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10章 第二十五章 习家池畔杨柳垂,凤林关道有天赐。

出襄阳城,南行十里,便到了汉水之滨、群山环抱、苍松古柏的闫家冲,冲内地平如砥,田畴如画,梵呗清净令唱者心不懈怠,闻着不忘所忆;古道绵延,一里一寺,游人眼迷心猿意马,香客专注虔诚不语,其间有一古朴幽静之所,那儿就是习家池。

这池子原本是东汉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庭园,习郁曾是绿林起义军的军师,与汉光武帝刘秀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化鹿来朝,梦醒而建鹿门寺的那位。

这方园林依凤凰山麓堆筑土堤,引白马泉水积渊饲鱼,旧时临畔而起轩榭勾栏,雅室精舍,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佳丽,引骚人墨客闻风而至,咏诗作赋把酒言欢。

隐居于此的孟浩然有诗写它“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这已是过去很久的旧事,自晋以后此处便荒废了,故鹿门处士接着吟道“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现如今雕梁画栋早已化为乌有,只能眼望水边茂密的菖蒲芦苇,凭波思古,感叹岁月的无情、人世的多变啦。孟公诗里提到的山公是号称高阳酒徒、西晋镇守襄阳的镇南将军山简,他的父亲乃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这位司徒的五公子虽说通达高洁、温润典雅,治国安邦颇有建树,却贪图杯中之物,终以豪饮无忌而留名青史。从这点上比不得同是池边常客、习郁的后人、撰写《汉晋春秋》的习凿齿了。

至于习凿齿有多大的本事,能高人一等、傲居岭上,前秦天王符坚用行动告诉了世人。其攻破城池之后,专门用车子将居于襄阳的习凿齿和道安大师接去,并如获至宝地说“当年晋人平定东吴,得到两名水军将领陆抗、陆景;今日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也”。这半个就是正患足疾,瘸着一条脚走路的习凿齿。

此时的习家池清风徐徐、风平浪静,可池边的两个游人却心境大不相同,一个惬意愉悦,一个失意惆怅。惬意的长者在语重心长教诲道:“儿呀,人生在世要宽惠仁厚、屏息贪欲,遁入空门要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的大好机缘。你此次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自己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为父入佛门修行之愿。真是一举多得呀!”

他并未察觉到身边失意的年轻人那愁苦的表情,继续絮叨地叮嘱着,“在寺院中要勤快,烧香换水、扫洒殿堂、修学诵经,不要偷懒;举止要从容文雅,不要顽皮嬉戏;出门办事,应当向寺院执事说明去处;与人相处,要尊老爱幼,谦恭礼让,不要因为自己出身显贵而自大逞强。为父有诗赠你,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烧香换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扫拭。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说得他志得意满,情绪高昂。

“谨尊父命,孩儿定当一心向佛,苦读经文。”儿子唯唯诺诺地答应着。

还没等长者说话,平地里一声吆喝,“好个罗嗦!把这里的风景都搅乱了。”从水边蒿草丛后慢慢站起个老和尚,个子不高,花白的长寿眉弯弯垂下,他拄着根白棍子转身说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玄。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把所有的玄理都弄通了,也只不过像一根毫发放置在太虚世界那样渺小;把所有的微妙都穷尽了,也只是像一滴水汇入浩瀚的大川那样微不足道。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光靠研习经典是无济于事的。裴休,你喋喋不休不是要把孩子引入歧途吧?”

这长者正是回潭州任上,并送子去沩山出家的裴休裴刺史。“宣鉴师兄!你怎么在这里?”裴休大为意外,“你这是回朗州德山,还是去哪里呀?”

“裴休啊,贫僧是去谷隐寺途经这里。都说习家池为园林之典范,特此前来一观,见这波光粼粼一明一暗,鲤鱼跃跃一潜一浮,忽使我忆起在澧州僧舍纸烛顿悟的往事,那只是眼识的因缘见灭。这是你的儿子呀?你们爷俩说什么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什么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难道他要出家为僧吗?”和尚端详着年轻人。

“宣鉴师兄,这是犬子裴文德,我正欲送他去沩山灵佑师伯处出家,也是路过这里,慕名而来。”

老和尚双手将白棍子杵地,信服地点头微笑,“我曾和灵佑师叔打个平手,他如天之高,如地之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坐断天下人舌头的手脚。”

“师兄,你为一方大德,可对文德有所教诲吗?”裴刺史诚心诚意地请教着。

老和尚笑得眉头乱抖,“本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他又略加思索道,“人们出家,都参佛拜祖,我的师父龙潭崇信出家前是卖饼子的,往上数天皇道悟、石头希迁、青原行思,六祖惠能,先师们则不这样认为,这里既无佛,也无祖。要我说,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的汉子,等觉、妙觉这些所谓的因果圆满,都是破除了人我执、法我执的凡夫俗子,菩提涅磐是拴驴的橛子,十二分教典都是阎王小鬼的生死簿,揩拭脓疮的手纸,四种果位、三种贤能,从初发善心到十地修行的菩萨、罗汉们都是些为人看守坟墓的活鬼,自己都救不了自己!今天的老和尚要告诫明日的小沙弥,记住要随缘任性,不属于自己本性的物事,千万不能妄自追求。靠妄求虽然有所得,但这不是真得,会得而复失,甚至被得所累。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

和尚还要接着说下去,突然听到由远而近的马蹄声。三匹坐骑转瞬即至,马上之人正高谈阔论着,“庄将军,这写字和绘画的道理是一样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瓷性,然后书之,才能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年前我采掇自古论书逾百篇,勒为十卷,名曰《法书要录》,今又别撰《历代名画记》十卷,有好事者得我的这二部书,书画之事毕矣。谈到书法,其始源于汉末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其大女儿文姬。蔡文姬书琴俱精,她还有个妹妹,生的儿女中有两个最为有名,一个女儿是司马师的夫人,一个儿子就是灭吴第一功臣羊祜。”

义方想起便问:“就是刚才经过的羊祜祠里的供主吧?”

“正是,文姬又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卫王两家是世代中表亲戚;王羲之传子王献之,王献之传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的大作就在凤林寺里,庭前的《襄州凤林寺碑》世称冠绝;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子陆彦远,彦远传于外甥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韩滉等二十余人。”

随着马儿嘶鸣,三人勒缰驻立,中间这位用鞭子指着一池碧水,“这里就是习家池了。”

“咦!裴刺史。”

“咦,文德。”张彦远和义方翻身下马。

“是彦远啊。”

“义方兄!”彼此施礼相见。

裴文德紧拉住义方的双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似的,想把一肚子的苦水倾泻出来。

听着发小低声的讲述,义方同情地用力握了握那双冰冷的手,还能说什么呢?裴休倒是兴奋异常,与义方初次见面,一个劲地说早就闻其名未能识其人,真是有幸一见啊!谈天说地直聊到日头偏西,见天也不早了大家就此告别,裴休带着儿子乘车先行一步,张彦远三人还需到凤林关去与众人汇合,而那德山宣鉴和尚徒步去了谷隐寺。

三人策马扬鞭正要走出闫家冲,却见前面山道上急匆匆赶来两个人,这两个人只顾醉心交谈,也不注意看路暸望,奔驰而来的马儿避让不及,被主人死命一勒险些马失前蹄。

“找死呀!赶着投胎去啊?”宋威气急败坏地大吼道,待他看清后更加得愤怒,“又是你们这两个丑八怪,是阎王派来的吧,跟在我们屁股后面索命吗?我们到哪儿你俩追到哪儿。”

对方正是皮日休和罗隐,他们是赶去游览习家池的。“说谁是小鬼呢?山路这么窄,你骑得那么快,还责怪别人,讲不讲理?”皮日休也被突如其来的险况吓了一跳,又听宋威呱呱乱叫一番,顿感心里怒火中烧。

马上的人用鞭子指点,“这山路是你们家的?像螃蟹似的在中间横晃!”

“那也不是你们家的,骑个骡子就耀武扬威的要飞呀?八成不知自己是谁啦。”你一句我一句,呛呛得要动起手来。

两边的人赶紧劝架,黑小子又说话了,“皮日休,别和粗人一般见识,天快黑了,我们还要去习家池呢。咱们不和他理论,就他们这样走不多远就得倒大霉。”他拉着朋友向西而去。

那怨气未消的小伙子也想起正事,“是啊,我们得赶紧走,我推荐给你的准没错。那景致没说的,我还写过一首诗赞它,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片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只不过描绘的是早晨,不是现在这个时辰。”

同伴也深受感染道:“是呀,襄阳的典故名胜真多,昨日我去了城西的古隆中,卧龙故居已是人去屋空,遥想武侯三分天下,六出祁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我有感而发,赋诗一首,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三匹快马继续赶路,可速度放缓了,当抵达凤林关时已是日落西山,黄昏之交。

“抓紧时间赶在天黑前过江,到汉阴驿过夜喽。”员外郎吩咐道。

“知道时间紧还游山玩水的。”邱丫头低声埋怨着。

沿荆襄古道的山间小路行进,东临汉江,西靠岘山,驿道迂曲,崎岖难行。两边尽是陡坡峭崖,怪石嶙峋,林茂竹疏,古柏森森。

大家小心翼翼地走着,张彦远擦去额头的汗珠,“这隘道山峰相近,荆棘丛生,好险啊!难怪当年孙坚会被黄祖在此设伏,暗箭射死。”

“孙坚丧命于此?”宋威顾盼左右的岩壁问道。

员外郎指着山路回答:“是啊,就在这凤林关道上。”

远方传来一老一小的对唱声,像是老奶奶逗着孙儿咿呀学语,这质朴纯真的天籁之声螺旋般上升至峰顶,又四下回转飘逸开去,“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

大家饶有兴趣地静听着,“一定出自世外高人之手,听这歌中玄机是笃信禅宗之人。”张彦远回身看着身后的众人,“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襄阳可是卧虎藏龙的地方啊!贤德之士辈出,远的不说,城西隆中的诸葛孔明最为著名,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仕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义方也忆起曾学的一句话,随口说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对!这句话正是诸葛武侯一生立身处世的写照。”再往前去的山脚下是一处高高的峭壁,岩上有座古刹居高临下,俯视汉水,很是壮观。员外郎不禁兴致使然,高声朗诵道:“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义方举目暸望惊喜地疑问,“员外郎,你吟诵的诗写的不正是这里嘛,是谁写的?写的好美啊,他一定是位心怀锦绣,志向高远的有德之士呀。”

张彦远微笑着点点头,“庄将军,你只说对了一半,诗中写的正是这里,可作者为人却不怎么光彩。这首诗是他被贬岭南泷州时,路经凤林寺下所作。”

“他是谁呀?”义方又一次问。

“宋问之。”

“小猴子!小猴子在崖上掏鸟窝呢。”宋校尉像是看到了稀罕事,兴奋地喊叫着。

可不是,在昏暗的余晖下,陡峭的悬崖上有个小黑影在向上攀爬着,一点一点勇敢地靠近鹰巢。

“危险!那是个孩子。”谁说老了便会老眼昏花?老婆婆是第一个看出那不是猴子,第一个提心吊胆地惊叫起来。所有人的心也都跟着她的惊叫提到了嗓子眼,就连小熊也像知晓事态的严峻,立起上身向岩上嗷嗷吼叫。

惊悚的一幕接踵而来,两只大锅盖似的鹞鹰在孩子的头顶飞上飞下,嘴弯弯着,趾伸伸着,像要立时抓起入侵者的样子。尤其是猛禽那弯弯着的嘴,像一个个烧红的火钩,闪着红红的火焰,愤怒地啄下去。相距得太远,即使是弓箭和弹弓也是无济于事的,眼看着孩子身子悬在半空,极力躲避却已被袭中多次啦,倘若再一撒手坠下山崖,那是必死无疑。

说时迟,那时快,义方运气疾射,两股气脉直冲崖顶,随着凄厉的鸣叫,几束羽毛漫天纷飞,鹞鹰带着伤歪歪斜斜地逃走了。“小孩子,你就是心慈面软,这一点我老人家喜欢。”老婆婆欣慰地靠近义方说。

此间早有德兰和莺莺催马奔了过去,快速将孩子接下来。

“不疼,没事。”当德兰为救下的孩子上药时,他还在浑身打颤,一双皂白分明的瞳眸充满着感激之情。看他也不过六七岁的年纪,但个头不小纤细匀称,肩部衣裳撕开处露出结实的小胳膊。德兰正用水擦洗他的小花脸,再看这孩子眉分八彩、面若银盆、鼻如悬胆、口似单珠,泥土污秽遮不住五官的俊朗,布衫破损掩不去骨架的清奇。

“孩子,你太淘气啦。小小年纪爬那么高去掏鹰巢,你不要命了?”张彦远想想都后怕,蹲下身子查看伤口,疼爱地责备他。

“我刚才从江那面划船过来,送大师去山上。没想到我的小鸽子被大鹰捉去了,我是去抓只小鹰回来养。”孩子还不忘指着崖上的巢穴解释着。

众人为这小家伙的胆识宠爱之心倍增,“谢谢阿姨,把我从山上救下来。”他乎闪着长长的睫毛,两只会说话的大眼睛瞅着德兰,她又转向义方天真无邪地问,“大英雄,是您射跑了大鹰吧?你那气功真厉害?”

“小家伙,你脑袋后面有眼睛吗?怎么知道是我呢?”义方捂着那双冰冷的小手逗他说。

“我看出来的,奶奶说我有慧眼,看人可准呢。”小孩黑眼珠滴流转动,“我说对啦,那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呀!您收我为徒吧,我要跟着您,学射鹰的本事。”孩子扑通跪倒磕起头来。

义方赶紧拉扯,“孩子这可不行,我们是途经此地,有事情去办,而且你年纪尚小,我怎么教你?”那孩子坚持不起,仍然要行拜师大礼,义方就感到他在运气使出千斤坠的功夫,看来这小小的人儿还不简单哩,顿时来了兴致也微微使力,让一股真气推向孩子的膝下,将他平缓地托起。

“太神奇啦!师父,你这神功是了然大师没有的吔。”他看义方还是不肯的样子,嬉皮笑脸地讨好起德兰,“师娘,您给我说说情呗。”

“你怎么知道我们是一家?”孟德兰打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小古怪精灵。

“奶奶说大人是不是一家子是有缘分的,叫做夫妻相,你和我师父就有,很般配的!”他又乎闪着大眼睛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小家伙的话把大家全逗乐了。

宋威也是十分喜爱有加,“碎娃,他们不要你,不如拜我为师,我教你马上的功夫。咱是朝廷命官,将来随我从军征战四方,可是光宗耀祖、威风八面啊。”

“朝廷命官?不稀罕!”

右武卫校尉并未介意,继续逗他,“要不你拜员外郎为师,舞文弄墨,鉴赏古玩,也是求之不得的本事啊。”

“舞文弄墨?太憋闷。”孩子向小大人似的,一一给搪了回去,“师父,你就收下我吧。”他做出一脸的可怜状,摇着义方的衣襟哀求着。

“快回家吧!天快黑了,你奶奶该等急啦。”义方严肃地拍着孩子的头顶。

众人又要启程,还不时回味议论着这童儿的可爱。刚走出不远,那小家伙像个小猴子似的窜蹦过来,一扫刚才的顽皮,格外紧张地问:“师父,你们是从襄阳出来往南边走吗?”义方看他的表情很是不解。

“师父,你们拉的可是银两吗?是要从南渡口过江到汉阴驿吧?”周围的人听到这里,都被吸引住了,不知孩子怎么对自己的行踪了解得这般详细。

“师父,去不得呀,前面有人要害你们。”

“你怎么知道?”宋威将信将疑地追问道。

“我,我是听说的,这条路不安全。”他继续拉着义方,“师父,不如今晚就去山上凤林寺过夜,明天白天再过江,寺里的老主持我认识,是了然大师的师兄,了然大师正在寺里,他们都怕她,不会来找麻烦的。”

“回去吧!什么强盗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来一个我灭一个,来两个我杀一双。”宋威不以为然地与手下兵士们大笑道。

德兰弯下腰摸着他嫩嫩的小脸,“孩子,回去吧。谢谢你喽,我们自会小心的,走的是大道很安全。天黑了回家吧,家里大人可要着急啦。”

义方又握了握孩子的小手,由衷地冲他笑了笑,随着大队向前走去,突然他回头问道,“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尹天赐!”孩子站着那里大声回禀,“师父,南渡口的任何东西都不要碰,当心啊!”

义方向他招了招手,“回去吧!我们会当心的,有缘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