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相较而言,大理寺狱的狱吏远比京兆府的要和善许多。
能囚于大理寺狱的犯人,要么身系各地州府衙门报来做死刑复核的大案要案,要么就是罪过大到已无法用一身尊荣相抵的宗室亲贵、朝廷官员。
换言之,一半是一脚已迈进阎王殿的,另一半,往日里风光惯了,进到这里走一遭,便是有命出去,多半也被抽干了心气,折了精气神,也难再享几时阳寿了。
阳间的人何必去为难阴间的鬼?
还有极少数的,来到这儿,就好比那烧得通红又千锤万击过的铁片淬进冰凉的水里,听着裂骨断魂的哧啦一声,再拔出来,便是精光湛湛、所向披靡的惊世宝器。
与这样的人结下仇怨,更是麻烦。
但不管怎么说,牢狱就是牢狱,旁的都可以通融一二,唯独一样,谁能进来,谁能出去,容不得一星半点的差池。
所以,以往进出之令都甚为明确,何人可以提审,何人拿什么凭证可以探视,都是一清二楚的准话。
庄和初这一处却不同。
旨令李惟昭接人入狱时,便有一句话一并给到李惟昭——无论何人来大理寺狱探访,无论有无旨意,只要庄和初愿意见,那便让他见。
虽古怪,却也不是全无头绪。
以李惟昭对庄和初这个人以及“愿意”这个字眼的了解,心里已大致列下一张名单。
是以晌午过后,裕王府未领旨意就差人来见庄和初时,李惟昭虽未一口拂绝,但也在去问庄和初的路上就把回绝的说辞打好了腹稿。
“裕王府的……什么人?”庄和初也没一口拂绝。
“是一位年轻侍女。说是上元佳节,奉裕王之命,来探望庄大人。”李惟昭看着那仍未摇头的人,来时的笃信也顿然对半削减了,不得不慎重问上一声,“庄大人要见吗?”
那挨靠墙壁而坐的人一时不语,只勉力抬手,小心翼翼地拿过身旁那只小巧的花灯,轻轻安顿回将它送来的食盒里,又在铁镣的叮当碎响中颇费了些力气盖好食盒盖子。
似是再没有余力将这收好的食盒拎起来,到底只将它朝李惟昭略推了推。
只这再简单不过的一番动作,已使人乱了喘息,“烦请……李少卿,待我好生保管。一炷香后,请那姑娘过来吧。”
李惟昭也只诧异片刻就相通了。
那侍女虽有裕王府的干系,但终归是奉命而来,若办不成差事,以裕王那脾气,她怕是连今晚的月亮都见不着。
这人为着不牵累无辜郎中,可以硬熬着一身伤病,如此一副要了命的菩萨心肠,又岂能忍得住不去渡化这一场送到他眼前的灾厄?
何况,虽说裕王府要送的东西实在不像怀着什么好意,但那侍女还算端方有礼,看着不似什么不善之辈。
料也闹不出什么事端。
一应手续行完,估着时辰,李惟昭便着狱吏将人送了去。
庄和初合目倚墙坐着,听得那意料之中的脚步声迈进牢门,渐渐走近,也不抬眼,便缓声道:“庄某……先恭喜苏姑娘了。”
那端方又轻盈的脚步忽地乱了一乱。
也只乱了一步,便又踏回到原本的节律上。
“奴婢苏绾绾,奉裕王之命,来探望庄大人。”苏绾绾不急不忙地走上前,垂手颔首而立,不失礼数又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人。
数日不见,这人已如外面那些冬日冰雪一般,消融得不成个样子了。
一件宽大的大理寺囚服松垮垮地披在肩头,襟怀开敞着,浑身血污一览无遗,无论盘膝而坐的双脚,还是虚置身前的双手,都清清楚楚坠着沉重的铁镣。
那束缚着手脚的锁扣下,皆有行行血迹垂落,横斜过那些蜿蜒的青筋,如血蛇一般缠在那白如霜雪的肌肤上。
明明是狼狈已极之人,面上依旧一尘不染,鬓发纹丝不乱,如此端坐着,不知怎的,只是稍稍离他近些,便觉后脊生寒。
仿佛靠近的不是一个伤重的人,而是索命的鬼。
那鬼合目听着,苍白的唇角微微提起一个温和的弧度,兀自接着他自己的话道:“恭喜苏姑娘……自金百成身故后,重得裕王信重,来办这趟灭口庄某的差事。不过,庄某要让苏姑娘为难了。我尘缘未尽,心有挂碍,至少……今日不想死,如有得罪之处,望苏姑娘海涵。”
苏绾绾怔然一愣,忽地明白那森然寒意从何而来,不由得心头暗暗一松,哑然失笑,蹲身将拎在手中的食盒轻轻搁下,打开盖子。
“庄大人错会了。裕王吩咐,大理寺奉旨办差,衣食上必不会怠慢了庄大人,但庄大人这样的读书人,一日无书卷在手,定必比受什么刑罚都难受。是故,值此上元佳节,特着奴婢前来,为您送套有意思的书,解解闷。”
那双静静合了半晌的眼终于动了功,缓缓睁开,目光不偏不倚,正落进那食盒中。
一落进去便蓦地一定。
约莫有五六册书,整齐地摞在这食盒里,最上面一册的书封上,赫然写着“四海苍生志卷一”。
目光凛然一抬,挟着一道比适才更深重的寒气直落到苏绾绾面上,话音依旧和气。
“裕王该不会是喜欢听梅先生说书,想要庄某续写这篇书稿吧?”
苏绾绾姿态端庄地蹲着身,恭顺又不失王府气派,略略放低些声,含笑道,“裕王想给庄大人一条活路,怕庄大人不信,特意着奴婢前来,让庄大人亲眼看到奴婢活着,便是最有力的承诺。”
庄和初眉心微动,那定在苏绾绾面上的目光里升起一重薄薄的云雾,似是在云雾中竭力寻索着一个朦胧的形廓。
“裕王所指,不是金百成那回事。”苏绾绾弯起描画精细的眉眼,“奴婢与您的缘分,远在裕王之前,只是,之前一直不曾以真面目相见。”
言至此处,苏绾绾有意顿了顿,看着那眸中云雾随着瞳仁骤缩遽然散去,便知道这人心中已有答案。
但还不够。
还需得她亲口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才能掐灭这人心中最后的一丝幻想。
苏绾绾略略抬眸,看向系在这人发间的那痕红绳。
莫相离结。
如此儿女情长的物件,想也知道是何人系上去的。
“奴婢相信,以庄大人的本事,不必离开这里,就有无数法子可以验证奴婢口中每一个字的真伪,所以,您尽管放心,奴婢绝不会有半字虚言。”
苏绾绾莞尔笑笑,以轻到唯有他们二人才能听见的话音,徐徐缓缓道:“重新与庄大人认识一回,我,才是梅县主,先帝赐婚给您的内廷女官,宁州梅知雪。”
*
李惟昭既担着庄和初这份差事,便是再无害之人与他近身,也必得提着三分警醒。
留了狱吏在牢房外值守,也无法全然放心,待苏绾绾从狱中一走,李惟昭便亲自前去确认那人的安危。
明明才经了一番耗时耗力的见面,却不知怎的,这人的气色竟比他先前来传话时瞧着还要好上一些。
没事那就是好事。
李惟昭若无其事道:“今日过节,庄大人若想吃些什么,尽可以吩咐他们去做。”
“我想借李少卿发簪一用。”
李惟昭一愣。发簪?
入狱的犯人,身上不能留有任何尖硬之物,发簪自然也要摘去,只是,庄和初被移送来时,就已不带着这些了。
“作何用?”李惟昭谨慎问。
庄和初笑笑,略抬抬双手,惹得手间锁镣一阵哗啦碎响,“李少卿不是说,要想法子打开这锁镣吗?我有法子。”
李惟昭讶然一怔,略一思量,到底脱了官帽,摸索着取下发上那根细长的银簪,送到庄和初手上。
庄和初道了谢,便拈起那银簪,寻到脚踝处的锁眼,熟门熟路地戳弄起来。
这人会撬锁,李惟昭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还是有一事更为稀奇。
李惟昭看着那不急不忙地使着他的银簪的人,“此前我与庄大人几次见面,都是着公服戴官帽,庄大人怎会知道,我身上就有你合用的簪子?”
那垂眸开锁的人不抬头也不停手,浅浅含笑道:“李少卿来大理寺就任,非是本愿,但我知道,旧年李少卿寒窗苦读之余,也曾钻研刑狱之道。一向佩戴银簪,并非是简朴,而是用惯了银簪做验毒一类的事务,随身携带比银针更为方便,也不会惹人注意。”
说话间,庄和初已利落地戳开了脚镣上的两处机簧。
李惟昭眼见着那人面不改色地将锁扣打开,连在扣环上的钢钉自血肉间拔出,那人也只紧了紧眉头,没出一声。
一时间,也说不上是眼前情景让他惊愕多些,还是那番话让他惊愕多些。
脚下的桎梏解开,腕上的似乎更难一些,庄和初抬抬手,请李惟昭上前来,帮他把垂坠在两手之间的那段铁镣托高一些。
李惟昭上前照办,半跪在这人面前,离这人越近,将人看得越是清楚,就越是觉着困惑,也越觉着心惊。
“我的这些事,庄大人怎会如此清楚?”
“是在李少卿金榜题名那时,自文章之外了解的。李少卿该是慎重考虑过,论出身,无法与勋贵子弟相较,也不擅武艺,难积军功,便求自刑狱事务中脱颖而出,早入青云。”
李惟昭眉目一沉,倒也坦然,“庄大人是想说,我不该如此急功近利吗?”
“路是李少卿自己的,求功利也好,求清名也罢,李少卿自担因果,与庄某无关。不过,自读了李少卿以止言居士的名号所注的那些经卷后,我方才看明白,李少卿确是刑狱衙门中不可多得之贤才。”
“我还是不明白。”李惟昭皱眉看着这说话间又戳开腕间两处机簧的人,“庄大人句句答非所问,是听不懂本官的话,还是有意要误导本官?”
庄和初莞尔笑笑,“都不是。”
眼见着这含笑说话的人将扣在腕上的环扣也连同钢钉一并取下,李惟昭浑身紧了紧,到底还是盯着那副神色不改的眉眼,不依不饶问。
“那是何意?”
庄和初浅浅一叹,接下李惟昭托在手上的铁镣,温声道:“是为了让你分神。”
让他分神?
李惟昭未及反应,就忽听“哗”一声响,上一刻还在眼前的铁镣忽地在庄和初手上一转,瞬间横勒在他颈上!
“庄大人——”
李惟昭一惊之下便想挣扎起身,却不想那今早连起身都需得小心搀扶的人,在勒住他的瞬间便起身一错,转至他背后,提膝一抵,直将他牢牢抵趴在那片厚实的被褥间。
“来人!”这一声还是庄和初一面制住他,一面不慌不忙扬声喊的。
近旁值守的狱吏闻声而至,一眼看见这场面,顿然响起一片铮然拔刀声。
“都别动!”李惟昭颈间虽被铁镣缠着,却未觉受了多大力,只是叫那人合身之力抵在背上动弹不得,“庄大人,你有话好好说……大理寺狱守卫森严,你这样不可能逃得出去!”
从他后脑勺上方传来的话音依旧是一派令人恼火的和气,“李少卿放心,我无意出逃。”
“那你这是要干什么!”
庄和初望向那一片银光湛湛的刀锋,“劳烦各位向宫中送句话,我要见大皇子。”
一时间无人动身。
李惟昭扬声斥道:“愣什么!等着给本官收尸吗?快去啊!”
这才有狱吏应了一声,匆匆收刀,疾步而去。
李惟昭又呵斥着让所有涌进这牢房的狱吏退出门外,才好生沉了一口气,忍住满腔火气与莫名其妙,压低着声道。
“庄大人……你要见大皇子,好好说一声便是,我定会差人传话,你又何必如此?”
勒在他颈间的铁镣又放松了些许,几乎只是轻轻挨靠在上面做个样子了,身下垫着被褥,也没有磕碰,只是那抵在他背后的力道分毫不见,还是让他动弹不得。
“如此会快一些,能见到的人也会多一些。”
李惟昭还在思量着这话里的意思,又听后脑勺上方传下一句。
“如若万事顺遂……还能赶得及李少卿与尊夫人的上元之约。”
李少卿:庄大人挟持了我!
皇上:为什么?
李少卿:为了逃避写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3章 第 17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