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景故事 > 第18章 第 18 章

汉景故事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浮笙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23:04:01 来源:文学城

王娡:……

有人男鬼味微妙的溢出来了,是谁她不多做评价。

“妾在问芙儿愿不愿意跟妾走。”

王娡对着刘启眨了眨眼,颇为玩味地勾起了唇角:“殿下在问什么?”

阴沉的占有欲。

看起来她之前心神不守的时候,没将表面功夫做好,态度转换得太快,反而带给了刘启一份若即若离的感受,挑起了他的内心的征服欲。也算是阴差阳错,意外之喜。

刘启无言以对,只是身上那份凌厉的气质陡然一松。

“我听芙儿说,殿下有指派身边宫人作为诸夫人侍女的习惯。”

王娡顺势而起,走近刘启身边,拉住了他的衣袖,抬头看他:“如果芙儿愿意——殿下能否将芙儿指给我呢?”

刘启垂眸,就看见一捋墨发从她的发髻里散落,垂落在她的脸侧。

她仰面看着他,一双明眸里仿佛只倒映着他的影子。

“妾听闻其他夫人都可以……”

王娡蹙眉,好似有些低落地微微合眼,欲言又止了一会,最后迟疑抿住了唇,神态看起来竟然很有几分楚楚可怜。

——你不会偏偏不给我吧?

王娡没把这话说出来,可刘启都不需要过多思考,只往她脸上瞥上一眼,就能读懂她的未尽之言,于是竟然一时有些失笑。

恃宠而骄——或者说她太清楚怎么可以拿捏刘启了。

她就这个样子,他想,他才不相信她是真的低落或者难过。

明明认识并没有很久,刘启却对王娡的性情有种莫名的笃定:

她如果真的伤心,也绝不会像这样柔弱可欺、无助可怜地对他哭。

刘启见识过她气性上来的时候,现在上身的牙印和背后的抓痕还有些隐痛。他不觉得这么一个一点委屈都不肯吃的人,能有什么被欺负了都不敢直说的欲语还休。

但刘启意外发现自己或许很吃这套——或者说他正处于对王娡的一切性情都能接受良好的状态。

他没为这虚伪的可怜而心软,可他伸手揽住王娡,低头亲了她一下。

“怎么可能亏待到你?”

何况这甚至不是跟他要特殊待遇,只是要和其他人平等的权力而已——刘启难道是那么抠门的人吗?

“你……王夫人想要你跟在身边侍奉,你愿意吗?”

刘启看了安分侍立在侧,始终不发一言的卫芙一眼,最后也没想起来对方的名字——在他身边伺候时间长了的宫人姓名刘启还是知道的,但卫芙确实来得有点晚,也不算很起眼。

卫芙已然从王娡那个问题中回过神来,如今答应得很快:“是婢子之幸。”

“嗯,那你稍后去寻郭御长,帮夫人把伺候的人手点齐。现在先下去吧。”

刘启不甚在意地点点头,等到卫芙的身影消失在门外,他才拉着王娡入座到自己的桌案后。

“怎么和宫人闲聊上了?不是说要跟我学习,难道对这些典籍不感兴趣吗?”

他还以为王娡既然到了厢房,应该会很高兴看到这么多藏书。

“但这些是殿下的所有物,我没有未经允许就随意翻阅的道理。”

王娡这话说得很认真。

哪怕不考虑在这个时代知识的贵重,不考虑经过秦末战争对一代文化毁灭性的打击,这批藏书的价值放在文人眼里可能和等重的黄金一样珍贵,就算放在信息获取门槛很低的现代社会,她也不会这么干。

这里既不是默认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她又不是等不及刘启这一小会功夫。为什么要预先不问自取?

况且刘启是太子。这个身份值得小心谨慎的地方实在太多,王娡觉得再慎重也不为过。

刘启沉默下来。他之所以对王娡的探索秉持着一种如此开放的态度,自然是因为所有重要的文书都不会放在这里。他有足够的信心不会泄密。

可王娡在一些事情上的敏锐与体贴,依旧总能意外抚平一些太子殿下内心敏锐的警惕。

“……要是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他眼神放空,小声嘟囔了一句。王娡没听见他在说些什么,便抬眼用一种疑惑的眼神望他。刘启不打算为自己突兀的有感而发做什么解释,轻描淡写带过了话题:

“在和、那个宫人聊些什么?怎么突然知道我有那种习惯。”

“卫芙。”王娡知他不晓卫芙名姓,简短提醒了一句:“妾初来乍到,对这后院里面一无所知,难免心生不安,想找人询问一二罢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只平静地看他,像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刘启却被这样的视线注视得很有几分不自在,默默移开了眼,轻咳了几声清清嗓子:

“怎么不来问我?”

王娡无辜地睁大了双眼看他,一副很是震惊的模样:“殿下难道要亲自评价自己的后妃吗?”

“等妾年老色衰了,殿下也要这样对着他人评价我吗?”

“好过分。”

且不说他和现在这些妃嫔的关系处于现在进行时。就算是按分手后前女友处理,对着现女友大肆审判前女友各种所谓过错的男的也有点没品吧。

刘启被她一句话噎住,一时竟感觉自己进退两难,颇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无力与迷茫:

他只是单纯问问王娡想不想知道现在后院有哪些人而已——怎么就拐弯到他要批评自己后妃身上去了?

“……我没有!”

刘启有些恼火地从齿缝间挤出这一句话来,闷闷开口。

王娡见他又开始抿唇、说完话后立马安静地毫不作声,就知道这人心里不爽,反手拉住他的手腕:“殿下生气了?”

好心全被当做驴肝肺,哪有不生气的道理!刘启被她惹得差点下意识要开始磨牙,很不忿地剐了她一眼,冷哼一声,但到底也没把手抽开。

王娡倒是不怕这个。

她有过长久维系一段感情的经验,深知在谈恋爱过程中,其实从来不怕小情侣吵吵闹闹、分分合合,怕的是某一方一味地低头迎合讨好,怕的是某一方或两方的放置冷处理。

吵架算什么。谁家小情侣没有过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经历?

恋爱是走向婚姻前的尝试,婚姻是两个人将彼此纳入生活的陪伴。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么多对爱人是生来就刚好契合的部件,磨合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磨合得好,那两个人未来的相处自然融洽;磨合得不好,早晚有一天得捅出大篓子。

沟通就是磨合的一种方式,心平气和的良好沟通自然是最佳的理想状态,但事实是确实难以施行。吵架尽管就信息交流的效率来说低的吓人,却也未尝不是一种看清双方为人、性格、三观等等方面的渠道。

可是两方谁都不说,逃避问题而不去解决?那问题只会永远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沉淀,最终成为两人关系中厚重的隔阂,成为心头一根拔不出来的血淋淋的肉刺。

只让一方低头迎合,改变自我以成为对方的理想型?那最终可能会造成的各种悲剧,王娡都懒得去细数:什么某一方失去自我人格啊;终有一天忍不下去彻底决裂啊;另一方反而觉得某一方变味了啊等等等等。多少火葬场文学都是依靠这样的情节发展起来的。

王娡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

人长了一张嘴,除了用来吃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来说话。

不会说话的话,这张嘴干脆就别要了。给它一根胃食管自己从鼻腔插进去,靠这个生存得了,省得它的身体还要多供养一个无用的器官。

她不慌不忙地将刘启的手掌和自己的相对。

青年的身高放在那里,骨架又显然比她要大。于是不论是掌心还是手指,他的手都要比她要大上一圈。刘启看着这幅画面,只觉得自己甚至可以将她整只手都包裹住。

他心头那股怨气,微妙地只因为这一个举措而散了些许。

“我知道殿下只是怜我。不是真的想要对诸夫人有所指摘。”

王娡身上有着一种情绪相当稳定的沉稳气质,哪怕是面对着地位远高于她,几乎可以决定她未来命运的刘启,她说话的语气依旧是从容不迫的冷静。

不是爱,只是怜。再加入一点见色起意的心动,一些爱才怜弱的救济情结,一份兴致冲冲的热情。

王娡不觉得刘启现在对她已经到了爱的程度。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大背景下去谈一份完全平等的爱实在是有些困难,金王孙和她成婚了好几年,但王娡哪怕是前世记忆尚在蒙尘之际,都能感觉到对方对她也不是完全的爱。

可没关系。王娡不在乎这个。世界上正向的依赖性的情感那么多,再纯粹的爱迟早也会向着多方面扩散发展,她不是还傻乎乎地会计较别人的好意,有几分是彻头彻尾感性驱动的“真情”的年纪了。

刘启现在关心她,会对她好,这就足够了。

她垂着眼帘,慢慢收拢了五指。

一根根和刘启比起来显得颇为纤细的手指节奏稳定地嵌入他的指缝。刘启下意识同样放松了力道,两人就这样十指相扣,两颗心脏跳动的节拍通过指侧汩汩涌动的血管传递给彼此。

“我很感激殿下。”

“可是殿下,就像妾先前说的那样——妾怎么能那样问呢?”

“我有目,我有耳。我有口,我有舌。”王娡用着和刘启先前进来时候类似的语气,慢吞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有心,我有脑。”

“诸夫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完全可以自己去判断。但如果我向殿下询问了呢?”

“殿下此刻最为怜我,是故不希望我会受损。于是就会反复思索诸夫人身上是否会有对我不利的缺点——可,殿下,人是不能往坏处去想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圣人,更遑论一千张口就能有一千种结论。同样的举措,不同人或者仅仅怀着不一样的想法去看待它,所得出的结论完全有可能南辕北辙。

若要将一个人往坏处想,那么它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用恶意来解读的。

王娡不是同情心泛滥,觉得不能在刘启面前抹黑他其他姬妾的形象,要做一个行事有多么光明磊落的好人圣母。她对自己的道德底线一清二楚,深知自己和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根本没什么干系。

薄氏何辜?她只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可她是刘启的太子妃,是大汉未来的皇后。王娡要成为皇后,要让未来的刘彻成为太子、登上帝位,那么薄氏就注定是她人生最大的敌人。她不会怜悯薄氏如若被废后必然悲惨的命运,反而会推动对方最终落得和此时同居北宫的孝惠皇后一个下场。

刘荣何咎?他在刘启的一堆奇行种儿子当中绝对称得上脱颖而出。他孝顺、慈爱、有风度,他被刘启派人强行问罪拘捕之后,他封地上的百姓甚至愿意为了他默哀流泪。

可他是刘启的长子,是景帝未来一度册封过的栗太子。是刘彻未来太子之位最大的阻碍,哪怕在他被废之后,他也是刘彻继承帝位的一种隐忧。她不会哀叹刘荣最终死于生父威逼的结局。如果这次命运依旧要刘荣当过一回太子,她不会犹豫将对方再逼死一次。

还有一心想要做皇后,坚信自己会成为大汉太后的栗姬;历史上没有过多的名声,但是在现在的事实中,很有可能将和她发生冲突的程姬、贾夫人;甚至是名声作为忠臣良将名留史册,但是偏偏要一心翼护刘荣太子身份的周亚夫……

如果这些会成为她大业上的阻碍,那么就该被铲除。

她不会为自己这份冷酷感到抱歉。她凭什么抱歉?在封建社会这样一个人吃人的处境,在政治博弈这样腥风血雨的局面,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不争则败的环境当中,她凭什么要用道德感来惩罚自己?

也许现代人的记忆与道德,会让她去尝试从一开始就不要让刘荣登上太子之位,从而减轻这个他对刘彻的威胁,能让自己和刘启的手上少添一笔血债——但这就是最多的让步了。

怀柔是留给自己人的,对敌人该用刀子。

可她此时确实不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争斗——理由她已经说过了。

“殿下会因为我对其他夫人这么做,来日总有一天,会因为他人而对我这么吝啬。”

有些坏头是不能开的。就像司马家弑曹魏君主、刘宋屠尽东晋皇室、元祐党争贬新党至死——总有些时候,历史会给人来上一个巨大的回旋镖。

王娡将自己靠进刘启的怀里,抵在他的肩膀上,侧过脸抬眼看他。

刘启完全下意识张开双臂,手在她的腰间纠结了一会,最后还是虚虚搂了上去。

“……但你明明问了宫人。”

他咬着自己口腔内壁的颊肉,虽然情绪已经被安抚下来,但依旧别扭地要问王娡要个答案。

为什么宫人就可以,他就不行了?更何况,他难道就是那么容易被一个问题引导着,从此会习惯以恶意揣测他人的那种人吗?

王娡:……

竟然还能委屈上。

未来素以刻薄寡恩著称的孝景皇帝陛下,您能不能对着自己学习的各种法家刻深学说,摸一摸自己的良心,再把那句“我不是习惯以恶意揣测他人的那种人”说上一遍呢?

您不以恶意揣测他人,直接用逻辑判断谁的风险更大,然后干脆弄死,是吗?

都说了什么锅配什么盖——要是刘启是个汉元帝、宋仁宗,哪怕晋武帝那样的性格,那她妥妥地早就开始挑拨关系了。

但这不是刘启的脾气本来就很不好评价,他现在又是个最年轻气盛,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提出新看法、新问题、新质疑,也是三观最容易被人影响的阶段。

万一她真一不小心给他本有端倪的性格火上浇油,直把人带着一路往极端方向跑怎么办啊?!

孝景皇帝历史上还没癫公到那种程度啊!王娡可不想直接把人本来对待学术思想、大臣劝谏还称得上开放包容的优点给带偏。

“因为宫人只是宫人——芙儿现在既然都被允许调到妾的身边,那就是妾的人了。她站在妾的立场上为妾考虑,难道不是她应尽的职责吗?”

“可殿下是天下的储君,是太子宫的主君。您对诸夫人的好恶,毫无疑问将会影响全宫上下。您对事物看法的转变,甚至将要影响到整个天下。”

“我是个见识短浅、勇气不足之人,只听说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需要防微杜渐的道理。故而我害怕您因为对我一人的宠爱,反而会危害天下啊。”

王娡伸手摸了摸刘启的脸,手指特意停留在他眼睛的下方。

“——殿下想要看见什么呢?”

她轻声询问刘启。

刘邦是个身段柔软、能屈能伸,为了成就大业丢得起脸,弯得下腰的混不吝老流氓;刘恒也是个以柔克刚,深谙政治上如何四两拨千斤,行事周密而面子上总能显得好看的腹黑白莲花。

而不论是刘恒还是窦漪房,心里比较倾向的治国学术都是黄老之学。

这么一看,不论从基因遗传,还是父母教育的角度上说,怎么着也不该养出刘启这样一个竟然很能有些“爱则欲其生,恨则欲其死”倾向,完全过刚易折,毫无黄老“柔胜刚,弱胜强”影子的脾气。

但事实就是这样,未来孩子的性格都能精准遗传他爹。王娡除了服气认命,又不能把如今已经二十二的太子重返童年再教育一遍。

她也就只能这样旁敲侧击地劝。

刘启默然良久。

他那双生得极好,可以从轮廓想见父母双方都应当称得上顾眄炜如的眼睛,此刻就这样宁和地注视着她,少有凌厉之气。

*

“吾终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他说。

一边赶榜单一边焦虑自己周四考试还来不及复习的此人:死手——快码字啊啊啊啊啊啊

这俩天会腹泻式更新,以完成本周20000字榜单的ddl

TT

期末周造孽啊啊啊啊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