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林家女相 > 第16章 两难自解

红楼之林家女相 第16章 两难自解

作者:霜雪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5 10:00:47 来源:文学城

该说不说,贾琏负荆请罪的操作既然走得通,也就意味着怡亲王并非江湖传言的那般油盐不进,而“筹款赈灾”,这次的差事“筹款”已经算是成了,倘若现在能做了怡亲王身边的人,只管那个“赈灾”,属于是既搭上了一艘好船,也没有得罪盐商的风险。

这让官员们或多或少都动了心,哪怕自己有官职在身上,没办法丢了手头的职责去舔怡亲王,家里的子侄总还是有几个的嘛。

但“动心”离“具体去做”还是差挺远的,别的不说,如今太上皇整了禅让这出,老一辈儿的夺嫡还没有完全结束,新一辈儿的皇子又长了起来,官员们各有各的站位,这会子去舔怡亲王,头顶上那位殿下会怎么想?

有这样的心态,少不得会唏嘘上贾琏没脑子,你宁荣二府几时给过如今的君上好脸色,这会子能舔出个什么结果来呢?

不过呢,在政治站位上没脑子是一回事,在具体事务上,官员们也不得不感慨,贾琏还是有点东西的——

怡亲王安排贾琏负责采买粮食往灾区运。

花钱嘛,似乎不是很难,但也得看在什么时候花钱,花了钱想达到什么效果,就现在而言,在灾年买平价且海量的粮食,绝对是个深奥的学问。

因为价格高了,怡亲王那里首先就过不去,价格低了,粮商绝对不肯卖,当然官府可以强迫交易,但“度”也是一个问题,倘若做得太过分,回头被人参一本谁也吃不了兜着走。

还有,几十万石的粮食,怎么保证里头没有腐烂的陈粮,怎么保证粮食里不会被人掺石头,怎么保证粮食能从江南安安生生运到灾区,灾区那边谁来接收,又怎么发到老百姓手里,怎么保证经手的人不会贪了这个救命的粮食?

这些事其实很多贾琏都鞭长莫及,尤其灾区那边实打实的需要各级官员配合,他才是什么身份,哪里配他来指手画脚。

但他还是一边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还用尽自己的所有能力,给怡亲王写了一份一点华丽辞藻没有,主打一个务实的条陈,条分缕析地写了各个关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里头甚至有俩错别字。

让怡亲王看得都有些感动,唏嘘于正经经过科举的官员可不会写这么务实的东西,贾琏文化水平虽然一般,这作风还真对了他的脾气。

贾琏呢,干得其实也挺爽。

他自己固然是个世家公子,平时也没少干斗鸡走狗横行霸道的事,但“良知未泯”和“精明干练”这几个字还是勉强担得起的。

如今既然是为灾区做事,上司又是可以通天的怡亲王,自己还被林如海告诫过,头还悬着个要被亲爹打断腿的威胁,那叫一个兢兢业业,一个铜板恨不得掰了两半用,每一袋粮食都要亲自验过品质,扬州城内粮商的存粮采购完了,还亲自带人出去采买,各个产粮的大庄子都跑过,和人家庄头谈存粮的买卖,真真是风雨无阻。

干是干了,但贾琏也担心,自己那么上蹿下跳的,所谓做得多错得多,在扬州城买粮食不会有太多奇怪的支出,出了扬州城可不好说,有些时候账目就不是很清楚,也已经准备好一旦怡亲王查问,他不行就拿自己的私房垫点儿,务必以“办漂亮了”为第一要务。

但让贾琏诧异的是,那些出门的差旅费招待费还包括运粮食的损耗等等贾琏原本觉得不好解释的账目,怡亲王都没有挑他的不是。

这并不是简单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绝对没有“水至清则无鱼,贾琏就是要拿点儿怡亲王也能认”,事实上,那些账目怡亲王也看,粮食装船往灾区运之前他也会去验,贾琏记账时匆忙之中出的错误,怡亲王都能一一指出,每每让贾琏汗流浃背。

贾琏能看出来,怡亲王身边,真的有高手。

于是只能更用心地办起事来。

这高手自然是黛玉,很多账目她甚至都不用算盘,看一看就大概能说出来哪里对哪里不对,哪个账目有不对头哪个地方是正常损耗,哪里需要怡亲王派人去验一下实物。

怡亲王都好奇过,还提前点了黛玉,你可别拿你在林家管家干这些干熟了来糊弄我,我家里的王妃还管账呢,也没少被那些庄头掌柜蒙蔽,为此我还出过好几回面呢,你这个业务能力还是有点超前了吧!

显得我的王妃很弱呀!

黛玉就小声道:“我没想拿在家中管家之事来解释啊……”

怡亲王扬了扬眉。

黛玉叹道:“盐商们的账可比我这表哥的难看多了,表哥至少是正经在干事情,只是人非圣贤,做的事情多了偶有错漏,那些个盐商,把账本粉饰得漂漂亮亮一点错揪不出来也就罢了,更有故意以小的错误来掩饰大的问题的,那什么问题是小错,什么问题是大错,小错不能深罚,大错不能放过,里头岂不是都是学问?”

林如海常年和这帮人斗智斗勇,属于是真·守护帝国财政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拿这些本来不便给女眷所知的材料教黛玉人心似海,黛玉就是没达到林如海的水平,审个贾琏的账本岂能不轻轻松松?

怡亲王知道黛玉是在给林如海说话,听得都笑了:“你们父女啊……”

笑完了,认真和黛玉说:“玉儿,本王本想在扬州再留个三五天,等这边收尾了,再往灾区去,但如今看来,我倒不想再待了。”

黛玉没反应过来:“啊?”

怡亲王沉声道:“这么多粮食运灾区去,倘若官员得力,完全可以以工代赈,既修好了河工,清理了土地,又能让老百姓度过难关,多少留些粮食过了明年的饥荒,等明年粮食打下来,这一场大灾便过去了。”

但如果官员不得力,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殿下想去盯着?”黛玉问。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怡亲王道,“筹款赈灾,原本是赈灾人人能干,筹款却需斗智斗勇,自然是扬州这边更加要紧,但如今筹款的事已经办完了,赈灾就要紧了起来,别让那边的蠢人把粮食祸害了才好。”

黛玉自然要问:“这边殿下就不担心了?”

“本王会留下人来听你差遣,贾琏的账目也继续由你盯着,外头的事虽由贾琏办,但一切事务和账目都还得由你决断,这钱来得不容易,务必每一分每一厘都得用在刀刃上。”怡亲王道,“待此事了结,本王会向皇兄为你和贾琏请功。”

黛玉并非争荣夸耀的性格,但也不会自卑得连功劳都不敢受,闻言一笑,答得大大方方:“殿下有精忠报国悲悯万民之心,黛玉纵使是个小女子,亦希望能附殿下骥尾,何敢言功?”

这是客气话 ,怡亲王也没往心里去。

但当天晚上,深夜,怡亲王悄没声儿地就摸到了林府。

如海亦未寝,无奈披衣起身,惺忪个眼神见了怡亲王,既不能发脾气,还得耐着性子问殿下您这大晚上的,要不要臣给您安排一顿夜宵?

夜宵就不用了,再把厨子喊起来做饭闹得阖府皆知,岂不是失了怡亲王夤夜而来的本意?

所以只是纯喝茶,林如海怨念地想年纪大了睡眠都不好了,您再半夜来找我喝茶我这日子是真的没法儿过了。

但也只能陪饮,一盏热茶去了寒气,怡亲王才谈起了来意:“林大人莫怪,小王有一个不情之请。”

——众所周知,发号施令的时候自称本王,有求于人就该称“小”了。

林如海能怎么样呢,林如海只能:“殿下请说。”

“小王耳闻。”怡亲王和声道,“夫人过世时,京中荣国老夫人曾动念让玉儿往京城去?”

林如海在心里警惕了起来。

无他,这是私事,怡亲王虽然和元嘉帝好得仿佛在穿一条裤子,但林如海自忖还没那个他们兄弟俩会讨论自己的地位,可怡亲王还能知道这样的事……可以揣测,荣国府已经成个筛子了。

至于怡亲王怎么也叫上了玉儿,林如海只能当做自己没听见了。

但无论如何,林如海面上还是保持了微笑,也没有隐瞒:“是,微臣以玉儿要守丧拒绝了岳母。”

“最宠爱的女儿留下的唯一血脉,如今失恃,老夫人自然心疼,纵使还要守孝,在京中守是一样的。”怡亲王也没有点破林如海——不知是有多大的压力,林如海都没有严格让黛玉守什么劳什子孝,纯是以一种有今天没明天的姿态在给她疯狂灌输知识,“要不,怎么会再派贾琏过来?”

林如海语气里难免带了些无奈:“是啊,岳母盛情难却,微臣原本想把琏儿多留在江南一段时日,多少让他看看我并未亏待了岳母的外孙女,回去了也好对老人家有个交代。”

“老夫人有老夫人的考虑。”怡亲王笑了笑,还劝上了,“小王与大人还算投契,也不怕被大人诟病交浅言深。”

这就是有话要说了,林如海凛然,恭敬答道:“是,殿下尽管直言。”

怡王开篇自然还得是那篇五不娶的话:“所谓丧母长女不娶,玉儿再留在林家,将来婚事怕是要被夫家挑剔的,老夫人想让玉儿到荣国府去,也是想有老夫人教导,将来玉儿出嫁时只说从小养在老夫人膝下,谁也不能说国公夫人调.教的人不好之故。”

“岳母是好意。”虽然掌权的男人谁也不会觉得五不娶是什么问题,但世俗的话嘛,林如海当然也要附和。

就是附和完了,还是没想明白怡亲王到底是基于什么考虑要和他谈这个,纠结了一下,说什么父女情深不忍别离怕是不能糊弄事儿,加上怡亲王这明晃晃的修好之意,他再纯打太极也不合适,便适当暴露了一点埋怨和解释了自己不想让黛玉过去的原因:“只是……殿下,这些年来,岳父家里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别的不说,二舅兄家中的公子,岳母也溺爱得太过……”

坊间都传那是个尽爱在姐妹脂粉群里打转的混小子,可是他贾家的公子和贾家的小姐厮混,只会被人说是兄妹情深,可贾家的公子和别家的小姐厮混,就不会有什么好话了。

怡亲王就是想听这个答案!

并且觉得气氛烘托得很好,当即道:“不瞒林大人,小王倒是有一个既不让玉儿承受丧母长女的指责,又不必让玉儿往荣国府去的主意,不知林大人想不想听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两难自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