧尼四处流浪,不还俗就要杀头,这是哪家的混帐王法?毁坏的寺院檀林就应该重新修复,让历劫求道、度己度人的佛法重见天日。”那尊慈眉善目的活菩萨动了感情。

“是呀,师兄,这大唐都成送咧?他们不光是对佛主肆意妄为,诸多方面同样是离经叛道,无法容忍,科举选才、官吏任用、国体决断、税收开销都由着李德裕的性子来,拉帮结派,相互包庇,朝野上下怨气冲天。为此,前些日子朕克里马擦将李德裕及其一党,郑肃、李回、李让夷、薛元赏哥俩都外放了,还有哪个持功自傲的石雄,显然就是李党的跟班护院,听说主子罢相降职了,是满腹的牢骚,还撂挑子不干了,骄傲成嘛咧?他这是给谁看?回京吧,凤翔不会因为没有了你,就没有节度使的!”他边说边挽起湿漉漉的发髻,“师兄,你得入京帮帮朕,这百废待兴,拨乱反正的担子需要你这样能臣贤良来挑啊,没有几个信得过的帮手朕把作地很!”

这位和皇上共浴的大臣正是现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裴休,他的师父希运大师与皇上的恩师智闲禅师是同门师兄弟,故此他们在私下里也是以师兄弟相待的。

裴休满是歉意地说:“圣上,微臣目前还离不开潭州。”

“是为了希运大师吗?”

“不仅是为我师父,他老人家现在黄檗山尚好。自从微臣任洪州刺史,我就把师父接到洪州龙兴寺传法,朝夕参扣,并记录其开示法语,辑为《钟陵录》。之后微臣又改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师父见我调离便执意回山。会昌五年灭佛时他带着义玄师弟逃隐山林,初心不改,总算躲过一劫,我也是很长时间未有见到他们了。曾写诗赞师父‘自从大师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拟欲师事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师父回我一偈‘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人’。”

皇上瞅着裴休会心地笑了,“臣当下说暂时离不开潭州,主要是为了灵佑师伯。”

皇上不安地问道:“灵佑师伯不是在大沩山吗?他近况如何呀?”

“一言难尽啊!”裴休平伸双手似乎要把水面上的涟漪压住,“会昌五年的灭佛,师伯是没有扛过去,被迫裹头还俗,锄禾务农啦。此次朝廷解除禁令,允许佛家弟子重新出家,师伯起初坚持不肯剃发,说是蓄发在家也是持法。我几经规劝才将他迎出,让老人家重回沩山,修整寺宇,再振禅风。如今在一片瓦砾之上建筑道场密印寺,既无银两,又无田产,谈何容易?八方聚集来的僧侣有百人之多,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我经多方募集才垒起几间僧舍,总算暂时能遮风挡雨。还要建大殿、雕塑佛像、贴金彩绘、置田开荒、僧团供养,哪个不得用钱啊!重现昔日恢弘道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慢慢来吧。”

皇上非常理解地望着师兄,“是挺难,钱上朕想办法,刚刚让吏部踌躇些烟火钱给百丈寺重修之用,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啦,这都是小五和李德裕干得好事。”说完他起身晃晃荡荡地迈出池子。

两个人到了外间,司服宫女奉上干净的衣裳,司饰太监捧来一面铜镜,这镜子制作考究,形态古朴,乍一看与一般铜镜并无不同,但当皇上转动间使一束阳光照于镜背,光线投影到墙壁上,那光斑中奇迹般地显现出镜子后面的图案和铭文,好似阳光直接穿透铜镜,把图文映于壁上。裴休细看那清晰的投影,花纹外侧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字样。

“日光镜,汉时的遗物。做得好啊!先人们真是独具匠心、奇思妙想,制出的镜子魔幻一般。”裴休由衷地赞叹道。

“师兄,这日光镜不算神奇,那秦镜才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宝贝。”皇上用古镜照了照,顺手递给裴休。

“你说得是太宗当年修建这园子时挖出的秦镜吧,想我朝太宗也是个至孝至善之人,不似人前讹传的弑兄夺位、欺嫂荒淫的无耻之徒,玄武门之变也是迫不得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大明宫就是为年迈的父皇修的,大明宫之名正是因挖出秦镜而起。据说那镜子里面映出的是人的倒影,若以手抚胸,就能照见体内的五脏六腑,毫纤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能照出臣下的忠奸,照出国运之兴衰,确实是件辨真伪、明忠奸、诊国病、保江山的国宝呀。可惜传至先帝高宗时改大明宫为蓬莱宫,镜子却不翼而飞啦。”裴休不无惋惜地说。

“是啊,那大铜镜却有灵性,面若太阳,金光闪闪,背若月亮,清辉可鉴,四周花纹精细,尘埃不沾,原本是藏在秦始皇咸阳宫里的国宝,却只用来测试宫娥彩女,但见胆张心动者,全部作为有异心者而斩之。这样的暴君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江山社稷怎能不土崩瓦解?”皇上坐到榻上,司膳女官捧上茶水糕点,“师兄,不要拘礼,快来坐,洗累了用些茶点。说到这秦镜朕想起太宗的那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祖上能开创出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不正是依仗着魏征那样的一班贤能之臣的辅佐吗?人们都说国衰盼良臣,家落思贤妻。师兄,你看目前这朝野上下,能担当重任、力挽狂澜的可用之才有何人啊?”

裴休摸了摸光洁的下巴,眯起眼睛想了想,“圣上,就你如今所用的阁老遗少之中还真没有出彩的人,中书侍郎韦琮、御史中丞封敖、门下侍郎崔元式、还有那个卢商,都是些泛泛之辈,挑不起大梁。”

“朕也是这么看的,委以重任他们不活试!”

裴休看着点头的师弟,“说心里话,你身边的那几个新贵白敏中、魏谟、马植、郑颢、还有新入京的令狐绹,也只有小打小闹的机灵劲,全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四贤相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大才。更有吐突承璀的养子吐突士晔,你让他担任神策军护军中尉只是念在元和宫变的情分上,呼来唤去,领命行事还可以;拿捏主见,出谋划策就难为他了,何况还是个阉人。”

皇帝闻听有理继续点着头,“朕也是这么想的,委以重任他们不活试!”

裴休依着思路讲下去,“杜悰倒是有几分像张说,内心正直,有掌控朝堂之能,可太过精明圆滑,瞻前顾后,遇事不能挺身担当。他又娶的岐阳公主,论起来不是外人,你这姐夫却是郭太后的亲女婿,确实不能仰仗起用。”

“他不活试。”

“这满朝能与魏征、狄公、裴度相提并论的也就剩下李德裕啦!他勇气超群,谋略过人,有股子文能匡扶社稷,武能定国安邦的架势,可惜啦。”

皇上看法与他相左,摆着手不以为然地否定,“他啊!更不活试。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拉帮结伙,任人为亲,嚣张贪墨,不恤民生,功劳不少,过错最多,朕正要让李固言去替换他的东都留守,将其降为太子太保呢。”

裴休苦笑道:“都说寻千里马易,遇伯乐难,臣下之见是光有伯乐而无千里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况且我们还都是凡胎肉眼,识不得古佛真身。若你急用,我先推荐几个敢于担当的能臣贤良,暂且支撑着。周墀,在朝屡进正直之言,大公无私、直言敢谏、不避权贵、善于治军,可委以重任;崔珙,虽与李德裕亲近,却是忠直不阿之人,其出自名门望族的博陵崔氏,性情威重,遇事通敏,尤精吏术,可震慑一方,当下石雄意气用事,凤翔军事不稳,此人正好派遣;崔铉,崔元略之子、同平章事崔元式的侄子,因与李德裕不和,罢为陕虢观察使,才能品德俱佳,志向高远,他很小的时候就做诗云‘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老宰相韩滉曾赞他有万里前程。对了,还有你那个发小王起之子王式也可一用,屈居江陵那是大才小用,牛鼎烹鸡啦。”皇帝颔首暗自记下。

“师兄,朕也重视选拔人才,通达英勇之士唯我所用,故此今年春闱朕特意要求知贡举魏扶恪尽职守,公正无私,一定要选些德才兼备、能够担当重任的能臣来。”皇上激昂地站起来,握紧拳头用力一挥,“整顿吏制迫在眉睫,已经到了**透顶的地步。朕要一扫历届省试铨选遗留的污秽之气,还世人清新奋进之风。师兄,就在你来之前主考官魏扶觐见寡人,说自己一直耿耿于怀,寝室不安,为的是这批考生中有三人才华出众,是可造之才,只因他们的父兄在朝中任职而按常例不能录为进士,特此上报请求恩准。”

“万岁是怎样回复他的?”裴休平静地问。

皇上兴奋地说:“还能怎样说?是人才就得起用,循规蹈矩埋没人才是万万不行的。父兄在朝中有何顾虑?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自有大唐典刑惩治。朕传诏令中书侍郎韦琮重考复验,若真有学识恩准添加三人。”

一个小太监低着头弯着腰进来禀告,“万岁,御膳准备好了,在哪里用膳啊?”

“温室殿!师兄,那里暖和,去那里用膳吧。”皇上亲切地邀请着,他又转向正欲退出的太监,“夔王李滋处是否去过,今日是否进食?”

公公细声细气地回禀,“夔王爷今个用过了。”当听说已经用膳了,皇上由心而发地呈现出无比的喜悦。

那公公又怯怯地讲:“可用的不多,就小半碗粥。”

听是这么少的食量,皇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殆尽,“是少点,可总比不吃好啊。”

公公吞吞吐吐、犹犹豫豫地低声说:“又全吐了。”

这四个字出口使得皇上眉头紧锁,愁容满面,担心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他无奈地命令道:“你下去吧,传太医悉心诊治,务必使我儿进食。对了,你再让人去礼部传旨,说百丈山的香火钱分一半出来,给大沩山灵佑大师送去。”

太监领命退下,裴休不安地看着师弟抑郁寡欢的样子,“四王子病啦?”

皇上伤心地回答:“唉!滋儿这病可有年头了,一到换季的时候就犯,请了多少名医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据章敬寺的镜霜师父说要想根治必须皈依佛门,给朕写了八个字‘远离红尘,可得性命’,他的话向来是很灵的。可滋儿年纪尚小,又体弱多病,怎么受得了清修之苦呢?”

裴休沉吟半晌说道:“这也容易,让人代替出家。”

“可上哪儿找合适的替生啊?”皇帝一筹莫展地望着窗外的子亭。

“我二儿子文德正合适,他是你制科博学宏辞科钦点的状元,现在是翰林学士,让他去顶替夔王出家正合适。

”那好吗?师兄,你舍得?”

“修佛之人讲什么舍得舍不得的,让文德出家我早有此意。考量有三,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这孩子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微臣入佛门修行之愿。”裴休认真地解释。

“那好,就在京城选座寺院清修吧。”

“不可,微臣看还是去沩山灵佑大师处收摄身心,求师学道,方能成其正果。”

皇上颇为感动地拜谢道:“师兄用心良苦,使朕感激涕零,那就辛苦文德孩儿了。好!朕已经传旨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金匾,现再赐百丈寺、密印寺良田千亩以租赡僧。”裴休连忙俯地跪拜,连声尊称英明。

皇上将师兄扶起,裴休如释重负地说:“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呀,这下僧侣们的生计有着落啦。万岁,不知恩赐何时到达,是派谁奔赴这趟差事?不如由微臣亲自走一着,百余口子还在清汤寡水,艰难度日呢。”

“师兄莫急,我已安排得力之人去办。来人啊!”执事太监闻声急忙进殿候旨,“去吏部传旨,命祠部员外郎张彦远加紧备齐香火钱,赶制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金匾,赐百丈寺、密印寺良田千亩以租赡僧,追赐盐官海昌院齐安大师敕谥‘悟空大师’之号,责令祠部全力督办海昌院、香岩寺重建事项。另外告知折冲都尉庄义方督促筹办,尽快启程。”

太监正欲退出殿去,“等等!”皇上急令太监回来,只见他来到龙案前展开宣纸,朱笔飞舞,如行云流水一般,“密印禅寺”四个大字跃然纸上,“朕御赐密印寺金匾一方,快拿到祠部监制。”

十方折冲府都尉庄义方正走在皇城内,再往北走,不远就是礼部南院的东墙了,那里围聚着几十号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什么。

走近了,看清楚,他们并未对皇榜感兴趣,而是关注着墙上的一首被人涂抹过的诗。

“谁写的?”又一个白头发的考生问。

“听先来的生贡说是主考官魏扶写的。”旁边花白头发的回答。

白头发又问:“谁抹的?”

花白头发似耳目灵光地回答:“听看守皇榜的军爷说是皇上的表哥给抹的。”

“为啥呀?这一抹下去,诗的意思全反啦!像是魏侍郎收了人家好处似的。”

花白头发压低声音说:“可不是嘛,谁能平白无故地进宫面圣,费尽心机地额外争取了三个官宦子弟入闱。”

全白头发失望地叹着气,“唉,家里有狗好看门,朝里有人好做官啊。”

义方进了礼部的朱漆大门,眼前就是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的礼部大堂。

左厢的台阶上站着两个人,正嘀嘀咕咕,拉拉扯扯地争辩着什么,其中一人搪塞推脱着,义方认得那是礼部侍郎魏扶;另一位纠缠不舍,看面相似曾相识,却又似是而非。

身穿灰色布衣的男子哀求道:“魏哥,看在我哥的面子上你替我说说呗。我这次若再不考中,他又得挨我娘一顿暴打了。”

魏扶面有难色,推开对方的手说:“兄弟,不是哥不帮你,就冲你哥李景让我们共事多年的交情上,还有什么说的。可实在是你来得太迟啦!这皇榜已经贴出去了,三十三个进士的大名均已昭示天下,我是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那人不依不饶地尾随其后,神神秘秘地讪笑道:“魏哥,封彦卿、崔琢、郑延休他们三个的忙你都帮了,还差兄弟我一个吗?”

“李景庄,你说的是什么话?我那是爱惜人才,为国着想。听你那意思我是徇私舞弊,攀炎附势啦!”魏扶面沉似水地驳斥他。

“魏哥,你看小弟不会说话,惹你生气啦。可你门外墙上的大作不是清楚表明出这个意思吗?”那人极力解释着。

魏侍郎更加得愤慨了,“我那诗是这个意思吗?景庄啊,你几度春闱几度落选,不是哥哥小看你,就你这水平想金榜题名难啊,你还是去白相、卢相那里想想办法吧。”

“我去了,几天前就去了,白相满口答应,痛快得很。”李景庄满有底气地讲。

“你是去他府上拜望了,他是怎么答应你的?”魏扶眉毛微蹙地看着对方。

“没去他府上,去的是刑部大堂,他一个劲地说好,可至今是泥牛入海,没了下文。”李景庄无奈地摊开双手,眼里流露出失落的眼神,像是期待着魏扶寄予理解和支持。

魏扶报以同情的叹息,“那就对了!我的傻兄弟,既然白相说好了,你就再等等吧,别急,再等等。哥哥提醒你啊,听说白相酷爱字画古玩,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他亲切地扶着景庄的后背,轻轻地拍抚着,劝慰着把他送出去。

在大门旁礼部侍郎一眼看见义方,眉开眼笑地就像上元节晚上盛开的焰火,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庄将军,我说早上枝头的喜鹊冲我叫个不停呢,原来是有贵人大驾光临啊!快请堂上坐。景庄啊,你先回去吧,我这里来客人了。”望着那人径自悻悻然去了。

“这位是谁呀?好像似曾相识。”义方随口问道。

魏扶看了眼已拐出大门的灰衣人,“他呀,李景庄,是现任襄州刺史、山南道节度使李景让的弟弟,他哥哥是我的前任。这家伙书都读傻啦,迂腐的很,也是跟他家老太太管教得太正统有关系。据说,他母亲郑氏,早年守寡,家道清贫,那时子女们都还很年幼,郑氏自己教导这些孩子。有一天,他家房子后面的古墙因为下雨塌了,墙里落出的钱不计其数,奴婢很高兴,赶快跑去告诉夫人。郑氏来到古墙边,上香祷告道我听说不劳而获,是人生的灾难。这些钱肯定是我去世的丈夫积留的恩德,是老天爷可怜我们过的贫苦,赏赐给我们的,希望这几个孩子以后学有所成,这也是他们的志向,所以,这些东西我们不敢要。然后她叫人将钱埋掉,重新把墙垒好。庄将军,这老太太是不是很正统啊?”

魏扶笑着接着说,“李景让的老母亲家教是很严厉的,她老人家一旦认为在某一件事是李景让犯了错误,就二话不说动用家法鞭打一顿。李景庄考不中进士,她老娘就认为是李景让管教不利,就要挨母亲一顿鞭子,这回又躲不过了。李景让更是固执,不讲变通,投机钻营的事坚决不干。他总是说朝廷取士自有公论,怎么能效仿别人打通关节呢?唉,可怜我们这位景让兄啦。”听魏扶的一番讲解,义方想起曾于这位前任礼部侍郎有过一面之交。

义方说明来意,魏扶殷勤地引着路,两人并肩穿过大堂,进入祠部的院子。见正厅左侧书案后端坐着一位官员,他正奋笔疾书,埋头整理着什么,“彦远,彦远,庄将军从宫里来了。”

那官员只抬头扫了一眼,微微一笑,又低头忙他自己的事去了。

“画痴,都被这些古画迷住了,我倒是要看看你这《历代名画记》的集子何时能写完。”

那中年人突然大手一拍,高声欢呼道:“终于完成了!终于完成了!”他跳起身来,与两个人拥抱庆祝,“魏侍郎、庄兄弟,我的《历代名画记》共十卷写成了,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我的志愿实现啦!”

他由于激动而绯红的脸颊绽放出胜利的笑颜,随即舞动着双臂似腋下生风般翩翩起舞,“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让他独自陶醉一番后,魏扶言归正传,“彦远啊,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的金匾制出来了吗?”

“做出来了。”

“给庙上的香火钱准备好了吗?”

“预备齐了。”

“负责押运的士兵调集了吗?”

“安排好了。”

“定的是何时启程啊?”

“明天。”

魏扶虽听他对答如流,却还是不放心,说是要亲自检查,还没等他们去后面的院子,礼部正堂的小吏风风火火地奔来,“魏侍郎、员外郎,尚书令你们快到大堂集合,皇上的圣旨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