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第143章 无缘为尚书府中妇

何处飞来双白鹭 第143章 无缘为尚书府中妇

作者:韶华过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3:47:29 来源:文学城

余氏甫欲开口,谁料柳氏忽然站起来告罪。她如今怀孕约摸有六个月,肚子已经很大了,面颊也更圆了些。如今这张富态福相的圆脸上微微带着羞窘之意,顺理成章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长辈脸上满是怜惜,平辈之间也充满关心——足见这个少妇的好人缘了。

花老太太便笑道:“月份大上去,身子沉重,有不方便也是常见的,你只管去,去了也不必再回来陪我们说话了,好生歇息着。松哥儿也回去,陪你媳妇去。”松哥儿闻言,便站起来道:“祖母的吩咐,孙儿不敢不听,不过身为兄长,也不可不关心妹妹们的事……”

此言一出,殷萓沅看向侄儿的神情便充满了欣赏和赞许,倒是殷苈沅笑道:“若是定下了,你自然有份知道。如今时候不到,你贫什么,还不听你祖母的话,照看你媳妇去?”

殷苈沅向来严肃而不苟言笑,如今这番话虽是笑着说来,却依旧带着几分命令的口吻,有点像一个不伦不类的玩笑,并没有使气氛变得更加轻松。

松哥儿自是没有别话,向众人告别之后,就扶着柳氏回岁寒馆了。

倒是余氏看看儿媳,又看看丈夫,心中微微有些诧异。这一个两个的,都有些反常了。虽说人有三急,但柳氏向来是最守礼不过的人,明知道自己要说话了,身上再怎么难受,宁可忍上一时半刻,也不该贸然打断婆母的发言。还有丈夫,根本不是爱说笑的人,老实规矩的儿子,也不是适合说笑的对象,怎么就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出来。

不过余氏也就是诧异了片刻,就逐渐明白过来。柳氏明显不是失礼,而是有意阻止自己说话。可见这个儿媳妇,对眼前的事态是门儿清:她很清楚姚氏憋着一口气攀上尚书人家,是要把大房比下去,意在炫耀;亦很清楚家里时刻铭记太后娘娘的训导,不愿、不敢也不能与实权人家攀亲,自己肯定会反对姚氏的做法;还很清楚以自己直言不讳的性子,既然反对,肯定是当场直言相告,必然会使姚氏不喜,加深大房和二房之间的裂罅。

而这委婉的阻拦,也很清晰地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柳氏不支持大房与二房裂罅加深。

她是大房的长孙媳妇,姚氏与自己那点恩怨,说穿了和她没什么关系——至多被姚氏迁怒,受几场口舌上的气。大房与二房闹翻,岁寒馆的利益不会受损,相反还可能受益:如果彻底把大房惹毛了,殷苈沅下令分家,二房就不得不离开这处处富贵的国公府另外安家,姚氏也再不能以国公府家眷的名义出门交际。但是分家之后,柳氏不仅能住得宽敞些,还能少操持一半的家事,多拿许多家财,是实打实的受益者。但柳氏却不乐见这样的场面发生,这足以说明她将亲情看得比利益更重,有做宗妇的胸襟。

其次,她很可能有更委婉、更巧妙的主意。

以柳氏的聪明,肯定知道自己阻拦婆母说话,很可能面临的是自己的困惑、质问乃至厌恶。柳氏心思缜密,她敢于这么做,应该是有更好的主意,只是身为小辈不便插话。等自己事后问策于她,再从容献策。

至于殷苈沅,这句尴尬玩笑的真实目的其实不难看出,不过是指桑骂槐罢了。但真正古怪的也正是他的指桑骂槐,他竟然对姚氏这个弟媳妇厌恶到了这等程度,不惜自降身份,也要骂她一顿?

想到花老太太身边待嫁的金桔,余氏心中的困惑也就得到了解释。金桔为了维护花老太太,自揭其短,几乎沦为宁国公府上下的笑柄。家中众人知晓了金桔不嫁的那段隐衷,自然也要议论一番处于话题中心的宁国公。虽然说的肯定是夸赞的话,什么举案齐眉啊重情重义啊,但殷苈沅为人低调,最厌说长道短,被迫成为别人的谈资,肯定很不愉快。追本溯源,若非姚氏挑事,伤透了花老太太的心,金桔也不必说实话让自己陷入难堪,殷苈沅厌恶姚氏,也是情理之中了。

知子莫如母,余氏花了许多功夫才想通殷苈沅的反常行为,花老太太却不过一瞬就察觉了异样。看了看大儿子,又看了看小儿媳,便笑道:“娉姐儿、婷姐儿这两个孙女儿,都是我老婆子的心肝儿肉,老二媳妇,你可要仔细打听着,别让两个孩子受一点儿委屈。”

用几句谈到孙辈婚事时的套话将这一话题敷衍过去,又说到了别的事情上:“说起来,今岁宫里的大公主和大皇子开蒙读书,点了宝庆和宏哥儿做伴读。”

说到此处,花老太太情真意切地叹了口气,虽未明言,众人却也尽数读懂了言下之意:宝庆公主和秦王宏哥儿身为熙惠太子的孩子,正经的金枝玉叶,入泮读书,享受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资源,本就是名正言顺的事。谁料时移世易,到而今,还要顶着伴读的名头,小心翼翼。而这一份伴读的“殊荣”,已经是皇后娘娘孺慕殷太后,关心子侄辈的特殊恩典了。

“我想着,孩子们刚入宫读书,总有不习惯的地方。老大媳妇近来勤往秦王府走动,送些笔墨吃食,也算是曾外祖家对孩子们的关心。再有,打听一番宫里几时放假休沐,若有闲暇,也邀请他们到家里来住住,让孩子们松散松散。”

熙惠太子妃黄氏亦是平民出身,如果熙惠太子能够继承大宝,黄家身为名正言顺的皇帝岳家,一个伯爵是跑不了的。偏生时乖运蹇,没有母仪天下的福分。黄家虽然也得了死后恩荫,略有几个虚衔,但也没有人把他们当成正经伯爵家看待。黄氏平日里也不太和娘家来往,宝庆和宏哥儿也不和外家走动——说穿了,黄家和姐弟俩也没什么关系,宝庆乃是先太子嫔孙氏所出,宏哥儿更是抱来的螟蛉之子,黄氏懒于带着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和娘家走动,也在情理之中。

但秦王府一脉本就地位尴尬,若再没几家亲戚往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熙惠太子人走茶凉,莫说五世,一两世都支撑不住。故而安成公主的夫家杨家,和宁国公殷家,都尽力与秦王府往来,也有撑腰之意。

这件事顺利地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大家谈论了一番,便各自散去。回去之后,余氏借口看望柳氏,果然向柳氏问策,婆媳二人谈论了约摸有两盏茶的功夫,这才各自回去安置。

依照柳氏的主意,虽是未雨绸缪,但讲究的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须得等姚氏带着请帖,正式登了金家的门之后再采取措施。孰料不过隔了两日,金家的仆妇却登门致歉,说是家里的姑娘们染上了采薪之忧,迫不得已只能取消宴会。邀约既然作废,柳氏的主意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姚氏初时并未察觉不妥,毕竟金太太设宴打的是女儿家之间亲近的由头,这宴会的由头病了,宴开不成也在情理之中。倒是余氏做了许多年的宗妇,觉出不妥来。如今是夏秋之交,虽说是换季,天气却并未陡然转凉;京中也无时疫;工部尚书的千金,底下人伺候起来也是千小心万小心,怎么会好端端的接连称病?听起来倒像是托词。

又过了一些时日,论理两位金家的千金也该“病愈”了,可金太太却迟迟并未提出再请殷家登门的邀约。事情的性质也就显而易见了——不知缘何,金家似乎是打消了与殷家结亲的念头。

姚氏虽迟钝些,却也不是傻的,隔了三日五日没有动静便罢了,隔了一旬两旬依旧波澜不兴,金太太甚至大剌剌赴起了别家的宴会,几位金家姑娘亦有份在人前露面,她便也意识到和金家的亲事算是告吹。

金太太先前的态度分明还算热络,缘何陡然冷了下来?个中缘由,姚氏不往大房身上想都很难。毕竟在春晖堂里,余氏虽然在柳氏的打断下没来得及表态,但她的神情,可分明把不赞同写在了脸上。这落在姚氏眼中,自是大房嫉妒二房即将结一门好亲的铁证。

姚氏想通关窍之后,气得银牙紧咬,柳眉倒竖。殷萓沅好说歹说,说掉三斤唾沫,都没能拦得住姚氏打上寸心堂的门去。

余氏原也正在纳罕,她这里还没出手呢,亲事就没了下文,若非她分别询问了丈夫和媳妇,确认他们没用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人脉搅黄此事,她自己几乎也要怀疑是大房干的了。

不过金太太身为尚书太太,定然不是喜怒无常之人,陡然转变态度,必是其来有自。其中的考量也不难探知,只消得留意一下近几日尚书府的人情往来便可猜出几分。

余氏略一打听,得知金家给殷府派请帖的次日,就请了几位官媒,并几位善于保媒的官眷上门闲话,心中便道不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