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第118章 拒庶婿捧嫡子自矜

何处飞来双白鹭 第118章 拒庶婿捧嫡子自矜

作者:韶华过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3 14:07:44 来源:文学城

谈及李芬,娉姐儿也撇了撇嘴,很是不以为然:“可不是么,正是因为她口无遮拦,才闹得宝庆公主大失颜面,连带着熙惠太子妃也十分难堪,倒是连累了嫡母嫡姐,全家人都要替她赔不是。”

她说得兴起,又拿姚家的亲眷举例子:“再看外祖家的两个舅舅,到底是大舅舅与娘一母同胞,是个读书种子,二舅舅隔了肚皮的,就只能打理家中的产业。连带着二舅舅的两个孩子,虽也是嫡出,却及不上嫡房的端庄大方,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讨好的意味。”

身为金尊玉贵的嫡女,哪里知道庶出子女的尴尬和为难呢。两个小娘子谈论了一番,话里话外都是不自觉的优越感,连婷姐儿这个鲜少论道他人是非的谨慎人,也流露出了淡淡的不屑与鄙夷。

眼看这一个话题将要收束,娉姐儿想起先前捕风捉影的一点事,忍不住向妹妹笑道:“上回到娘那里去,与一个眼生的婶子擦肩,走到上房赶巧听见娘与艾妈妈说话,听到了零星几句,好似那个眼生的婶子是官媒人……”

到底是娉婷少女,再怎么天真烂漫,谈到自己的婚事,面上还是不由飞起了霞色,说话也忸怩起来,“说是……说是来替某家提亲,具体是谁家也没听清,好似是一二品人家,提的却是个庶子,娘想也不想就回绝了,还与艾妈妈论道,说是家里爵位再高,权势再大,只要不是嫡子,想也别想把我们姊妹两个说进门。我听见了,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呢。”

婷姐儿倒是未曾听说,闻言便奇道:“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没听姐姐说起?”娉姐儿犹豫了片刻,面露赧色:“也就是今岁——如今该说去岁了,仲春时节,有一回我把先生气着了,娘单独叫我过去说话……”因为不是什么体面事,婷姐儿便没有同去,娉姐儿也没兴致详谈一路的见闻。

婷姐儿心领神会,也不多追问,只就事论事道:“娘亲这个主意正,嫁给庶子,头上就有两重婆婆,若只伺候正经婆婆呢,丈夫心里不舒服;若侍奉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姨娘,既跌份子,也让婆母不高兴;在妯娌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以娉姐儿与婷姐儿的身份,嫁给低门庶子是不可能的,若嫁到高门,一则有悖于殷家不与权力中心结亲的原则,二则高门规矩大,再嫁给庶子,日子就好比泡在黄连汤里的莲心,没有一点蜜滋味了。

说到亲事,两人都不免有些遐思,若说前两年还太早些,姚氏早早相看总显得不够矜持,才会遭到殷太后和余氏的敲打,但今岁吃罢年夜饭,姐妹俩都十三岁了,正正经经是议亲的好时节,从定下人家到发嫁,也就是二三年的光阴了,也不知母亲心中究竟有没有一个章程。

娉姐儿张了张口,才说了一个“你”字,外头烟云便奉劝道:“姑娘们,早些安置罢,明儿一早若是抠搂了眼睛,在亲家太太、奶奶跟前可不好看呢。”二人的声息这才渐渐小了下来,不多时便进入了梦乡。

西府诸人在姚府盘桓了两三日,姚氏便以“还要伺候婆母”为由,告辞归去。回府之时又正巧赶上吃春酒,从人日一路吃到正月十五,才消停下来,又忙着操持好哥儿过童生试的事。

三年前松哥儿、谢载盛一气儿过了县试、府试、院试,是何等的风光快意,姚氏心中亦好生羡慕。如今好哥儿在德馨室也读了一段时日,便有意让儿子下场。

依姚氏来看,自家儿子自是千伶百俐,远远甩开勤奋有余、颖悟不足的松哥儿几条街不说,便是人人称道的天纵奇才谢载盛,论起智慧来,和好哥儿也不过是伯仲之间。好哥儿今年也有十岁了,若能成就一个十岁的秀才,那一顶“神童”的帽子是跑不了的。

姚氏把自己的想法同丈夫一说,殷萓沅倒是正经考过功名的,闻言便嗔妻子胡闹:“不过是跟蒙师读了几年书,才刚拜入康先生门下,四书五经都只读了个囫囵,也想参加童生试了?”见姚氏不依,又只好松口:“罢了,让他早早下场,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是好的。正巧我见他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吃一个排头,还当读书是一件易事。”竟是没撑过一炷香的功夫,就软在姚氏的一个眼神之下。

姚氏得了丈夫许可,便百般张罗起来,做张做致,特地向余氏请教了当年松哥儿赴试时是怎么预备的,有样学样,也替儿子理起东西来。余氏听闻好哥儿这样年幼就要去考童生,也颇为诧异。姚氏此番倒是没有把自家骄矜的心思放在脸上,只搬出殷萓沅的话来:“我和忘居都觉得,让他早些历练一番也是好的,初次折了戟,往后读书就知道用功了。”

余氏闻言,倒是点头感慨了一番,是夜还同丈夫议论:“我看弟妹近来行事倒是颇有章法,以童生试来督促好哥儿用功,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殷苈沅却不太看好这个隔房的侄子:“我时常同康先生谈讲,也常问起两个孩子的功课,康先生对我们松哥儿,偶尔还有一两句勉励之言,对好哥儿,却唯余冷笑而已。”

余氏诧异道:“不会罢?有时在母亲跟前侍奉,听好哥儿给母亲背书,倒是一气儿不带磕绊的,讲起释义来也头头是道,不像是不可教的。”殷苈沅摇头道:“这孩子肖似乃父,是有几分聪明劲儿,却心浮气躁,不能定心。”

见丈夫始终不看好侄儿,余氏便揭过这一话题,又道:“论起来,娟姐儿也要七岁了,我看弟妹始终没想起来教她读书识字。弟妹若是能将对好哥儿的心思略放一两分在她身上,这孩子倒也有福气了。”

殷苈沅闻言,皱眉道:“虽然分了东西府,但因母亲还在,一直没有分家,你这个当主母的,也该提醒一下弟妹,免得将来四姑娘出阁,叫夫家指点我们殷家,说我们有女不教。”余氏答应一声,略想了想,道:“最近弟妹一心忙好哥儿的事,说了也未必会放在心上,不若等二月份的县试之后再说,若好哥儿过了县试,趁着弟妹高兴时提一句是最好的;若未曾过,还得另择了恰当的时机——总之必要让娟姐儿在今岁入学的。”

果如殷苈沅所料,好哥儿的县试恰似过去打酱油的,偌大一张卷纸,就没有几处能下笔的,名落孙山也在情理之中。归来之后,问起答卷的情况,殷萓沅破天荒地发了好大的脾气,斥责儿子“业精于勤荒于嬉”,又指责他不敬师长,心浮气躁。

姚氏自是心疼不已,连忙上前护着,当着大房的面就要揭露二房夫纲不振的事实,谁料才说了两句,就被一脸沉肃的殷苈沅喝止:“弟妹最好少说两句,免得外人论道我殷家子孙长于妇人之手,只知悠游闲逛!”

对这个大伯,姚氏心里一直有些发憷,就好似当年老宁国公在世时畏惧公爹一般。殷苈沅亲自开口,姚氏登时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殷苈沅再怎么是一府之主,却素来纯孝,不会拂逆母亲的话。好哥儿有花老太太护着,一会是“这孩子聪明有悟性”,一会是“孩子年纪还小,便是你十岁的时候,也未考过童生试呢”,登时将殷苈沅驳得哑口无言,唯有讷讷称是而已。

是以好哥儿并未伤筋动骨,不过挨了几句叱骂,就被祖母和母亲“心肝儿肉”地搂在怀里,忙不迭地安慰起来。

过了一个月,恰又赶上好哥儿十岁的生日,县试出师不利之事,更是被阖家上下丢到了爪哇国去。而好哥儿因为县试折戟鼓起来的读书上的干劲,也顺理成章地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

偏生今岁五月就是松哥儿与柳氏姻缘卜的吉时,有这样一件大喜事等在后头,三月份好哥儿的生日就不宜大操大办了。

如果说小娘子的十岁生日是正式踏入社交圈的信号,对小郎君来说,身上有了功名,才是成人立业的标志,十岁这个整生日的意义也未必有那样重大。本就是无可无不可的事,但好哥儿譬如姚氏的眼睛珠子,光以这样的道理来说服她,必然是天方夜谭。

是以由花老太太这位宁国公府的大家长出面,和颜悦色地同姚氏提起话头:“三月初九是金孙的十岁生辰,老二媳妇打算如何置办?”姚氏闻言,便喜气洋洋道:“难为娘记得,依媳妇的意思,十岁大小是个整生日,自该摆两桌酒席,延请相厚的亲故。”花老太太不置可否,笑道:“依我看呢,今岁好哥儿的生辰,就不请外客了,只将姚府、秦王府、杨府的近亲请过来热闹一番,也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