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05章 第二十章 想必今来已如此,无聊须得桂荣新。

“几天前,得仁和李晕来我青龙寺,说是要去蓝田辋川看溶洞,一观王维为孝敬母亲修建的别墅。我们天南地北地谈论的相当惬意,差点被他俩说服了想一同前往。辋川真是个好地方,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其间是我多嘴,扯到东都太庙迁址祭祀的事,说当今皇上为了避开叩拜侄子们,已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的神主移出太庙,择处安置,而将先祖代宗以下各宗移入太庙,做出此等事的人定是居心叵测之辈。得仁一听就火了,对移走灵位之事嗤之以鼻,非要李晕陪着来洛阳还故人一个公道。我怕他们闹出事来,几日里思前想后地不能安生,这不,连夜兼程搭上条船就赶来了。”

陈商听无可上师讲完,拨云见日高兴地说:“上师来得正是时候,得仁和我三弟犯下了不赦之罪,他们两次偷盗了太庙的灵牌,公然与朝廷为敌,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喝酒呢?上师,我们现在务必要找到他们,令其悬崖勒马,服法认罪,求皇上开恩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上师无奈地点头称是。

“有人来了!”冷峻的付捕头耳力了得,他习惯地用嘴吹开额前的一缕垂髻,可什么也未吹起来,那下垂的头发已经被火烧光了。

“你听到街上传来的脚步声啦?”留守明显是老了,他只听得城楼上的开门街鼓咚咚在响,眼花耳钝不确定地问。

冷捕头还为发髻的缺失心烦意乱呢,他冲大门处扬起下颚,“留守,你没有听到那酒鬼的乱喊吗?”

确实,一声高过一声的大喊大叫已惹得四邻鸡犬不宁啦。“三哥!真痛快。回去我就送老法师一首诗,省学为诗日,宵吟每达晨。十年期是梦,一事未成身。枉别山中客,殊非世上人。今来已如此,须得桂荣新。我个逍遥自在的游子谁能奈我何?”

“说得好!得仁,此次东都之行甚是畅快,人间正道是沧桑,歪门邪道小人之心,小人之心。”另一个人也大呼小叫地说笑着。

“三哥和我志同道合。我也送你一首,霜满中庭月在林,塞鸿频过又更深。支颐不语相思坐,料得君心似我心。我们到家了,中杰!快开门,快来开门。哈哈,大门是开着的。”

“兄弟小心,你家这门槛跟城墙似的,别绊倒了。”两人嘻哈搀扶着进来。

“你们还有心情吟诗作赋!愚蠢之极,”陈商的一声怒吼吓得两人一哆嗦,“一个是皇上的表哥,一个是李白的后人,你们真是大逆不道,目无王法,干下这荒唐愚蠢的事来,逞什么英雄豪杰?现在我奉旨捉你们回京,向圣上认罪求情还有一丝希望。否则六扇门的官差就在这里,你们是插翅难飞。”

风流倜傥的白衣人哈哈大笑,“二哥,吓了我一跳,原来你是带人来拿我的呀。呀!无可上师你也来了,也是奉旨缉拿我们的。”

法师拧眉督促道:“胡说,我奉哪门子旨?我是不放心你俩,特意从京里赶来的。李晕,你身为侠士,又是李白的后人,难道晕头了吗?你这是要走上绝路呀!”

白衣人望着身边的小个子中年雅士,两人毫无顾忌地朗声大笑,“什么绝路?世上不平之路有人踩,不平之事有人管,我四海为家,了然一身,能拦得住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还有,我说多少次了,我不是李白的后人,他是我的堂伯,李阳冰才是我的祖父。得仁,你怕了吗?”

小个子满不在乎地晃着小脑袋,“怕个球!这是我们家里事,外人何来说长道短。陈商,我暂且还称你为二哥,你也是昔日的皇族,南朝陈宣帝的五世玄孙,若遇到这样的事不气愤吗?李三哥,你先走,他们拦不住你,我一个人进大明宫问问那个混蛋皇帝,他这么做哪一条符合仁义礼智信。就是把我杀了,我刘得仁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那好,为兄先行告辞啦。”白衣人转身跃起,只一道白光斜着飞出店外,原本胸有成竹把守大门的孟捕头、付捕快,被其瞬间点了穴道僵硬在门边,只有张大嘴巴,眼睁睁地看着李晕窜上大街。

从定鼎门大街的北面颠来两头驴子,两个老人骑在驴子的屁股蛋上兴奋地交谈着,高大俊朗的老者正咧着嘴乐呢,“崔涯呀,这多亏遇上了韩复,知道他们在这儿呢,要不我俩还似没头苍蝇奔太庙去啦。咱们抓紧时间赶过去,凭我俩这一身功夫,看样子还能帮上忙。”

“是啊,要不就耽误事啦,想去太庙你也得进皇城啊,这个时辰城门关得,那么高的城墙我可是翻不过去。”消瘦清秀的长者同样乐呵呵地回应。

“什捂拔嗦,什么东西?”老者大喊一声,身体僵硬地趴在驴子背上斜下里跑了。

长者也看见了一道白光迎面射来,他惊呼道:“哦哟歪!啥个老东劲?”话还没说完就感到被人戳了一指头,整个身子麻木得动不得,随着驴子向另一个方向跑去了。

白光倏地收住脚步看着驴子的背影,不无歉意地嘀咕着,“老人家对不住啦,我还以为是官差呢。都说人老了老了睡不着,爱出来遛弯撞大树,可这也太早了。”

当听到身后追赶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白衣人又纵身化做一束向前疾驰。只是没纵几下猛地再次收住脚步,李晕借着月光依稀发现天津桥上桥的石阶上站着个不大的孩子,稳稳当当地立在中央,正正好好堵住了他的去路。

李晕暗自责怪道:“谁家的淘娃子,半夜三更不睡觉,跑到桥上数星星吗?”他低声吼着,“娃子,躲开!”那孩子非但没躲,反而伸出两臂欲加拦阻。

白衣人心里一惊大呼不妙,认定是个侏儒,是官府的爪牙,早就设在这里的埋伏。二话不说,李晕上前施展点穴绝技,平日里是一招制胜,今天手指好似戳到肉碾子里,好厚实的体格呀!为了万无一失他连戳了几下,听那侏儒哼哼唧唧地怪叫,像是被他弄舒服了,也学着样子乱抓乱拍。

“是头熊啊!”李晕这才看清它的嘴脸。

“是我的熊,你这人有毛病吗?别乱不拉它。”这教训声虽不大,可在漆黑的深夜里又让李晕吓了一跳,他往小熊的背后看去,一个老太婆坐在石阶上,不耐烦地命令着,“各来。”她招呼着小熊到她身边去,它听话地靠在老奶奶的旁边蹲下了。

李晕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别扭,今天净遇到些怪人。唉,都说人老了老了睡不着,可这也太早了就出来遛弯,还带了只宠物熊。”

“拦住他!前辈,他是逃犯。”后面传来义方的呼喊声。李晕不敢怠慢,又是一纵上了天津桥,见桥上一轮弯月垂挂天幕,明亮皎洁好似抬手就能摘得到。桥下波涛跌宕,回漩湍急,水声入耳;水面之上烟波浩渺,渔火成线,洛水两岸万籁俱寂。

哪儿容他欣赏这天津晓月呀!早些脱离是非之地才是正事。只见前面密密麻麻、影影绰绰似幽灵鬼魂,一片片地蠕动着向桥下涌来,“拿住桥上的白衣人!别让他跑了,庄将军说他是逃犯。”有人在黑影里高喊着。几十支火把陆续点燃,高高举起照亮大地,那是百余名乞丐,蓬头垢面,破鞋烂衣,但每个人的眼神是如此坚毅,齐刷刷盯住李晕。

李晕并未把他们放在眼里,瘦弱乞丐能有什么本事,凭着自己的轻功和点穴功,几起几纵就能摆脱他们。他再次运气跃起冲下桥去,啪的一记飞石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右腿窝处,有股钻心的疼痛使他忍不住惨叫一声。

硬生生跌落在桥头,“都被挤,把这货捆起来!”大家又拧胳膊又套绳子,把李晕绑得像个大粽子。

“何头,庄将军过来了。”众乞丐雀跃地欢呼着,领头的是一位白面美髯的中年人,他快步亲热地迎上桥去。

“庄将军,在下是洛阳要饭的头,何有佳。听手下兄弟禀报您来东都了,还说您过了天津桥去质库捉拿盗贼啦,我们这才聚集起来想给您打个下手,没料到在这里与这贼碰上了,真是意外啊。”乞丐首领诉说着。

义方是连声的感谢,何头不生分地拉着他的手,颇为感激地讲:“庄将军,你可别见外,我们是自己人吗?您是皇上钦点的十方折冲府都尉,掌管天下的叫花子,这两年,您是又发棉衣又盖房,一心为了我们的疾苦,我们真是感激不尽呀。”

“是呀,将军,您的好我们记在心里啊。”乞丐们众口一词,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望着地上五花大绑的李晕,义方向跟过来的老太婆作揖答谢,“老前辈,您的这一记弹弓可是百发百中啊。如果没有您的帮忙,这盗贼恐怕又跑了。”

“那是当然,昔日薛丁山的弹弓嘛。”老太婆骄傲地说,“小孩子,若不是方才遇见捎脚的老哥,知道你们来天津桥了,我还愁小熊怎么翻过城墙去太庙呢。我们刚坐下歇歇,这讨厌鬼就来了,没事乱不拉它。听你那么一喊,知道要捉的人就是他呀。这才使出三成力射他,若是再加上两成的力道,射出的石子将击穿他的膝盖。”众人对老人家的功夫唏嘘不已。

李德裕是无比的心花怒放,又是一个劲地夸赞,“义方啊,这些是你带来的人吗?你不光净是宝贝,还有如此广阔的人脉,关键时刻都能用得上。”他吩咐乞丐们找来两根竹杆子,从李晕身上的绳子间穿过去,像乡里过年时扛猪猡似的抬往留守府。

东边太阳西边雨,陈商和刘得仁可是愁眉苦脸的护着李晕,三哥三哥地叫着,“三哥,你别急,等会儿一有机会,我就松了绳子放你走。”

“得仁啊!意气用事。咱能不能像个成年人,别整天想一出是一出,神经兮兮的,当务之急是给三哥找个疡医。还走,往哪儿走?下辈子能正常走路都不一定啦。”陈商责怪着刘得仁。

叫开丽景门回到留守府,李德禧和老管家早就被欢声笑语引出屋来了,“二哥,咋儿来?抓住了吗?”他看到被捆绑着的白衣人,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述,这一肚子里的怨气一下子直冲头顶,“嘎孤东西,装神弄鬼的,闹半年是你呀!腿瘸了,正好我那根树叉子没扔,留给你接着拄。”

第二天是太庙的礼祭之日,李留守沐浴更衣,携同东都各司的大小官员,齐聚太庙享殿。依旨奉上皇帝敬献的墨玉香炉,这香炉本来是用来钓盗贼的,可事情发展的太快,还没等派上用场,就出人意外地了结啦,只能让它默默地留在此处,长相厮守陪伴这些灵牌吧。

凝重漠然的大臣们在哀婉庄严的钟鼓琴笛的乐曲声中,整齐有秩地进行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仪程。

祭祀礼毕,李德裕怕夜长梦多,立即安排车辆送钦差们回京,尤其是给李晕锁上重镣,并多加人手确保万无一失。

李德裕一路相送,直到郭城的徽安门外,还是不放心地千叮咛万嘱托。这时,两驾马车慢悠悠地从北面向城门而来,车旁大青花骡子上坐着个管家打扮的人,他不住地告诫着车夫,“再慢些,不要颠醒了老爷,他身子虚啊。”

“牛管家,牛管家!是我,陈商。”礼部侍郎招呼着。

牛管家见是熟人,急忙跳下骡子,“陈侍郎啊,您这是来东都公干呀?”

双方作揖礼毕,陈商瞅着撂下门帘的车子问:“牛老相爷在车子里啊?你们这是从长安回来的?”

管家悄声回答:“是呀,从长安回来,老爷在车子里睡着,这一阵子他病了。”

正交谈间,车上传来虚弱的问话声,“牛毛啊,你在和谁说话呢?”帘子上挑,牛僧孺探出身子来。所有认识他的人均大呼意外,这还是半个月前的牛老爷子吗?面色苍白灰暗,胖头胖脑,肿眼肿脸,无精打采的懒样子,“是陈商啊,老哥我自感快要驾鹤西去啦。自从上回在韦兆老宅子分手后我就病了,头痛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胃里直犯酸水,时常恶心呕吐。本想回来将东第南墅的石林修整一下,这回是干不动了,我这太子少师不用多时该换人喽。”

陈商和义方靠近了不住地安慰着,礼部侍郎动容地紧拉着老人家的手,“不会的,老相爷,不会的,只是偶感风寒,阴虚火旺,吃几服汤药就好啦。”

近距离的义方似乎闻到了牛老相爷口中发出的淡淡骚气。

”二哥,毁兰,太庙又出事了!”李德禧快马加鞭地从城里疾驰而出。

站在远处默不作声的东都留守,猛然间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咋儿来?灵牌又么兰。”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车里的囚犯,心里算是落底了。

“二哥,灵牌好好的,可墨玉香炉么兰,咋儿闹?”

“什么?圣上的香炉么兰,怎么这么多事呀?我看东都留守的官位也干不长远啦。”李德裕顾不上告别,带着手下急匆匆地奔进城去。

“刚才站在旁边的人是谁?怎么说走就走,招呼也不打。”视力减退的牛僧孺隐约看出那是个人,却辨不得他的模样。

陈商轻声地回复他,“是留守李德裕,像是有急事先回去了。”

听说是李德裕,老爷子的嘴角撇了三撇,“是他呀,没人稀罕。”他松开挑帘的手,有气无力地吩咐道,“牛毛,我们进城吧,别耽误陈商他们的正事。”骨碌碌两驾大车驶进了安徽门,后车拉着不知道从哪儿淘弄来的石头,用绳索牢牢勒紧,石头上并未覆盖油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