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汉中祖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议

汉中祖 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议

作者:拾新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10-07 20:39:40 来源:转码展示1

“诸君,情况属实不对,朝廷大军到来匆急,时正为困顿之际。

黄巾军近数日来,则于我县内修整,养精蓄锐,精神尚可。

然于军阵模样,我汉军可是要来即破之!

此不利也!”

县尉胡旺立于刘祈左侧,揪着一把山羊胡子,眉头紧皱,迟未有松手。

县丞富项,主簿业寿,部将孙观等人,多立于角楼上,注视数里外,随时可能爆发之战事。

众人模样,亦同胡旺般,多显凝重。

按军略而言,本方人马困顿,当修整以集后部,寻时机而战,即便面对起事之黄巾军,虽非数年前可言,但同样不可大意之。

可汉军于前方丘地之动向,于人望去一览无遗,这是刚到来,便要同数万黄巾军决战之情形。

从上往下看去,黄巾军内部大将,显然也为汉军之行动吃了一惊,短暂慌乱后,竟也排成了歪歪扭扭之军阵,以地势而迎敌。

刘祈一直没有出言,他不觉想起了鲍鸿生平。

汉之中平五年,天子刘宏正设西园八校尉,鲍鸿为其一。同年因黄巾军起事,鲍鸿受命出兵伐之,虽胜,后因贪污军饷过千万,下狱而死。

人常言,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鲍鸿今次出兵来伐,刘祈初闻其名时,即有过忧虑。此番青州黄巾军,以北海国为大本营,愈演愈烈是,于今日,声势早已超过当年鲍鸿面对葛陂县的黄巾军。

若是鲍鸿这次再行贪污,对士卒安抚不周,内多人心不满,以今次疲惫作战,面对数倍黄巾军,能否胜之,尚在两说。

像许多人于朝廷大军充满期待一般,但期待越大,失望越多。

能肯定的是,一旦败退,黄巾军士气必然大涨,其甚至可能放弃寿光城,直取乐安郡核心,青州之乱,必将难于一时平息。

刘祈也只能祈祷鲍鸿能胜之,才能安稳地方。至于军中诸事,也有御史弹劾,鲍鸿功过,终逃不过悠悠之口。

城上兵士,含部分来此眺望局面之县吏,观刘祈不动若山,也都安心下来。

城内百姓,则于值守县吏安抚下,尚是稳定。很多人知道朝廷大军正在外面,以解城中之困,已在幻想黄巾军退散后,重建家园。

“诸君快看,我汉军动了!

骑兵先行,直取黄巾军前方,步卒后行,万人奔腾,当真气魄难言,吾似敢大地都在颤动!”

一名县吏激动高呼,众人随之望去,果然看到远方汉军,以地势排开,只修整不到半个时辰,即向黄巾军俯冲。

统领黄巾军之首领,竟不退反进,驱赶着万部迎上。

此间县吏一言,城池上下,也感到了大地晃动之态。

而于角楼处看去,远方数里外的密密麻麻之人影,各自相奔,很快冲杀在一起。

也幸亏寿光城外,方圆十余里之地,只有些许小丘山,多为平坦之地。

内以田亩相连,可惜天灾之下,不需兵士脚踏,其中粮食早早枯死。

数万人之作战,绝非一时能分出胜负。

但看向战场上的汉吏们,双手莫不捏着一把汉。

刘祈则在观望一会后,便回到了官舍。

寿光城不过兵围三日多,但这次入城避难之众,为他特意放入,含临县乡民,以数万众,拥挤间粮草每日消耗,即便一日一顿稀粥,用为续命,但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主簿业寿近数日来,年纪轻轻,就急得生了不少白发。部将孙观、李展、刘直,甚至刚加入城内的太史慈,为维护城内纪律,城上安危,每日分白昼轮休,也忙得不可开交。

人莫不等着朝廷大军解围,可刘祈还是不得不做最坏打算,朝廷此番以鲍鸿为主将,领兵三万来讨伐,黄巾军已成气候,如他方才于城池上所想,若因鲍鸿轻敌诸因,汉军败了呢?

“寿光城死守,难解其危,汉军若失利,必须协助朝廷军扭转局势!”

刘祈之前已经做了最坏打算,那便是朝廷军迟迟不到,以寿光一城,集合各处所集粮草,以守半月为限。

但如果朝廷平叛大军事败,朝中以此番费劲心血,再无力筹集粮草战之,青州或陷入数年动乱,重现汉末混乱,以地方黄巾军割据,直等到强力之人,才以平之。

他刘祈不可能这么一直等待下去,让县地处于困乏之间,常受黄巾军袭扰,甚至以覆县之危。

城内百姓躲避,又能躲到何时?一月之后呢?

当然,他本为地方主官,又为宗室之后,更不可能投降黄巾军。

细细想来,自来寿光近一月,思虑局面,他不得不被动防御。

手中这一千多人,也只有前番一胜,面对万众黄巾军,难做抵抗。

既以力量薄弱,朝廷军倘若败了,朝中一时难以接济,他只能再广召人马,扛起安稳地方之大旗,想来大汉天子,乃至于朝臣,也非常乐意看到。

“且去将功曹掾,还有贼曹掾,及许都伯召来!”

刘祈于桉几起身,从墙上悬挂之地图上移开,向送来文书的记吏道。

事关军事方面,他没有过多让县丞富项等人参与。如孙观、王楷、王志、李展等人,莫不是他心腹。

“诺!”

记吏下去,刘祈来回踱步,实也有些忧心老家盖县。

离开时,马氏等杜乡大族,已经放眼开始招募乡卒,于他建言下,设立几处军寨,护卫乡地,防止盗匪,且只等他派一人总揽。这也是杜乡大户,对他刘祈示好。刘祈确也需要一代言人,来招揽安排好乡党。

原本打算让李展同他往寿光处事一段时间,再由之归去,这次却因黄巾军动乱拖延。

不过,北海国之乱,影响最大的乃是琅琊郡,而根据刘祈于昌虑任上,从江沛口中打探之消息,徐州未防备盗匪和太平道复起,随着大量人口南下,州郡募兵及训练,大有增加,绝非因这两年由天灾**而变得荒凉之青州能比。

遂而,琅琊郡只要应对得到,大概率能抵挡得住,以使太平道势力不会扩散。

这种忧虑,随着孙观、王楷等人,陆陆续续被召来,很快消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对他刘祈而言,解决面前再度出现之困境,才是关键。

城外,汉军同黄巾军之战事,从日出开始,一直到达黄昏。

伴随着城上一阵欢呼,已经同孙观等人,研讨大半天的刘祈才得汇报。

汉军有后续援军到来,士气大增,敢在天暗前,全力冲杀,战场上已厮杀整日之黄巾军,莫不溃退!

“汉军胜了!”

这则消息传入官舍后,孙观、王楷等人,脸上也都浮现起了笑容。

但在喜悦之后,王楷率先冷静下来,他抬首道:“但为维护乡邑安宁,县君之提议,即便以汉军大胜,楷以为,仍需继续。

黄巾军即便大部被消灭,但依照青州这两年,尤其以益国、寿光之地局面来看,必有逃窜以占山为王之匪患。

如今日县君以我等所议,向朝中,还有州郡去信说明,以寿光为中心,于巨淀湖一带,筹建一部三千人马,以平匪寇,以安本地,势在必行。

此部可以县君为领,其中军资花费,朝中及州郡府寺,必做推辞,而我等寿光产业,向朝廷上书后,可从内中获取补助……”

乐安郡是王楷家乡,虽说直系亲属大部以往琅琊避难,但于故土,王楷还是思念不已。

这次随刘祈留下处事,他于家乡发展,多了些看法,亦有匡扶之心。

数个时辰前,县令刘祈提出扩大部曲,便是为保卫地方后,王楷是第一个出言认可。

他于老家熟悉,在刘祈打算将营地,设置到前番募兵训练之巨淀湖之所罢,王楷提出不少建言看法。

而他此中想法,同刘祈观念重合。

即于舍内,孙观也好,王志之属,本就知刘祈心意,有此打算,故颔首不已。

一个时辰后,夜色昏沉。

刘祈重新来到了城池上,黄巾军确实退了,往南方退走有十多里,汉军则已渐渐到达城下不远。

这次汉军胜利,不算大胜,但挫败了黄巾军气势。

寿光危机暂时结束,但刘祈等人也明白,平叛大军真正的考验,还在北海国,同黄巾军主力之斗。

“诸君,且随我一道,出城面见我汉军大将!”

刘祈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故让守西侧城门的族兄刘直,打开城门,准备率众前去拜望。

城内本无多少粮食,还要救济灾民,更别说酒水之物。

他在率县众,含太史慈等人,一道去往汉军营帐拜访时,亦让李展护卫一辆牛车同行。

即无犒军之力,故只能从鲍鸿本身出发。

车中有几口大箱子,实以稻草盖之,内中却是刘祈来寿光途中,让孙观、业寿等先行者,押运之财物,本作为县地招募乡卒、民生等用处。

但知晓鲍鸿习性,刘祈时下最不愿之处,便是同平叛大军将领生隙。

若是鲍鸿大胜,其多半会于青州守卫一段时间,个中功绩,也是由之上表,说不得后续赈灾之物,天子也会以之督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鲍鸿贪财,以之刁难,绝非善事。

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他秉持多一事不如小一事,亦为寿光地方考虑。愿以之一些财物相赠,为寿光减少不必要之麻烦,买个平安。

刘祈心有大志,又岂会在这等事翻跟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