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06章 第二十一章 随心随意春芳歇,王子王孙自可留。

车队进入了邙山,仍然是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官兵们走累了,望见前面是个集子,正好寻着如意的酒舍稍作休息,先去润一润早已冒烟的喉咙。

这集市不大,民居商铺零零落落随心所欲地构筑着,唯有几辆彩车停在酒舍门前,高大华贵、旗幡招展的甚是抢眼。

大家安顿好囚车护卫,在陈侍郎的带领下鱼贯而入,荒山野岭的小地方能有这么个所在稍作休息也很不错啦。进了屋子,嚯!这里好不热闹,有持枪挎刀的千牛卫,有手擎拂子的小太监。最显眼的位置上坐着四个道士,右手边坐着个身穿皂袍,头戴九梁巾,浓眉大眼的年轻道士,他背后两柄长短不一、宽窄各异的雌雄宝剑使其更加潇洒不凡。其他三个道士两男一女,长得是气宇轩扬,神清气爽,飘飘然似方外高人。

隔桌客人被士兵挡着不让靠前,只能伸长脖子油嘴滑舌地推荐着。“道长,我这东西可是奇珍异宝啊,是当年汉武帝封禅泰山的遗物。看您仙风道骨的神仙模样,这香炉正配您上香用,五贯钱,不贵的。”这卖香炉的小贩长的精致,你说他是侏儒,倒是贬低了他,可这五短身材着实浓缩得可爱,他尖鼻头杏核眼,歪戴着牛皮小帽,一身褐色的紧打绔褂。

他从大布袋中摸出个墨色香炉递了过去,小道士饶有兴趣地接过去仔细端详着,“真是泰山墨玉做的?你说是汉武帝封禅泰山的遗物,怎么证明呢?”

“千真万确,这是东都太庙里传出来的御用之物,不会错的。”小贩压低了声音告之,他急得似火燎屁股,若没有兵士拦着早已跳到对面的桌子上了。

“这位善信,香炉还是你自己留着吧,我们乃修行之人,不贪恋这些身外之物,就是拢一堆黄土插上香,敬神重道之心是一样的。至渐师弟,把人家的宝贝还回去。”正座身背大铁剑的道士不为其所动。

“不急,我还有好东西,道长见了一定喜欢。”他在大布袋中翻腾开了,一边找一边夸奖道,“这可是旷古绝世之宝,听说是创自老君,传于河上公,魏伯阳因它做《周易参同契》,名为《无极图》。我得来不易呀,自然贵些,十贯钱。这圈圈块块的,我是没看明白。”

“《无极图》,呢说是《无极图》?在呢手里?快快拿给额!呢要几多贫道都答应呢。”侧面坐着的道士眼放异彩,拎着枣木拷鬼棍迫不及待地起身欲取。

“二哥,《无极图》是什么呀?”那个手提桃符剑的年轻道姑好奇地问。

“二哥,那香炉是你的吗?”义方向小矮子高叫道。

那贩子正是舒卞,他惊得是全身一抖,“不好,我那讨人闲的兄弟来了。道长,我先走一步,随后再谈。”滴溜一转提起布袋便上了房梁,又一猫腰从屋顶钻了出去。

“莫走,先把图给额!哎呀,真是可惜。”道人挥动着圆柱形的手杖,望尘兴叹,急得直跺脚,埋怨着别人,“二哥,二哥的,瞎喊什么?呢知道那图有多宝贵吗?”

“各位道长好。”义方一眼便认出浓眉大眼的道士,上前施礼问候,“至渐师父,多年不见啦,你近来可好啊?”

“庄小英雄!大恩人啊。”道士激动不已地呼喊着,他嘴角抽动了几下,“慈悲,道兄,这位就是我时常提起的大恩人、我师祖的忘年之交庄小英雄。若是没有他仗义执言,舍身相救,我们师伯师叔、师兄师弟都要被杖杀于独柳树下。”随即他又介绍道,“无上天尊,小英雄,这三位是麻姑山北帝派道士邓道才、邓道苗、邓道兰,他们承其先师法脉,永诵《天蓬经》,弘扬紫微北极大帝所授剑法,上有神仙之术,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疗疾病,擅长治制六天鬼神、辟邪禳祸之事,乃当世之高道。”彼此相互作揖见礼。

年长的道士,黑白相间的发髻梳理得丝丝顺滑整洁,紧绷利落地挽于头顶,他背后缚着大剑更加威仪棣棣,“庄英雄果然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啊。我们兄妹三人是上清派分支北帝派的门人,这是我二弟邓道苗,那是我小妹邓道兰。道家有金丹、经箓派之分,我北帝派自先祖邓紫阳于玄宗时开山以来,经邓德成,邓延康仙师传承弘法,门风日盛,与经箓派上清、正一、灵宝三大宗并驾齐驱。我们三个称不上高道,只能算是后生晚辈吧。”

那提剑女道士笑盈盈地看着义方,她面貌清秀,樱桃口元宝耳,身材窈窕轻盈。

“小英雄呢姓庄?刚才那个人卖图的是呢二哥,叫庄什么?在哪儿能找到给?”头发蓬松成绺,马马虎虎地用簪子别住的邓道苗凑近了问。

“是麻姑仙师邓延康的后人啊!他可是武帝受箓的度师呀,了不得。名士刘沧有诗云‘麻姑此地炼神丹,寂寞烟霞古灶残。一自仙娥归碧落,几年春雨洗红兰。帆飞震泽秋江远,雨过陵阳晚树寒。山顶白云千万片,时闻鸾鹤下仙坛’。”陈侍郎听说他们是北帝道人尤为高看,“这把铁剑就是邓紫阳天师策役雷电、追摄邪魔,演习北帝**的天蓬铁剑吧?”

见侍郎提及,道士将铁剑解下与他细看,这铁剑通体黑漆含光,上有龙鳞叠加花纹,剑身微抖仿佛有了灵性,欣欣然欲脱手游弋。

义方问询道:“至渐师父,你们这是去哪里呀?”

“说来话长,自长安一别我们悉数被流放岭南,我师父轩辕集心灰意冷回了老家罗浮山,不愿再涉身凡事,潜心长生不老之术。临行时叮嘱我往衡山投奔广成先生刘元靖,刘真人也是武宗受箓的度师之一,受赐银青光禄大夫,崇玄馆大学士。”

陈商打断道士的话,敬佩地插言道:“我知道,刘真人乃上清派第十五代弟子,师从上清天台派开山祖师灵宝经师田虚应,三十年前,田道长离开衡山东入天台,随方宣教,座下四大弟子其中就有广成先生刘元靖。他们这支是由上清第十二代掌教白云先生司马承祯另传,先收薛季昌,季昌传田虚应,田传冯惟良、陈寡言、徐灵府、刘元静,各个都是非凡人物。”

“是这样的,刘真人是当今天下闻名的真仙高道,前些日子皇上还遣使厚礼迎请真人出山,为其受三洞法箓。然真人因好友赵归真道长、罗浮山仙翁邓元起的惨死,术士许元长、王琼的下落不明,甚是痛心,不愿再入沉浮凡俗半步。因此只答应于衡山为圣上遥授,并上书劝谏禁屠八日,诸官府不得判决死刑。”

“噢,皇上也仿效武宗受三洞法箓啦?”陈商颇感意外,忽又明了释怀说,“这也不奇怪。”

“是这样的,我们几个当时正在衡山,亲眼所见,此次随使者回长安也是真人的安排,代替他致谢回礼的。”

同桌的公公张罗着启程上路,大家相互告辞,“庄小英雄,刚才那个人卖图的是呢二哥吧?,叫庄什么?在哪儿能找到给?”头发蓬松成绺的邓道苗又凑近了不死心地问道。

至渐手里拿着墨玉香炉回身来找义方,“是这样的,庄小英雄,刚才你二哥把这个汉武帝的香炉忘下了,还烦劳你把它归还于他。”

已坐上车子的老大邓道才冲弟弟妹妹抱怨着,“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我说不去,你们非要去,京城有什么好?”他又扭头向这边喊道,“至渐,启程啦!”

前几日还在返京的路上颠簸呢,这就进了长安,进了大明宫,站在了紫宸殿外的大松树下。报事的太监颠着碎步跑出来,匆匆地招呼着,“各位钦差,皇上急着见你们呢。”

几个人恭恭敬敬地跟着公公走进大殿,绕过屏风,人还没见到,声音已然响起,“陈商、义方,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事先也不派人通报一声,让朕为你们担心,那偷牌子的逆贼抓到了吗?”

两个人低头含胸快步向前行君臣大礼,“圣上,让您担心啦,托皇上的鸿福,贼人全都落网了。”陈商回禀道。

坐在榻上的皇帝煞有兴致地放下御笔,目光从奏章上收回来,“陈商,你是说全都,那就是说不是一人所为啦。”

“是,万岁,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协同作案,一个负责藏,是手无缚鸡之力;一个是只管偷,是点穴腾挪的高手。”陈侍郎的脊背自进殿起就一直弯着,这时更加躬得厉害。

“噢,那朕得见识见识,把他们带上来,看看这两个人是吃了熊心豹胆吗?”

“把人犯带上来!”执事的太监向外传旨。

踢踏的脚步声由远而近,首先进来的是红绦郎君孟寻常,他搀扶着一瘸一拐的李晕,“是你们两个喽?年纪也都不小了,还扎条红腰带,一看就不是好人。那个怎么还受伤啦?说说吧,为什么偷盗太庙的灵牌呀?这可是灭九族的死罪啊。”

只吓得孟捕头扑通跪倒直喊万岁,他又看见后进来的三个捕快和刘得仁,“咦,得仁,怎么你也随陈商去洛阳办案啦?皇族中人都能像你这样为朕分忧解困就好了。”

礼部侍郎赶紧解释,“启禀圣上,人犯是这个瘸腿的李晕,还有,还有他。”他略微抬了下手指向刘得仁。

“什么?得仁,是你干的这事?”皇上鞋都没来得及穿,双腿一跃跳下地来,“得仁,难道你疯了不成?没事偷什么灵牌呀?”

刘得仁理直气壮地梗着脖子,不去看表弟,“我就是看不惯你做的这些事,穆宗是谁?那是你亲哥哥,敬宗、宪宗、武宗,是你的亲侄子,你也太恨心啦,说把他们撤出去就撤出去了,人家都怎么看你?你还是以前那个温文尔雅,谦让有礼的李怡吗?”

“这些你不懂,国家大事别跟着瞎掺和!”皇上气得脸红脖子粗的。

“我是不懂,但我最少知道亲情和廉耻。”得仁不甘示弱地讥讽说。

“朕怎么不知廉耻啦?又怎么不知亲情啦?要不是顾及你是朕的表哥,朕即刻送你去大理寺,定你个忤逆之罪。”刘得仁丝毫没有悔过惧怕之意,反而脸上全是嘲笑之情。

“圣上请息怒,刘得仁是一时鲁莽,不计后果,念他是初犯,还望予以宽恕。”陈商带着众位臣工双膝跪倒,磕头求情。

“呵呵,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瘸子也不分场合,信口开河,吓得众人心里咯噔一下。

“大胆!放肆!无法无天啦。”《诗经》里的《相鼠》一篇辛辣的讽刺皇帝怎能受得了?他大怒道,“你是什么人?竟敢说朕是老鼠,罪加一等,罪加一等。”

陈商悲痛欲绝,急得是满头大汗,把头磕得前额渗出血来了,“万岁开恩!我三弟是山野粗人,不懂礼教,看在他是李白的后人,狂妄源自天性本源,习惯于信口开河胡言乱语,饶他一命吧。”

皇上气得直哆嗦,一屁股坐在榻上,顺手把几案掀翻,“没完,没完!畜生,畜生!留着早晚是祸害。传旨,送大理寺严加查办。”

“禀告皇上,云安公主在殿外求见。”执事的太监胆战心惊地进来上奏。

“啊,五姑来了,她怎么这么快就得到消息了?陈商,是你们捎信给她的吧?”吓得陈商两只手不够使唤,拼命地摆手否认。

皇上闻听云安公主到了,怒火压下去不少,“快请她老人家进来。”太监道声遵旨麻利地退出去。

“你母亲来了,看你做的好事!五姑那么大年纪还不得消停,为你提心吊胆,你还在朕这儿大谈礼仪、亲情,国家大事你懂得什么?这里的前因后果你又晓得吗?你平日里写几首歪诗就不知道自己几两几斤啦。庸才,废才!”皇上指责着莽撞的表兄。

“万岁!臣妾给您行礼啦。”满头银发雍容华贵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缓缓地挪进来,身旁小心搀扶着老人的姑娘是广德公主。

“得仁,你过来。”老人漫声细语地召唤着儿子,刘得仁虽也人到中年,可在母亲跟前仍然是唯唯诺诺的孝顺儿子,“跪下!你犯下了滔天重罪,知道吗?娘今天不打你,不骂你,咱们娘儿俩好好聊聊。你四十了,不是孩子啦,成年人应该有明辨是非,权衡利弊的能力啊,可你呢!人云亦云,浅薄无知,意气用事,像个不通事理的孩子。”

她又招手唤过李晕,“还有你,更是不经事,整日里高谈阔论,盲目自负。多学学你祖父李阳冰,虽是篆书大家,笔法妙天下,却谨记谦虚谨慎,踏实做人;少效仿你堂伯李太白,虽有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每每玩世不恭,刻薄伤人。”

“娘,这事是我的主意,和李兄无关,是我硬拉着他去的。我只是气不过表弟不该对亲人这般绝情。”刘得仁一下子还真转不过这个弯来。

“绝情,哪个皇家贵戚不绝情?想当年你表弟九死一生,被迫流落他乡,妻儿离散,难道那做侄子的不绝情?我哥哥宪宗被人算计,不明不白地驾崩,难道那做亲人的不绝情?得仁,你每次去光王府送酿皮时就没有感触吗?”刘得仁若有所悟地看着母亲,“你呀,和你爹一个样,都是手太长。他手长是不该要的他伸手要,你是不该管的伸手管。”

云安公主又是千般赔罪,万分愧疚,只说得皇上的怒气也消了,眉头也舒展了,“五姑,您是朕的至亲,您的好朕永生不忘,把表哥带回去吧,好好约束他,别让他任性胡为啦!”

刘得仁惭愧地行大礼谢恩,“圣上,你不生哥哥的气啦?”

皇帝满怀感情地袒露心扉,“哥哥呀,朕一听五姑说到酿皮就什么气都没了,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吧?”

“那我这朋友也可以走了吧?”得仁恳求地望着表弟。

“可以。但我有个要求,从此不得再以点穴害人。”

“我没害人!皇上,您到马人山访一访,我李晕是以此惠及乡里的。皇上,看你的面色是日理万机,熬费心血呀,必定睡眠不足,头昏眼花,气力匮乏。来,把靴子脱了!”李晕又转向执事的太监吩咐道,“取盆热汤来。”

“脱靴子?”皇上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质疑地看着李晕。

“对!把靴子脱了,罗袜也脱去。”李晕不容置疑地指着他的脚。

“三哥,不可。万岁是龙体,这是欺君之罪呀。”陈商严肃地阻拦着。

“李兄的足底按压点穴技法是妙不可言啊,圣上你就尝试一下吧。”得仁在旁边帮衬着。

五姑也颇有兴趣地劝导他,“怡儿,他的手法老道,按摩活血,可以一试。”太监端来了煮开多次的热汤,并按要求除去皇上的靴袜,李晕挽起袖子向御足上撩水搓洗,直至双脚浸入水中。

“舒不舒服?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他念念有词,望着皇帝脸上全是舒缓满足的微笑。

义方趁他泡脚的功夫掏出墨玉香炉,轻轻地放在榻上,“皇上,没用上,现在完璧归赵。”

“嗯,怎么带回来了?不是让你们放在东都太庙里吗?”

义方欲言又止,陈商看他有所顾虑便接过话来,把事情的经过直言相告。

“这个李德裕呀,自从外放以后干什么都出乱子,灵牌灵牌看不住,香炉香炉被人偷,朕看他这个留守该换一换啦。陈商,你看李固言怎么样?他既是李德裕的堂兄,又和牛僧孺是至交,牛李两党都镇得住。哎呦!”

李晕开始给他做按摩了,先左后右,从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至小腿依次揉搓,涌泉、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逐个穴位钩刮按压、拧钻叩打。

“哎呀妈呀!疼啊!”皇上声嘶力竭地大呼小叫。

“三弟,小点劲。”陈商暗暗提醒着。

“不行,头一次要通,不能心软。”刘得仁却不以为然,鼓励着像是个行家。

李晕额上的汗珠子直往下落,“你这经脉都淤了,忍着些。”不多时皇上从嚎叫转为无比享受的哼哼,沉沉地靠在榻上打起了鼾。

众人见状知趣地退了出来,李晕抖落着双手,活动着关节,“得仁老弟,哥哥头回这么卖力气。”

刘得仁搀扶着母亲嘻嘻地笑着,“娘,是谢掌柜给您报的信?还是陈商告诉您的?”老妇人神秘地笑着,“都不是,你娘我是谁呀!我在这宫里神通广大,耳目众多,有个风吹草动立即就传到我这里。”她骄傲地瞅了四公主一眼。

“李兄,雨过天晴,我是分外的好心情。走!到蓝田辋川看溶洞去。”刘得仁又倡议道。

“春闱快到了,你不备考应试吗?”李晕好意提醒他。

得仁信心满满地讲:“温习什么?李兄我的情况你也能看出来,倘若出手志在必得,这整个长安城里还有比我更优秀的吗?要文才有文才,要胆识有胆识,之前我那几个侄子全都是嫉贤妒能,看不得我叱咤风云,中兴社稷。这回好了,李怡做了皇帝,正应了那句‘深山寺路千层石,竹杖棕鞋便可登’。母亲是吧?”

老妇人也是极力纵容着,“去吧!孩子,好男儿志在四方,怎能拘泥于屋檐之下、廊柱之间呢?那不成了罐养王八越养越抽抽啦,得不得进士不打紧,活得高兴就好。”

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扶持着一边走,一边朗朗上口地吟诵着,这个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那个接着应和道:“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