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贾政的觉醒 > 第40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红楼之贾政的觉醒 第40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作者:张白纸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9 09:12:54 来源:文学城

之后两日,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带着孩子们一同施粥。待她们熟悉环境之后,又找到了新的事情做。

“宝钗仍管着生意就行,顺便与你母亲姨妈看管粥棚。”贾政吩咐道。

“黛玉探春宝玉三个,与我一起四处巡查。其中需要写告示的,或是写信的,或是向各处传递消息的,也由你们来做。”贾政又吩咐。

“另有一处专门照管各家小孩子的事情,那里虽有专人在忙,只是人手不太够用,便由香菱和袭人去那里帮忙。”

因为父母长辈要忙着搭建房屋,顾不上年龄太小的孩子,贾政便筹建了这么一处棚区,就像后世的托儿所那样。

孩子们各自都有任务,因要做不同的事情,心里难免有些新奇之感。

“你和妹妹也不要太劳累了,站久了不好。即使有心想多帮帮忙,哪怕与伙计们多换班几次呢?也不至于自己一站就是几个时辰。”贾政吩咐完了孩子们的事情,又来叮嘱王夫人。

王夫人与薛姨妈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如此劳累了三日的确吃不消。只是因为心里不忍,总觉得应当多做些事,才能帮助到这些无辜百姓,这几日也都憋了一口气来做事。

王夫人笑了笑,听进去了贾政的叮嘱。又取下颈间常戴着的佛珠递给贾政,说道“如今才发现带着这个做事并不方便,不如摘了的好。”又笑看贾政反应。

贾政接过之后,将佛珠缠了几圈,戴到了自己手腕上。还扬起手腕迎着光看了看,随后调皮地向夫人笑了笑。

“父亲,这些房屋要盖多长时间呢?”探春走在贾政身侧,问道。

“若是天气晴好,施工顺利,大约两个月就能盖好。”贾政回道。

说话间,他们走到了一处正盖房屋的农户门口,此时院子已有了简单的围墙,房屋基础架构也完成了大半。

“你们家几口人近日有没有腹痛或是生其他病的?”贾政亲切问道。

那年轻汉子摇摇头,笑道“多谢大人日日操心,只是我们附近这几家,都没有大事,整天忙着盖房子呢!”

贾政每日都要走访上百户农家,虽都是类似的问题,但他也没有丝毫懈怠。

了解情况后,他们又去了下一户,仍是相似。

“舅舅每日都像这样挨家挨户走访吗?”黛玉又问道。

贾政看看远处各家各户忙着搭建房屋的景象,笑着点点头,又道“洪水刚过,难免发生灾疫,又极容易传染。若是一个不小心疏忽了,到时弄得这上万人都病倒了,到时才是一筹莫展。”

宝黛探三个孩子一路上并不喊累,与贾政一同挨家挨户走访,有时探春与黛玉将贾政临时想到的事情写下来,又派人传到众官员处,由他们一一通知下去。

又走到一户农家,恰好是那日贾政交谈过的家庭。有一八旬老妇,一对夫妻带一双儿女。

这妇人本姓赵,她老来得子,又有了一双懂事的孙子孙女,其中欢喜自不必说。此时她仍身轻体健,帮着儿子儿媳干活。

“每日都有大夫来提醒我们,做什么清理?我也不懂,只是大夫总是嘱咐不食用生水,也不要用被洪水泡过的东西。我们都记着呢!”赵婆婆还不待贾政发问,自己先回答了。

说罢,她又拿出四个杯子,倒了些水。

“你们不要嫌弃,这杯子是我儿子用木头的边角料做的,水也是统一挑来的干净水,哥儿姐儿将就喝一点,你们一路走过来,也劳苦了。”赵婆婆捧着托盘,将水杯一一递到贾政与三个孩子手中。

贾政看孩子们并无一点厌恶的神情,也放了心。

“婆婆,你们盖房子的钱够用吗?”探春突然问道,只是声音有些低。

赵婆婆有些耳背,又问了一遍探春,这才回道“盖新房子,全不用我们自己出钱!衙门发了一点,听说老爷们也不知道从哪里找了好多富人,也给我们发了一些。还有那些善心人家,卖的木材也都不很贵,各处领的钱足足够用呢!”

赵婆婆在这边说话,她的儿子儿媳一心忙着干活,不敢耽误时间。

“婆婆,您的手受伤了。”黛玉突然轻声道,众人听了,也看了过去,是道小口子,冒了一点血。

探春很快拿出帕子,又扯成几条,紧紧裹住了赵婆婆的伤口。

“婆婆,大夫说了,只要身上有伤口,就及时包好,更不要沾了污水。”探春细细叮嘱了,又握住赵婆婆两手,轻抚着上面道道沟壑,想到了这些日子看到的许多人,她不自觉红了眼眶。

“姐儿是个疼人的,也不嫌弃我这个老婆子,好好的帕子就那么撕了。”赵婆婆边说话,边轻抚探春手臂,隔着衣服,她也不敢太用力。

“婆婆与我们说说怎么盖房子,怎么耕地,好不好呢?”黛玉突然说道。探春和宝玉也有了兴趣,围坐在一起,想听赵婆婆闲谈农事。

贾政见孩子们将赵婆婆围着,要听故事,就说道“她们几个孩子不懂这些,您讲一些让她们听听,我来帮您干活!”边说着话,就已经挽起袖子干活了。

赵婆婆本不太想讲,怕耽误时间干活。毕竟又不敢让贾政这位官老爷干活,只是贾政又很坚持,她阻拦不住。她看了看儿子儿媳,见他俩也无可奈何,自己只好听了贾政的安排,挑了些觉得有趣的,讲了一些。

黛玉本来就是随口一说,调节气氛的,并没有想到那么多。此时见自己一句话产生如此结果,心里也有些不好意思。只能按下不表,专心听赵婆婆讲故事。

也就随意说了一刻钟的时间,赵婆婆便不再说,看看贾政。贾政也不勉强,放下手里的活儿,寒暄两句,便带着孩子离开了。

“你们是富贵家庭的孩子,不懂平民百姓之家怎么过日子。如今洪水刚过,他们都要抓紧时间盖好房子,赶在入冬之前住进去。也就不太愿意浪费时间闲聊。”

贾政说到这里,摸摸黛玉脑袋,柔声说“黛玉不要因为这个不好意思,人都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如今多经历些,日后岂不是就遍晓世情了吗?”

黛玉听了贾政的话,笑着点点头,很快不再自困。

宝玉和探春却有些不好意思,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方面。

探春便说“林姐姐心思细腻,这并没有什么,方才我和二哥哥还要更傻呢!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了。”

“不是还有父亲为我们兜底吗?”探春又走到贾政旁边,笑道。

宝玉哪能想到这里,此时听了贾政与探春的话,仍觉得没头没脑的,只是他并不在意。

“方才赵婆婆所说真是有趣!在书院的时候,时清先生就教我们如何种地炒茶叶,只是我那时并不很在意没有认真去做。如今听了婆婆讲的,真是想马上试一试了!”宝玉笑着说道,他往往最能留意到有趣可玩的事务。

“既然喜欢,等空闲下来,我与你们一起将咱们的花园翻新一下,重新栽一些花草。”贾政说道。

孩子们听了,自然欢喜,方才的一点不快也就消散了。

再说袭人与香菱这边,正忙着照看小孩子。她们俩年纪也不大,都只有十来岁,只是因为总是伺候别人,便也很会照顾小孩子。

此时香菱正逗着两个才刚会走路的小女孩,她们两个最小,需要人时刻看着。香菱拿了一只布老虎,与孩子玩。

香菱说话细声细气,待人又温柔又和善,天然一身受小孩喜欢的亲切感,这两个小女孩也就很粘香菱。

袭人照看几个六七岁的孩子,也都算懂事,并不胡闹,只是围在一起玩石子。

虽然贾政好心设了此处供灾民们托管小孩,好专心盖房子,只是但凡大一些,可以干活的孩子都在帮家人盖房子,所以此处倒并没有许多孩子需要照顾。

两个小女孩玩累了,一左一右靠在香菱身上。香菱拿随身带着的小梳子她们梳头发。

“你们两个饿不饿,累不累呢?”袭人问两个小女孩。可是两个孩子都玩得累了,迷迷糊糊哼了一声,便躺着睡着了。

袭人怕香菱坐在那里时间久了不舒服,就揽过来一个孩子,搂抱着她,减轻一点香菱的负担。

香菱轻轻抚摸着怀中小女孩的头顶,很是温柔地笑了笑。

“小时候的事情都不记得了,有时候好像能想起来父亲抱着我去街上逛庙会。人很多,四处都是吆喝声。冬天很冷,父亲将我抱得紧紧的,怕我着凉···”香菱缓缓说道。

说罢又轻笑着摇摇头,说道“有时却觉得这都是梦,并没有真的发生过···”

香菱说到这里,低了头,轻轻拍着怀中小女孩的脊背。口中轻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这大约也来自梦境。

自从五六岁被人贩子拐走后,香菱再也不敢回忆过去的事情,自然也就不记得了。这不仅出自于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也是被打怕了。

袭人空出一只手,像香菱此时的动作那样,轻抚着她的背,柔声说“真真假假,何必分得清楚,就当那是确实发生过的又如何呢?都是独属于你的,永远都忘不了,也不会被人夺去。”

香菱抬头看了袭人一眼,又道“袭人姐姐说得对。”

“方才哼什么歌呢?”袭人问道。

香菱摇摇头“我也记不清了。”

袭人也不追问,哼唱了一首父母哄她睡觉时的童谣给香菱听。

孩子们又在贾政这里待了半个月,其间除了舍米舍钱,或有帮人传消息,写东西,或与贾政一同走访农户,记录各处房屋重建情况,此间种种,孩子们都做得认真,也的确收获良多。

雨彻底停了,书院那边也要重新开始讲课了。孩子们只好由王夫人与薛姨妈带着一起回了扬州城。

贾政也不需要时刻守在这里,他见一个月内并无灾疫发生,也就彻底放了心,留了两名官员在这里,自己也回了扬州城。只是需要将这几个月来各处的灾害数据,做好统计。并写好文书,上报给总督陈光和。

待彻底做好收尾工作,灾民的新居陆续完成。扬州也入冬了。

其间总督陈光和又上书一封,提到贾政在这次江南台风暴雨中的功绩。

圣上两功并算,派人送了圣旨到扬州,赏了贾政一些黄金白银。金银物品倒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圣上的态度值得琢磨。

贾政猜测,此前水匪一事大约因为忠顺王爷的缘故,圣上拿捏不准如何处理,这才拖了几个月,与这次治理水患一同处理了。

表面上看,忠顺王爷与圣上关系亲厚,只是何故忠顺王爷又要做鸦片生意呢?不知道圣上在其中又知道多少?

贾政因受到皇帝赏赐,并有天使亲送圣旨,其中不少圣上的勉励话语,倒是让他略放了心。起码现在,他还是个能臣,并没有杀身之祸。

便也不再陷入无止境的猜测中,放心准备过年了。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外过年,都有些思念京城的亲人。贾政与林如海这边早就派人送了年礼进京,并带了许多江南土产。

孩子们一起写了一封信给贾母,另外贾政与王夫人写了两封,一封给贾母,一封单独给王熙凤的。

才刚进入腊月,王夫人与薛姨妈就打点好了里外事务。幸而在扬州,并没有许多亲友往来,家中上下人口也少,王夫人难得过一个这么轻松的年。

此时贾政坐在炕桌前,王夫人坐他对面,桌上摆了几盘扬州常见的点心。二人刚用过晚饭。

“昨天读到哪里了?”贾政拿起手边的民俗故事,问道。

“我哪里记得?”王夫人笑了笑。她记性并不很好,许多故事也是一听就忘。再有最近杂事不少,更难留心于此。

“那我随便翻到哪一页就读吧。”贾政也无所谓。

“还是这间屋子最暖和了!”探春刚进门,搓搓手,略行了礼,就歪到了王夫人怀里。

“又胡说,你们几个的屋子用的炭,哪一年比我这里的少了?”王夫人摸摸探春头发,笑道。

贾政又听到窗外有人说话,偏了头一看,果然是黛玉宝钗与宝玉三个人,正齐齐站着,仰头望天。贾政也抬头看去。

“夫人看,正好是一弯新月!”贾政也觉得今晚的新月婉约可爱,指给夫人看。王夫人搂着探春,抬头略看了看。

探春将拇指食指比成一个圈儿,透过这圈儿看月亮,说道“月儿弯弯”,又去看王夫人,眯了眼睛道“像母亲笑着的眉眼。”

“扬州会下雪吗?”宝玉突然问道。

黛玉仰头累了,稍微靠着宝钗,笑道“并不很多,下起来也是粉一样的,和京城大不相同。”

“所谓瑞雪兆丰年,我也希望今年多下几场雪,明年有个好收成。”宝钗说道。

“宝姐姐很务实,但这种务实又很可爱。”黛玉笑道。

宝钗笑笑,挽着黛玉手臂向屋子走去。

“外面不嫌冷吗?父亲正讲故事呢!快来听!”宝钗黛玉刚走到门口,探春就掀起帘子将她们俩拉了进去。

“也不等我!”宝玉本来正在发呆,一回头却不见了姐妹们。他定神一看,原来黛玉已坐在了屋里窗边,正笑着看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