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林家女相 > 第11章 三个方案

红楼之林家女相 第11章 三个方案

作者:霜雪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14:47 来源:文学城

怡亲王:???

……不是,他?

哦不,她?

咳咳。

怡亲王的年纪纵使不比林如海,今年也是三十四五的人了,十五岁大婚的皇子,早就妻妾成群儿女双全,要是看不出黛玉是个女儿家穿了男装,那才是见了鬼了。

可就是因为黛玉是个女孩子,还那么小……

“这可是政事。”怡亲王刚才还真诚敦厚的表情都严肃了起来,“林大人,臣不密则**啊。”

当然也不是说要黛玉是个男孩就能知道一些不便公开的朝政了,只是这么个时代,老爹在朝中为官,言传身教地让儿子从小明白一些规则,纵使偶尔让儿子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大家也不会当回事,可是让注定要嫁出去的女儿知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殿下。”林如海很镇定地开口,“臣敢让黛玉知道,自然有臣的道理。”

怡亲王眼眸微转。

林如海一年手上要经手这么多银两,皇兄不可能在他身边没有秘卫,林如海敢光明正大让他女儿参政,必然是有人授意。

总之和自己无关。

怡亲王笑了起来,以平常心道:“可纵使如此,小公子年纪应当不大,接触这些事的时日应该也不长,就怕说的不清楚,耽误了赈灾的事儿……”

这个年代男人的通病,觉得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总是不够信任。

林如海一点也不惯着,诚恳道:“臣那孩儿是有些奇异之处在的,殿下细问便知,倘若不堪使用,臣领罪便是。”

“大人言重了。”怡亲王自然要往回找补,“方才没细看,大人再把小公子唤出来?”

林如海便吩咐小厮。

黛玉再出来时,难免有些疑惑,但终究没有失礼,拜过怡亲王与林如海后,怡亲王便问起盐政上的一些账目和账目背后的人来。

黛玉不是很确定,小心看了林如海一眼。

见林如海微颔首,她才细细说了起来,因最近确实在用功,又兼被管家的事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很多事情不知不觉便融会贯通,答得分外流畅,就是林如海都有“我女儿又长进了”的感觉,第一次见到女孩子亦有这么大本事的怡亲王,简直头皮发麻。

很快打断了黛玉的话,爽快地进入了下一个话题:“小公子这么聪明法儿,我的身份,应该也猜了个差不多了?”

黛玉回答得非常克制:“您是贵人。”

怡亲王笑了一声:“那小公子知道我来做什么吗?”

“当然是为国为民之事。”黛玉回答得仍然滴水不漏。

怡亲王“哦”了一声,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

无法,黛玉只能往前再多走了一步:“家母还在时,大多数时间在家里,倘若偶尔去家里的庄子铺子里看看,不是庄头掌柜们做了什么错事,母亲要亲自去处置,就是庄子铺子里有些东西家里没有,母亲要亲自去拿了。”

很显然,你能心平气和与我父亲坐着谈事儿,那就不可能是我父亲做了什么错事,而是有些东西京城那边没有,你过来拿的,连“拿什么”都不用想,反正不可能是来运盐。

“既然知道我是来拿东西的。”怡亲王飞快地喜欢上了这个玲珑剔透的小姑娘,“小公子可有什么建议?”

黛玉又看了一眼林如海,这次看得明目张胆。

林如海当然也不可能只给眼神了,沉声道:“答话就是,看我做什么。”

怡亲王却领会了黛玉的意思:“罢了,小公子的建议回头再说吧,我换一个问题。”

黛玉悄悄松了一口气:“您说。”

“小公子愿意陪我巡这个庄子么?”怡亲王笑道。

这回黛玉就不看林如海了——都把她喊出来了,当然是经过林如海同意的,所以直接行礼道:“小子敢不从命。”

“好孩子。”怡亲王笑着拍拍黛玉的头,“那去收拾些东西罢,我们这就走。”

“是。”黛玉再次行礼,“贵人稍待,小子告退。”

林如海一直挺平静地看黛玉与怡亲王对答,待黛玉走了,才叹了一声:“殿下,臣只有这一个孩子了。”

在盐商们那里虎口夺食可不容易,无论如何您可不能让她出了事。

“林大人放心,本王膝下子女亦不多。”怡亲王这话说得多少是带了点真情,“能体会林大人的爱子之心,小公子此去,本王只把她也当自己的子女便是。”

林如海赶紧起身,按道理应该来两句谦逊的“不敢”,但一张嘴,情感上实在是说不出来,只好对怡亲王跪了下来:“一切仰赖殿下了。”

这里得说一句,黛玉确实先天不足,要换了给贾敏刚去世那会儿,黛玉当真就是风一吹就没了的美人灯笼。

但自黛玉管家之后,身体竟然慢慢就好起来了,比什么大夫开什么仙丹都好使。

林如海惊奇极了,为此还在闲暇时翻了不少医书,得的结论是……活动活动,还是有益于健康的。

所以才任黛玉跟着怡亲王去。

但怡亲王还是心疼小姑娘,吩咐了林如海弄辆马车,将车里垫得软软的,务必把旅途劳顿降到最低。

黛玉因为最近经常出门,倒不觉辛苦,只在马车上和怡亲王筹划:“殿下领的是到江南筹款购粮的差事,第一个见的就是家父,黛玉是否可以斗胆揣测,殿下这款预备从盐商处筹?”

怡亲王反问:“难道还有更好的主意?”

“那没有。”黛玉这个还是要承认的,“从商人身上想法子弄些银钱,总比搜刮小民百姓好些。”

“是该做如此想。”怡亲王道,“不过,在林府时我问你有什么建议,你欲言又止,不知何故?”

黛玉叹了一口气,反问起怡亲王来:“筹款之事,就是殿下不来,陛下一封密信,阿爹亦需奉旨,何以殿下要来呢?”

还不是为了保全我那已经在风口浪尖随时能跌下去的爹,而你作为亲王都能理解我爹的艰难,我作为女儿,难道不能心疼心疼?

他是巡盐御史,你要从盐商身上筹款,盐商第一个就得看他对此是个什么态度,对你的行为知不知情,是,官场上逢场作戏,谁多少都得演点儿,他就是知道了计策也可以装不知道,但纯然不知和故作不知之间,还是纯然不知安全一些。

怡亲王哑然失笑:“也罢,到如今,林大人已是听不到你我的谈话了,玉儿是否可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了?”

“是。”黛玉轻声道,“殿下,筹款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易者,无非殿下拿出圣命,让父亲召集各大盐商,说之以情,动之以理,也不要众盐商多付出什么,无非提前把接下来三五个月甚至是今年应当付的盐税先付了,盐商们纵使哭穷,到底不难于此,燃眉之急立解。”

怡亲王都笑了:“倘若真这么简单,朝廷何须派钦差来呢?”

还不是寅吃卯粮是大忌,皇兄的位置本就不是十分稳便,真干出了这种事,廉王肯定得趁机攻讦,太上皇手中仍有实权,回头会落个什么结果,当真不好说。

不过怡亲王也知道,谋士嘛,向来是给上中下三策的,找百姓摊派明显是下策,让盐商先交税勉强算个中策,这上策……怡亲王给黛玉递了话头:“说说难的吧。”

“是。”黛玉回答,“难的,就是让盐商们‘乐捐’了。”

可问题是,谁捐款是乐的呀?

什么黄河大水,什么国家危难,什么民不聊生,那是你皇帝的事情,是你家的江山,和盐商有半文钱的关系么?你整个皇室都在舒舒服服的养尊处优,正妃侧妃庶妃侍妾谁不是在穿金戴银吞金咽玉,你们尚且没有“乐捐”,现在倒指望上理论上连丝绸衣服都不配穿的盐商了?

怡亲王也知道“乐捐”难,腹中也拟了几条逼捐的计策,但无论是让官员们带头,还是干脆把盐商们召集起来不给水米饿他们几顿逼他们签字给钱,都太不体面了。

纵使干实事的人往往手没那么干净,也不是那么在乎体面不体面,但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想,怡亲王也不想去找盐商讨饭。

他便看向黛玉:“照你看,如何才能让他们‘乐’起来?”

黛玉的声音就压了下来:“原本不太好办,但殿下的仪仗还有好几天才能到扬州,殿下自己却已经带着亲卫到了,关键还没有人知道殿下已经来了,也就是说,倘若此时出事,谁也不会知道是殿下授意,那就好办了……”

怡亲王身体都前倾了,肃容问道:“你想出个什么事?”

黛玉声音更低,车是林家提供的,黛玉常坐,从熟悉的地方拿出了笔墨,给怡亲王说起自从林如海让黛玉接触公事以来,她了解到的江南的各大盐商和他们的产业。

末了,黛玉低声道:“黄河泛滥听起来千远万远,盐商老爷们未必能感同身受,也只能让他们受一受,才能理解国事艰难,才能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过,也需把握了分寸,略略给他们个教训,也便是了,纵使多的不能干,先逼他们多少拿些银钱来设了粥厂,让南下的灾民们有个着落,不能饿死人是第一要务。”

怡亲王听得,眼睛发亮。

就是对黛玉的最后一句,不是很认同:“分寸?”

分寸什么呀分寸,我带着王命旗牌来就是为了不讲分寸的!

偏偏怡亲王的声音不大,黛玉听不清楚,疑惑了一下:“殿下说什么?”

“没什么。”怡亲王微微笑了笑,觉得面前的究竟是个软嫩的小姑娘,一些过分凶残的话题……就不用给她说了,只问,“在给完了教训,逼他们设粥厂之后呢?”

黛玉笑了笑,和怡亲王嘀嘀咕咕了起来。

很快,扬州城外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从黄泛区过来的流民衣食无着,被逼无奈,饥寒交迫之际,虽然没有扯旗造反,但是火烧了某个盐商城外的庄子,粮食洗劫一空,金银不知去向。

关键是,一个活人都没能逃出来。

扬州震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三个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