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嫁给当朝太子妃 > 第6章 稼穑

嫁给当朝太子妃 第6章 稼穑

作者:清淮晓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28 00:39:10 来源:文学城

景涟一直知道自己美貌过人。

早在她年幼时,皇子皇女们尚且不必分席上课,进宫读书的宗室子弟、各家伴读就都喜欢围在她身边。丹阳县主和她的交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理由也很简单,丹阳喜欢一切好看的人和事物,而景涟是她见过最好看的小女孩。

及至后来长大些许,皇女们不再需要与皇子同席读书,但围绕在景涟身边的人却丝毫不见少。无论是宫中开宴还是出宫游园,总有年轻人费尽心思往她面前凑,这固然有永乐公主受宠的缘故,但他们看着她时,眼中的惊艳痴迷做不得假。

三位兄长中,她和楚王的关系最亲近,一方面是因为楚王本身缺心眼,景涟和他玩比较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楚王和她年纪相近,同住宫中常常见面,想要在她面前露脸的人常常试图通过楚王迂回行动。

过人的容貌为她引来了数不清的爱慕追逐者,也为她招来过许多妒意与麻烦,但无论是爱还是恨,景涟从来都不放在心上。

她得到的爱和恨,本质上都是追逐与仰望,而景涟最不缺的就是这些,早已习以为常。

她得到这些太轻易了,于是往往毫不在意随手抛掷,弃珍宝如瓦砾,视爱恨如尘土。

但这一刻,杏黄帷幕缓缓揭开,太子妃美丽的面容出现在她眼前。刹那间景涟居然诡异地对她的追逐者们生出了一点理解——极致的美貌当前,那种冲击力足以当场攫取任何人的心神。

风鬟雾鬓,风姿皎然。

像高山之上皑皑白雪,又像天边皎皎不可摘取的月,那是一种冷淡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风姿,但这种极致的冷淡在她的美貌面前,也变得理所当然。

太子妃也同样注视着景涟。

她眼底忽而泛起和软笑意。

那种冷淡潮水一般退去了,仿佛轿辇中那个不言不笑的太子妃只是幻觉。

“是永乐妹妹吧。”太子妃温声道。

她的声音动人,却并非低柔妩媚的柔软音色,清润微哑,明明是在发问,语调却很笃定。

太子妃容色惊人,但景涟自己容貌并不逊色分毫,短暂惊愕后早已回神,反倒是秦王恍神片刻。

景涟立刻将突然迟钝的秦王抛到一旁。

“长嫂。”她含笑迎上去,“我是永乐。”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李进出来宣召时,看到的便是这一幕。

太子妃与永乐公主立在阶下,言笑晏晏。绯裙与黛衣交相辉映,分外和谐。

反观一旁的秦王,站在那里显得有些多余。

.

福宁殿中帷幔重重、白纱及地,掩映着宫殿深处的一切景象。大殿四角香炉中青烟袅袅,恍若云雾缭绕,青玉磬清脆的敲击声自帷幔后缥缈传来,殿中不似人间。

垂地的帷幔层层分开,一道青衣身影自大殿深处行来。

皇帝身着青色道袍,头戴玉清莲花冠,臂挽拂尘,分明是天子,却更似道观中有德高人。

他唤道:“永乐。”

在殿外还和太子妃谈笑风生的景涟终于笑不出来了。

她的眼睛更加明亮,那是因为眼底浮起了泪光。

她哽咽着唤了声父皇,扑进皇帝怀中嚎啕痛哭,仿佛要将所有的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化作委屈,尽数痛痛快快哭出来。

无论是垂手侍立的李进,还是一旁作恭谨状的秦王,刹那间都被永乐公主的动作惊呆了。就连皇帝面上也浮现出些许愕然之色,却仍然毫不迟疑稳稳站在原地,任凭嚎啕的女儿扑入自己怀中。

一只手不断拍抚着她的后背,温和稳定,不疾不徐,带着无尽的安抚与慈爱。

景涟忽然想起,她年幼时羡慕永和、永思她们,有母妃日日关怀照料,于是她满怀欣悦地跑去扶云殿,想索要一个拥抱和亲吻。

她痛哭着离开了扶云殿,侍从宫人们怎么安慰哄劝都没有用,眼看公主哭得要闭过气去,匆匆请来了皇帝。

那时父皇就是这样抱住她,轻轻拍抚着她的后背。

景涟在朦胧的泪水中抬眸,忽然注意到,父皇鬓间已经生出数缕银丝,额间攀爬上细纹。

仅仅三年未见,父皇的衰老便已经初见端倪。当年父皇春秋正盛,能一手一个将她和楚王同时抱起,让景涟坐在肩头,把楚王抛向空中,两个孩子同时尖叫大笑,不断拍掌。

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春秋鼎盛的天子却在逐渐老去。

景涟一边哽咽一边抹掉眼泪,抬起头来才意识到太子妃和秦王同样在殿中。她慌忙回头,却见殿内空空荡荡。

“他们在偏殿。”皇帝慈爱道,朝旁伸手,李进立刻捧上一块雪白缎帕。

景涟细细擦去颊边泪水,不好意思道:“儿臣失态了。”

皇帝自然不会和女儿计较这些,他敛起眉时有种令人心惊胆战的威势,声音却很平静:“李桓欺负你了?”

景涟心头微颤,但她行路多日,心中早思考过无数遍,此刻丝毫不打磕绊,眼梢一红,泪水再度潸然而下:“他,他在外养了一房外室!”

这下不但皇帝眉头蹙起,连一旁垂手侍立的李进都暗自啧啧——按理说这等事应该公主与驸马私下解决,闹到皇帝面前不妥,但当初李桓求娶永乐公主时,在立政殿前跪了一日,当着满朝公卿的面起誓:此生绝无二心。

定国公府累世爵位不假,然而当初永乐公主三嫁,一嫁郑侯独子,二嫁言氏公子,都是顶级重臣门第。如果不是前两次婚事陆续作罢,宫外传言说永乐公主克夫,而李桓偏偏迎难而上心意诚挚,皇帝是不会轻易将永乐公主下嫁给他的。

当初求娶公主时指天起誓,成婚三年就在外豢养女子,说得严重些,李桓这是在欺君!

皇帝拂袖作色:“定国公养子不教……”

他话未说完,景涟已经垂泪:“父皇不要动怒,当年与言氏婚姻作罢,宫内宫外流言纷纷,倘若父皇再因此发落李桓,将来儿臣何以自处?”

这一句话出口,皇帝眉间怒色凝住。

本朝风气开放,公主郡主身份尊贵,寻欢作乐私纳面首的事并不罕见,但私下豢养面首,和接连不断成婚是两回事。

动辄和离本就极易遭人非议,何况景涟十五岁下嫁郑熙,至今不过六年,换了三个夫婿,郑熙满门获罪,言怀璧远走,如果再发落定国公府,景涟克夫这个名声可就真要跟她后半辈子了。

皇帝寒声道:“定国公养子不教,念在公主仁慈,为他求情,朕允他上折请罪。”

——皇帝是不会下旨去处置一个外室的,那样实在太掉价了,甚至都不会亲自责罚驸马,而是直接发落定国公。

定国公府若是聪明,自己就该将人处置了,然后重重责打李桓,上书再三请罪。到时候皇帝以‘国公府侍主不力’为由,赐公主驸马和离,最大限度淡化风波,降低对景涟的影响。

当然,定国公府可以选择装死,但臣子能恶心皇帝一时,皇帝却有本事恶心臣子一辈子。除非定国公府想搭上日后前程,否则只能乖乖按照皇帝的心意办事。

景涟举起帕子擦拭眼梢泪水,心想她已经仁至义尽,如果李桓和定国公府到现在都没本事妥当收尾,那就是他们的命了。

皇帝的手轻轻落在她肩头,龙涎香醇厚香气飘至鼻端。

“朕赐你和李桓和离。”

景涟心底大石终于怦然落地。

.

偏殿中,等候许久的太子妃迎来了李进。

“那我呢?”一旁的秦王干坐许久,忍不住问道。

李进说:“秦王殿下,您可以回去了。”

秦王:“……”

白白看了场父女情深的戏码,又被扔进偏殿等了半天,合着他早就没用了。

李进转向太子妃:“殿下,圣上召您入殿。”

踏进殿门,永乐公主正坐在椅中。

她的泪痕已经洗去,重新妆扮更换衣饰,望见太子妃进来,十分热情地唤了声长嫂。

太子妃唇角扬起的弧度丝毫未改,先向皇帝行礼,而后温声道:“妹妹太客气了。”

她在景涟身畔落座。

皇帝已经回到了层层帘幕掩映的御座之上。

隔着帷幕,他静静听着太子妃的话,直到太子妃话音落下,才道:“太子妃说的没错,你们是该亲近——朕仿佛记得,你与永乐只差一岁?”

他前半句是对景涟说的,后半句转而询问太子妃,太子妃再度起身应是。

“你从前见过永乐没有?”

裴含绎失笑:“父皇忘了,儿臣十六岁前随母长居别院,极少回京,怎会有机会与公主见面?”

“你比永乐只大一岁。”皇帝道,“永乐年幼时没了母亲,朕不免多疼她一些,将她养的脾性有些骄纵,但这孩子心地是很好的,含章宫离东宫近,你多照料她。”

裴含绎温声应道:“这是儿臣分内之责。”

“你办事朕很放心。”

这是极大的赞赏,裴含绎立刻躬身谢恩。

景涟坐在一旁,静静看着。

她觉得裴含绎运气很好,皇帝对儿媳和女儿的标准素来不同。

对待儿媳,皇帝以先皇后为标杆,处处严苛要求,嫌弃先太子妃小性、秦王妃强势,齐王妃虽然贤德,生儿子却晚了点,又是一处不足。裴含绎运气甚好,同明德太子大婚不久,太子早早死了,省了许多麻烦。

对待女儿,皇帝则要放纵很多。景涟声名远播,多半仰赖于她三年三嫁的奇闻,奢侈张扬反而不算什么——永思公主非要出家、永和公主殴打驸马、永静公主亲近秦王……总之,皇帝这些女儿,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转念一想,景涟又觉得,父皇待太子妃如此宽和,除了太子妃自身优秀以外,可能还有些歉疚。

她虽然未曾见过太子妃,但对太子妃最基本的了解还是有的:太子妃裴含绎出身信国公府,是当代信国公裴颖的嫡长女。

信国公这个爵位,较之定国公来说要胜出很多。首任信国公追随太\祖皇帝打天下,是太\祖皇帝帐下谋臣之首,号称算无遗策,成为开国之后唯一一个文臣封爵,世袭罔替,代代相传。

文臣封爵,意味着既有文臣的清贵,又有子孙代代尊荣。自太\祖皇帝开国至今,本朝文臣封爵一共只有两例,一位便是世袭罔替传至今日的信国公府,另一位则是穆宗皇帝生前最信重的心腹爱臣陈侯。

陈侯当年虽然风光无两,手握重权,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天子登基之后,陈侯获罪而死,转眼间大厦倾塌。时至今日,依旧只剩信国公府一枝独秀。

信国公府很有意思,李桓和她提起过,除了首任信国公之外,历代信国公都秉持着绝对中立的态度,不肯卷入任何皇子间的争斗,皇位上坐着谁,他们就不打折扣地忠于谁。是以历任信国公虽然坐不上政事堂头把交椅,但地位稳固,富贵尊荣绵延至今。

信国公的嫡长女,按身份来说,不要说太子妃,即使做皇后也完全够格,属于顶级贵女。本来不该拖延,早早就定下门当户对的亲事。

但这一代信国公府的情况比较特殊。

——当代信国公裴颖,他偏爱妾室。

裴颖的宠妾姓李,是他的表妹,从小相识,可惜身份不够,只能降格入府为妾。起初裴颖对待正妻也是礼敬有加,并不宠妾灭妻,所以府中也算相安无事。

直到后来穆宗皇帝驾崩,当今天子登基时,京中人心惶惶,有过短暂的动乱,甚至有人别有用心借机冲击高门府第,信国公府树大招风,亦在其中。

那时裴颖的夫人生下一双龙凤胎,带着儿女正在京郊别院小住,而李氏生有一女,三个孩子都极幼小。

危急关头,裴颖请求前来救援的禁军守住信国公府,将府中侍卫派去别院——但派来救援信国公府的禁军,都是一等一的精锐好手,国公府自己的家将护卫,是不能与之相较的。

裴夫人所生的儿子夭折在那场动乱中。

从那之后,裴夫人心灰意冷,带着幼女长居京外,带发修行。任凭裴颖三番五次前去哀求赔罪,但裴夫人没有办法忘记死去的儿子,更恼恨丈夫弃自己而择李氏,始终不肯归京。

裴含绎的婚事,就是因此被耽误了。

但即使如此,她依旧是板上钉钉的信国公嫡长女,身份尊贵不可更易。

这样一位顶级贵女,嫁给重病的明德太子,新婚三月而后守寡,皇室对她是有愧的。又或者说,无论皇帝心中怎么想,都要恰到好处表现出来这份怜惜愧疚,才能彰显出天家仁德,安定朝臣之心。

景涟的思绪尚且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皇帝已经转向她,开始谆谆教诲,无非是一些让她多与太子妃亲近、先在宫里住上一段的嘱咐。

这些嘱咐正合景涟心意,她连连点头答应,十分爽快。

皇帝圣心大悦,觉得女儿越发懂事,立刻命太子妃开了宫中库房,取各种珍宝任凭景涟挑选。

景涟欢欢喜喜告退,出殿时才惊觉,她带来的那一匣庄稼忘记献上了。

裴含绎走在景涟身侧,见景涟驻足,笑道:“公主还有事?”

景涟微顿,旋即摇头:“没什么,想起来过几日是七夕。”

本朝惯例,每逢七夕,宫中设乞巧宴,现在再返回去打扰父皇不妥,索性拖到七夕宫宴当众作为献礼也很不错。

她说完这句话,身旁静默,裴含绎并没有立即应声。

景涟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她和太子妃,一个和离一个守寡,当着寡妇提七夕,这是多么不合适的行为!

她暗悔失言,正要岔开话题,裴含绎却已经十分自然地接口:“是啊,七夕快到了,今年的乞巧宴由我负责操办,宫务繁忙,不知公主愿不愿意过来搭把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裴含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