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61章 指鹿为马(三)

何处问长安 第61章 指鹿为马(三)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皇上的疯病又重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好。”

铜镜前的长叹划碎银罐中的涟漪,陈公明将象牙梳在玫瑰清露中点了几点,顺着垂落的青丝一道道温柔地梳下去,“今儿陶真人又进了几副丹药,说是服之定能坚身理藏、延寿长年呢。”

“哼,若真有长生不老之术,垂拱御世的不是秦皇汉武,也应是世庙穆宗,哪里轮得上皇上。”

“娘娘慎言,”陈公明警而四顾,将敛首侍立的众人屏退后才低声道,“娘娘,外人不清楚,您还不清楚吗?皇爷的怪病反复发作,若非合江总督进贡上好的丹砂入药,一痛一怒之后,还不知会出多大的乱子!”

“丹药能止一时之痛,却难除一病之根,如今皇上进药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如何收场?”皇后蹙紧眉间,声音中添上一抹本不属于她的严厉,“太医院和御药房里全是一群庸才,病病辩证不出,药方换了多少副也没有作用,终日只会歌功颂德泥首乞命——这些人就该严查!”

陈公明苦笑道,“奴婢同娘娘说实话,就是这些只会开四君子汤的医士、连草药都认不全的太监,都还是厂卫费尽心机寻来的呢。”大宣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医者单列一户,所业世代相习。然而万历之后,流民数量激增,户籍制度名存实亡。医户来源愈少,又因国库亏空补以捐纳之人,太医院医术之拙劣可想而知。御药房设于宫内,尚药、奉御、直长、药童俱以内官、内使充任。御医商议开方后,由他们配药、调药,熏陶日久,亦颇识药理。然而咸嘉末年北京屡破,御药太监或苟全于异族,或流亡于乡野,投奔南京者寥寥无几,锦衣卫与东厂太监遍访江南,选入御药房的新人也只是会背汤头歌、会识草药名,聊以装点门面罢了。

公明将个中原委向皇后细细说过,看金猊香炉吐出的香雾在她眼中蒙上愁翳,“派人到民间去寻技艺精湛的郎中,若厂卫不能,便要求各地督抚保荐——给他们下道密旨,若敢泄漏消息,定当严惩不贷!”

“是。”

“还有,无论何人进献的丹药,务必让进献者、内官依次试药,确定无恙后再呈至皇帝。万不可轻率贡奉,重蹈光庙覆辙!”

“都已吩咐下去了,还请娘娘放心,”陈公明将鬏髻笼在她盘起的发顶,又在前后插戴好金玉簪钗与押发梳背,“奴婢说句体己的话,皇爷得病早非一日,情况时好时坏,但总归不至危及性命。只要皇爷不在禁中折腾,娘娘又何必忧思多虑?还是保重自己的身子和腹中的皇嗣最要紧。”

待最后一样锦缎头箍贴额戴好,皇后低下了头。她的目光落向粗重的肚腹,流转出比成窑青花盖碗中的汤药还要浓郁的苦涩,“扶我去御座吧。”

陈公明忙将一应梳妆用具放回剔红堆漆圆盒,托着皇后的手臂向明间走去。深宫苦日长,十年的磋磨让玄鬓的芳泽与美目的神采一并黯淡。曾经的佳人如一件精致的薄胎瓷瓶,在被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打碎后,如今只剩下嶙峋的残片与狰狞的裂痕。宫女在御座上铺了厚厚的褥垫,她坐上去,还是觉得冷,于是又唤来身上的锦衾,燃起脚边的炭盆,张开面前的屏风。“公明,”皇后突然叫他,“之前在兴善寺求的平安符,你去寻来。”

公明弯腰称是,转身进了里间。

在这次有孕之前,皇后已经连失二子一女。身心的重创熬煎着她的生气,然而禁中宫外却无太多人怜悯,有的只是对玄而又虚的所谓“因果报应”的扺掌剧谈:林又汲凌辱杀害先帝的一双儿女,又薄情抛弃民间的亲子,娶了那样多娇妻美妾,却生不出一儿半女,这才叫“现世报”哩!所以当那名“伪太子”被再次押解京城并引发朝野的悍然震动,皇后暗命提督东厂的陈公明将他秘密保护起来——这既是为了保全天家颜面、平息民间哗论,更是为了给自己的丈夫赎罪,祈求老天垂怜,莫要带走她最后的孩儿。

皇后将平安符紧紧贴着锦被,冰凉的腹底才终于生出丝丝缕缕的暖意,“江永快回来了吧?”

“应就是这两天了,”陈公明跪在脚踏旁,用棉褥将皇后的双脚也完全裹住,“昨日已有锦衣卫出京相迎,路上耽误不了时间。”

皇后由林书桐想到江永,又从江永想到刚与景朝签订的和约,不由冷哼一声,“太仓库岁入不过四百余万两白银,景朝一开口便要走了两百万。冯渊偷鸡不成,蚀的却是朝廷的粮米——铸成这般大错,就该罢黜其官,抄掠其家,如此朝堂也整肃了,岁币也有了,”相形之下,皇后对忠恳为国、任劳任怨的江永更加赏识,她垂首看向陈公明,“公明,江总督的事情务要安排妥当。”

“都安排好了,娘娘放心吧。”

皇后轻轻颔首,随即眺向前方不远处的雕花嵌螺红木茶几,疑惑道,“今日的奏本怎么还没有送来?”

夏婉婉是弘光元年入宫做的皇后。她被采选的内官带走时,浑身被染料熏得五颜六色的爹爹哭喊着从染坊里跑出来,院中横着数十根竹竿,赤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的布匹在风中簌簌颤抖,被炫目的阳光一漂,都变成垂挂的白幡。

有鉴于前朝外戚擅权之祸,大宣定鼎之初便立制度于后世,凡帝室后妃,不可出于皇亲、勋旧、权宦之家,只可择家世清白的平民充任。朝中众臣以太(河蟹)祖祖训为据,力推夏婉婉履登后位,只为不让妖冶放荡之娼妓,再醮专幸之寡妇,稚年娇弱之幼女母仪天下。彼时林又汲正被夏婉婉的容色迷得神魂颠倒,欣然答应众臣所请,然而不久之后就移情别恋。喜新厌旧的天子再次沉湎于对酒色的追逐,空将皇后置于众矢之的——位卑者恨她出身低贱却骤成一国之母,貌美者嫌她虽有殊色而不懂扫眉施黛。君恩薄后,锦帐都寒,宦官宫女思她再无出头之日,侍奉起居也逐渐怠慢。夏婉婉在后宫举步维艰 ,直到陈公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他助她争圣宠,立壸范,谋太阿,也引她孤蝉鸣秋,飞蛾赴火,一切谤与誉、缘与劫,纵至身如飞絮,命若琴弦,也终究辨不清了。

陈公明在宦官中本算得上幸运。万历末年河北闹灾,为养活家里剩下的五个孩子,陈六的爹将最小的儿子送进了宫。时值梃击案发,万历帝见宠爱的郑贵妃陷于谋害太子的嫌疑漩涡中无法自辩,强令太子及文官不得再追究此事。作为补偿,万历帝为太子的慈庆宫增添内官、宫婢若干,时任太子伴读的王安见陈六聪明勤快、根基尚浅又是河北老乡,欣然将他带进慈庆宫,成为皇长孙林又深的玩伴。

不久神庙晏驾,光宗继位,太子伴读王安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光宗践祚四十日而崩,郑贵妃与李选侍为求后位匿禁皇长子林又深,王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江潮、刘一璟等顾命大臣联合救出又深并择吉即位。又深由是感激,下诏令王安掌管司礼监。日益得志的魏忠贤与客氏忌惮王安,于是从中作梗,不仅劝又深收回成命,还唆使前朝的给事中弹劾王安,降充其为南海子净军。南海子提督刘朝乃李选侍心腹,得宫中授意,将王安百般折磨致死。客魏搅动的恶风自宫禁侵入前朝,自前朝再席卷民间,似剪刀般裁去秉钧直臣、正人君子与元元黎庶的性命。在这场风暴中,身为王安义子的陈六却因与新帝关系亲密而未被牵连。林又深为他赐名“公明”,亲自点他去内书堂读书,由时任翰林侍讲的杨光中授其业。陈公明在内书堂阅遍四书,熟习判仿(注11),又读内令(注12)及《忠鉴录》《貂珰史鉴》以绳自身品行。咸嘉初年,他被拨为司礼监写字,掌印太监陈茂为其本管,秉笔太监王化德为其照管,自此忠心耿耿地侍奉新帝。若无杨光中废帝篡国及后续晋王反叛、萨人入关、南朝建立诸事,陈公明本可以由写字而升掌司、典簿、佥书,最终做到司礼秉笔乃至掌印,与内阁首揆对柄机要。

然而人生无常,林又汲在城破之前自缢于万寿山,王化德随后殉主。陈公明历经千难万险投奔留都,却遭留都宦官们的集体针对与排挤。他被安排在直殿监,日常洒扫之外,还被遣去做各种脏活重活累活,稍有疏忽便是一顿毒打。而后又不幸卷入康平公主之事,被死狗一般从东厂丢回直房时只剩下半条命。恰在此时,曾经收留他的南京留守太监也被杜聪暗害,陈公明在内廷的处境更加艰危。当将用鎗金彩漆漆盒盛放的一幅头面呈到皇后面前时,他已经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若被拒之门外,便将万劫不复。

陈公明出身内书房,骨子里带着书生士子的清高,对于谄谀苟容之事,他本不愿意做,但如今为全性命、偿抱负,他做得比浣衣局最低贱的品外太监还要得心应手。皇后来自平民之家,于理泽傅粉少有所知,留都皇宫久虚,更无熟掌程仪的内官。后宫嫔妃皆梳江南流行的挑尖顶髻和松鬓扁髻,形虽虚朗雅丽,却少庄穆气度。陈公明察知皇后在这些女子间的窘境,决心另辟蹊径,依照自己在北京侍候御前的记忆,借了千两印子钱打造了一套与先皇后所戴相似之头面,又偷偷潜进旧院,磕了不知多少头才学了一手梳发的本事。皇后谨慎地接受了他的美意,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对他愈发器重。陈公明识文断字,谈吐不凡,待她也无轻慢之意。梳发之外,他又为她到民间购买新奇之物,给她与父母带话,同她讲书论史,隐晦地将前朝内宫发生的急要秘辛透露一二。皇后为表感激,举荐他到司礼监做典簿。陈公明平步青云后不忘皇后提携之恩,两人在后宫结为同盟,相互依仗着各自立稳了脚跟,如同两条瘦藤攀援缠绕,总算不会被狂风轻易吹荡。

但藤蔓终究只是藤蔓,赤条条垂下,孤零零枯萎,再荡悠悠命尽而已。

自从薛青玄献上系园,林又汲便不常住在宫中。他在系园极少接见大臣,频有来往者无非是薛青玄、冯渊等阁臣,贴身侍候的杜聪、常九思等内侍,另外还有陶真人、伍真人等进献丹药的道士们。

与嘉靖帝与隆庆帝不同,林又汲虽用丹药,却不修道,终日依旧是“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注13)”。进药之后,口渴难熬只是轻症,太监们可以在酒中兑了水喂皇上喝下,躁怒无常才是更大的麻烦。癫症发作时,林又汲认不清人,对身边的近侍动辄拳打脚踢,神智极度紊乱时甚至随手一指便下令斩杀。及至熬过“气冲病灶”而“脱胎换骨”,他仿佛什么都不记得,重又笑嘻嘻地同太监们闹作一团。

这一日,林又汲从风暴席卷后的狼藉中寻出一丝理智,发现身体已被满厅的酒气浸泡得发软,他吃力地抬起头,看见一枚古铜色的圆月正朝他摇晃。

一旁的女子尚陷于欢愉的沼泽,见他醒了,挣扎着爬起身,抱着凌乱的衣裙朝来人跪下去。林又汲也顺着她的目光看向从交椅上站起的皇后,好整以暇地笑笑,“皇后倒是很少来系园。”

夏婉婉初初有孕,身形还未显。她向林又汲行了全礼,起身时有些头晕目眩,“参见皇上,”她强忍住从胃腔翻上的呕意,恭敬道,“内阁的票拟已呈至御案,近来广西旱情严重,恳请陛下怜悯千万灾民,及早批红,下发六部施行。”

“让杜聪他们去做便好。”

“皇上您忘了吗?杜聪侍奉不力,刚被皇上下旨砍了脑袋。”

散漫的目光霎时凝聚,利箭一般射向皇后。夏婉婉心内一凛,身体不由颤抖起来。陈公明上前一步想扶住她,伸出的手却被甩开。“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在说谎!”一道尖利的女声划破空气中的凝滞,“杜聪是皇后下令、随行宦官亲手杀的!她们趁皇上不备肆意诛杀御前公公,显然是图谋不轨,其心可诛!皇上千万不要被她们蒙蔽……”

“本宫禀告的是皇上,杀的是家奴,你有什么资格置喙?”恢复神色的皇后厉声喝道,“不过是个以色侍人的贱人,还妄想攀龙附凤、入宫为妃?只要本宫还有口气在,你便死了这条心吧!”

被戳中心事的女子气得脸红一阵又白一阵,抱着林又汲的撒娇道,“皇上,奴家一颗痴心全都系在您的身上……”

林又汲没有理她,只是盯着夏婉婉的眼睛,“除了杜聪,”他一字一顿,“常九思、何进忠一干奴才,都被‘朕’下旨诛杀了吧?”

“圣明无过皇上,”夏婉婉又行一礼,起身时头晕得更加厉害,“常九思、何进忠等人内以财货声色蛊惑君心,外借天子威权横行无忌,滔天罪恶,罄竹难书。陛下察其奸行,以急霆迅雷诛杀奸佞,满朝闻之莫不欢欣鼓舞,额手称庆于圣明天子也。”

圣明天子靠在坐塌上,松了绷在嗓中的弦,“只是司礼监空了,谁来批红呢?”

“皇上曾任陈公明为司礼监典簿,此人精明强干,办事稳妥,皇上可酌情升用。”

林又汲的目光在皇后与陈公明之间游移几番,嘴角挂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婉婉,”他呼出一口酒气,调笑道,“批红这件事,朕还是最放心你。”

“《皇宣祖训》早言后宫毋得干政,臣妾万死,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太(河蟹)祖还说内臣不得干政,违者立斩不殆,后继之君有哪位遵守了?莫说这百年后事,便是太(河蟹)祖钦定的继承人,不到五年就被成祖赶下了位——连儿子都不听从父亲的训诫,还能指望朕来听从?”林又汲嗤笑一声,“皇后啊,那不过件欺瞒世人、装点天家的漂亮玩意,让下面的人敬之畏之,奉为圭臬,也方便咱们随心所欲不是?”

夏婉婉更觉恶心,按着桌角干呕起来。

“你这是怎么了?”

“臣妾……偶感不适,许是方才在路上吹了点风。”

“嗯,那你先到交椅上坐会吧,”林又汲让陈公明从堆在醇醪美馔间的奏疏中取出最上一本,又偏过头,示意他递给皇后,“批一本给朕看看。”

皇后与陈公明快速交换了一下眼神,遵旨将奏本接过,“广西巡抚奏称当地旱情持续严峻,请求朝廷拨粮赈济。内阁拟票,言国中四处用兵,太仓钱谷不易通挪。巡抚可依景泰捐监旧制,就地聚粮,就地散赈百姓。”

监者,国子监也。捐监者,向官府缴纳定额财物以获监生资格也。入国子监进学者可免其家两丁差役,每日有廪稍之供,每岁有衣帐之遗,及至毕业,或在京闱参加科举,或至地方担任学官,从此解褐入仕,位尊而名崇。然而近世以来为解财政之困,朝廷屡开捐监,国子监生不胜其滥,以财利进身者无往而不谋利,以致端本澄源之地为财货所蠹。纳捐之举无异于饮鸩止渴,然世逢大难,口燥唇干,不饮鸩又能如何?皇后沉吟半晌,道,“此举似可解广西燃眉之急,但应再做规定,只许百姓捐纳本色粮米,不许捐纳折色银钱,以减官府贪墨盘剥之烈也。”

林又汲哈哈大笑,一面端起斟满的酒杯,一面将跪在脚边的佳人揽进怀中。佳人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将天子缠绕,“皇上,皇后说的对不对嘛,”她翘起朱唇在银杯的边沿一擦,随即点在他的脸颊上,“您这样纵容娘娘干预朝政,让那些言官直到了,可是会拿毛笔去戳娘娘脊梁骨的……”

“这是吃醋了,嗯?小姐,你且莫怨天,且莫怨天,怨天天远,况你的事难展转(注14)……”他收住唱腔,眼睛往站在一旁略显尴尬的两人一瞟,“你们先退下吧——对了,江永近来办事得力,皇后代朕赏他点什么吧。”

林又汲说这句话时,眼睛一直盯着陈公明。

夏婉婉同陈公明走出粉香盈堂,酒气熏天的花厅时,天边的满月面色苍白,哭了一地寒霜,群星自银盘飞溅而出,旋转着向她坠落。她卸下全部气力,靠在一块造型奇拗的太湖石后剧烈呕哕。陈公明帮她挡着风口,看她像一只翻转的口袋将进用的汤药、米水、点心全部倒出来,“娘娘,您……”“公明,扶我一下,”满脸泪痕的皇后娘娘靠在他的身上,阖眼良久,又伴着一声自嘲的轻笑睁开,“皇上哪里算是昏庸呢?他明明比朝中的所有人都聪明。”

薛青玄为他打理朝政,为防一家独大,他斜封冯渊与他分庭抗礼,见冯渊专擅军权,又扶植江永总督西南。杜聪、常九思等人为他搜刮财色,制衡外廷,替他担下作乱民间的罪名而死于非命,而后他又搬出坤宁宫与内阁相互颉颃——著她于炭火之上尚不满足,他还要用一二闲语挑起她对陈公明的怀疑,让她也做个孤家寡人。他在背后窥探着一切,权衡着一切,操控着一切,却看似无所用心,只是尽情地享受四方进献、臣仆谄谀!好一个高居深视、垂拱而治的圣德明君!

“皇爷临御天下十年有余,确有不露之才智,不测之机心……”

“那为何国家会衰微如此?”周围无人看守,两人说话也无顾及,“视人命为草芥,随诛随杀,处天下如私产,任取任夺。观朝堂异论相搅而不置一言,知民间生民疾苦只装聋作哑,行乐今朝,不问后世,他才是王朝走向覆灭的罪魁祸首!”

“娘娘莫要动气,保重身体要紧!”

陈公明适才连斩三人,身上血气仍重。夏婉婉一偏头,又和着眼泪吐出两口带着血丝的酸水来,“让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的小人坐上龙床,是整个民族的大不幸!大不幸!”

“启禀娘娘,奴婢刚刚去内阁取票拟,发现薛元辅被皇爷召到系园去了,冯阁老还在家中闭门思过,顾阁老将奴婢冷在阁外整整一个时辰,直到申时才见奴婢……”

陈公明呵斥自己的义子,“捡重点说!”

“是,”王秉忠“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顾阁老说,后宫不得干预朝政乃太(河蟹)祖遗训,凡有违者当处以极刑。内阁不忍见国政落于妇人阉竖之手,令客氏魏阉之乱复现于世间,故已将票拟直接呈至御前,听候陛下圣裁。”

“放肆!顾潜说谁是客氏?谁是魏阉?”

“公明,”皇后提醒他冷静下来,她在御座上挺腰端坐了两个时辰,如今已然十分疲惫,“既然阁老们如此说,那这批红之事,便等皇上病情好转后再说吧。”

注11:即对具体事务的处理意见,以便日后对外廷奏章进行批答、对阁票进行批红。

注12:即宣(明)朝历代皇帝对宦官的戒谕。

注13:引自前蜀亡国之君王衍的《醉妆词》。

注14:引自明代沈龄创作的传奇剧本《三元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1章 指鹿为马(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