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汗阿玛知道自己能偶尔歇上一歇之后不光弘历和弘昼忙起来了,就连我和五弟妹也忙起来了,五弟妹忙,是因为弘昼待在府里的时候少了,五弟妹要操心的他的事多了,我忙,不光是因为要操心的弘历的事变多了,还因为汗阿玛让弘历给我喘过话,让我多往延禧宫去。
刚开始我以为汗阿玛会这么吩咐是也想让我能和熹妃娘娘更亲近些,后来才发现好像不是,汗阿玛让我多去延禧宫好像是想让我去看看熹妃娘娘是怎么处理宫务的。
现在的宫务是三位娘娘在一起管着不假,可宁嫔娘娘其实就是个可有可无的,管的最多的是熹妃娘娘,其次是裕妃娘娘,最后才是她。
我和裕妃娘娘还没熟到可以在一旁看她如何处理攻务的程度,所以哪怕五弟妹不去承乾宫我也不会去,我只会去延禧宫。
去延禧宫之前我还在想,从前熹妃娘娘老是因为我常去坤宁宫而生气,现在我常去的地方成了延禧宫了,她总不会再生气了吧,然而我很快就发现我想错了,熹妃娘娘还是生气,不过这次生气的原因和以前不同了,她这次生气是嫌我笨。
活了两辈子了,我听过别人许多评价,就是没人说过我笨,所以我非但没觉得气恼,反而觉得挺新奇的,因为觉得新奇,所以可以她说她的,我只听我该听的,不该听的绝对不听。
她本来逮着机会就会说我几句,后来发现不管她说什么我的反应都差不多自觉没趣,也就不说了。
熹妃娘娘虽然十分喜欢说教,但也不是每句话都是错的,所以我多多少少还是听进去了些,正因如此就更不会生她的气了。
我也看出来了,熹妃娘娘之所以对我有说不完的话是觉得我以后一定赶不上皇后娘娘,做不好弘历的皇后,她本来是没这么急的,但汗阿玛近日来的所言所行都在告诉所有人他驾崩之后皇位一定是弘历的,她这才真急了。
我能知道熹妃娘娘的心思还真是多亏了裕妃娘娘,裕妃娘娘见不得我和熹妃娘娘这么生分所以每每见着我都会跟我说熹妃娘娘的用心有多良苦,在发现她怎么说我都无动于衷之后终于说了句熹妃娘娘不让她说的话,裕妃娘娘说熹妃娘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弘历登基之后就不会再教她了。
裕妃娘娘这话虽然没有说得太明白但我是能听明白的,裕妃娘娘是想说熹妃娘娘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我现在还不是皇后,她教我,是长辈教晚辈,等我真成了皇后她虽然还是长辈但也不是再这么教我了,因为我那时已经上是皇后了,她要是还这么叫我有损我的威严。
道理我是懂的,但懂归懂,要我去给熹妃娘娘服软主动去亲近她我是做不到的,当然了,如果熹妃娘娘肯来向我服软主动来亲近我那这事就另当别论了。
我之所以没想过要去服软不光是因为心里还有气还因为我知道熹妃娘娘只是这段时间看我顺眼,等弘历的侧福晋进了西二所她恐怕又会看我不顺眼的,没办法,谁让熹妃娘娘一直想让自家的侄女也进西二所呢,只要她一天是这么想的她看我就不可能真顺眼。
乌拉那拉·向芙和高明月上一世是在几年以后被弘历纳了的,那会儿弘历都已经是宝亲王了。
这一世弘历还不是亲王,她们该进西二所还是得进,时间这么紧,要不是我上一世就做过那些事我还真会觉得有些措手不及。
事实证明我没想错,乌拉那拉·向芙进了西二所之后熹妃娘娘果然又开始看我不顺眼了,不过比起我她更看不顺眼的人是乌拉那拉氏,对此人的评价是招摇。
这还不是最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事是熹妃娘娘对高氏的评价,她对高氏的评价也是两个字,这两个字是狐媚。
熹妃娘娘本来只看我一个人不顺眼,这下好了,她看着不顺眼的人从一个变成了三个,她终于不再只盯着我一个人了。
我对弘历的事向来上心,所以哪怕是弘历纳妾这事我也还是挺上心的,当然了,我这样是做给其他人看的,这个其他人里不光有弘历和熹妃,还有乌拉那拉氏和高氏。
不知道上一世乌拉那拉氏和高氏有没有害过人不要紧,等人进了西二所认清了这两人的真面目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两人上一世要是害过人这一世肯定也会忍不住害人,到时候想收拾她们还不容易吗。
大概是我在那件事上的准备太用心了,用心到乌拉那拉氏和高氏都觉得我是个好人,这两人居然开始和我套起进乎来了,当然了,这在我看来是套近乎,在她们二人看来是投诚,所以这两人一个比一个看起来真挚。
在没看清这两人的真面目之前我可没打算将这两人里的任何一人看做自己人,所以不管她们看起来有多真诚我都没接招,该给她们的一样不少,多的就没有了,该见她们也会见,甚至还能在一起说说笑笑,不过也只是说笑,她们要是说别的我的谈性就没这么好了。
就这么看着看着就看到了弘历登基为帝之后,我成了皇后,乌拉那拉氏成了娴妃,高氏成了慧嫔,至于那位曾经的熹妃娘娘,弘历都是皇帝了,她当然就是太后娘娘了。
自从汗阿玛时不时歇一歇之后弘历和弘昼就比从前更忙了,汗阿玛虽然只比上一世多活了两年但这两年汗阿玛教弘历和弘昼的东西显然要比上一世多多了,不然弘历也说不出那句朕怎么觉得成了皇帝之后朕反倒没这么忙了。
弘历说这话的时候正在陪柔嘉和永琏玩,永琏虽然还小但看姐姐欢喜也会跟着笑,只要是弘历一陪这姐弟俩玩坤宁宫的笑声就没断过。
循嬷嬷托人给我带过话,问我被放出宫的那些人都过得如何,这事我是知道的,还是汗阿玛特意让人来告诉我的,不过我没有让循嬷嬷这么快就知道她想知道的,而是让俞嬷嬷去循嬷嬷出了坤宁宫之后的必经之路上去等着循嬷嬷去了。
皇额娘让我照拂那些人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以后富察家和乌拉那拉家可以常来常往的意思,不过这只是她一个人的意思,她们两家人到底能不能常来往最后还得看两家长辈的意思。
我是不能轻易出宫,但让人带个口信回娘家还是很容易的,所以我很快就知道了我们家长辈的意思,这事我们家的长辈是点了头的。
可光我们家长辈点头还不行,还得乌拉那拉家的整长辈也点这个头,这事本来该循嬷嬷去做,没想到她没能出宫,这下这事就只能皇额娘身边的那几个大宫女去做了。
能陪着皇额娘进宫的丫头一定打小就在她身边伺候的,也一定是家生子,我本来以为这几个人里肯定有人是能在皇额娘的长辈面前说得上话的,没想到还真没有,当然了,也可能是她们没把该说动的人说动。
那几人不中用不要紧,宫里头不是还有个循嬷嬷吗,那些人办不到的事没准儿她就能办到呢。
她要是办到了那我以后就多照拂她些,要是连她都办不到,那我对她就只能该怎么照拂就怎么照拂了。
我这么做可不是为了弘历,我这么做是为了永琏。
同样都是弘历的侧福晋,高家虽然现在也得势但比起乌拉那拉家来还是不够看的,所以哪怕皇额娘没跟我说过那些话我对乌拉那拉·向芙也会比对高明月更关注,更何况皇额娘还说过那些话,那我的关注就显得更顺理成章了。
乌拉那拉氏都已经进了西二所了,她身后的整个家族当然是一心向着弘历这个君王的,但这还不够,我还要这个家族以后也臣服于永琏。
永琏将来是要做皇帝的,这个家族只要还想盛宠不衰就是我现在什么都不做也还是会臣服于他,但心高气傲的臣服和心甘情愿的臣服不同,心甘情愿的臣服和心惊胆战的臣服又不同,这事还得走一步看一步,看看这个家族以后是在什么情况下臣服于永琏的。
这个家族的人从前心高气傲是因为出了皇额娘这个当朝皇后,现在心甘情愿的臣服是因为乌拉那拉·向芙只是弘历的侧福晋,至于以后的日子回越过越好还是会过得心惊胆战就看这位侧福晋会不会害人了。
我说的害人可不光是害我和我的孩子们,还有其他人,只要乌拉那拉氏真动手了,那她就得公允些,不管被害了的人是我还是其他人都该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才行。
不光乌拉那拉氏,任何人做了这样的事我都会秉公处理,就看她们会不会又敢不敢动手了。
至于高氏,高家是起来了,但那也是因为出了个高斌,要不是这高斌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高明月怎么会能和乌拉那拉·向芙平起平坐,都成了弘历的侧福晋。
这几年我虽然没把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看做自己人却也没为难过她们。
这两人能坐在一处说说笑笑我就听着,偶尔起争执只要不是太过分我顶多就是说她们几句,她们这些小手段在我看来都不入流,我没打算因为她们的小打小闹费心思。
我不光没管她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就是她们争宠我也没怎么管,要是她们闹得不厉害我就管,闹得太厉害就该弘历管了,事是因他而起的,他总不能当真一点儿不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