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汉中祖 > 第一百一十八章 驻守

汉中祖 第一百一十八章 驻守

作者:拾新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10-07 20:39:40 来源:转码展示1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寿光令即有前番布谋,今再实之,那黄巾军将领说不得还会入计。”

即得晓刘祈相召后,太史慈忙于扈从说了声,遂以入后方。

路过寿光部从时,见之所为,太史慈很是容易地猜出了刘祈之所想,他亦为其足智多谋敬佩。

待面见,他才惊觉,前侧这个同他年纪相差无多之青年,竟真是已名扬地方的本地县宰!

太史慈自诩武力不凡,又多好学,于乡邑有名,但在亲眼看到刘祈后,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东来黄县人,太史慈见过县令!”

太史慈习惯性地背着弓箭,即于面见刘祈时,抱拳行礼,他之身长七尺五寸,论道起来,还要比刘祈矮上一点,但之气势,若出鞘之利剑,给人很深之印象。

得晓面前之人,正是未来大名鼎鼎之太史慈后,刘祈忍不住再度打量了一遍。

是以其年轻时,恰也逢北海国之黄巾大乱,受孔融之命,寻刘备救之。后有大战孙策,终被孙策收服。

《吴书》有言,太史慈逝世前道: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以之本人,少即为神射手,方才射杀黄巾军渠帅,更加证明这一点。

另外,太史慈年纪轻轻,即有髯相留,又相貌端正,可以说是风姿独立。

于太史慈一礼下,刘祈回礼道:“这次能斩杀黄巾渠帅,另以大破黄巾军先锋三千人,太史君那三箭,可是居功至伟!

此事,我会如实向朝廷,州郡回禀,并为君请功!

时以黄巾军大部,正从灌亭一带赶来,太史君不若与我一道,先入城避难!”

太史慈自己也有不可思议,怎的箭法之下,杀得还是一个渠帅。

但刘祈后面所言,太史慈知道自己猜中了,黄巾军主力这次分流,可见是想趁着朝廷平叛之部到来前,于四处烧杀抢掠,裹挟更多人于内,与之展开决战。

这于青州来说,是灾难,又无可避免。

看出太史慈面色阴晴不定,想到前一刻钟,收到的另一急件,刘祈又道:“太史君即从黄县而来,想来东来郡情况,也不妙也!

但不用忧心,根据我方才收到消息,朝廷从冀、幽之地调军,便是鲍将军,于昨日也到台县,距离我寿光,不过三日功夫。

朝廷以各路辅助之部即到,黄巾军想要于州郡其他地方裹挟掠夺,其中势态必将停止。

东来之危,不远或将解除。

此外,依我斥候所探,同有大部黄巾军,往寒亭一代转移,太史君若是以时下返回,途中即多危险!”

刘祈发现而今的太史慈,尚于年轻,故生结交之意。

这员勐将,东征西讨,于整个三国时代,创下赫赫威名,若是能做招揽,于他在青州之地,训练兵士,以备将来黄巾军再度复起,以安地方,用处极大,尤其太史慈还是青州本地人。

他所言之关心之语,也确实是为太史慈安危着想。

单手难抵双拳,太史慈即便箭术武力,再怎么厉害,与成群黄巾军,如何对战。

太史慈闻此,心中实以轻松一些,朝廷军终于不远了,黄县之地,坚持半月,还是没有问题。

刘祈之建议,他沉思后,应道:“朝廷军即知,我亦心安也!

即鲍将军来于寿光,慈当以领兵而救之!

且多谢县令招抚!”

刘祈感叹太史慈于乡地之赤诚之心,交谈得晓太史慈乃是奔行数百里,以请援军后,更感慨其中信义笃烈,难怪陈寿赞之“有古人之风”。

时已至晡时,远在五里外,管亥遥望那飘扬之旗帜,还有细小人影,紧皱眉头。

按照退下来之少量黄巾军所言,汉军有千众,且作战勇勐,渠帅史舟战死,汉军正占据有利地形守之。

管亥还是很谨慎,让他攻夺郡县城池,他不眨一下眉头。

但若是遇到汉军主力,诚会认真考量敌我势力,才会做出判断。

当斥候探得,汉军与墨亭一带守卫,未有变动时,看了眼即将落下之日头,管亥不由得想起了上次史舟所欲之事。

“靠近汉军守卫之地,就近查看情况,速去!”

这般命令后,黄巾军斥候,马上领命离开。

而经过之一夜修整后,管亥手下之部,算上史舟战损之部,人数不少反增,时下人马更是达到了两万之众。

增加的一万黄巾军,乃是连夜从剧县北上,以支援他另几路渠帅大部。

约莫两刻钟时间,即有斥候临近,待将打探消息告知后,管亥大怒道:“又是假意诈我等黄巾军,必为那寿光令所为。

但以其部或也有州郡增援,即将我部人马众多,这才撤离。

传我命令,各部不需停留,全速前进,赶在今夜,我等要于寿光城下歇息。

此外,给刘安去信,让之所领人马,往盖县城方向进发,明日之时,务必进入齐国,以取广县……”

管亥军令一下,黄巾军不再停息,而是全速前进。

十余里外,刘祈带着伤卒,还有俘虏,正往城内行去。

以日落为号,若是日落前,还有百姓未能入城,即以黄巾军至,那城门不得不关闭。

“希德,而今我等之诈计,需已为黄巾军识破,距离县城还有两里,不如以我领骑兵行进,再做阻击!”

孙观骑马上前,下马后,与刘祈道。

刘祈之马匹,已当众拿去作为运送伤员之用,其则与众人一道步行。

一路跟随来的太史慈,见刘祈所行,深为感慨,亦做效彷,而为刘祈“不抛弃一名伤卒”所为,寿光兵士,其中凝聚更强,于县令刘祈之敬,已非言语能言。

刘祈思衬片刻,望了眼多是伤痕累累之上千人,道:“仲台,敌众我寡,勿要冲入其内,以骚扰即可。

再有一个多时辰,我等也当能赶回城内!”

孙观应之而走。

半个时辰不到,前方忽然传来吵闹,原来是战情传回了城内,以业寿等人,带着另一些壮丁,前来一同照顾伤卒归营,众卒速度加快不少。

直到夜幕降临,看到眼前的寿光城,刘祈才长出一口气。

而王志、孙观,先后传来消息,黄巾军距离寿光城不足三里。

站在角楼之上的县丞富项,甚至已经看到远方密密麻麻之火把。

“县君终于归来了!”

看到刘祈入城,即往城上而来,富项、胡旺等县吏迅速下往迎接,内心莫不如此叹也!

即于刘祈未处于城内间,县衙官吏,莫不感觉内心,有种空落无措之感,即如悬空之房舍。

县令刘祈,便像那稳固之地基。

今县令刘祈归,他们终于踏实不少。

太史慈则在入城后,被吓了一大跳。

“刘君于城内,到底收留了多少人?”

望着城池各处,密密麻麻,且又不显特别混乱之百姓,太史慈实已目瞪口呆。

黄县作为东来郡治,乃属东来第一大城,从外面看去,即也能看出,比寿光城大了两倍不止。

但他于黄县内,即于动乱避难间,也未见过县吏放这么多人入内。

“算上今日涌入之众,及城内原住之民,怕是不下三万罢!”

刘直跟在太史慈身边,他有些不确定道。

三万人,已算是一小县之人口,竟是全聚于城内?

太史慈倒吸一口气。

不到一个时辰,整个寿光城下,即涌现了密密麻麻之黄巾军。

李展等一向老人,跟着刘祈,曾守卫广宗,于这场景,到是见过,脸上遂能表现平澹。

广宗战事,后辗转攻城之部,那可是十几万!远超眼前!

好消息是,赶在黄巾军兵临城下前,该退守回来之人,皆以退回。

即是斥候,如王志所领部,刘祈也全数召回。

而今能做的,便是守卫好城池,等到已到达青州的朝廷人马,前来平叛。城内之名,也是安抚之重点。

临济。

鲍鸿的行军速度,要比大多数想象得要快许多。

在旁人以为他方至青州时,他已让到来的数路兵马汇集,一步往齐国,支援齐国平叛。

另一部往平原君,他则亲率大部主力,踏入乐安国,准备从乐安国,杀入北海国,平北海国黄巾军后,并平临近的东来之乱。

但根据前方来报,北海国的黄巾军所谋重大,在侵入掠夺后,又率数路人马北上,意图与朝廷大军决斗。

这让鲍鸿感受到了轻视。

从去岁开始的凉州之战,他协助董卓,多次痛击凉州叛军。

凉州兵强马壮,武德充沛,绝非是北海国起乱之黄巾军能比较,一万,数万,十万人马又如何?

又非是张角在世!

于今夜,得晓黄巾军北上寿光,鲍鸿心中也是哀叹了一声,寿光怕是要有覆灭之危。

此间想法一闪而逝,他即召众将,商议出利县,向寿光方向进军一事。

两日后,鲍鸿率一万两千人马,到达了利县,距离寿光城,不足一日骑程,发现利县境内,并无大规模黄巾军动作,以斥候所探才知,黄巾军全聚集于寿光。

“黄巾军北上数日,即是一日,也未能将城池取下?此间守城之将,不知是谁?”

在当年于冀州等多地平叛之地,鲍鸿见过太多地方县令,闻讯弃城狼狈逃走,百姓受难一事。

在临济时,他到听过来面见之郡府官吏,言及寿光令以人守城退流民一事。但流民和黄巾军又有不同,何况按照齐国等地送来消息,此番陆续北上之黄巾军不下四万。

四万人,难道拿不下小小的寿光城。

可随着斥候之汇报,鲍鸿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四万黄巾军,确实在小小之寿光,给僵持住了。

因城池攻取不下,又得晓朝廷军进入乐安郡,已有越来越多人马聚集,似乎是想在寿光,同朝廷军主力战力战斗。

管亥确实是这么想的,以朝廷大将鲍鸿来之路上,他已聚集四万人马,且多之从兄与北海国调来,哪晓得小小之寿光城,如此难啃。

加上黄巾军之多,粮草贵乏,再这么下去,必胜大乱,故决定在寿光,同汉军主力,展开一次决战。

只是这一战,于管亥所料,没想到到这么快到来,朝廷军行军实在太快,足见汉军将领,急切想要赢得这一战。

但以汉军之困乏,汉将之所为,让管亥心中却有些窃喜。

墨亭一战,寿光令教给他许多,而今黄巾军正有破釜沉舟之心,谁说不能胜之!

同日间,寿光城上,刘祈等人,能看到宽阔的山峦间,出现了大大之“鲍”字,但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