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黄金台 > 第14章 请君入此雁门瓮

黄金台 第14章 请君入此雁门瓮

作者:禾乃懿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6 19:15:23 来源:文学城

塞北原来的驻军,不能抵敌朝阳之势,眼下退驻雁门关。

雁门关,东临峻岭,西靠崇山,地势易守难攻,堪为塞北的咽喉门户。一旦此关亦破,叛军将完全撕开塞北防线,向着大魏的心腹长驱直进——

正是不可相让的缘故,塞北驻军如今死守城中,与朝阳公主的兵队僵持不下。

当此危急之际,太上皇祭告宗庙,正式下诏,敕令太子启程雁门关,协助塞北将士一臂之力。

国家公军需要经过太上皇与大将军的商量,合并虎符再行调遣,大将军近期身在南疆,一时间赶不及调动更大的队伍,故为了快速接援,太上皇将一整支元家私军都交给了元睢,共计六千青壮,个个身轻体健,行走如飞。

元睢奉诏,与所属的六千精锐先行出发。

自东部平原到北部山地,途中遇到无数生灵涂炭之景象——在某一时,除了公主统领的堂而皇之的叛军,各地也有不少盗贼乘机暴动,杀民劫财造成诸多祸害,就连当地郡县都无力御治。

元睢每到一处,总先慰问本地的百姓,得知其中有些寇盗是被逼上山的,手里沾的鲜血也都出自无良的豪强,便缓缓以恩信招诱,赦其过错,使之将功赎罪。一部分贼子感其仁德,很快就投降了;一部分真正滥杀并且顽固的魁党则拒不相从。

这股魁党正往着塞北方向奔窜,元睢引军顺势一路追剿而来,及至回首川时,突见道旁放置着十数具银泥盒,封存严密,映日照耀,盒里发出扑棱扑棱的动跃声。

元睢听出了熟悉的鸣响,脊背上不防滚过一阵恶寒。

刚要张口说“别碰那些盒子”,结果士卒就先按捺不住一刀劈开了。

劈开的银泥盒里扑棱棱飞出一群悬哨白鸽,围绕元军,一再盘桓,渐盘渐高,盘桓于元军上空,哨口受风,同时齐作央央琅琅之音。

若是换在平时,元睢会仰面极目,观赏鸽群飞盘,但此刻,一阵阵如催如斥的哨声,只让他感到满心不祥。

“快走!”他拨转马头便喊。

霎时间杀声四起,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元军最近追剿的魁党不知从哪儿纠集了一股数量颇丰的乱军,四面八方冲涌而出,将元军团团围裹起来!

两军稍一遭遇,元军被迫拼杀,元睢身坐马上指挥,注意到来敌外貌凶悍衣衫褴褛,像是些流民、罪民之类,形制不成一点章法,方才狂跳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和元家的精锐之军相比,大约就是野狗和虎豹的区别。

在他的指挥下,元军占了上风,乱军被打散,逃之夭夭。

元睢手腕一转,将剑刃上的血珠振落,随后缓缓插回剑鞘,盯视着那些人窜跑的背影。

他不知道这才是麻烦的开始。

元军继续向北前进,乱军再度出现阻扰他们。

元睢等人本可以杀得毫不费力,这股乱军却极其狡猾,仗着对地形熟悉,围上来胡搅一阵便分头跑开,打散了又结聚,打散了又结聚,接连拖了他们数个日夜,简直是一群咬住肉骨头就不肯松口的野狗。

而且他们每次出现都带着浓重的血腥气,身上穿着村民的粗服,或者拿着村民的铁制器具,或者拖着载满鸡黍的板车,一看便知他们做的是洗劫村庄为自己补给的勾当。

元睢担忧不能尽除,周遭村庄会深受其害,故一直在捕剿这股乱军。乱军也知道拦截不住他们,一旦分头逃开,元军便不得不以军令为先,弃置乱军,继续向北,于是乱军也一边缠斗,一边朝北而退。

最终,元睢一路上剿杀十之六七,为免延误塞北军机,还是狠下心弃置而去,磕磕绊绊抵达塞北界分,已是将近一个月后。

塞北在国家的最边缘,是一个特别荒远、僻静之地。

元睢与军队长途跋涉,进入那一片生满灌木的沙野,在书信中约定的树林里等到申时,却迟迟未见迎接太子御驾的身影。

时间慢慢流逝,太子殿下走出临时营帐,把剑柄抓紧,站在树林里。这时塞北已陷入夕阳的昏暝了,一棵棵树木丛杂被映得层次朦朦无限,融合为自然的一部分。

元睢随手折断了一根树枝,树枝上指如钩状,零散的叶片微微颤抖,他沉吟间,偶一转眼,注意到树干上有许多被斧头砍出来的新痕。

城中人哪怕要砍取薪柴,很少有到这么座远山上来的。

他把视线移向前方,树林渐渐疏落下来,取而代之是一地密密麻麻数之不尽的树桩。

瞳孔一下扩张,被前方的景象震撼了。

没遭到狂砍滥伐以前,这片树林其实比他现在所目睹的广大得多。

为何需要这么多的木材?难道是制作守城器械,以便应对朝阳麾下的叛军吗?

他随即想起之前被乱军纠缠的事情,那些人明显是传闻中获罪徙边又被朝阳释宥的罪民流民,她还没过雁门关,手笔都已经伸畅到回首川了。

元军比约定时间迟到了五天,莫非城中已经生出变故?

他忽然怀疑起那一座看似安详的城池来。

穿出树林就是悬崖,元睢走到悬崖边上,略略仰头,望见那一座依山势而建造、占地极其广大的雁门关。

他召来一个军校,命其暗中前去雁门关周围哨探。

回报不出所料:朝阳公主分调众将,各守隘口,雁门关被围了三天三夜,塞北守将根本无法出城。

“一整座雁门关?”元睢有些讶异,朝阳公主居然用兵有法,在崎岖的山地上布置得处处周密。他问那探细归来的军校,“你看见大军围城了吗?目测有多少人?”

军校惭愧答道:“雁门关四围丘陵都有叛军人影在巡逻警惕……我险些被发现,来不及数点,不得不回来了。”

旁边有人插嘴:“传说公主倚着人多势众,最喜欢把猎物围起来杀。”

有人嗤鄙:“徒仗人多取胜,能有什么出息?”

军校马上抱拳补充:“殿下莫忧,叛军号称百万,但分别驻于各地,目前还没有统一聚集。我刚刚观察,叛军虽然人多,却不到密不透风的程度。”

有人又提醒:“朝阳公主擅于诡诈之道,殿下不得不防。”

二十三岁的元睢,衣绿绶,佩玉玦,举手投足蕴藉有度,参政这两年下来,眉宇间添了十分威仪,和昔日那位谪仙般的东箭公子迥乎不同。

太子殿下按着剑柄,思量再三,嘴角轻轻牵起:“那我便试她一试。”

不知朝阳有无截获元家增援的消息,防止万一,最好谨慎为上。

他问军校,前往雁门关的路一共有哪几条。

军校答,地图上只有两条大路,东面大路经过一个山谷,平坦稍窄;南面大路绕得远,比较曲折。还有一些地图上没有的小路,通过峭壁危崖,因其险恶少为人知。他刚刚就是抄小路去的。

元睢听毕,仰首眺视西面崇山,眼光跟着掠过峰极的鸿雁而逐渐寒冷。

他在军中选出一千骑兵,分做两队,各自从两条大路悄悄前往雁门关,并且砍下树柯系于马尾,随马匹往来驰骋,枝叶窸窸窣窣拖在地上,马蹄后卷起一阵阵大尘,专挑拣林木遮蔽的地方奔走,同时擂鼓呐喊,如此制造出一副大军前进的假象。

钩饵已放出,元睢传令全军暂作休整,等待消息。

果不其然,两个时辰后斥候回来了:“殿下英明,只是略一试探,便发现两路俱有埋伏。幸而我军得了殿下提醒,闪避迅速,目前没有伤亡。”

周围的人听得满面喜色,齐齐称颂太子殿下料事如神。

元睢在衣衫处拂去一根芜草,淡然地侧头嘱咐道:“放信号。”

一道曛黄烟柱自林间悠悠升起。

被太子设伏在雁门关周遭的其他兵卒见了烟讯,立刻一拥上前,把伪装成重围的部分叛军一举消灭,随又整齐地列好队伍,只候太子殿下亲临。

元睢本以为路上不止一场血战,少不得一番周折,可当他来至城下,目睹着一地甲色相异的士兵死尸,面上不觉流露出些微疑惑:“伪军都在这里了吗?”

“回禀殿下,我们都搜剿干净了,确实只剩这一千多人,其他大多数应该是被埋伏在两路上了吧。”

元睢注视着死尸堆,一言不发。

“殿下!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来救我们了!”

城楼上大小守将纷纷探出头来,认出了太子专用的龙纹旗纛,又是震惊又是欣喜地叫喊道。

元睢方才派遣的一千骑也陆续归队,为首者急声道:“殿下,快快进城!叛军比我们预想的要多得多,我们尽力引远了,恐怕他们很快就会回神追过来了!”

偏偏这时,天不作美,开始落下濛濛细雨。元睢回首望时,士卒们的铁衣直接淋着雨,个个凝立不动,只待听取他的命令。

他知道属下们一路上救济百姓,携带的军资薪刍已是所剩无几,而且精疲力倦,迫不及待要找个地方休歇了……

铁闸砰地升起,城门缓缓开启。

元睢终究领着这六千人逶迤进入其中了。

守将们下得城楼来,慌乱匍匐了一地,刚刚还充满欣喜的脸庞,此刻都变得诚惶诚恐。

元睢不禁冷声道:“你们可是有事情瞒着孤?”

群将之中站起一个人,正是塞北群将之首赵下霜。赵下霜满脸悲怆,来到元睢身前,复又双膝跪下,额头深深磕在地上:“殿下……”

“赵卿快快请起,孤并非责怪你们镇关有失。”元睢立即截过他的话头,弯腰将这位繁白发鬓的老将扶起。他是认得赵下霜的,在他十六岁生活上都以前,赵下霜就供职于兵部,上朝经常可以打照面。

天地间再一次罩下来铁链绞擦的豁喇喇的声响,因为太急剧,太激烈,几乎贯穿了他的耳膜,元睢猛惊回头,千斤铁闸竟已轰然砸入地面,断无来时之路了。

察觉到空气中的异样,最外面一层元家军士迅速备战,这时楼上蹿出一拨拨的黑衣敌人,飕飕地抢下去,如鹰攫兔一般杀死了最外层的元家军士!

无一例外都是以尖刃抹脖,确保他们死得毫无还手之力。

元睢眼睁睁看着属下们接二连三尸横就地,雨水滴进他们放大的瞳孔,脸上犹自凝固着骇异的表情。

而他本人的喉间,也莫名倏地一寒。

本文地名拈用自历史,实情却与历史不同,请注意甄别。

雁门关,借喻幼雁失群,孤立无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请君入此雁门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