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甩性子不干了,皇后只好跟着一起离开。看着乌泱泱跪满的大臣,陆书扬不经感叹选秀的影响力。
除了他和纪尔朝以外,只有依稀几位站着的,就连有些是皇后提拔的官员都跪在其中,看来这后妃之家比什么都吸引人。
“跪是态度,大半人都跪了,有些人不想跪也要跪。”纪尔朝与陆书扬离开大殿后轻声解释道,除非是像他和陆书扬这样不怕得罪任何派系的人,不然很少有人不跟风。
“所以怎么收场?”陆书扬挑眉。
纪尔朝默然,此事他并无解法。更何况他是出来了,可除他以外纪家在京为官今日上朝的那些人全都还跪在大殿上,所以他也不能发表意见。
陆书扬没好气的瞪了纪尔朝一眼,转身看向了几位出来的王爷,“各位殿下有什么想法?”
“本王无权干涉此事!”瑞王淡淡道,他不会给陛下皇后添堵,可他也做不了什么。他爹爹的母家和外族不是世家,都还是依靠他和他爹爹才有如今的地位,帮不上什么忙。
瑄王今日难得上朝就遇上了大场面,无奈叹气,“早知道今天不来了,不过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有事你们吩咐一声,我朝堂上的事转不过来。”
瑄王很少插手朝政,现在刚刚进入朝堂自然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如果问他商业上的事他能说出花来,可赚钱和朝堂是两回事,他还需要时间慢慢来。
“太后可以出面调停。”珞王开口道。
珞王示意几人围过来靠近点,“选秀说到底是后宫之事,太后是陛下的亲生爹爹,只要他出面一切好说。”
“发生这么大的事太后不可能不知情,既然没有反应想来是不愿参与。”陆书扬默默道。太后在先帝时期一直不怎么得宠,可不一定愿意看见自己儿子守着一人。
“不需要太后开口拒绝陛下选秀,太后不会更不能开这个口。现在只是需要太后出面将朝臣劝回,后续的事我们可以再想办法。”
声音从身后传来,是一位世家的子弟,陆书扬和他并不相熟,好像记得他姓杨。
“杨大人怎么出来了?”陆书扬疑惑。
“本官刚刚并未跪下,一直在你们身后。珞王应该是本官的意思对吧,本官可以随你们一起进后宫劝叔叔出面和太后一起。”杨大人对着珞王笑了笑,“不介意吧。”
“不介意。”珞王微微一笑。
陆书扬往纪尔朝身边靠了靠,“我怎么闻到了八卦的味道。”
珞王大婚比他和纪尔朝早几个月,且一年之内就生了个女儿。不过珞王的夫君为人木讷老实,珞王不想他参与进朝堂的纷纷扰扰,便求陛下给他在翰林院安排了一个清闲的活,不需要上朝。
“他是慧太妃的侄子,杨家嫡长子杨予怀,更是杨家未来的家主。曾经几次求娶珞王被拒,至今未婚。”纪尔朝小声道:“其他出宫再说,你别多话。”
陆书扬心下不由感叹帝京八卦可真多,这些皇子世家玩的真花,关系也忒乱了点。
几人还未踏进后宫便遇上了太后宫中派来的人,太后称此事无需他们费心,后宫大权早就交给了皇后,他和太妃们都不会出面管这事。一切自有陛下皇后做主,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多管闲事。
见此几人只好先行出宫,只是太后传话颇为古怪。有点不像太后的风格,字字句句都在透露着一个信息,这是个圈套。
“各位无事的话本王请你们喝茶。”瑄王开口相邀,“本王新开了一家茶楼,尝尝吧。”
几人相视一笑,恭敬不如从命,便跟着瑄王来到了新开的这家茶楼。
元和贵妃虽出身低微,身后并无母族支持,但瑄王除了元和贵妃这个亲生爹爹,还有文定仁皇贵妃这个干爹。当年文定仁皇贵妃将嫁妆和名下产业大半留给瑄王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更有不少人等着看笑话。
结果,芷悦长公主和荣王这两位文定仁皇贵妃亲生的孩子压根就不把这当回事。不仅如此,更是将自己在帝京的产业都送给了瑄王。从此以后,瑄王摇身一变成为了最富有的皇子,再加上他那天生的商业头脑,很难说现在的瑄王到底有多富。
陆书扬看了一眼茶楼的地理位置及装潢设施,不由得心中感叹瑄王能力的确不凡。茶楼在帝京并不少见,可一般都是客人点完后由小二将泡好的茶水端上来。
这家茶楼却不一样,每张桌上都摆有泡茶的工具,客人点完以后可自行泡茶。未免客人不会,每桌都有一名小厮和一名丫鬟待命,看客人是否需要帮助。
既是自家的产业,瑄王自有一间专门的包间。几人进的是瑄王的专用包间,里面的装修更是奢华至极。
“瑄王不愧是富豪,别人都是财不外露,你是生怕别人不知道。”陆书扬看了一眼里面摆放的各种物件,无一不贵重。
“有喜欢的送给你啊,咱两什么关系是吧。”瑄王大方的开口。
陆书扬摇了摇头,“无功不受禄,咱两没关系。”
瑄王笑了笑亲手泡了一壶茶给几人各倒了一杯,“尝尝。”
品茗这种事一向为世家子弟所喜爱,纪尔朝和杨予怀对此点评了一番,瑞王和珞王兴趣不大,陆书扬就更喝不出差别了,对他来说茶都一个味,他们边关男儿喜爱喝酒。
喝完一杯茶后,陆书扬开口问道:“太后所言各位有何见解?”
“太后自然不会废话。”瑄王笑了笑。
“那就是帝后心中早有打算,今日早朝不过是一出好戏开场罢了,但本官好奇谁的主意。”纪尔朝思虑了一下,如果是早就计划好的,却一点风声都没透露,其中除了选秀之事以外,肯定还在算计其他。
几人不由的深思过后异口同声道:“陛下。”
皇后一般不会如此行事,秉持着闹大再一网打尽只会是陛下。正如当年的先帝,他们是都没参与,但还是知晓的,先帝后来为了应允对文定仁皇贵妃的承诺后宫不再进人,硬是自己挑事闹大给所有朝臣敲了一个警钟。
“不愧是父子啊,祁宸一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陆书扬冷笑一声,心想帝王者,诡计多端。
一个时辰后宫中便有消息传出,皇后颁布了旧年的官员考核结果和俸禄待遇。自然大多官员都不靠俸禄生活,但皇后还颁布了新的规章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一旦超过次数停职贬官事小,再不录用那就问题大了。
“陆大人在吏部看来早就知情啊。”瑞王笑了笑道,杨予怀在大理寺,纪尔朝在户部,他和瑄王身为皇室子弟各自管筹部门都不是吏部。
除了陆书扬在吏部任职,还有珞王是管筹吏部的。珞王明显和他们一样感到吃惊,但见陆书扬神色如常几人顿时有些明了今日之事的另一层含义。
被人点破陆书扬也不遮掩,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不过此事是安王离京前就和皇后商量好的,我只负责起草文书。”
“官员任命考核这方面一直是二哥和皇后负责的,只是没想到他们还修改了规章制度。”瑞王转念一想就明白了,“不过也是,混日子的官员太多了,是该整顿整顿了。”
不一会儿,便有人敲门,“王爷,有人来了。”
“让他进来。”
进来的是纪家的人,“公子,出事了。”
“直说吧。”纪尔朝淡淡道。
那人犹豫的看了一眼陆书扬,陆书扬挑眉,“怎么?你们纪家出事难不成是本官干的?”
纪尔朝无奈,只好先行告辞。离开前安慰了一下陆书扬的情绪,“我相信与你无关,我先去看看。”
“本官不怕他们。”陆书扬冷哼一声别过脸不再看纪尔朝。
纪尔朝叹了叹气先走了。
“皇后应当不会首选纪家动手才是。”瑞王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陆书扬。
二月末科考才结束,此次官员考核又正好遇上五年官员大换动的时候,其中可利用的空间很大。
大郢开国以来未防止官员长期在其位置上待久了,形成各自的关系网。每隔五年,朝中官员都会大调整一次,除了丞相,六部尚书等重要位置以外,其余位置都会有所调整。升迁或平调,或贬官便与吏部考核结果有重大关系。
“所以呢?”陆书扬反问道。
珞王和杨予怀对视了一眼,杨予怀想了想道:“杨家子弟不会畏惧官员考核,同样纪家子弟也不会。”
纪家是帝京第一世家,杨家是江南世家,他们两家的子弟就算是有纨绔不成器的也不会是在朝为官的那些。
但看纪家着急的态度,肯定是和纪家关系亲近之辈,那就只会是姻亲了。看来得罪的不一定是皇后,很有可能是陆书扬。
陆书扬从衣袖中抽出来几封信分别递给了几人,“这是皇后让我交给你们的,如果今晚宫门落锁前还跪在那的大臣,那就别怪他和陛下不客气了。”
瑄王吃惊道:“我身后可没有家族,怎么还有给我的?”
“你自己看呗。”
陆书扬并未打开看过,他只知道这里面的内容一旦流传出去那些世家朝臣一定会闻风丧胆。陛下和皇后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怎么会不提前计划,从先帝朝时期陛下就开始筹划了,其中更是有文定仁皇贵妃的相助,为了皇后这个侄子的后位,文定仁皇贵妃可是牺牲了很多。
选秀之局一旦开启就是结束,是以帝后从未放在眼里。大郢拥有兵权的人均不会对陛下守着皇后一人有异议,宗亲早就被解决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世家大族,文官老头子们就算是能闹掀起的风浪也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打从一开始帝后的目的就是官员制度重建和考核结果的实施。
瑞王感叹道:“大哥大嫂好算计啊。”
帝后算计的何止朝臣,还有他们几个弟弟。只要他们胆敢从中徇私护短,亦或者有偏心的对待,派系之分一目了然。
“水至清则无鱼,皇后说了不过分就行,你们看着行事。”陆书扬淡淡道:“对了,官员考核之事珞王是负责人,别找我。”倒不是他推卸责任,而是提前说明的好,有些事珞王做起来比他更方便。
珞王尴尬的笑了笑,“都是给大哥办事的,不敢当。”
说完珞王和陆书扬起身离开了,瑞王,瑄王和杨予怀叹了叹气。
“行动吧,晚了本王担心皇兄真的杀了他们。”瑄王将茶水一口饮尽。
这种迂回的解决方法一定是皇后劝过后陛下才同意的,不然以陛下的性格选秀之事肯定是以雷霆手段镇压。而且已经闹大了,陛下肯定不介意再闹大些,只要武官不反对,文官怎么闹腾也无用,陛下从来就没在乎过自己的名声。
陆书扬和珞王离开茶楼后便分开了,分开之前陆书扬对着珞王鞠躬感谢,“多谢珞王!”
“陆大人客气,举手之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