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42章 兵临城下(三)

何处问长安 第42章 兵临城下(三)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夏夜的清风拂过镶了银边的树叶,在行人眼中晃动着月光。草间的沙沙声淹没了鸟虫的鸣响,墨色的波涛掠过十几名将兵的甲胄,一直拍击到山岩上去。不远处矗立着新建的石堡,城头将旗猎猎,旗下是几点稀疏的暗红。守兵的身影屹立在将尽的火把前,沉默肃穆如一块块冰冷的铁。

石堡南面靠近崖边,地势险要,郑滔自以为安全无虞,故而防守较疏,却不知有条小路正可直通此处。“可惜,”李立本将脑袋缩回岩后,心中暗叹,“若我拥有足够兵力,定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调遣少数人马佯攻北面,再集中全力攻陷南墙——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兵员不足,只能直接攻打最薄弱的南门了。”他向身后打了个向下的手势,一队士兵迅速如游鱼般潜入暗河。待此阵风过,星月更隐,喊杀的浪潮突然翻过岩块,他们敏捷地跃出水面,举起木刀向石堡冲去——

刹时间城头火光大盛 ,箭枝暴雨般飞向城下,包着蘸了石灰棉布的箭头在来者身上留下点点白痕。有些士兵胸口的白点连成一片,索性躺在地上不再动弹。其余的兵勇冒着箭矢向堡下冲去,还未搭起云梯,又有棉被从头顶砸下……溅起的石灰粉尘迷住了李立本的双眼,他大声命令众人后退,自己则被呛得剧烈咳嗽起来。

“趁人之危,什么东西,”哨台上传来郑滔戏谑的叫骂,“老子早防着你们呢!”

“报告!前方传来军情,两军已在二营石堡下交战,李千户首战不利,尚未攻克石堡!”

江永接过战报,扫了一眼便交给身边的董齐。董齐一面细读战报,一面动手移动沙盘上的双色旗帜。军事演习已经持续了整整七个时辰,李立本率领一营攻城拔寨、节节胜利,郑滔指挥二营有序撤退、坚守堡垒。如今红色的旗帜铺遍山丘,大队的人马正向那座最坚固的石堡迅速集结。而山顶之上,代表二营的蓝色旗帜仍在刀光箭雨中昂然飘扬——根据约定,一营若无法在日出前将这面旗帜换下,他们就只能退兵,将胜利的果实拱手让出。

“立本擅攻,郑滔擅守,这回可真是‘以我之矛,陷我之盾’(注24),不知其将何如也, ”江永端起茶杯,用揭起的茶盖点点沙盘前的几位百户,他们和手下的兵勇全为围剿浙东教匪时招募,入伍时日尚浅,并未参加演习,“你们都说说看,这场演习谁会赢?如果你是李千户或者郑千户,又要如何取得胜利?”

年轻的百户们将脑袋凑到一处,嘁嘁喳喳地讨论起来。江家一门进士、两朝顾命,江永又是朝廷的阁老、二品的大员,如今手握浙东军政,在他们眼中近乎传奇。更何况这位桑梓人杰从不在父老乡亲面前趾高气扬,他不仅时常亲往军营观看操练,确认兵饷与物资供应到位,还对团丁的家眷照料有加,绝不令各家温饱不济、农事有违。大家不论官品而直称江永为“江先生”,对他绝对忠诚,绝不含糊,绝无欺瞒。这份包含亲切的崇高敬意,是陈珪绝无可能获得的。

“在下以为,攻城最好有炮,若没有炮弹,那便使用火攻——但此二者在演习中不被允许使用,李千户只能选择爬云梯或者挖地道入城了,”一名百户率先发言,“若是时间再宽裕一些,就可以考虑用壕沟围住石堡,要么采取围三缺一,要么四面张网再围点打援……”

“你就只会说废话,如今李千户既没有火炮,又没有铁铲,更没有时间,除了爬梯登城还能有什么办法?”另一人嫌弃道,“那座石堡下午我去看过,郑老大在堡垒四角各修了一座方形哨台,他本是想派更多人驻守城墙,提高抗敌能力,殊不知也因此造出了防御死角……”

“光凭文字说不清楚,你画给大家看看吧。”江永说着拿来一张宣纸,又把蘸饱了墨汁的湖笔递给他。从未读过书的少年被吓了一大跳,他犹豫着用拳头握住笔杆,颤巍巍往纸上抖出一条墨线,在众人的嗤笑声中,一张娃娃脸涨得通红。

“我曾有幸在宫中见过一副汉代古画,画上的人物也如你这般握笔,”江永笑着替他解围,“东汉书法浑拙严整,说不定正与这种持笔姿势有关呢。”

“江先生您又说笑了……”

“原是我不好,合该请先生教你们识写字句的,来日传达军令、申报战功,需要读写的地方多的很呢,”江永拍拍他的肩膀,从他的手中要过毛笔,“你把堡垒的大概模样描述一遍,我来帮你绘图,可好?”

少年用力点头,用手在纸上勾出石堡的大致轮廓,哨台和城池的比例与现实相差略远,江永也不多问,只是依样画好。

“就在这片区域,”少年指着哨台最向外凸出的一角附近,“这里离哨台很近,守兵不一定能及时注意到,而来自城墙和其他哨台的视线会被两边的拐角遮住,从这里登城,最有可能成功。”

沈容将临近的哨台中心与两个拐角的连接线延伸,在哨台外侧相交出一片三角区域,“这是个很精妙的几何问题,”他赞叹道,“没想到恒之的营中还会有此等人才!”

“其实我一点也不懂您说的那个‘几何’。只是小时候和族中兄弟们玩闹,知道檐下墙角最容易藏人,放在战场上,就是这片区域最不会被察觉……”

“燕观,这就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江永有意打趣沈容,一时帐中充满了善意的笑声。

“你叫什么名字?”笑过一气,江永又问。

少年顿时挺起胸膛,“报告江先生,我叫曹序!”

“曹序,你今天说得很好,”江永从不吝惜对他人的称赞,“待会等一营和二营演习结束,就奖励你去和他们一起用早饭吧!”

“是,谢谢江先生!”

演习期间的饭菜丰盛之极。天还未亮,校场的东北角就已经聚满了将士们的女眷。她们从家中背来米面肉蔬,搭起灶台案头,热火朝天地为久未相见的亲人准备今晨的早饭。劈柴声、擀面声、剁肉声、 鱼尾在案上的拍击声、面饼下锅的油爆声、米粒在粥中的翻滚声接连响起,虽声有百端、人有百口而丝毫不乱。轻柔的、朴厚的、尖利的、甜美的女声混成一片,为这座常年被战靴马蹄踏硬、战车兵械冲击的校场平添一份坚韧与妩媚。

饭菜的香气远远飘来,早令帐中饥肠辘辘的众人心颤神摇。见曹序得此厚赏,百户们无不心生艳羡,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说应该把那个三角区域用城墙封死,这样就不再有视线的死角,有人又建议把城墙修得略微倾斜,炮弹打上去容易跳飞,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高声反对,说要是他来攻城,非直接沿坡登城不可……思维的火花往往能碰撞出耀目的烈火,在沉寂的黑夜中炙烤出一片久违的光明。彼时的江永还不曾读过韩霖编辑的《守圉全书》,不知欧罗巴人也已在频繁的战争中发现了相似的规律。其后赵瞻向他介绍此书,江永读来也不再觉得有什么惊为天人之处。西洋船炮胜于中夏,算来也不过尺寸之优,华夏亿万斯民,一朝放眼世界,如何不能迅速扬精弃劣、迎头赶上,甚至超越西夷、独占鳌头?江永从未对国人的聪明才智丧失信心,只是懊恼过去的自己仅将目光投注于售卖文才、经营资产的官绅富户,却忘了行走在这片热土上的元元黎庶,才是民族智慧与力量的根本来源。

正这般思考着,忽见天边金光乍现,絮状轻云被丝丝缕缕染为橙红。晨风拨开云隙,一轮旭日喷薄而出。

城头改旗易帜,一营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注25)”奔波彻夜的将士们高唱慷慨的军歌走回校场,疲惫的脸上写着得意或者不甘,但终究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与江先生打了招呼后又一齐走向校场的东北角。他们席地而坐,一面大快朵颐,一面学着李立本和郑滔的样子,主动寻对手畅谈攻守经验。交谈声忽然被几声枪响打断,将士们纷纷侧过头去,饶有兴致地观看火器营的兵勇试射鸟铳。

“洗铳——”

营官一声令下,士兵整齐划一地取出枪管下的搠杖,将枪膛内残余的火药清理干净。

“下药——”

“送药实——”

“下铅子——”

“送铅子——”

“开火门——”

“下线药——”

“闭火门、安火绳——”

“开火门、发射——”(注26)

一道道命令接续发出,士兵从腰间摘下一枚竹筒,将筒中配制好的火药自枪口倒入、用搠杖捣实,再从袋中取出一枚铅子,顶到火药处压紧。随后他们将鸟铳平举,拨开火门,将锡鳖中的引发药倒入摇匀,又关上火门以防走火。阴燃的火绳被安上龙头,伴随着发射的命令落入重新开启的药池中。校场上的空气陡然凝滞,转瞬激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一排刺目的火光冲脱枪管,留下弥漫的硝烟。众人投箸而望,依稀看见五十步外悬挂的铠甲被铅子钻出几枚空洞。

“洗铳——”

……

“这火(河蟹)枪威力是大,可用起来也太麻烦了吧,”郑滔撇嘴感叹道,“一次填装弹药的功夫,敌人都能从十步外冲到眼前,到时候与其等火药引燃,还不如直接用那么长的枪管击打——李兄,你说江阁老为何不训练他们使用弓箭,偏要坚持装备那么昂贵的火器?”

“弓兵当然也有,你瞧,那不就是?”李立本用眼光向郑滔示意,远处火器营的士兵收回枪杆,正列队离开场地,数十排身背弓箭的新兵迅速填补了前者空出的区域,“火(河蟹)枪虽然点放步骤复杂,但一般兵丁训练数月即可上手,比训练成合格的弓箭手要容易得多。何况谁让单个射击了?之前我在山西当兵,见到的火(河蟹)枪手都是站成三排轮流射击,第一排射完,第二排射,到第三排射完,第一排又已经装好的火药——然而朝廷拨发的兵械质量总出问题,几轮打完,必有一两管枪要炸膛,兼之粮饷总被克扣,火(河蟹)枪兵越来越少,到最后都凑不齐两排,战斗能力当然就不能提了。”

“火炮啊,火(河蟹)枪啊,只要一沾个‘火’字,用起来都比寻常的弓箭刀枪要危险许多,”郑滔回忆道,“上次校场试炮,其中一尊不就是意外炸膛?当场死了三名兄弟,惊得江先生连夜从镇海赶回绍兴。此后营里就下了死命令,对火药、铅弹和炮子的制造务必责任到人,凡是经手的工匠须把姓名写在装箱上,一旦发生意外,制造者立刻军法处置。你还别说,此后果然没发生过那样严重的意外。”郑滔住了口,聚精会神地观看营兵射箭,又同大家一道“嘘”了起来。

一排铠甲上零星扎进几枚箭支,其中还有两枚只是勉强挂在上面。一些箭支擦着铠甲飞过,另有不少射出半途便散落于地。江永压下心中失落,只是吩咐江流再让他们试练一轮。第二次的结果差强人意,但仍有不少士兵的箭矢脱靶。如是三番,一名年轻士兵竟不耐校场的压力,低声啜泣起来。

一阵恼意涌上江流心头,他低声呵斥道,“曾晓航,你哭什么!”

“我……我射不到那么远……”

“那你也不能哭啊!这是校场,不是你家!你……”

“易之,”江永打断弟弟的责备,举步来到抽噎的士兵面前,“你叫曾晓航,是吗?”

“是……是的。”

“你再射一箭给我看看。”

曾晓航遵言照做,箭头再次“嘭”的一声撞上十步外的地面。

“你的准头不错,只是发力的方式不对,容易伤到自己,来,”江永走到他的身后,手把手教他拈弓搭箭,“跨步就位,扣箭入弦时拇指与食指紧靠,拇指用昂力,食指用压力。拉弓时不要着急,左臂伸展,右臂内收,然后凝神静气,目光对准靶心——放!”

一声裂帛传入耳际,曾晓航举目望去,见离弦之箭笔直飞出,正中铠甲护心。

在四周的惊呼中,江永收了势,将弓箭交还,嘱咐道,“记住这种感觉,等回到军营,一定要勤加练习。”说罢,又转身分开众人,云淡风轻地向阅武厅走去。

“兄长,兄长,”江流快步赶上江永,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你是何时练就的箭法,竟如此精妙绝伦!下次咱们一起进山打猎吧?”

“昔日我在东瀛,常陪将军出城打猎,一开始毫无收获,后来射中的猎物越来越多,说到底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江永轻笑,“至于说咱们一起进山打猎,等有了空闲,当然可以。”

然而江永终不得闲。

弓箭射击过后,兵团全体集结。三千人马分营站立在阅武厅前,擐甲荷兵,严阵以待。灿烂的阳光在兵锋、铁甲与战马的皮毛上汩汩流动,每一张淳朴的脸上都闪耀着坚毅的神色。江永示意将台两侧擂鼓吹角,预备操演阵法。然而就在此时,一队人马公然闯入校场大门,为首之人头戴乌纱描金曲脚帽,身穿盘领窄袖衫,系乌角带,踏红靴鞋(注27),竟是一副内官打扮。

“圣旨到,请江御史接旨——”

江永看清下马之人是陈公明,讶异在心头一闪而过,随即命人摆上香案,并携在场官民跪于台下。陈公明手捧黄缎包袱站在香案正中,垂首清了清嗓子,“江永接旨,其余人等全部退下!”

见校场官兵依序离开校场,陈公明从包袱中捧出一枚朱漆描金盘龙匣,打开匣子,拿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宣读时的语气已褪去适才悄悄带上的几分熟稔: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匪教祸国,四载于兹,生民荼毒,靡有宁居。迩来白教出奔粤西,窜入湖南,有司剿抚不利,纵其连克数城,兵围长沙。卿勉效忠勤,卓著劳绩,满朝称善,宜堪大任。今特擢尔江永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并赐尚方剑以便宜行事。卿其芟除蟊贼,早奏肤功,务将匪首丁之航、巨贼刘远、韦四、卢妙先等尽数擒获,以纾朕宵旰之忧。

钦此!

注24:改编自《韩非子·难一》。

注25:引自《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新一军抗日军歌》。

注26:鸟枪打放口诀引自明代茅元仪《武备志》,有所改动:本文删除了“下纸”、“送纸”两个步骤,因为在明朝末期已经出现了不用填纸阻碍枪子下落以及增加膛压的鸟铳类型。

注27:内侍着装描写借鉴自韦庆远《正德风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兵临城下(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