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嫁给当朝太子妃 > 第5章 第四章

嫁给当朝太子妃 第5章 第四章

作者:清淮晓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21 00:24:26 来源:文学城

驿站正门大开,秦王翻身下马,阔步而入。

两侧侍从纷纷行礼,一道绯红的身影从房中奔出来:“二哥!”

秦王微讶,但他的反应只会比景涟更敏捷,快步迎上去,刹那间表情已经变得分外急切而欣悦,下意识套用最熟悉的开场白:“永乐,你……”

‘长高了’三个字脱口而出之前,秦王悬崖勒马,反应过来面前不是年纪幼小难得一见的异母弟妹,而是成婚三年芳龄二十,已经不太可能长高的永乐公主。

他硬生生话锋一转:“你一路辛苦,清减了不少。”

二人执手相望,仿佛是一对亲近无比的兄妹。秦王携着景涟向外行去,引她登车:“怎么赶着这个时候回来了,不年不节的,又多雨湿热,路上不好走,该等秋高气爽的时候行路。”

景涟扯出个毫无破绽的笑来:“我许久没有回京拜见父皇了,身为儿女不能在膝前尽孝,实在惭愧。”

秦王闻言颔首,不知信了没有。

他生了张斯文俊朗的面孔,说话声音不疾不徐,语气并不刻意造作,却自然而然令人感觉极为真挚:“父皇极想你,接到你的信后,立刻就命太子妃殿下主持布置含章宫,看样子要好好留你在宫中住几日。”

太子妃。

像是有一根透明的细丝从这三个字上生出来,一圈圈缠绕上景涟心头,轻轻牵扯着她的心神。

她自然道:“我出嫁前,和太子妃不大相熟。”

‘不相熟’已经是景涟修饰之后的说法了。

事实上,她和太子妃从未见过。

秦王伸手,将景涟亲自扶上车驾,闻言笑道:“不必多想,太子妃殿下端庄娴雅,德才兼备,秉持长嫂风范,待我们这些弟妹极为和煦……你怎么了,永乐!”

景涟脚下一绊,踩到了自己的裙角。

她耳畔嗡鸣作响,刹那间连秦王的关怀询问都几乎听不清了,唯有指尖粗糙起伏的触感分外清晰,牵扯着她的心脏急剧跳动。

“无妨。”景涟用力咬住舌尖,借剧痛保持冷静,在秦王与侍女的搀扶下站稳身体,眉尖蹙起,略带不解与担忧,“二哥,你这是什么时候伤的,这般严重?”

秦王抬起右臂,衣袖随之落下,堆积在肘弯处,小臂上的伤疤分外明显。

那是一条极长的蜿蜒伤痕,自手腕下方蜿蜒至臂弯处,表面起伏不平,呈现出一种吓人的深色。

他失笑道:“吓到你了?去年年底前朝余孽在上林苑中行刺,当时混乱中挨了一剑,所幸养好了,没留下后遗症。”

景涟压制住情绪,若无其事嗟叹关怀两句,钻进车中。

方才咬舌尖时用力过度,咬出血了。舌尖娇嫩,经不得痛,在车外时心神震动,还察觉不到疼痛,如今端坐车中,口中疼痛和血腥气一并涌起,景涟脸色微微泛白。

——在她的梦里,秦王扼住她的下颏时,右小臂之上,便盘旋着这样一道狰狞蜿蜒的暗红疤痕。

秦王亲口所说,这是去年年尾所伤。

去年那场刺杀事件震动朝野,景涟在宜州都听说了,还急急忙忙写了奏折回京请安询问。至于秦王当时有没有受伤,很容易打听到,秦王没有必要、也无法在这件事上欺骗她。

景涟指尖紧紧捏着袖摆,以至于绯红锦缎上留下了清晰的褶皱。

时至今日,她心底最后一丝侥幸终于彻底灰飞烟灭。

那个鲜血淋漓的梦境,不是虚无缥缈的噩梦,而是她冥冥之中得以窥见的未来。

她端起兰蕊捧来的茶水,借此冲淡口中浓郁的血腥气。

等一盏茶徐徐饮尽,景涟若无其事问:“二哥,那些前朝余孽都抓到了吧。”

景涟这样问,是有缘由的。

历代君王即位,除了开国皇帝之外,无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传承统绪。但人皆有私心,一般情况下,即使皇帝所在的大宗彻底绝嗣,也可以从宗室中过继子嗣养在膝下,极少有皇帝愿意采取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

很巧,当今天子的皇位,正是按照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从兄长穆宗皇帝手中接过的。

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

无论怎么看,穆宗皇帝都是一位贤明君主。他在位时勤于政务,明察善断,任用人才,朝野风清气正,百姓生活安稳。

但很可惜,穆宗皇帝自幼体弱,疾病缠身,未满三十岁就驾崩了,膝下只有皇后所出的两个嫡子,太子五岁,幼子还在襁褓之中。

穆宗皇帝留下遗诏:太子年幼,主少国疑,着令皇弟吴王即位。

吴王便是当今天子,穆宗皇帝驾崩三月后,吴王与朝臣走完了三辞三让的必要表演,登基为帝。

但暗地里,市井间一直流传着另一种隐秘的怀疑。

——当年穆宗皇帝的传位圣旨上,写的是太子即位,皇后垂帘,陈侯、郑侯等朝臣辅政。是吴王早有谋逆之心,勾结郑侯,于穆宗皇帝驾崩当夜带兵入宫,逼杀穆宗皇后及二子,篡改遗诏,自立为皇。

这种说法听上去,远比前一种兄友弟恭的正常传位要刺激的多,在民间屡禁不止,为此杀了不少人,但就连景涟这个自幼养在深宫、出嫁仅三年的公主都听说过,可见这个传言极受广大百姓欢迎。

当然,从当今天子登基那日到如今,已经过了二十一年,传言依旧不绝如缕,也不仅仅依赖于它本身的刺激。更重要的是,这个传言在某些细节上非常经得起推敲,譬如穆宗皇后莫名其妙追随丈夫而去,两个年幼皇子也猝然急病而死。

又譬如穆宗皇帝生前最信重的陈侯,在当今天子登基之后,立刻牵涉入种种大罪,被投入天牢,三月后凌迟处死。而穆宗皇帝提拔任用的许多朝臣,也随着皇位更迭获罪、沉寂。

唯有郑侯,皇位更迭后多年风光如昔,膝下独子尚了天子爱女,虽然晚节不保满门获罪,但到底享受了十余年的权势富贵。

不管传言是真是假,这些年来,民间出现过不少打着‘穆宗太子’旗号,或是招摇撞骗,或是干脆意图谋反的人。

虽说这些穆宗太子都是假的,但此事事关江山社稷,只要沾上‘前朝余孽’‘穆宗太子’的边,就是毫无疑问的大罪,足以带着九族一同上路。

去年这次,比以往更为严重,刺客混入上林苑中,杀伤众多侍卫宫人,随驾的妃嫔朝臣亦有受惊受伤者,连颇受重视的秦王都留下了这样一道鲜明伤痕,可见当日情形多么凶险。

景涟当时身在宜州,听闻此事心惊肉跳,连发奏折回京,又向丹阳、国公府等询问情况。但宜州路远,来往颇费人力,纵然丹阳县主与定国公府都及时传信过来,终究不能说得面面俱到。

这不是什么难以回答的问题,秦王策马靠近车驾,道:“当日混入上林苑的刺客已经全部处死,但他们是如何混入上林苑的、兵刃从何而来、背后有无指使者……种种问题都还在细查。”

景涟于是心中有数:京中气氛恐怕仍然紧绷,行事说话要加倍注意。

车轮辘辘作响,驶入京城城门,车内车外景涟秦王各怀心思,却都做出一幅兄友妹恭,十分亲近的模样。

景涟弃车换辇,乘轿辇入宫,前往福宁殿拜见皇帝。

轿辇快到时,秦王在旁看见兰蕊怀中抱着的木匣,打量几眼,道:“这是什么?”

景涟低眉一笑:“宜州没什么珍品,好不容易搜罗来一些东西献给父皇,二哥可不要取笑。”

秦王正欲接话,声音忽然一顿。

天边灰蒙黯淡,景涟揭开帘幕,去看秦王为何骤然止声,忽然觉得眉心一凉。

是天上忽然飘落细雨,雨丝细密连成一线,化作天地间有形无形的一道帘幕,飘入车辇帘幕之中,模糊了景涟的视线。

朦胧中,景涟望见前方宫道之上,多出了一抹杏黄。

那是一道盛大的杏黄仪仗。

她的眉梢轻轻扬起,从前在宫中,自先太子妃薨逝,她许久没有见过能用杏黄仪仗的人了。

“那是……”她的唇角也扬起,含着淡淡的疑问与兴趣,“太子妃?”

“是。”景涟听见秦王的回答从轿辇外传来,“那就是太子妃。”

仪仗渐近,连绵的雨声中,轿辇中前来接引的女官同样俯身,在景涟耳畔轻轻耳语,尽职尽责地再度提示她来人的身份。

“那是东宫的仪仗,宫中现在只有太子妃能用了。公主恐怕没见过这位殿下,太子妃出身信国公府,先皇后薨逝后,太子妃一直代掌六宫宫权、教养东宫皇孙。”

景涟托腮,轻柔笑道:“我知道。”

她听过她,太子妃贤名远扬,即使景涟在遥远的宜州,也听到过太子妃的声名。

并且她知道,不止于此。

宫中的女官只在意宫权握在谁手上,宫外的朝臣却更关心皇权所在。

太子是储君,在太子活着的时候可以名正言顺分享天子权力,东宫属官近百,近似一个微缩的朝廷。而当太子身死、皇孙年幼时,天子为了朝局平稳,也为了互相制衡,这部分权力被理所当然转移到了太子妃手中。

她是太子妃,却又不仅仅是太子妃。

她代替太子皇孙,执掌东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她行使着丈夫遗留的权力时,她发挥的作用近似于太子;当她以嫡母的身份教养皇孙时,她同样可以代行皇孙的职责。

李桓曾经向景涟提起过她,定国公来信说起明德太子妃,称朝野上下叹服,称赞她有宰辅之材——太子薨逝三载,东宫属官虽然屡有变更,但人数并没有减少,地位也没有下降,这说明太子妃举重若轻,安抚住属于东宫的大部分人才,稳住了东宫局势。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在东宫的顶梁柱太子身死、皇长孙幼小不能理政的情况下,东宫动荡不是最惊人的情况,东宫平稳才是。

丹阳来信中,也提起过太子妃。

丹阳就要朴实很多,说太子妃色可倾国,是仙姿脱俗的绝代美人,连声叹息自己为何不好女色。

倾国之色,宰辅之材。

这是个近乎完美的女人。

纷繁念头从景涟脑海中闪过,现实中却只是须臾。

杏黄的仪仗渐渐近了,最终停在了福宁殿殿阶之下,与景涟的轿辇仅隔数丈。

宫人们俯身拜倒。

行礼声中,杏黄的轿辇帘幕寸寸揭开,一张无比动人的美丽面孔从帘幕后露了出来。

景涟的呼吸忽而一窒。

明天男主就出来啦!

今天加了一天班,没办法双更,为了保证准时更新,所以这一章断在这里,不够四千字,明天那一章会补上,鞠躬。

看到有宝子问时间线所以简单说一下。

故事现在的时间节点是崇德二十一年末,永乐公主景涟二十一岁,太子妃裴含绎二十二岁,但是这两个人的年龄都存在半岁到一岁的水分,后面会慢慢揭示。

崇德十四年,景涟和第一任驸马郑熙议婚。

崇德十五年,景涟郑熙大婚,同年婚约解除。

崇德十六年,景涟言怀璧大婚,同年婚约解除。

崇德十七年,李桓求娶景涟,年末大婚。同年太子病倒,皇后为太子聘娶裴含绎。

崇德十八年,开春,景涟随李桓离京;同年,裴含绎回京,太子大婚。

大家别忘了太子妃是男主......皇长孙不是他生的,到了读书年龄很正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归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