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皇家打工人日录 > 第7章 第七章 愚笨

皇家打工人日录 第7章 第七章 愚笨

作者:八个柠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30 20:51:47 来源:文学城

正殿

宋嬷嬷叹息,对着墙抽了自己一嘴巴。

媚眼抛给瞎子看,小明愚笨的就跟小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她就一点算计都不知道躲,备嫁禁足了还不安生,公然跟老赵走那么近,真不拿咱们娘娘当外人,一点不避讳。

白培养这么多年了,又养废了一个。

小明如今多犯忌讳的身份,还不快快收敛,偏生无法直接说与她听。

宋嬷嬷往佛堂看了过去,正是贤妃礼佛时候,也不好入内打扰。

待娘娘念上一刻钟,宋嬷嬷急忙上前搀扶她起来,扶到榻上坐下,脱了绣鞋。先揉膝盖,再揉腿肚子,然后才开口学舌赵嬷嬷今日言行。

宫里跪经的多了,一刻钟不算什么。宋嬷嬷就是看不得娘娘受苦,这才带了紧张。

贤妃不置可否,宋嬷嬷也不敢多说,娘娘有主意的紧,不耐烦底下人乱接话。

明娘子那边针扎不进,送进去一个崴泥一个,也不知道她怎么收拢的宫女,看着软绵绵的,见血都怕的人,管制的院里居然连个愿意往外传话的都没有。

宋嬷嬷自觉没做好,也是没脸多提,想着明日再把功课给压一压,好叫她消停消停。

外头小宫女高声道,穿的跟个大红包似的六殿下来了。

贤妃娘娘闭着眼,仿佛进来的不是她那宝贝大儿子。

宋嬷嬷退了出去,给这娘俩独处。

见宋嬷嬷出来,小宫女们都自觉退到廊下去。六殿下幼时还罢了,这都大了,怕他记恨,不敢看娘娘教育儿子。

宋嬷嬷就在门口站着,防着娘娘叫人。

六殿下还在变声期,声音略带嘶哑,宋嬷嬷不敢听,恨不得自己没长耳朵。

自打郡主向娘娘提起要小明做殿下侧妃之事,宋嬷嬷就敏锐察觉到娘娘心情一直不好。

本以为自家这位殿下会与郡主据理力争,没想到他是最先倒戈的,反过来劝娘娘,还教唆郡主奏到陛下那里,连转圜余地都没给娘娘留。

也不过是因为郡主应允柳氏入府,殿下心思就被引歪了。郡主刀山火海战场上,杀人出来的硬茬子,怎么是自家蜜罐子里长大的殿下能抵挡的。稍稍出手,正点在殿下心口。

每次,宋嬷嬷看着娘娘跪经,心就像苦汁子泡着似的。娘娘脾气过于温和,这都还关心郡主在边郡的日子难过,吃的、喝的、玩的从没忘给郡主送去。

殿内,母子俩说的却不是这回事。

“百花庄的事儿,你叫苏记插手了。”贤妃仍是闭着眼睛,声音空灵轻飘。

“儿子得封秦王,与长公主府早已撕撸不开,生意的事儿跟谁做不是做,就是叫述之那边的绸缎庄,做了点活计罢了。”六殿下看似不以为意,摆弄着腰间的缠枝纹样玉佩,悄悄抬眼去看自家母亲的脸色。

“何苦与你四哥争这个,百花庄本就不为图财,够嚼用即可。”贤妃睁开眼睛,定定望向儿子,正巧迎上老六的小眼神儿。

这小子机灵不到点儿上,太过记仇,小童儿脾气,不敲打够了,他不肯听。

老六被亲妈吓了一跳,下意识撇开眼睛,去看旁边多宝阁上的玉瓶,玉瓶里插着老梅,枝干苍劲交错,枝头红艳醒目,蕊心金灿生辉,定是佑月送来的。

这时节,还不是老梅盛开的时候,这一枝不晓得是多少人费尽心思养出来的。

李佑月,正是遂安公主闺名。

“李桢,适可而止。”贤妃警告儿子。

这世上,有些人任性,付出代价的却是另一些人。

李桢,是老六·六殿下·秦王的大名。

挨了老娘一顿咳,还被吓一跳,据理力争也没争过,连一碗茶都没得,李桢垂头丧气出宫。

他骑马横穿长街,去长公主府找苏记。

随行护卫警惕的看向四周,倒不是京城治安大坏,主要是秦王殿下幼时便得罪了齐王殿下,这些年没少被针对,出了宫也不消停。

齐王路子野,爱给弟弟送惊喜。

大街上一个月连着碰见三回突然窜出来要找秦王伸冤的少年、中年、老年。要么就兜头一盆凉水泼下来,上面是轻掩门扉的少女。或者遇上疾驰的疯马拉车,必是某位大员的家眷。

想象力有多丰富,秦王的遭遇就有多奇葩,也是给他们搞应激了。

宫中安排的护卫不敢掺和皇子间的事儿,难免束手束脚,叫李桢告到了陛下那里,换上了南军骁将。

南军回京换防,发现京中事,可比大漠有意思。

到了长公主府,李桢也不见外,进去溜达一圈,门口不敢拦,各处仆从侍女纷纷见礼。

前厅没见到人,一问才知道苏记在隔壁秦王府盯工。

孟冬时节,有什么好干的。李桢费解,掉头去了自己府上。马鞭扔给门口的小厮,小厮利落接下,拉着马匹走了。

李桢自顾自往前走,护卫也把马匹都交给门前相熟的小厮,跟了上去。

比起秦州,京城在南方,还未下雪,气温还算适宜,老匠人说赶赶还能继续盘炕,火墙也勉强可以建起来,但不好干燥,会耽误工夫儿。

苏记决定先试试看,他一向充满不断尝试的勇气。

李桢在宫里受了老娘的气,心中不服,出了宫竟然寻不到一个能说话的。

太子大兄身体不好,皇后娘娘拖着病体劝了,这才开始将养,李桢不想给他添负担。

红颜知己面前,男子汉不能露怯,所以不好去翻柳家墙头。

伴读子弟,行事荒诞,趋炎附势之徒,焉能与野鸡讲鸿鹄之思。

勋贵亲戚,少有看得上的眼的,有数的那么俩,都不在京。

其余护卫都是下属,说说宏图大志、未来可期还行,家长里短张不开嘴。

好在还有一个苏记,是无话不谈的。

李桢才不在意火墙之类的匠事,他拉着一袖子泥水的苏记出来,也不嫌腌臜,带他回隔壁换衣服,又叫人备酒。

苏记留下家令许业盯着,许业在门口守着,等赵嬷嬷一回来,立马拉了谒者荀真过来,术业有专攻,除长史那等专权意气之辈,谁也不是全才啊。

谒者荀真,是工程兵出身,打洞能力远远超过他的口才。

赵嬷嬷出宫后闻讯赶来,行礼如仪,听说要酒,立即安排整治一桌席面,高声叫拿了好酒来。

实则是给的上好果酒,六殿下才多大,谁敢让他喝烈酒。

这边护卫们也都整上一桌好菜,叫王府这边的侍卫先陪着用。都是大漠上转悠过的好汉子,聊天吹牛,对胃口。

就像明媚猜的那样,李桢是真喜欢苏述之这个人,真爱。

述之好,既不会向老娘一样对他全是否定,动不动就告诉他适可而止。也不会向师傅们似的那么多要求,拿着皇命压他。也不是下属奴仆那种谄媚依从,必有所求。与文卿也不同,是男人之间坦率的交流。

除了太子,他也没跟哪个兄弟处出多余的感情。进桂宫读书的时候,老二、老三都已经去封地了。老四不是个东西不爱搭理,老五沉默寡言不对脾气,老七往下都太小。

也就述之了。

还好,还有个苏述之。

是朋友。

李桢坐在前厅堂屋喝着茶,抱着银胎珐琅镶嵌花鸟图案的手炉,小厮伺候着脱了脚上的绒毛羊皮短马靴,套上软底便鞋,踩上铜脚炉,里头是尚有余温的木炭。

东南西北四个三层掐丝珐琅材质的火熏炉,噼里啪啦的燃着炭火,上面罩着铜丝镂空仙鹤罩,青烟袅袅,浓郁甜美透着一丝辛辣,是用惯了的丁香调儿。

哼着市井俚曲,独自呆了半晌儿,他觉得热。

叫小厮上来伺候着脱了大衣裳,快步去了里间屏风后小解,又有两个小厮忙陪着,撩帘子,提衣服,送水盆,拿胰子,撒香粉,递帕子,伺候着换上轻便的衣裳,是一套窄袖圆领大红袍服,金丝绣缠枝团花,小子们忙活的满头汗,伺候着这尊玉娃娃一般的王爷。

他的随侍太监没带出来,待久了觉得处处都不合意。

一想到述之爱独处,这帮小厮们没怎么近身伺候过,勉强忍受了他们笨拙的动作。

苏记也不同殿下客气,干脆利落到后院洗了澡,才换衣服出来。

李桢瞧过去,见他半新不旧的家常白衫单衣,罩上素青色宽袍,头发半湿不干,一根木簪子挽起,半披散着。衬着述之越发气质高洁,不与世俗同流。他眉目低垂时,便如利剑归鞘,少了几分金锐气息。

一顿茶莫名其妙给李桢喝没了脾气,见了苏记,也没那么多怨气要发泄了。

苏记不以为意,知道他脾气来的快,去得快。

上菜,上酒,丫头小子们鱼贯而入,不一会儿,一桌席面就摆上了。

李桢特特叫人挪了熏炉过来,就近给述之烘发。

苏记不免心生感动,秦王殿下赤子心性,真情实意,不可多得。

听说,早年间皇帝也是这样的心性做派,热情、多情、重情。

这样一想,无端又冷了心肠。

不耐叫人伺候着用膳,把低头预备侍膳的丫头都赶了出去,一帮人围着,会让李桢想起,在宫里被人管吃管喝的苦恼。

他俩用膳,也就说是席面,最多六个碟子,再多的话,伸长胳膊够不着。

桌上多是常见的下酒菜,烧尾鱼、冷修羊、五生盘、五辛盘、胡饼、蜜饯等。

半下午的,还没到饿时候。

两人碰了一盅酒,各自喝了,酸甜的。

李桢一直都是喝这个,仿佛暂时脱离了管制一般,大口灌下去,其实十多年的规矩底子,多大口也豪迈不起来。

他最羡慕述之,这等上过战场的男子,一举一动都自在,充满男儿气概。

酒液入口,苏记眉毛一抽,也灌了进去。

话题从老四多么不是东西,老娘不理解他,转到苏记在摆弄的火炕。

李桢叨叨叨,苏记听听听。

说出来就痛快了,李桢最喜欢找苏记倾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安静居多,偶尔给的反应恰到好处,能点到心口上,叫李桢顿生知己之感。

这世上的少年郎,有才华横溢的,有穷奢极欲的,有清心静气的,有爱美色风流的,有修桥铺路、怜贫惜弱的,有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就是没有哪个仿佛苏记一样,是照着模子画出来,给他李桢排忧解难来的。

下午喝到晚上,撤了下酒菜上晚膳。

李桢连说带喝,一开始还碰杯,后来就自己说着自己喝,主打一个吨·吨·吨。

他这辈子最大的挫折就是,打老四不死,叫老娘骂。

苏记不劝他用膳,他也知道自己拿筷子找肉吃。两碗羊肉汤泡馍搭着三壶酒下去,六殿下成了醉殿下,直接就睡在里间火炕上了。

赵嬷嬷过来,见这意思是晚上不走了,趁着宫门未关,使人入宫禀告,安排护卫住下。

苏记自己用膳,他不好酒,也不好美食,给什么吃什么,主打一个好养活。

这边轻手轻脚撤了席面,那头殿下已经睡熟了。

回到书案后坐定,苏记无波无澜。陪皇帝的儿子聊天解闷,是鹰犬的工作内容。

屋外,大头螳螂探头探脑,自以为隐秘。黄雀悄无声息的进来回禀,苏记头也不抬,一挥手驱散了黄雀。

明日,六殿下大骂老四不是东西的内容,就会传递到齐王耳边。

齐王脾气同样暴躁,会继续针对讨人厌的老六下套。

周而复始,越发恶劣。

年少时相看两厌,及至年长,大打出手你死我活,才正常。

他继续整理手稿,把这几日的突发情况记录下来,若有机会,还需与明娘子这发明人当面论一论。

放下这边,捡起许业日前送来那一份。

秦州天然与河东不对付,两者地缘相近,又有血仇,恨不能你死我活。

当年河东王两战便被打崩,还是陇西王太子的皇帝,接受了河东大族投效,基本成建制保留了河东的架构,间接导致数年后并州大败,折了上官驸马。

后头这些糟烂事,多因此而生。

朝政与军略不同,权衡利弊,轻重均平,中正平和,掣肘之事甚多。

敌党之人,暗室谋算,比较手段,端看孰高孰低。

秦州人骁勇善战,打的北胡嗷嗷叫。

但不产粮,不产布,不产庙堂高官。

苏记来前,贺兰老师便嘱咐了,当下做陛下最忠诚勇敢的狼犬,陛下讨厌谁,就咬谁,如此才有秦州的活路。

孤城,是皇帝为秦州选的路。

让一身反骨总站错队的秦州人,只能依靠皇室恩赐而活。

所以,挑拨天家兄弟亲情,也是合格鹰犬的工作内容。

哥几个感情太好,联起手来斗老爹,定也不是皇帝想要的局面。

说白了,上边不斗,怎么显出下边的能力和手段。庙堂不乱,秦州如何破局而生。为陛下分忧,是苏记的荣幸。

赵嬷嬷再进来,见外头宫灯点着,晓得苏记爱熬夜,当年仗着精兵如风,就爱打夜战求速胜。

里间火炕让给殿下住了,安排四个伶俐小厮守夜,入内伺候着殿下,防着他睡觉不老实,防着他起夜,也防着他喝多了要吐。

苏记忙完,已近凌晨,回厢房。

家令许业与谒者荀真在厢房候着,三人围坐。

“夏日里来了一手黄雀在后,只等河东呆瓜自投罗网。”许业轻笑,一双狐狸眼半眯着,颇为自得。

苏记斜睨冷哼,“不可大意,牵涉端本宫,此事尚有变数。”

明娘子来自宫内的警示,让苏记敏锐感觉到不对,一查之下,果然横生枝节,此间不可不防。

攻击政雠是为上分忧,攻击太子等于活腻了想死。

许业叫他吓的一激灵,险些失声。

但同样一身反骨的梗着脖子,声音虽小,态度坚定,“那帮傻子日日在同乡馆密会,等着冬月腊月拉高炭价,当陛下刀兵是摆设不成。刀子架在脖子上,谁敢涨价,谁是英雄。”

他瞧不上河东人,除了世仇,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这一派领头的看不清形势,还拿前朝那套来套本朝的皇帝,以为开国之君好糊弄呢。

有时候一想,叫这么蠢的家伙阴了一把,还不够恶心的。

长史浑身冷气,不对着河东使劲,瞅我干啥。许业缩了缩脖子,不想接长史的招儿。

打不过,说不过,玩不过。

我认头,我听话,许业怂。

“底牌不可轻动,私下能解决的事,不可闹到陛下眼前。”警告完毕,苏记沉声分析,“司农寺目的是木炭司,如今炭行在司隶人手里,若是炭司转入河东把控的司农寺,上下勾结,冬日炭贵,不好处置。近日,司隶人抓住了炭监的小辫子,必要生事,需早做安排。”

长史历来是掰开了揉碎了给家令讲,奈何许业是传统的猛将脑子,就喜欢一力破万法。

“扁鹊之兄善治未病,因而无名。长史这般未雨绸缪,反而显不出咱秦州的手段。”不惊心动魄一回,怎好叫世人畏惧,许业心中有一头猛虎,不甘咆哮。

“闷声发大财。”荀真突兀接了话茬儿。

许业一噎,“小儿,喝你的蜜水。”

“这是蔗浆。”荀真反驳,瞪大眼睛,眸子清澈水润,神态十分认真。

许业今日非得跟这小子理论清楚,蔗浆就是甜水,甜水就是蜜。

苏记见要吵,挥手赶两人出去杠。

三百余人进京,竟无一人可共谋。

主簿顾叹经营票号,商队事务繁忙,还兼着大夫,便不好再掺和其他。

王秀老实,明律法,做点心和杀人都是一把好手,不善权斗。

崔惟清高,甘愿投身市井,与泼皮无赖为伍,与风尘女子嬉笑,也不肯为人做狗。

剩下一个荀真,良善不通人情,但精通工程。一个许业,自幼暴躁无脑,却能做事。此二人,好生调教,还能一用。

两个四品官,如小儿一般,上杠精碰下杠精,且闹吧。

苏记摇摇头,这样也好,皇帝喜欢品格天然之人。秦州有一个两个长脑子的,陛下还能容,长得脑袋多了,得砍。

秦州人居京城,有一个聪明人在前面就行了。世人观长公主府,见一个苏记独木难支,是好事。

翌日,李桢睡醒,立即感受到了火炕的魅力,头颈暖了,后背舒展,腿脚柔软,通体舒泰。

身边惯用的大太监鱼士良早就在屋里候着,听见里间有动静,忙窜进来查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