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花事了[短篇集] > 第8章 第八篇:《夜的骑士》

花事了[短篇集] 第8章 第八篇:《夜的骑士》

作者:明开夜合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11-16 23:37:39 来源:文学城

夜的骑士

文/明开夜合

楔子

穿堂风呼啸而过,整个工厂越发寂静。阿绿额头和手心里满是汗,管道里的微尘落入眼中,她使劲揉了揉,眼睛红肿起来,又痒又疼。

她几乎快哭出来。

前方现出隐约亮光,她爬得更快,终于看见水泥地面上拖着一道长长的影子。

“宁生哥哥,是你吗?”

她惊喜地爬出管道,向着逆光之中人影所在的方向奔跑而去。

1

陈绿莎是在一个梦的中途突然醒来的。

眨眼之间,场景从梦境切换至现实,外面雨声潺潺,是暴雨连天的南国夏日。

陈绿莎与周静生合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高层公寓,在天气晴好的时候,临窗能看见远处的海,和街道上灼烈盛开的蓝花楹。

周静生忙于上班,陈绿莎忙于备考雅思,两人平常的交流,多发生在早餐桌上的半小时。

“周静生,下周三我妈妈过生日,我想回家一趟。”

周静生坐在桌子另一端,白衬衫袖口不染尘埃,一副细边的眼镜后面,那目光隐约有所谓“金融精英”的波澜不兴。他说:“我陪你回去。”

“不用,你不是工作很忙吗?”

周静生十分坚持,当即掏出手机订下同一班次的两张机票。

陈绿莎对于他的行事方式已然见怪不怪,她嚼着面包,又说:“我昨天收到宁生哥哥的信了。”自西南边陲深山之中的某个小村庄寄来,寄到公寓的信箱里,压在一沓传单的下方,厚实的牛皮纸袋,除了信,还有冲印出来的照片。这样内容丰富的包裹,陈绿莎每三个月收一次,每次十号左右抵达,持续了三年,风雨无阻。

周静生仿佛没有听见,风雨不动地往面包上涂抹果酱,好像这就是眼前最为重要的事。

陈绿莎惆怅萦怀,将下巴搁在木桌子的桌面上,一声叹息散落于磅礴雨声,“宁生哥哥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吃过早餐,车子淌着雨水,将陈绿莎送到了口语教室楼下。周静生叮嘱她好好上课,陈绿莎满口说着“知道了”,却在周静生走之后,转头拦了一辆车,去往相反的方向。

陈绿莎是去见心理医生。

今天她到得早了些,心理咨询室里,她的主治医生吴教授正在接待一位朋友。吴教授将她引进办公室里间,让她稍等。

十五分钟,吴教授接待结束,端来热茶走进里间,将茶杯放在陈绿莎面前的茶几上,柔声询问:“最近好一些吗?”

陈绿莎摇头,“……我又做那个梦了。”

“有进展吗?”

陈绿莎摇头。

这个梦困扰陈绿莎一年多。

梦里也是这样闷着暴雨的天气,是在深夜,她开一辆车,像是行驶在墨汁瓶里。雨水如注,近光灯的范围里能见度极低,她冻得手脚僵硬,打方向盘的动作十分迟缓,待发现前方有人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过去一年,这梦反复出现,总在她将要看清那人的瞬间戛然而止,醒来之前最后的画面是一个穿黑色风衣的人立于路中,与雨幕融为一体。按理说她该觉得这梦十分恐怖,可情绪总是哀愁的,仿佛自己成了一粒泡皱在盐水中的青梅,是既酸又涩的滋味。

吴教授把茶杯往她那边推了推,问得委婉:“雅思进展不顺利吗?”

陈绿莎笑说:“您是不是想说我压力太大?”

吴教授也笑了,“……先不说这个了——你收到信了?”

提到周宁生,陈绿莎神情有所缓和,“还跟以前一样,信和照片。”

信写得简短,交代近况,叮嘱她注意身体,好好努力。字十分好看,笔走龙蛇遒劲洒脱。照片有许多张,烟树晚霞中的村落,摆着废旧冰柜的小卖部,卧倒在田埂上的老黄牛,稀奇古怪从未见过的石头与植物,亦或是黎明墨蓝的天色……无所谓构图,有一些甚至是画面糊掉的废片,简直跟小孩子随手一拍的手笔一样。

三年来,每一张照片陈绿莎都认真珍藏,一如当初周宁生离开时的叮嘱:好好学习,等我回来。

2

从周静生十五岁开始,四邻常常感叹,周家一门两兄弟,翩翩少年郎,真是一个比一个俊俏。

以“十五岁”为节点,是因为十五岁以前的周静生是个胖子。一式一样的白衬衫,哥哥周宁生穿在身上,是漫画里的男主角;弟弟周静生穿在身上,鼓起的肚皮绷得扣子摇摇欲坠。

周静生小哥哥周宁生近三岁,而陈绿莎还要小周静生两岁。周陈两家是邻居,父母多年交好,陈绿莎自出生起,就享受着两个周姓哥哥无微不至的呵护。

在懵懂无知的年纪里,陈绿莎依照外表在心底里将周家兄弟划分得泾渭分明:宁生哥哥是好看的,聪明的,耀眼的,喜欢的;静生哥哥是肥胖的,笨拙的,沉默寡言的,讨厌的。

陈绿莎幼时性格顽劣,尤其喜好捉弄周静生。抢他零食,夺去他正在看的书,或是在他认真写作业的时候,像粒炮弹一样闯入他的房间,逼他念一篇佶屈聱牙的古文故事。周静生从不抗辩,几乎可谓逆来顺受。

周宁生是完美的。

持这一观点的并不只陈绿莎一人,周静生将其贯彻得更为彻底。他与周宁生上同一所小学,上同样的兴趣班,穿同样的衣服,甚至连餐具的花色都要选一模一样的。大人常常笑周静生是哥哥的小跟班,但周静生自己似乎从不在意。

陈绿莎读小学,与周家兄弟在同一所学校。

放学时,陈绿莎坐在周宁生的自行车后座上,遥遥领先;周静生跟在后面,费力蹬踏板,气喘吁吁。陈绿莎心生恶念,说要赶去前面音像店抢刚上新的专辑,催促着周宁生骑得再快一些。

周静生自然追赶不及,他笨重的身体突破极限般地向前倾去,脚下越蹬越块,脸涨得通红一片。

这样的画面自然与“赏心悦目”无关,陈绿莎望着那被越甩越远的身影,心里冒出这样模糊的念头:为什么要还要追赶呢,放弃就好了呀,多狼狈啊。

后来周宁生在风云人物的路上一骑绝尘,收获无尽的宠爱;周静生仍然肥胖,仍然讷言而寡合;而陈绿莎不知哀愁,期望这样的日子天长地远,最好永远不要有长大的一天。

然而十岁那年,周爸爸工作变动,要举家迁往北方。

搬家那天,陈绿莎去周家送别。大卡车停在门口,周家父母和周宁生正帮忙往车上搬运行李。周宁生看她瘪嘴又要哭,蹲下身来柔声安慰:“阿绿已经是大人了,别哭好不好?寒暑假的时候,你可以去找我们玩。”他指一指屋内,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外面热,你进去陪静生说说话吧。”

周静生坐在卧室窗前,穿着衬衫,鼓起的肚皮将扣子绷得摇摇欲坠。他正襟危坐,脊背挺得笔直,手里捏着钢笔,不知道在写什么,一笔一划落得缓慢又谨慎。

陈绿莎没有走近,遥遥地站在门口,那个一直受她欺负却从无埋怨的周静生,在泪光中的身影渐渐模糊不清,“周静生,你们都走了,我怎么办?”

周静生合上钢笔盖子,转过身来看她。陈绿莎第一次注意到,逆光之中,周静生有那样一双好看的眼睛,像是盛着沉睡的湖。

他似乎不知如何安慰,走上前来,给了她一个笨拙的拥抱。

3

陈绿莎的童年,在周家搬走那一天真正结束。她似乎一夕长大,开始觉得学校里那些不知忧愁的笑脸幼稚得可笑。

两年间,陈绿莎与周宁生最多的交流就是书信。她向他抱怨烦闷的生活,上涨缓慢的考试成绩,也分享一些开心的事,譬如他们搬走的院子里,蔷薇花开了,还如以前一般繁茂。

信的末尾,她会留一句“问周静生好”。

她的信,周宁生每一封都回了,但内容简短,三言两句的开解,或是劝她好好念书。有时,信封里会夹几张照片,晚照,落叶,或是北国积雪的街道。

小升初的那个暑假,陈绿莎去了一趟北方。

周宁生又长高了,他站在出站口,高大的个子把白色T恤撑起来,整个人好看得耀眼,像是微风拂过夏日时,那些在自叶间落下的光。

等打过招呼,陈绿莎才发现站在不远处角落的周静生。他长高了,也瘦了很多,但仍未脱离“胖”的范畴。他穿着和周宁生差不多样式的T恤,耳朵里塞着耳机,像个与世无争的影子,直到陈绿莎看过去的时候,才抬起眼来与她对视。

暑假里,周家兄弟连同周宁生的一位朋友,带着陈绿莎从早到晚的疯玩。周宁生的那位朋友叫卫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当地特色如数家珍。三人领着陈绿莎去去吃正宗的豌豆黄和驴打滚,在树木葱茏的老胡同里走街串巷地寻一家最好吃的烧饼。

他们最常去一家溜冰场,陈绿莎平衡能力不好,每一次都摔得鼻青脸肿。

傍晚,整座城市在浓稠的暮光里如浪人微醺。

从溜冰场出来,周宁生从背包里拿出喷雾,处理陈绿莎手腕和脚踝上的瘀肿。

他半蹲着,动作轻柔和缓,仿佛在他指尖的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古董瓷器。

陈绿莎屏住呼吸,不敢低头去看周宁生。他问了她许多句“疼不疼”,她笨拙地摇头,不觉得疼,只是很慌,心里又是说不出的欢快。但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一点似懂非懂的茫然。

那个时候,周静生就站在建筑背光的阴影里,耳朵里塞着耳机,安静如一道影子。

陈绿莎发育晚,直到上了初中,身体才开始飞快地抽条。

少女的骨头里像是埋了一把火药,噼里啪啦燃烧,她常常半夜腿脚抽筋,痛到醒来。她给周宁生的信里,开始夹杂少女的委婉心事。信总是写得晦涩难懂,但又会露出一些藏不住的尾巴,既怕他发现,又怕他不能发现。

周宁生的回信的频率与内容照旧,仿佛对她呓语般的试探一无所知,回复她的仍然是大哥哥式的叮嘱。

他给她的照片,她一张一张都收好了,夹在牛皮封面的活页本里,厚厚一沓,将封面撑得鼓鼓囊囊。

年岁随着本子的厚度一同增长,后来周宁生高中毕业,去了国内地质专业最好的学校学地质勘探;周静生减肥成功,延续了他哥哥人见人爱的传统,街坊四邻总夸周家一门两兄弟,一个比一个俊俏。

周宁生去读大学之后,陈绿莎仍然同他保持书信来往,只是频率再不如以前那样频繁,时常三个月寄一次,内容丰富,远超过信件的范畴,成了一个重磅的包裹。周宁生也回以她同样的内容,寄来大学里随手拍的照片,或是野外发现的稀奇古怪的植物标本。放假的时候,陈绿莎也会去周宁生的学校参观,跟他逛地质博物馆,听他讲那些矿石背后的故事。

陈绿莎妥善规划着时间,她想等考去周宁生同一个城市,再将这些长达数年的心事告诉给他。然而变化发生得猝不及防——周宁生毕业,即将出发去往西南边境的深山里,做一项特别重要的勘探实验,归期无定,可能需要很久。

陈绿莎连夜赶去,在周宁生出发之前,见了他最后一面。

那之后,陈绿莎的身份,就从“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姑娘”,变成了“我女朋友”。

后来,周宁生嘱咐她“好好学习,等我回来”,就这样去了西南,一晃就是三年。

4

暴雨持续多天,淹了整片街道。

陈绿莎坐在教室第一排,塞着耳机听歌。视野之中光线骤然微微变暗,她摘下耳机抬头,“……周静生?你怎么搞得这么狼狈?”

他穿着西裤和衬衫,膝盖以下湿透,淌下的水弄得门前地砖湿漉漉的。

陈绿莎早上蹚水过马路,让水里的尖锐物品划破了脚踝,本以为并无大碍,一上午过去,整只脚发面馒头一样肿起来,每走一步都疼,无奈只能求助周静生。

“堵车了,我从路口走过来的。”

周静生将她搀扶至门口,微躬着背。陈绿莎惊讶,“你要背我?”

周静生不说话,维持这个姿势。她便爬上去,说:“你可别趁人之危把我摔下来。”

陈绿莎趴在他背上,嗅到他衣服上雨水的气息。他鬓边有汗,背着九十多斤的重量,想必并没有那样的轻松,然而他每一步走得极稳。

“周静生,你还记不记得,我被人欺负,你来找我那件事?”

那是在初中,班上的男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智成长的速度却远远及不上身高,因此总会用出人意表的方式表达好感,陈绿莎就是这种幼稚表达方式的受害者之一。

语文课上学“踏莎行”,老师特意强调,“莎”在这个词牌名里面念“suō”。课后,后桌男生便开始叫陈绿莎“suō suō”,引得旁边一票男生争相效仿,他们起哄道:“suō suō,你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啊!”

陈绿莎绝非忍气吞声的性格,抄起椅上的书包便朝后座男生砸去。一时间一片混乱,装在书包里的牛皮本掉出来,照片散落一地。男生拖长音调“哟”了一声,蹲下身去捡,陈绿莎抬脚就往他手指上踩去。

后来家长出面,赔了那男生医药费,陈绿莎获得一次长达两小时的思想教育。从老师办公室出来,陈绿莎躲进厕所里给周宁生打电话,“嘟嘟嘟”声在空旷的夜里响了许久,电话拨了又拨,无人接听。

陈绿莎想到周宁生这时候该是在补课,他马上就要高考了。正要离开,手机突然响起,她急忙接起来,然而是周静生打来的,不是周宁生。

周静生说,“我哥手机落在家里了……我怕你有什么事?”他语气有一丝迟疑,“怎么了?”

陈绿莎眼泪就落下来,好像直到此刻才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委屈。然而她什么也不说,任凭周静生问了无数句的“怎么了”,也只是摇头,哭得毫无形象。

第二天晚上下课,在教室门口,陈绿莎看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半分钟过去,陈绿莎才敢上去相认,因为周静生实在瘦的太多了,整个人显出一种苍白的憔悴。他还是戴着耳机,那样沉默地立在走廊灯光不及的阴影之下,来往的女生忍不住回头看他,他却只在人流之中找寻陈绿莎的身影。

他们在夜色中往家走去,陈绿莎和周静生解释自己昨天为什么哭。

周静生说:“风吹笋箨飘红砌,雨打桐花盖绿莎。”看她疑惑,他又解释,“……元稹写的,意境很美。”

陈绿莎立刻笑了,她绕去他跟前,晃一晃他清瘦的胳膊,“周静生,你怎么瘦成这样啊,以后我还怎么叫你胖子啊。”

直到这时候,周静生才告诉她,自己小时候患有慢性病,吃的药里激素含量很重,所以体重居高不下。陈绿莎惭愧不已,为年幼时那些顽劣的捉弄道歉。

周静生垂下目光,那眠着湖泊一样的眼睛认真看着她,好像能看穿她所有的心事,“……你不用道歉,你知道我不会怪你。”

那其实已经是过去很久的事,陈绿莎却能记起每一个细节。

周静生说:“记得,怎么了?”

“周静生,最近我常常会觉得,我的世界除了你就没有别人了。”

三年间,她的生活单调枯燥,和极少的人保持社交往来,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周静生。他于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幼稚的少女时期,陈绿莎曾给身边的人按照重要程度排了序,周静生毫无争议地排在最末。可是,三年朝夕相处,周静生的“排名”,也许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很多的人。

他似乎总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像是跟在身边的一道影子,平常无形而无声,但只要走到光下,就能发现他的存在。

她感觉到周静生脚步停顿了一瞬,“……你还有我哥。”

“……可是他究竟什么时候回来呢?周静生,你说,他还会回来吗?”

对比而言,周宁生呢?周宁生只存于三月一次的厚重包裹之中,是那些信,那些照片,那些她未曾得见的世界。可它们那样抽象,连同周宁生这个人的存在,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三年不见,她甚至开始记不清他的样子,更记不起他说话的腔调和语气。

周静生沉默许久,“会回来的。”

陈绿莎喃喃:“是吗……”

5

连日暴雨结束,城市进入无止尽的炎夏。

陈绿莎没想过在这个南方的城市,会遇到周宁生昔日的朋友卫恺——还记得他,连陈绿莎自己都觉得惊讶。她与他不过数面之缘,当年她去北方玩的时候,卫恺就是东道主之一。后来陈绿莎去周宁生的学校拜访时,也与他见过几次。

那天,陈绿莎在商业中心买过东西,去周静生的公司楼下等他,准备一同回家。

大楼一层的星巴克门口站了一个人,打电话的那个人有些眼熟。陈绿莎打量许久,觉得似乎是熟人,但一个名字在舌尖滚了许久,但始终叫不出口。

那人打完电话,不经意地转过头来,与陈绿莎视线相对。片刻,他忽朝着陈绿莎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你是陈小姐?”

陈绿莎认出他来,打声招呼。

卫恺上下打量,笑问:“这几年过得还好吗?”

陈绿莎点头,“还好。只是周宁生还没回来。”

卫恺笑容里藏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小周在照顾你?”小周是指周静生。

“……是。”

“小周挺不容易的。”卫恺不再说什么,抬腕看一看手表,“……还有事,先走了。”他抽出一张名片递给陈绿莎,“有需要可以联系我。”

陈绿莎目送卫恺上了车,消失于车流之中,觉得这一番对话有一些奇怪,但说不清楚是因为什么。

卫恺前脚刚走,周静生后脚就到。他神色紧张,急切地问:“卫恺跟你说了什么?”

陈绿莎莫名其妙,“没说什么啊。”

周静生眉头紧缩,向着卫恺消失的方向看了许久。陈绿莎忍不住伸手,碰一碰他垂在身侧的手,明明是这样热的夏天,他手指凉得吓人。

“周静生,你怎么了?”

周静生将手抽回,摇了摇头。

一周后,陈绿莎跟周静生一起回了家。陈妈妈的生日办得简单,只是寻常家宴。周静生的到来,让陈妈妈十分高兴,她拭了几滴泪,郑重道谢。

陈绿莎笑说:“妈,只是来参加个生日,至于吗?宁生哥哥工作忙,不然他肯定也会回来参加的。”

气氛沉默一瞬,陈妈妈低下头去找餐刀,仿佛转移话题般说道:“饿了吧?吃蛋糕吃蛋糕。”

兴许久未归家,过去常睡的床铺,竟然让陈绿莎觉得万分不习惯。到了半夜,仍然辗转不能成眠。她起床去洗手间,忽然听见客房里传来说话的声音。

她静悄悄靠近,屏息聆听,对话的是陈妈妈与周静生。

“……静生,让莎莎回家吧。”

“没事的阿姨,对我而言,只是举手之劳。”

“可你还年轻呢,不能再这样继续耽误你的时间,你还有自己的日子要过……”

“这是我自己愿意的,我想照顾阿绿一辈子。”

听见对话似乎停止,陈绿莎立即蹑手蹑脚跑回自己卧室。她躺回床上,无法平静,这一番交谈云里雾里,什么叫“照顾”?她自己好手好脚的,哪里需要人“照顾”?

陈绿莎胡思乱想,凌晨方才睡去。

不知怎么醒了,头有些痛,起床打开大门,发现外面暴雨如注,天色暗透了,分不清是夜晚还是清晨。她上了停在门口的汽车,发动车子,天色黑得不见五指,近光灯的范围里能见度极低,她出来没穿着外套,冻得手脚僵硬。

这时候,她突然发现路中站了一个人,急忙打方向盘,然而已来不及。那人穿着长款的黑色风衣,在近光灯迎上去之时,回过头来看她一眼……

陈绿莎尖叫一声。

心脏骤然狂跳,她睁开眼,发现是梦,那个困扰她一年多的梦。

然而……

陈绿莎坐起身,大口喘气,摸过床边柜子上手机,给吴教授打了一个电话。

“……我看清楚那个人的脸了。”

打完电话,陈绿莎拉开窗帘,看见外面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街道上蛰伏着电线杆拖长的影子,那样沉默,像是封缄了秘密,守候着黑夜的骑士。

6

一周后,陈绿莎上完课,接到吴教授的电话,说有意外的发现。

陈绿莎赶去心理咨询室,吴教授将一只牛皮纸袋递给她,“很巧,上次你来找我,我同侪前来拜访我的时候看见你了,觉得你眼熟。后来,他回去翻档案,发现了这份资料。按理这些应当保密,但我觉得兴许对你的症状有帮助。所以本着治疗为先的选择,我擅自看了资料。”

陈绿莎深感震惊,“……您,您的意思是,我曾经咨询过心理医生?”

吴教授深深地看着她,语调愈发轻柔,“……绿莎,如果你想知道真相,我希望你能配合我做一个催眠治疗。”

7

陈绿莎第一次来这个出现于周宁生的照片中多次,却从未抵达过的西南边陲深山之中的小乡村。

下飞机,乘大巴,再步行两小时,一路辗转,才到达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林中路崎岖,她跟得不算紧,差一点迷路。

越过田畦,在绿树掩映之中,出现了几栋瓦房,炊烟袅袅,已是正午的光景。眼前所见,与照片里的场景一样一样重合。

陈绿莎深深呼吸,不紧不慢地继续往前走。

那几栋瓦房之中有一家小卖部,小卖部白色泛黄的墙上,拿毛笔粗糙写着“冷饮、汇款、收发信件”等字样。

在离小卖部数百米的地方,陈绿莎停下了脚步。

她看见小卖部里跑出来一个**岁的小男孩,手里举着一台相机,向着来人邀功似的举过了头顶。随后,一大一小的两个人,一起走了进去。

陈绿莎踌躇许久,终于还是跟上前。

小卖部推拉玻璃门已经不太灵光了,推开的时候,发出吱呀的声响。这声音太过嘈杂,无法忽略,于是趴在桌上一大一小的两个人,齐齐地转过头来。在他们胳膊肘下的那张破旧木头桌子上,摊着无数冲印出来的照片。

在转过头来的那人眼里,陈绿莎看见了沉睡的湖泊。

在那次催眠治疗结束之后,陈绿莎想起了事情的所有经过,并且给卫恺打了电话求证。

那年她同周宁生告白,周宁生并没有答应,但或许是害怕让她伤心,他也没有拒绝得太过彻底,只是说,从未曾从恋人的角度思考过两人关系。

于是,她任性地请求他认真考虑,在三个月后,她生日的那天,再当面给她答复。她知道以周宁生凡事认真,决不敷衍的性格,一定不会拒绝她的这个请求。

三月之约很快到期,周宁生请了假,千里迢迢自西南小村赶回来。那一天飞机晚点,周宁生抵达的时候已是深夜,雨下得太大,他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疲劳驾驶的出租车没有及时踩下刹车,直冲而来。

那一天,成了陈绿莎无法逃避的梦魇。她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周宁生——那个反复发生的梦就是这一潜意识的印证,梦里她是肇事者,那个徘徊于街道中心的受害人就是周宁生。

为了逃避现实,她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篡改了记忆,抹除了周宁生意外身亡的既定事实,也杜撰了自己与他的情侣关系。

周静生带她去看过半年多的心理医生,于事无补。于是,他便费力地替她继续维系那些幻想中的现实。

他替她办了休学,将她带到了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们的南方城市,将事实被人戳穿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他叮嘱所有认识周宁生也认识陈绿莎的熟人,不许提及周宁生已经死亡的事;同时,他每隔三个月去一次周宁生曾经工作过的深山村落,委托小卖部老板娘将他准备好的包裹寄送出去,并带走老板娘的孩子随手拍摄的底片,回到城里冲洗,再于下一次拜访之时带来。

这样的工作,他持续了三年。

卫恺告诉陈绿莎:“……小周一直都挺羡慕周宁生,不然不会从小到大,做什么事都模仿他。最绝的是,他把周宁生的字迹学了个十成十,还帮周宁生代写过作文。要不是周叔叔劝阻,估计大学专业他也会跟着报一样的。”

于是,当周宁生死亡之后,只有他,如殉道者般背负起本属于陈绿莎的枷锁,为她维系那些一触即碎的梦幻泡影。

陈绿莎想到周家搬家的那一天,她进屋去找周静生,他正捏着钢笔,谨慎而认真地往纸上落笔。

她仿佛能看见那样的场景:一直被称之为哥哥的小跟班的胖乎乎的男孩,怀着执拗而又虔诚的心情,一笔一划地学习着哥哥的笔迹,好像那就不得不遵守的神谕。

他是一道影子,对所有秘密守口如瓶。

她的心里暗无天光,而他是夜的骑士。

有风吹进来,正午烈日之下,小卖部玻璃拉门上贴的破旧海报,被刮得哗哗作响。陈绿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几乎在一瞬间就落了下来。

于泪光之中,她凝视眼前的人,她不会认错,这是周静生。

那些数以万计的漫长岁月,和他一样寂静无声。

“周静生,我抓到你了。”

8

小时候玩捉迷藏。

那时陈绿莎八岁,周静生十岁,周宁生十二岁半。一群大小孩子,占据了一个废弃工厂。口哨声吹响,大家四散逃开。

陈绿莎仗着身体瘦小,躲进了一处通风管道里。

起初,她还在为大家一个一个被发现,而自己还藏得好好的沾沾自喜,直到吵闹的声音渐渐消失,似乎所有人都离开了工厂——他们没发现她,或许以为她自己先回去了。

那样的寂静让人恐慌,陈绿莎敲了敲管道,无人应答。她顾不上输赢,被抛下的恐惧占据了上风。她缓缓地往外爬,被管道里的灰尘迷了眼,几乎要哭出来。厂里没有人声,只有穿堂风呼啸而过。

终于,她看到一丝亮光,探出头去,发现水泥地上拖着一道长长的影子。

她惊喜问道:“宁生哥哥,是你吗?”

她飞快地钻出管道,抬起头,发现逆光的大门口立着一道身影,那样沉默,好像已经等了她很久很久。

她什么也顾不上,朝着那道影子飞奔而去。

那人有一双好看的眼睛,像是沉睡了一整个夏天的湖泊。

他是周静生。

“阿绿,我抓到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