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皇子非正常继位档案 > 第7章 第 7 章

皇子非正常继位档案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踩棉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9 02:40:44 来源:文学城

李承乾从刚才就一阵惊呼,现在更是胆战心惊。

他那只病腿拖在后面,一步一步跨上前,声音里带着哭腔:

“父皇,儿臣贵为太子,怎会起叛乱之事。只是魏王对儿臣形成压势,儿臣不得不防他啊。”

李世民蹙眉,脸上虽有不悦,但没有打断李承乾的话,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承乾感觉到父亲有些松容,便定了定,理清思绪说道:“父皇您一向宠爱皇弟李泰,连给他的赏钱都要比我的多出不少。儿臣自知无用,偏又生得这副烂身子,儿臣唯恐您废了太子,改立四弟啊。”

李承乾声声泣下,已经有些哽咽:“儿臣……儿臣万死不辞……可儿臣,只是也想要父皇您的宠爱啊。”

李世民听了此番话,也一脸动容。

他表示:我理解,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他当然不可能这么说,他一脸正色看着李承乾,微微叹息了一声:“朕……”

此后的话鲠在喉咙,如木塞般堵住了泉眼,大地从此干涸。

最终李世民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有些苍凉:“罢了。这终是未来的事,你们既然提前知道了,便也可以以此自省。继续往下看吧。”

众人得了令,才把目光又转向天幕。

只是刚刚一场闹剧,众人心里都七上八下,安不下心来。

尤其是太子,他很清楚李世民的态度,也深知瘸腿皇帝是个笑话。

可凭什么,凭什么。

李承乾看向自己那条病腿,凭什么,人人欢乐,独他一人承恶。

齐王李祐这时也很惊恐,不过他一个小透明,没大有人关注他,就连他的叛乱都只是太子承乾入狱的引子。

他低垂着头,眉头紧锁在一起。

天幕继续滚动。

[狱中的太子一一招认,同时拉魏王李泰下水,称其也有谋逆之心。李世民令人搜刮魏王府,果然得出了许多兵器。]

[同年四月一日,太子李承乾被贬为庶人。十四日,魏王李泰被降为东莱郡王。]

一席闹剧结束。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起身去上香。

他跪了太久了,脚下打着软,硬是直起了身往前走去。

太子又重新跪了回去,刚才他其实失礼了,但现下也没人顾得上这些。

众人都把目光转向李世民。

李世民手里执三根香,举臂上下拜了拜,缓缓的把香插在了香炉上。

三根香,一根敬天,一根敬地,一根敬逝去的高祖李渊。

这香不能断,快要燃尽时就要点上新的香续上。

但李世民刚把香插上,中间那根香就啪的一下断了。

香无声的折断,有些细碎的沫沫落到了香炉里。

满目疮痍,众人心里皆是一惊。

李世民缓缓闭上了眼睛,看向了李渊的灵位,突然露出了一抹苦涩的笑。

他在这一刻懂得了李渊,懂得了当年在临湖殿,他泛舟而上驶向李渊时,李渊那一刻的心情。

他又重新点了一根新香,把那根断了的香换了下来,然后跪回到蒲团上。

天幕还在继续。

[这时李世民便想立九子李治为太子。李治虽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却是他嫡亲的第三子。他温润仁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晋王李治无权无势,朝廷上人人自立,不愿扶持这个与自己无任何利益相关的晋王。]

[于是李世民带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面前拔剑欲自杀。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遂达成一致。]

看到这里,李治心里激起了一些温情。

他纵使只有八岁,却也知道这朝中之事。他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会立自己为太子。李世民为己力排众议,竟能做到这个地步。

李治满脸甜蜜的看向李世民。太子李承乾横在中间,瞥向李治。

李治碰上太子的目光,心里咯噔一下,吓得又把头转了回来。

太子在心里冷笑,呵,他这个弟弟,说好听了叫温润,说难听了,就是怂包。

想到这种人以后坐了他的太子之位,还当了皇帝,李承乾心里满是不忿。

他气焰嚣张,但在这祠堂里,李世民还看着,他又苦于无法发作,便在心里暗暗记下,以后一定给他这个弟弟一点教训。

天幕还在播放,众人心怀鬼胎。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染有风疾,改日日上朝为三天一次听政。那时唐朝已开始修炼丹药,李世民迷恋丹药,派人到天竺寻找延年药。药成,李世民啖之,身体更坏。]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李治太子继位。]

天幕最后一行字,引得众人内心激荡。

大唐一代圣主,就此陨落。

祠堂里传来啜泣声,原来是几个臣子,看了这话,太过悲伤,不顾礼仪在祠堂上哭出了声。

但此刻也无人责罚他们,因为众人心里也都满是感伤。

就在众人以为天幕播放完时,天幕却径自又亮出了一行小字。

[卿等忠烈,朕所深知,当年汉武帝托孤霍光,刘备托孤诸葛亮,朕的后事都交付卿等。太子仁孝,卿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只一行字,无任何解释,众人却全都懂了。

这是李世民在弥留之际,对他的臣子做出的嘱托。

卿等忠烈,朕所深知。

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一席话,掷地有声。

他爱惜他的臣子,他从不疑他们,所以他说卿等忠烈朕所深知。他也舍不得他的天下,他不无遗憾的说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这天幕明明是在说李治继位,可人人都挂念着李世民,目光被李世民的未来深深锁住。

玄武门之变是他抹不掉的污点,贞观之治也是他一生的战绩。

众生静寂,看着这天幕渐渐消失,长跪在蒲团上,一时忘了自己为何在这里。

李渊的灵位高摆其上,那火焰还燃着。立在香炉里的那三根香,幽幽的钻出了长烟。

白色的马蹄莲立在祠堂角落,下面放了一个青色的陶罐。马蹄莲箭形的叶子直冲向上,一长袭白色曳裙,裙褶一倏忽翻展开来,顺络而下。

鼻子里是一缕清香,马蹄莲的味道、香火的味道,还有祠堂里熏着的安魂香。

李治被这一连串的香味熏的脑门疼。

他虽只有八岁,但识大体,知道此刻该做什么。所以他老老实实端跪在蒲团上,虔诚的等着叩头的命令。

但他毕竟孩子心性,心系着刚才跑出来的猫。

他一面怕宫人寻了那猫去随意处置了,一面又怕那猫跑远了自己再也寻不到它。

其实他哪在意这天幕说什么。他虽然懂其中的概念,但还思虑的太浅,不曾往深处想。

这一通看下来,他也算是理解了天幕的意思。自己长大后要成为太子,成为皇帝?

这感觉不错。

他偷偷瞅前面的太子。太子背挺的很直,头发拿一条白绳绑在一起,黑瀑一般垂下。他虽然瘸了一条腿,但一眼看过去还是很有威仪。

哎呀,李治突然想到,若自己也当了太子,那岂不是也要如皇兄般,日日读经书策论,稍有懈怠就要被父皇严历呵斥。

不过当了太子就能当皇帝,嘿嘿,自己以后也会像父皇一样风光无限,受人崇拜呢。

小小的李治心里滚过千军万马。

天幕忽闪了一下,那绿光熄了一瞬才重新亮起来,洋洋洒洒显出一行大字:档案附录。

“案”和“录”都是古人已熟知的字,魏王李泰刚想去解释一下这词意,又想到自己刚说过“轮空捡漏”是天降祥瑞之意,天幕就说贬太子承乾为庶人,贬魏王李泰为郡王。

这打脸措不及防,且啪啪响!

于是李泰也不想再开口,只看那天幕还能说出什么。

[小标题一:养]

天幕往下滚动,一个楷体的“养”字赫然增大。这“养”字下面是个“良”字,“良”的一捺下笔极重,粗黑的一团,看得让人触目心惊。

众人都往天幕上看,又见天幕写着: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身染重疾,薨于立政殿。]

还没住下细看,李世民就惊了一下。

贞观十年,那不就是第二年,第二年他心爱的观音婢就要离他而去了吗。

自长孙皇后诞下小公主金城,身体日益况下。为了修身养病,他们还特意迁去了九成宫避暑。可还是,难逃这一劫吗?

祠堂里传出细细碎碎抽泣的声音。

李渊灵位在上,众人已满心伤感,现下又得知长孙皇后次年辞世的噩耗,心里更加悲凄。

太子承乾顾不得体统,直接哇的一声哭出来。

长孙皇后平日里是最宠爱他的。父皇常对自己严厉,每次训斥后母后便总是拿了糖仁安慰自己。自己跛了脚,母后又常为自己忧心。

他声音浑厚,狼嚎一般,听得人心烦意乱。

一代贤后,她用她的节俭、克制、纯厚打动了所有人。她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做好了李世民的贤内助。可天妒人贤,竟将她早早收了去。

一种更大的悲伤萦绕在人们心间。

已有一些大臣不再去看那天幕,但天幕依然孜孜不倦的滚动着。

[太宗李世民大悲,他决定躬身扶养年幼的皇子李治和公主晋阳。李世民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亲自养育皇子的皇帝。长孙皇后离世后,李世民并没有把幼子送给其他妃子养育,足以看出他的用情至深。]

李治呆呆的看着天幕,身旁还有大臣在哀嚎,吓得他不住的缩身子。

他人小,又跪在后面,前面人头攒动,他并不很能看清天幕上的内容。

李治左右晃着脑袋,从人缝里看过去,看到“长孙皇后薨”一行字,眼泪唰一下掉了下来。

长孙无忌心里也悲痛,那毕竟是他的妹妹啊。但他又相对理性,看到“李治由李世民扶养”等字眼,心里有了数。

先前天幕突然说李治继位,他还觉得莫名其妙。但一细想,李治若从小跟在李世民身边,其才能想必也是不容小觑的。

李世民他是知道的,教导有方,对皇子虽然仁爱有加,但也相当严厉。只拿太子承乾作例,想必李治也走不了什么弯路。

再者,养在身边感情总归是深厚些,有这个基础,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似乎也是能够理解的。

长孙无忌低头沉思,毫无疑问,他要保他们长孙一族,那太子之位就必须也只能从长孙皇后膝下的三个嫡子里出。

自己要想以后还能在大唐立住脚,就必须扶持李治上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