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景故事 > 第19章 第 19 章

汉景故事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浮笙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8 12:08:13 来源:文学城

“夫人这番劝谏功力,着实颇有庄、韩之风。”

庄子和韩非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擅长寓言说理著称的名家,其特色就是化深刻大道为平实易懂的语言,好便于他人理解。刘启这样的夸赞,无疑是相当过誉的评价。

口口声声说着“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历史上也真的干出了这种狠人狠事的孝景皇帝,此刻却表现得好似和他说的那句话一点关系没有。

他搂着王娡,有些懒洋洋地低头对着她耳侧调笑。亲昵的呼吸带着纠缠的热意,黏黏糊糊地将先前那句话带来的冷峻融化作一团。

王娡被他“夫人”这个用语唤得一时神荡:这若是放在床笫耳鬓厮磨之际,她自然想到的是小夫妻新婚燕尔的情趣。

但偏偏两人之前用夫人、夫人的来形容后院诸姬,王娡都习惯将自己和夫人这个身份短暂拆开——在这种语境下,刘启喊她夫人,她脑海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老三国里曹丞相那句经典名台词……

偏偏二人之间的关系,还真的和那句名言所述的情景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嫌疑,王娡都被自己这突兀的脑回路羞到,耳尖隐隐发烫。

“庄、韩又如何——不论谏言说得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看被劝谏的人是否诚心听了进去。”

她定了定心神,若无其事地试图绕过这个话题:刘启说的那句话实在不是很吉利,充满了帝王出师第一剑,上岸先斩亲老师的flag气息。

“话说回来,殿下想好要让妾住在哪里了吗?”

她都那么努力给刘启谏言了,他和薄太子妃关系又不好——不至于气氛到了这个地步,还对她说去问太子妃吧?那她真的当场哭给他看哦。

刘启见到她的耳尖泛红,但苦于时代过早,到底没品味出王娡一时行差踏错,想到了什么奇怪情节。最后还是从善而流,将话题换回更为实际的选项。

然后王娡就被他突然一记直球砸蒙了。

“就住后堂好不好?和我住一起?”

王娡:……

开什么玩笑啊?!

她刚刚是不是白劝谏了啊?

她一脸震撼地从刘启怀里挣扎坐起来,神色凝重地对上他的双眼,却惊讶地发现其中透着早有预料一般的笑意。

刘启明摆着在逗她玩。

王娡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刘启对她之前那句“好过分”的报复。一时被这斤斤计较的狗男人气得牙痒痒,实在很想眼不见心不烦。

幼稚!

她如果真答应了,这人现在才该傻眼了!

后堂是太子日常起居的住所,也就是他们现在所处的这座宫殿。

刘启正处于西汉初期,一个在道德底线上可以潇洒享受刘邦遗泽的时代。其实按理来说他在自家后院里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这个年代的大臣还不爱去抓着皇帝的私生活喋喋不休。

但刘启自家后院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不得不小心斟酌的问题:薄太子妃。

刘启是可以让王娡跟自己一起住——但那不是一点都不给薄太子妃面子嘛!

薄太子妃自己的面子可能都是小事,老刘家又不是没干过宠妾灭妻这样的糊涂混账事——但她在刘启的后宫中代表的实际上是薄家的面子,是薄太后的面子!

两汉以孝为先,所以几乎大部分皇帝最后的谥号其实都是孝某二谥。只是后世简称习惯了,前面传统礼仪性所上的“孝”这个谥一般都会忽视掉。

刘启是太子。他可以在别的事情上犯错,却不能在孝道上受到指摘。

薄太后只要还在世一天,薄氏在刘启后宫中的地位就能够稳如泰山。不管他们这对夫妻实际上有多么怨偶,刘启要保证明面上不能有人可以盖过她的风头。

越过太子妃,而让一个新进的姬妾与自己同住。这无疑就有些过分了。

“别这样看我——我话还没说完啊。”

刘启当然不是真的要这么做。他见好就收,不敢多逗,伸手拉住了王娡,将她的双手合在自己的掌心,以作安抚。

“殿下从一开始就不该开这样的玩笑。”

王娡很认真地睨他一眼,手上竟然还掐了他一下。

他又不是会对所有人都开这样的玩笑。

刘启在心里为自己小声辩解。他会对王娡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知道王娡是怎样一个精明有想法的人。他已经见过她的小心谨慎和眼界谋略,所以从一开始就知道她绝不会答应。

要不然万一对上个懵里懵懂一口答应下来的——那就真轮到刘启自己倒霉了。

刘启深知自己的性格里面有很不讨人喜欢、过于刻深的一部分。所以在对待亲近之人的时候,他总习惯性用一种不甚认真、调笑嬉戏的方式去柔和自己的尖锐。

但这样的方式最终也会变成祸从口出、口无遮拦的祸事吗?刘启没想过这个问题,在王娡不满之前,他也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难道只是一直以来他看人还没有出过大错,尚且没有对不合适的人开过不合适的玩笑?

王娡先前劝谏的话又在他脑海闪过,刘启顿了顿,将自己强行从思绪中挣脱出来,含笑对着王娡:

“我错了……可后堂范围那么大呢,我又没说好是这里。甲观怎么样?”

这就是汉语一字多义的伟大魅力时刻了:“堂”这个字在汉代通“殿”。也就是说,后堂既可以仅指代刘启自己的住所,也可以泛指刘启的“后殿”,也就是相对于用来处理政治礼仪**件的“前殿”,作为太子及其妻妾平日起居住所的后院。

就算是玩笑,刘启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可以狡猾诡辩的退路。

“殿下太爱玩这种文字游戏了。”

想通了这点,王娡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许,觉得到底没看错人,可最后还是没好气地白了刘启一眼:真不愧是能让晁错“以其辩得幸太子”的那位太子殿下。

刘启对音乐辞赋这些贵族青年时常会学习以陶冶情操的古典爱好,是真的没什么兴趣。就如刘嫖此前告诉王娡的那样,他在这方面的水平最多是掌握、不走音。

《汉书》有“志”十篇,专门记载汉朝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这些制度上变迁的算有五篇。

刘启在其中虽然都算留下了姓名,但准确来说只在食货和刑法、尤其是后者上面尽心尽力,留下了大段关于轻刑慎法的改革。然后就是礼乐里面说他给亲爹的太宗庙改编过一只曲子。

其他诸如郊祀、乐府之类的事宜,他都是以毫不关心“十六年无有所兴”“礼官肄业而已”“会景帝不好辞赋”的姿态高傲出道。逼得司马相如那种文学地位高到被称为“赋圣”“辞宗”级别的文学家,在他身边做官都做到绝望跑路,写出了《子虚赋》这样名留青史的作品都没得到他一点关注。

在老刘家一堆能歌善舞的浪荡子,或者风流多情的文学青年中,刘启在这方面简直可以说冷淡得独树一帜。

孝景皇帝这执政一生只爱搞钱和司法。什么礼别异、乐合同,什么辞赋大家的,都勿cue。

他喜欢什么?

武则骑射御车,文则经史子集。

以及,

——爱看人辩论(。)

王娡上辈子最烦辩论队的同学找她所谓模辩,说想要听听她对于他们观点的想法。她每次都要无语地表示她觉得正反两方哪个她都不支持。

她站中间。

她也理解辩论的技巧与艺术。一场辩论赛的看点,其实根本不是看正反两方两边的观点谁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是看双方辩手言语间透出的逻辑与说话技巧,能否在理论上抓住对方的破绽,一击致命、一针见血。

可理解归理解。王娡还是对这种只要选手尺度分寸把握不好,很容易变成咄咄逼人、为了辨而辨的比赛敬而远之。

然后天道好轮回,她在现代拒绝辩论队好友的时候有多潇洒,在公元前的世纪撞上一个热爱辩论的老公就有多绝望。

……要不你去古希腊留学、啊抱歉,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古罗马时期,苏格拉底都英勇就义两百多年,罗马都进入共和国阶段打完两次布匿战争了。

名家呢?名家派个人来教一教啊!

王娡对他这实在很有些曲高寡和气质的爱好实在一言难尽,头疼地摁了摁额角。

刘启也不生气,估计是已经习惯这样的评价了。他帮王娡揉了揉太阳穴,凑近了问她:“不管那些——住进甲观难道不觉得高兴吗?”

汉初对宫殿的命名就是如此简单粗暴。太子宫的后院几殿就是按照“甲乙丙丁”这样的顺序以命名且安排等级的。

甲观就是太子宫里最好的馆舍,未来的汉成帝就是出生在汉元帝为太子时的太子宫甲观画堂。作为“世嫡皇孙”,刘骜出生毋庸置疑是第一等的大事。这样的大事能够被安排在甲观,就足可见它地位的不俗。

可王娡只是失笑。

“殿下后宫有哪几位不住甲观的吗?”

她眨了眨眼睛,很诚恳地对刘启发问。

薄氏是太子妃,栗姬、程姬、贾姬都曾经是他心尖尖上的美人——除了阴差阳错的唐兒之外,刘启能让她们当中的哪一个住到乙殿或者丙殿?

刘启悻悻地坐回原位,无言以对。

他把唐兒也安排在的甲观……

毕竟虽然人不是他自己看中的,孩子确实是他的,刘启总不能那么无耻地对小孩亲妈不负责吧。他后宫反正人又不是很多,甲观又不是住不下,没那个必要为难自己小孩的亲妈。

“那也不一样——你想住甲观哪里?”

刘启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话说到这里,他就饶有兴致地站了起来,对王娡伸出了手。

“我带你去看看?”

这几章可能写的有点粗糙,具体的标注等我考完试再回来……我先把榜单争取赶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 1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