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60章 指鹿为马(二)

何处问长安 第60章 指鹿为马(二)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江永为煜阳礼聘的妻子是蓟辽督师周绪的长女周瑛。赵周共结秦、晋之好,既是联姻结盟,庶同安危休戚,两人郎才女貌,更盟白首之约——这般公私兼顾,家国两便,总是长辈们最自以为是的一厢情愿。

细论周绪此人,其于大节无所亏缺,然对内闱却负憾良多:他离乡梓、赴京洛,曾有十余年屡试不第。周绪生性风流,舍发妻于乡间侍奉舅姑,自己则终日沉醉欢场,虽不至弃妇嬖倡,却也不少置妾别院之举。可怜他的发妻奔劳家事以致形容枯槁,兼又频妊不育久无子嗣,在乡里受尽了亲邻的冷眼。咸嘉十年周父去世,周绪辞官丁忧,未几萨军入关,京城告急,又被夺情起复。他遭到杨嗣昌、高起潜的暗算,险些丧命沙场。随行军中的妻子不顾有孕躬亲照料,丈夫虽转危为安,自己却形销骨立,次年诞下女儿后更是难以起坐。而后周绪赴辽东就任督师,母女留在京师为质。杨光中主持朝务,命江永将二人送回周绪身边,望其能安心抵御外敌。然而辽东气候何其恶劣,周妻到后病情急转直下,很快便撒手人寰。消息传回浙东,江永捏着好友书信长久无言,他想起那张惨白如纸的面庞,“她是被杀死的,”他喃喃道,“而我,也是刽子手之一。”

周妻终究是死了,冷漠的丈夫、嫉妒的乡邻、私斗的官僚与倾危的局势联合绞杀了她。受尽苦难的魂灵终于摆脱世俗的枷锁飞往天际,然而拨开烟云下视,她当看到周府华灯再掌,盛筵重开,新嫁娘在侍婢的搀扶下走近自己曾经的床榻,而留在世上唯一的女儿转作无根之枯蓬,终日飘寄于生父府中。廊下花草年年相似,但人情世事终归不似旧时了。

周绪来信向江永说起自己的苦恼。他膝下单薄,直到三年前继室才为他生下长子。周绪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取名周琛,爱之果如掌中珍宝。然而周瑞年届天命,此前见鲸鲵翻波潜浪于东海,枭獍肆行冯陵于华北,叹膝下之久虚,感去日之无多,遂将侄儿周瑞带在身边,教其治军理政之法,成其宽弘得众之望,本欲在百年后托以蓟辽,不料忽又有了亲子。“疲牛虽老,难舍舐犊之情;鸣鹤在阴(注7),冀盼应父之声,”周绪在信中写道,“但恐枝主之义不明,周公速隐公之祸,曲沃夺桐叶之珪。父子兄弟之间,情至迫切,执中实难……”

“广枝弱干,常有倾覆之忧,然芟枝则撼顿风烟,强干恐岁不相与。新建伯府百年萧墙之祸,吾兄不可不慎而察之,”自古疏不间亲,江永两不帮扶,只是劝好友谨慎,随即辞锋一转,“芝兰玉树,庭阶生辉,小径香花,亦堪惜怜,”他又写道,“煜阳与令爱鸳定亲既久,今西南初定,何不早合二姓之好?送亲路远,妆奁之事弟已置办停妥,无需另增途中忧劳。及来,则出阁、告庙、亲迎、拜堂等一应程仪,弟皆预为之备……”

江永做事素来周全,周绪无得而称。他本想最后再乔张作致一把,不料回信中“怜女尚幼,不忍骤离”云云被周瑛窥见,不需同江永三辞三劝,自己的女儿已向他横眉冷对。她从亡母之辛劳悔恨喋喋至继母之仇怨猜嫌,自生父之负心寡义呶呶至幼弟之傲慢专横,出言不逊近乎卷骂,却偏偏句句得理,“但恨吾非须眉,外不能拒虏寇于中土,内不能除奸妇于阃闱。惟愿早离辽东,不见兄弟束甲相攻于尔尸侧也!”周绪又羞又恼,一气之下撕了回信,当即从她之愿。然而当送亲的车队浩浩荡荡驶出辕门,久经沙场的老将竟也红了双眼,“小女骄矜,恳望恒之多加含容。”

“鲲鹏图南,斥鴳犹问奚适,鸿鹄远志,燕雀安可尽知?”江永在纸上这般赞叹道,“莫道女子难养,生女应当如是。”

此前江永在信中提到的“新建伯府百年萧墙之祸”,则又是一连串操戈入室、助仇为寇的波谲之事。新建伯即王文成公守仁,嘉隆年间以讨平叛藩之功追封并予世袭。先是时,守仁无子,育兄弟之子正宪为后。晚年生子正亿,二岁而孤。又两年,王正宪与正亿母子异爨,驱幼弟于余姚祖居,而后朝廷受谗,诏停世袭恤典,又因族中叔伯排挤侵牟,母子俩几无立足之地。王门弟子闻知先师之子有难,皆公心扶植孤寡。得众人匡助,王正亿总算不落于饥寒贫愚。隆庆时廷臣复颂守仁之功,皇帝下诏续封,正亿顺利袭爵,十年而卒,子承勋嗣。

承勋有子三人,长子先进膝下无子,欲过继二弟先达之子业弘为嗣。先达之妻章氏与伯嫂不睦已久,以为先进无后,爵位自当先传其夫,再传其子,丸既不出于盘,又何继为?先进被她的话激怒,竟舍近求远,育守仁之弟守文的后代业洵为后。业洵的亲兄长业浩时任御史,他知弟弟并非阳明之后,依朝廷制度不可袭爵。二人以退为进,在先进死后放弃爵位的继承,一面诽谤先达为乞养,一面推承勋幼子先通为嗣。先达、先通兄弟争袭十年不休,而业浩、业洵则因与先通交善而多享伯府室宇资财田产之利。

朝廷闻知此事,命宁波府推官李清下抚按勘。李清对乞养先达之事多所质疑,但先通咬定父亲曾具疏奏明此事,皇帝留中,遂无凭证。禁地森严,一字不漏,李清无法遍阅案牍,只得同先通与先达之子业弘(时先达已死)约定,若来日查到这封奏疏,则爵位归于先通,若查不到,则爵位归于业弘。数年之后,李清竟果真调入刑部任职,他搜捡承勋留中疏不得,进言皇帝请以业弘袭爵。然而此时先通已经承服,朝中诸公为其贿动,又虑及业浩位高权重,遂群倡去疑存信之说,仍以先通嗣。业弘气恼不过,竟持疏、携刀闯宫逼请圣裁,林又清大受惊骇,当即将他下狱拟罪。随后京城屡变,先有辛巳之变、光中废帝篡权,后有晋王起兵、博仁大举入关。先通督理京防,终为叛军擒杀,业弘深陷囹圄,反而趁乱脱免。

王朝南渡,新建伯的爵位在王业浩的运作下又归于先通之子业泰。金陵歌舞之场、罗衣之地,诸公本就穷极无聊,出此有悖礼教之事,自然乐得大做文章。两广总督王业浩不胜其烦,念及与次辅有同乡之谊,遂派亲子赴京密会江永,恳请他在朝中为自己美言一二。

虽称学士,伴食而已。江永未收谒礼也未置可否,只以一封书信相酬,“阳明先生毕生讲学,唯‘致良知’三字。良知者,未发之中,发之事父则为孝,发之事君则为忠,发之交友、治民则为信与仁……总督圣人之后,家学源远。班门弄斧,惭愧惭愧,”他这般回道,“江永但知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注8)。”

不过一二老生常谈,哪里能够效如桴鼓?曾不料承袭爵位的业泰最终给业弘分了半数家产,区区一封薄信成了背后利益冲突和交易的遮羞布。江永依稀听说宫中的某位大人物插手了此事,至于其间是何人牵线,有何人分赃,坊间言人人殊,各怀揣测。身为家翁的林又汲惯于装痴扮聋,王业浩却不敢在党争与宫斗中以卵击石。他忙私下里找到王业弘,秘密达成均分家产的协议,劝他莫要为他人作嫁衣,又花重金贿赂内宫,请宫婢在仁寿宫为他送尽好礼、说尽好话,这才保下自己的头顶乌纱帽和阖家性命。经此一事,他看透了世道的不公与努力的徒劳,认识到上位者的嘴脸与天下人的无奈——汲汲营营做到两广总督又如何,不过是一枚工具,一条贱命,一头畜生,一个家奴,从头到尾的一切都可以被随意予夺,而自己却不能反抗分毫!年逾不惑的王业浩开始潜心钻研心学,致仕之后,他于东南沿海设坛讲学,将“致良知”之教宣达四方。又过了三十余年,业浩口念“我心光明”而逝,卒时正满百岁。

小儿不识婚礼背后的利益往来,在他的眼中,成亲真是一项顶热闹顶有趣的游戏。沈蔚吩咐颢儿要照顾姐姐,他果真在天还没亮时便严阵以待。他将世兄煜阳拦下讨要门包,又憋红了脸将周瑛姐姐背上花轿。他陪新娘穿过一重一重红幛,听过一章一章细乐。他站在礼生身后,观兄姐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交拜、被童子引入洞房,也跟着亲朋绕着新床自上、下、东、南、西、北方向抛撒花生甜枣,口中念念有词道,“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待新郎挑起新娘盖头,饮了合卺酒,便离开洞房,去往前厅逐席致谢劝酒。从安席开宴至宾客尽散,新郎需一直在厅中揖让周旋。江永顾念沈蔚的身体,菜刚上齐便起身告辞,煜阳忙将二人恭送至轿厅,又派最得力的手下一路护送回总督府。依照规矩,新郎待客之际,新娘应凤冠霞帔坐在床前交椅上,不可走动,不能吃喝,不得说笑。然而将门虎女岂会受制于这些没有道理的条条框框,她兀自将珠冠取了,霞披脱了,招呼颢儿一并坐在榻上,一面谈天说地一面吃起床上的花生甜枣来。

“阿瑛姐姐,你的眼圈红红的,是不是在盖头里偷偷哭了?姐姐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情了,有颢儿能帮到的吗?”

“姐姐没有难过,那是哭嫁的规矩。”

周瑛有万般委屈郁结于心,落泪实则发自肺腑。颢儿不能完全明白个中原委,只歪着脑袋把娘亲的话想了想,“这个规矩不好,姐姐一定要开开心心的。从今往后,爹爹娘亲还有颢儿就是姐姐的家人,我们都会经常来看姐姐的!”

周瑛心下一暖,将剥好的花生粒送到弟弟嘴里,“颢儿的心真好,”她不无羡慕地说,“将来能嫁给颢儿的女子,得是有多大的福气啊!”

江颢已非稚童,明白嫁娶的含义,“我会像爹爹待娘亲那样待她好的,”他没有将所有的感情混为一谈,“我也会待姐姐好的,就和我待将要出生的弟弟或妹妹一样好。”

周瑛四岁丧母,在辽东受尽了寄人篱下的苦楚。生父冷待她,继母仇视她,幼弟欺辱她,便是府上的仆从也看人下菜碟,处处为难于她。唯一待她和善的是堂兄周瑞,却因被继母针对而同周府渐少往来。为了保护自己,她以尖酸刻薄为人,以睚眦必报处事,换来的不是旁人的敬畏,却是更加艰难的处境。最后的最后,她完全放弃了与父亲继母和平共处的奢求,只想早日离开辽东。她从一片伤心地转入另一片陌生地,未做任何不切实际的展望,不意却得到江永一家热忱相待——那不仅仅是丰厚的妆奁或充足的生资,更是情感上的交流与亲人间的抚慰。江永之劳碌不下于周绪,却能将她的喜恶放在心上,知她擅于剑术,特地将一柄先帝赏赐的宝剑转赠予她。沈蔚之负担不下于继母,却能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陪嫁的四铺四盖,全由沈蔚亲手缝制,四季衣服,她也为周瑛备下一套。那些应由母亲进行的教导,全是沈蔚向周瑛一一道明。她们畅谈持家之术,夫妻之道,母子之情,江永有时也在一旁倾听,偶尔插言,往往得到的赞许少而揶揄多。他也不恼,只向深情的目中再添一抹爱重,“夫人说的是,”江总督也爱开玩笑,“是江永天资愚笨,枉费了夫人的多番耳提面命,真该好好责罚!”

“瑛儿,你要记住,你不依附于任何人存在,”笑过、闹过之后,沈蔚郑重其事地向周瑛说道,“女儿、妻子、母亲,此皆身份耳,在此之上,你首先是你自己——若不能将自己照料安妥,如何推爱旁人?我的女儿,无论外界如何毁誉,只要守住自立自强之本心,便是再大的风浪也撼你不动。”

这一席话让周瑛铭记终生。多年以后,当她最后一次昂首观天,眸中映下的,是一片浩瀚而璀璨的星空。

眼前的这个弟弟比自己的亲弟要优秀百倍,此时的周瑛又在想,既像他的父亲通情达理,又像他的母亲温柔善良。他的眷恋诚挚而热烈,如同世间最璀璨的宝石。周瑛动情地将颢儿揽到自己的怀中,涓涓暖流从她的心头漫溢出来,一直涌向微红的眼角。

宾客散去,少年和孩童又来闹房了。颢儿使尽浑身解数保护姐姐不被冒犯,奈何出师未捷就先被家仆叫回府上。他匆匆赶到爹娘的房中,立刻察觉到气氛的异常:娘亲靠坐在榻上,苍白的脸上写满倦意,沉黯的眸中犹藏泪光。爹爹站在窗前背对他们,双肩微塌,神色莫辨。二人的对峙凝结了房中的空气,唯剩几案上的烛光还在偷摸摸地跳动。

颢儿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江永面前,不满道,“娘亲怀着弟弟妹妹辛苦,爹爹不可以欺负娘亲!”

“爹爹没有欺负娘亲,爹爹和娘亲闹着玩呢,”江永掩去眼中的一抹水色,弯腰拍拍小儿的肩膀,柔声道,“颢儿跑了一天,累坏了吧?快些回房休息吧。”

颢儿又跑到娘亲身边,贴心帮娘亲焐着冰凉的双手,“娘亲,爹爹和您闹着玩呢,你莫要哭了!”

江永心头一跳,忙转身去看妻子,却见沈蔚侧过了脸。他慢慢挪坐至榻前的方杌上,垂着头,并不言语。颢儿还在纳罕,又听娘亲吩咐道,“颢儿,你到院里打盆井水,给你爹浸两条凉帕子去。”

颢儿看了眼爹爹红肿的脸颊,点头出去了。

徐承业与林书桐是被秘密押往京城的,镇抚司严刑拷打了整整三月,终于把谋反的罪名追到了江永头上。薛青玄把相关消息封锁得极严,若非陈公明特地派人在雪窦寺与华安会面,恐怕锦衣卫找上门时江永仍被蒙在鼓中——然而锦衣卫终究没来,他们行至湖广被勒令折返,正因大宣与景朝的和议还需江永去谈。

根据乙酉和议,宣、景两国在长江与黄河-淮河之间设立军事缓冲区域及官方榷场,分派兵马驻守南北。黄河穿徐州而过,令其成为摩擦频出之地。冯渊与薛青玄相争渐落下乘,竟在军功上打起了主意。他说动林又汲密诏吕严偷袭徐州,虽得一时之功,却很快被激怒的萨军强势翻盘。大股胡马南下,先吞徐州,再攻淮安,宣军招架不住,忙请议和。鸿胪寺派遣使臣至前线谈判,未料直接被萨帅斩首祭旗——“若要谈判,叫江永来。”

惊魂摇曳的大宣君臣哪里还有勾心斗角的心思,江永在三日之中一连收到五道圣旨,从劝勉央求到威胁恫吓,从传旨太监到锦衣缇骑,朝廷用尽一切手段催他立刻起行。四方无路,在劫难逃,江永岂会不知这是景朝的捧杀之计?此事对方既占道理,又携胜势,我方纵不必割地,也要赔付巨款——议和书上签下一名,即要背负骂名一生。待事态宁息,百官百僚思华夏受辱至极,又如何放过他?当真是陷水可脱,陷文不活,更何况后面还有一口大瓮在等着他!

被锦衣卫打烂的牙齿又疼了起来,钻心的痛楚在他的眉间拧出“川”字。江永忙又背过身去,等扣紧几沿的手指重新舒展,又不敢转回去看沈蔚了。他瞥见几上茶具,只兀自倒了一杯凉水,喝了一口,忽听身后的沈蔚闷哼一声,也顾不得又疼起来的牙齿,连忙放下茶杯坐上床榻,“怎么了,是不是……”

“一到孩子快出生,朝廷总要有事——江恒之,你就该一辈子守身如玉,才保得天下太平呢!”沈蔚不再同他僵持,话越说越急,涟涟泪水打在二人交握的手间。她已经不年轻了,怀妊以来,胸闷恶阻、腰腹疼痛、手足水肿、胎动不安如潮涌般层叠打来,她从不向江永埋怨个中艰辛,心底却未妨没有对最不幸结果的恐悸。尤其是最近这些时日,她见他白日强忍牙痛,深夜小心反侧,虽装作如常神色,却难掩眸中焦灼——这一切都像是十年前的情景复现,沈蔚想起在上元夜被缇骑带走、在诏狱中被打得不成人形的丈夫,熟悉的恐惧再次袭上心头,“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整个朝廷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注9)!冯渊拿几万条人命给自己的权势作赌,弄巧成拙后却要你来收拾残局。萨人想方设法要害你,朝廷一心苟全便甘心将你献祭。衮衮诸公终日醉醇醴而饫肥鲜,全是一群尸位素餐而不知耻的懦夫……”

沈蔚一改往日温婉,言辞句句犀利,显然是动了很大的怒气。江永默默听着,小心安抚掌下躁动的孩儿。当他听妻子带着哭腔质问“拖到最后一刻才同我说明情况,你不觉得自己心虚?还说要半夜启程,明早出发就不行?”也跟着流下泪来。与萨人和谈应无性命之忧,但徐承业之事正是冲他而来。薛青玄定下谋逆的罪名,就是下定决心要将他赶尽杀绝。“镇抚司那边只缓了一个月。”陈公明托人告知华安。一个月过后,他的妻儿、亲友、属下、幕僚,又将何去何从?

沈蔚发表完长篇大论,靠在床头休息。江永的泪水却怎么也擦不完,又窘迫地背过身。

沉默半晌,沈蔚轻叹一声,“哭什么?谈判桌前也要哭吗?”她伸手去拉丈夫的胳臂,江永见她起坐吃力,忙移至床头将妻子揽入怀中,自我安慰般地保证着,“我一定赶在孩子出生之前回来。”

“那不是你能做主的,”沈蔚摇了摇头,哽咽道,“还是那句话,我只求你回来。”

颢儿和江帆本在井边打水,江泰却突然出现,不由分说便拉着他们去吃宵夜。等江颢胡乱将肚子塞饱、跑开,将帕子重新浸凉、拧干、捧回爹娘卧房时,爹爹和娘亲的神态已经恢复如常,重又坐在一处聊天了。

“爹爹,你们的游戏玩好啦!”颢儿开心地贴到江永面前,将凉帕子敷上爹爹肿胀的面颊。

“谢谢颢儿,”江永接过帕子,爱怜地轻抚小儿脑袋,“明早爹爹要出一趟远门,很快便会回来。在爹爹不在的这段时间,娘亲就拜托颢儿好好照顾了。”

颢儿点点头,又问道,“爹爹是要去打鞑子吗?”“鞑子”是中原人对北方异族的蔑称,以不着华夏衣冠、不通王道之教之故也。然而就是这些食养牛羊、逐居水草的蛮夷,却趁中原大乱驱马南下,悍然窃据华北。当同胞之血染红了锋镝、流遍了原野,国人之躯辗转于马蹄之下、填死于沟壑之间,那一声“鞑子”又添上了多少痛恨与不甘?

我泱泱华夏,究竟为何会沦落至此?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注10)!

江永的眼神黯了黯,“颢儿怎么知道的?”

“煜阳世兄都同我说了,鞑子打过黄河,吕严那个混账撇下百姓就自己逃跑了。鞑子每破一城,就把整座城池抢个精光——他们还会杀人呢,”颢儿抓着江永的手,眼里泛起泪光,“爹爹,你一定要去保护他们!”

江永没有多作解释,只顺着孩子的话说道,“是啊,爹爹要去保护百姓、对付萨人。颢儿在家照顾自己和娘亲,不要让爹爹有后顾之忧,好吗?”

“爹爹您放心!”颢儿挺起胸膛,信誓旦旦地说道,“爹爹在前方保家卫国,颢儿在家里保卫娘亲!”

注7:引自《易经·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注8:引自王守仁《传习录》及其书信、黄宗羲《明儒学案》。

注9:借鉴自明朝刘基《卖柑者言》。

注10:引自宋代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指鹿为马(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