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恩典
且说贾家被查抄,成年男子流放梅岭,其余人等包括女眷,则没为官奴。所谓官奴,也分三六九等。
年纪大的,分给直殿监管,在两宫东北角,出了银汉门,有一排低矮的棚子,住着这些官奴,专门给宫里的贵人刷马桶。
邢夫人、王夫人等被分到这里,一闻那味道,几乎昏厥过去,心想着:与其这样,不如被发卖的好。譬如那尤氏,如今倒还有个安稳的住处,还有小丫头伺候,不用干这等低贱的活计。
年轻点的、且嫁过人的,如凤姐、宝钗、赵姨娘等人,则在浣衣库里浆洗、缝补衣服。不过,她们也不住宫里,同样在宫外有专门的棚子让她们住。
世祖皇帝怕这些女人稍有姿色的,勾引宫中的皇子甚至皇帝,带坏了宫中的风气,所以罪妇们住在宫外浣衣库,经手的衣物,其实都是宫女们的东西。只有小选进入宫中浣衣局的那些宫女,才配触碰贵人们的衣物。
而未出嫁的罪女,可以经过小选,进入宫中,也有直接让其他局司挑走的。譬如巧姐儿,生得面容姣好,识文断字,还通音律,叫教坊司选走了。
贾家那些未成年男子,没为官奴,也是在两宫外头干些刷马、劈柴、烧火、送货等杂活。少数有志向的,还能买通那“刘一刀”,眼睛一闭心一横,索性寻另一个出路。
燕临是知道这些的,但他不想让黛玉担心,故而再三叮嘱蒋嬷嬷,不要将外头的消息递进来。小石桥那边,也暂时不要让黛玉过去。
蒋嬷嬷应了,又亲自去了一趟小石桥,看望尤氏婆媳和惜春。现在这几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欲救荣府等人,又不得法。
一见蒋嬷嬷,这些人如见救星。尤氏连忙上前迎她,一边问道:“如今琏二奶奶她们在何处,我们可能去看望?”
蒋嬷嬷便说:“在宫外头的那几排房子里,琏二奶奶她们想是住那边,但等闲不许人探望。”
惜春急问:“可有赎她们的法子?”
蒋嬷嬷叹了一口气,道:“官奴不同于家奴,想要赎身,难上加难。不过十月十七,恰是皇后娘娘的千秋,今年虽不能大办,但按照惯例,会放出一批宫人,也会开恩,允许一些官奴赎身。届时,若能求得皇后娘娘的恩典,此事或可办成。”
尤氏和惜春听了,相视一眼,生出一些希望来,可转念又一想,如今她们都是平头老百姓,又去哪里走这个门路呢?届时,岂不是又要麻烦黛玉么?
蒋嬷嬷道:“等我们徐徐告诉少奶奶,如今不敢让她太担心。另外,元江郡主那里,想来也会想办法。到时,咱们一起使劲,争取把人赎出来。这里有一千两银票,是我们世子备下的,或许用得上。”
尤氏攥着银票,泣不成声。
等蒋嬷嬷走了,惜春也拿出一个小匣子,里面也有一些碎银和铜钱,零零总总加起来,约有四两多。
原来这些天,惜春制作的花笺打开了销路,连带着娘们几个做的针线也卖得很好。短短两三个月,净赚了四两多银子。
惜春管着账,如今把银子拿了出来,交到她嫂子手里,说道:“届时,咱们一起把人赎出来。”
尤氏一看那银子,又是哭又是笑:“我的儿,难为你都攒着。只是杯水难解车薪,你先收着吧,以后当嫁妆银。”
见尤氏还想着她的婚事,惜春十分气恼,但到底没有跟她嫂子拌嘴。这才多久,她嫂子已经从一个风韵犹存的贵妇,成了现在两鬓斑白的沧桑妇人。惜春不是不难受的,何必再拿话去戳她的肺管子呢?故而这一次,惜春管住了自己的嘴,只是拿起了画笔,埋头作画,争取多卖些钱。
尤氏也是感慨万分,往日里这四两银子够干什么使的?让姑娘少爷们开一次诗社都嫌少。如今惜春这孩子却郑重其事地存了起来。真是作孽啊!
姑嫂两个在一处说话,忽听外面有人敲门,多笙去应门,一见来人,愣了半晌,连忙迎进来,一面扬声道:“是平姑娘!”
平儿身后还跟着一人,竟然是刘姥姥。原来刘姥姥听到荣国府出事,连忙来京城探望。只是她身在乡下,得到消息也晚了,等她来到京城,贾府已经树倒猢狲散了。
可巧她遇见了正要被发卖的贾家的家下人,其中就有平儿。刘姥姥连忙拿出自己这些年攒的体己,将平儿买了下来,又问平儿贾家的事、可有去处。
平儿便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两人哭了许久,刘姥姥见天色不早,就将她送到小石桥的宅子来。
众人大难后相逢,又是相拥痛哭一场。尤氏见到刘姥姥,格外心酸,他们贾家虽说做了不少错事,但也帮过不少人,事到如今,真正愿意回报的,又有几个呢。
众人留下刘姥姥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她匆匆走了,却在房里留下了剩下的八两银子。平儿捧着银子,嚎啕大哭。
平儿住了下来,见惜春忙于作画、尤氏婆媳专攻绣活儿,她寻思着,也要出上一份力。平儿为人八面玲珑,索性由她招呼贵客。宅子前头的铺子也就开了起来,由平儿带着多笙,看管,而尤氏婆媳和惜春就在后宅忙活。
再说朝廷上,皇帝要整修河堤,偏偏这回,工部问罪了很多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最后皇帝点了林稹做钦差,只因当年他考中探花的一篇策论,正是写的“治河”。
黛玉这里听说了,赶紧去了一趟林家,拿出当年父亲的一份笔记。当年林如海先是任巡盐御史,后来又升了河道,于治河上也有一些心得。更重要的是,他之前的一个师爷,正是从前治水名臣于孝廉的侄子。
林稹一见族叔的笔记,如获至宝,跟黛玉打了招呼:“妹子,我这里要赶紧看看叔叔的笔记,招呼不周,让你嫂子陪你说说话吧!”
黛玉连忙欠身:“六哥自便,不必多礼。”
林稹去了书房,黛玉和江氏说话。江氏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留心黛玉的神色,黛玉有所察觉,但嘴上聊的还是家常。
沈老夫人尚在宫中,黛玉见江氏还要忙着给林稹收拾行囊,便不曾多待,很快辞了出来。回到侯府,黛玉坐定,便请蒋嬷嬷过来。
蒋嬷嬷见黛玉一脸严肃,不知发生了什么,抬眼看向站在黛玉身后的紫鹃,紫鹃摇摇头。
蒋嬷嬷笑问:“少奶奶,这是怎么了?可是林六爷出了什么事?”
黛玉道:“六哥还没出京,能有什么事。倒是蒋嬷嬷,您老可有什么事瞒着我?可是舅舅家里出了事?”
蒋嬷嬷惊疑不定地看向紫鹃,紫鹃也是惊诧莫名的样子。蒋嬷嬷无奈,主子太聪明就是这般难伺候,什么都瞒不过去。
林稹为何被点钦差?六嫂为何打量她的神色?黛玉仔细一琢磨,心里立刻猜疑起来,将听到的消息这么一串,越想越害怕。
蒋嬷嬷斟酌片刻,只能将荣国府被查抄的事说了。
当年宁国府出事,黛玉就料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不由泪落不止。
蒋嬷嬷上前与她拭泪,又说了燕临的叮嘱:“就等皇后娘娘的千秋了,几位奶奶也就受一时之苦,少奶奶切莫担心。养足精神了,才好求情。”
黛玉伤心不已:“当日外祖母去世前,与我说,若是有朝一日贾家有难,望我看在她老人家的份上,能帮则帮。我自然是要去求情的,不过只我一人,分量不够……”
快到重阳,各家虽不能办宴席,但送礼是不能少的。黛玉先是打发人往南安王府送节礼,顺便问问探春什么时候去上香。同时也不忘往忠兴伯家送了重礼,忠兴伯夫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心里一盘算,收下了礼,也回了礼。
到了约定的时日,黛玉和探春去永寿庵烧香,迎春正是在此修行,表姐妹们这才见上了面。几人害怕隔墙有耳,不敢纵情而哭,相扶着说了几句安慰的话,最后商定,一起去皇后跟前求个恩典。
千秋节那日,探春和黛玉递了牌子,入宫请安。皇后见她们相携而来,心中有数。到底是探春身为郡主,说话更有分量,便是由她求的情,黛玉只在一旁附和。
皇后点头道:“其情可悯,念在你和亲有功的份上,就允许她们赎身吧。哎,家里男人不省事,带累了全家,所以才需要贤妻劝谏。正所谓‘妻贤夫少祸’!”
众人连忙躬身再拜,连称“受教”。
等探春和黛玉告退,皇后看着黛玉献上的芙蓉石龙凤呈祥三足香炉,缓缓点头,不愧是贾敏的女儿,心思灵巧,品味不俗。
先里忠兴伯夫人已经入宫,皇后也从舅家知悉了她们的打算,就等着她俩来求情了。两个女子,一个为母家,一个为舅家,一个不忘本,一个念着养育恩,可怜可叹,可敬可爱,皇后也就顺势赏了这个恩典。
先前贤德妃所出的五公主,养在了皇后的膝下。日后若五公主问起母家还有什么人,难道要皇后回一个“你的外祖母在一墙之隔的银汉门外刷恭桶”么?这成何体统?!
尤氏和惜春等人得知皇后开恩,允许她们赎人,欣喜万分。探春和黛玉说定,探春帮忙赎贾家二房、也就是贾政这一支,黛玉则帮着贾家长房这一脉。
之前燕临已让蒋嬷嬷给了尤氏一千两银票,尤氏这里又有凤姐之前托付的钱财,想来也够了。
黛玉挺着大肚子,这一番奔波,难免累着了。燕临便让她歇几天,外面人等一律不许来打扰。
大家有用平板更文的吗?总感觉系统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我之前电脑更文完全没有遇到过bu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1章 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