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贵女生存法则 > 第19章 伐梁之争(中)

贵女生存法则 第19章 伐梁之争(中)

作者:因果定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9 22:47:45 来源:文学城

殷夫人一夜没合眼,直到蔡令仪回家,蔡墉夫妇也匆匆赶来,母女婆媳紧急交换了信息。

“公主问我,要不要入宫陪她读书。”

殷夫人的书房里,蔡令仪靠在母亲身边,打着哈欠将这事告诉家人。

让她没想到的是,头一个反对的是长兄蔡墉:“怎么能让你做这个!陪公主读书的人,都是家道中落,实在没法子才进宫陪伴公主,以求得一份好姻缘。每日早早进宫,整日在宫中侍奉公主,比大臣上朝还累。公主如果品性不佳,伴读更要受罪。”

“咱们家的女儿,在家读书、玩耍,又或与世交家的娘子往来,做什么不好。你喜欢出门玩,你嫂嫂就能为你介绍不少闺中之交。你自小金尊玉贵的长大,怎么能去伺候公主呢。”

从蔡墉的立场来看,小妹妹的人生轨迹,应该是在家平安长大,将来择一嘉婿。未来做诰命夫人,可以如阿娘一样入宫辅弼皇后,又或者与公主们正常交往。门第相当的人家没有适龄的好郎君,小妹妹招赘他也举双手赞同。

家里就这么些弟妹,他一母同胞的小妹妹,还能没有着落?

笑话,若是需要她一个小娘子辛苦侍奉公主,蔡墉不如一头碰死算了。蔡家的女儿、他的妹妹,没必要去逢迎旁人。

话说的很强硬,情谊也是真的,何况蔡墉说的,乃是三代七国以来的朝廷惯例。

以蔡令仪的出身,去给公主做侍读,哪怕是帝后的嫡出娇女,也不合适。

这和世族勋戚的公子侍奉东宫储君性质不同,儿郎们不是伺候储君,而是入仕。

蔡令仪为公主伴读,又不会弄个官职回来,不值得。

殷夫人与夏夫人也是这样想的,自家孩子好不容易平安长大,谁舍得让她出去伺候旁人。

蔡令仪也没有很想陪公主读书,主要是,性价比真的不高。虽然能够入宫,但成天陪着公主,对自己想做的事,完全没意义。

东平侯尚未归府,圣人还有什么动向,还需要等东平侯回来。于是,蔡墉去金吾卫当值,先走了。夏夫人又要去处理家务,也走了。

小蔡娘子跟着母亲回到五福堂,蔡十娘非常不要脸的忘记了“二十六岁”这回事,对着阿娘腻腻歪歪的撒娇。

殷夫人愿意哄着女儿,柔声问她睡醒了想吃什么,蔡令仪黏在母亲身边,掰着手指头报菜名:“要葱醋鸡,要螃蟹卷,还要凉凉、酸酸的东西,还要放了胡椒,辣辣的汤!”

人不大,想吃的倒是不少,殷夫人叫人去准备,又疼爱的帮女儿卸下发圈,让她去洗个澡去去晦气。

到底是沾了血腥,不比别的事,殷夫人甚至想让女儿跨个火盆!

蔡令仪洗了澡,又更衣,躺在床上才想起问母亲,王师安是什么人。

殷夫人挑眉,打发女儿更衣补眠,把王师安的种种事迹当成传奇,讲给女儿听。

母亲温柔的声音像最好的催眠曲,蔡令仪很快睡着了,殷夫人却毫无睡意。

她担心丈夫,关于王师安这位老世伯的传言很多。据她所知,老人家现在虽不提反周复梁,但对纪家这个朝廷,还是看热闹的心态居多。

他老人家不会静极思动,想利用蔡歆做什么吧?

还有,果然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十娘这个五福堂,的确该换个名字。

·

“世伯您等会,您是说,这些事都是温国公搞出来的?”

马车在城外停下,蔡歆让随扈退出五十步之外,现在只有他与王师安。

万万没想到,王老头张口就给了个巨大的“惊吓”。他告诉蔡歆,是温国公夏敬将南梁死士弄进京,也是温国公一手导演的朱雀大街事件,还是温国公放任了那些人混入谯王府。

“……是夏敬干的?”蔡歆艰难地说出这几个字,他不能相信,但由不得不信。有些事听上去太假,反而会是真事。

但究其根本,蔡歆相信王师安的说法,是因为他心知肚明,夏敬干得出来。

温国公夏敬在东平侯征讨白高的时候,曾经代表皇帝去前线颁赐,与他有过一段谈话。

“这次征讨回朝,陛下恐怕会让三郎归宗,到时候,太子可就……”

当时温国公满面担忧,蔡歆却认为他在杞人忧天:“赵王就算归宗,太子也还是太子,你现在想这些,不是逼着他们兄弟没法处吗?”

太子那个脾气,如果知道温国公这样忌讳赵王,那种“柔和”的个性,眼角眉梢、行事交往,总会带出那么一星半点,到时候让皇帝和赵王怎么想?

让当年那些力主赵孝襄王作继承人的臣子们,又怎么想,朝廷离不开他们。

想起先帝,蔡歆又是一肚子气,倘若让他自己挑选女婿,他是万万瞧不上太子纪雩那种温吞性子。

可当年金刀案之后,先帝为了尽快平复局面,就点了蔡家的长女做皇长孙正妃。

蔡歆当年就对妻子说过,这不就是用咱们的女儿,去给朝廷冲喜!

话未说完,就被殷夫人堵住了嘴,呵斥他:做父亲的说这种话,万一让大娘听见,又或者看出些什么,她还怎么与太子相处。

时间回到现在,王师安还在拉长声音拱火,“太子自幼在夏家长大。”

老头子慢悠悠地拆温国公的台,任凭蔡歆的脸色愈发难看:“中宫娘子虽然生了几个,但只有这个大郎,是夏敬夫妇一手养大,他比圣人还在乎大郎的储位。这么忠心,自然顾不上你会不会功高震主,也不管你是否擅长水战。他只关心,这份军功落在赵王一系的身上,他死了都不能瞑目。”

本朝立国快二十年,桩桩件件的事都被王师安看在眼里,不管是紫宸殿里的皇帝,还是眼前的侯爵大将军,又都是王师安看着长大的。他们会怎么想,老头子再清楚不过。

但蔡歆也不是年轻的时候,他摸摸自己的薄须,冷笑道:“您老在这里头没少插手吧?”否则,怎会知道如此隐蔽之事。

“呵呵,”王老头一笑,毫不在意的说道:“没有我帮忙,夏敬怎么将人带进去。”

真行啊,都不遮掩了,特意跑来告诉自己,唯恐天下不乱。原来这位老世伯不是静极思动,是压根没安静过,真是越老越偏狭。

“您这么干,就不管衢国公的死活了?您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前梁死忠!”

王师安没有回答,只是笑着损了蔡歆一句:“你啊,连你家阿皎半分聪明都没有,她配你,真是巧妇配拙夫。”

·

蔡令仪竖着耳朵,她在五福堂卧房里睡觉,本来阿娘一直陪着她,但阿爹回来了

他们夫妻似乎在口角,声音越来越大,好像是阿娘单方面教训阿爹:“…你是怎么想的?你都知道他是个什么人,怎么能与他单独出门!”

“现在好了,夏敬会不会以为世伯对你和盘托出,是不是要拉你下水?圣人呢,圣人知道你和王师安出城盘桓许久,圣人又会怎么想?”

“到时候圣人问你,与王师安出城说了些什么,你打算怎么回答?”

蔡歆捂着脸,良久才挤出一句:“可我去都去了,能怎么办?我是受害者,那死……老世伯,他还不肯说为什么要告诉我。哎呀,你说他告诉我干嘛,我根本不想知道。”

殷夫人气的发晕,她这位丈夫,打仗是一把好手,混朝堂全靠父荫和与当今一起长大的情分。

“夏敬没疯,就不会先来试探你,何况那位老世伯什么做派,他也清楚。”

说到这,殷夫人也一肚子气,忍不住抱怨道:“夏敬真是鬼迷心窍,唯恐太子吃亏,恨不能当今的皇子死绝了,就剩一个太子才好!”

就剩一个太子也不是不行,可事情还没成,别把我们家扯下水。殷夫人心道,王师安发癫,夏敬瞎折腾,最后居然让自家吃亏!

“现在要紧的只有圣人那边,你在宫门口跟着王师安走了,圣人必然是知道。这样,如果圣人问起,你就说老头子把你叫上车,东拉西扯问家里的孩子们,问你班师回朝诸事云云,总之强调他莫名其妙,就为了在宫门口把你接走!”

蔡歆觉得不太靠谱,这么说,皇帝能信?

殷夫人白了他一眼:“你能找个更好的法子吗?再说,有道是知子莫如父,反过来说,知父莫如子。他们这对舅甥,圣人太了解他这个舅舅了。以圣人厚道的性格,也只会觉得他这个舅父,静极思动,存心给他添堵。”

“还有一件事,”殷夫人脸色严肃起来,掐着丈夫的腰间,冷声道:“最近两年,不管谁和你提十娘的婚事,不管说的是哪一家,你都不准答应!”

东平侯原本还暗笑妻子过于小心,没想到这天下午,他被皇帝再次召入紫宸殿。

看见了他,咸和皇帝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家十娘,还没定亲吧?若是没有,朕这里倒是很想促成一段姻缘。”

吓得蔡歆赶紧用“十娘不宜早嫁”的话搪塞过去,他说的十分严重,大有蔡令仪现在订下婚约,都会当场暴毙。

话说到这个份上,咸和皇帝也不好说自己人选。然后,正如殷夫人所说,他问起了王师安。

东平侯按照妻子说话,学给了皇帝,又连连作揖,说他也是被王世伯弄得稀里糊涂。

咸和帝闻言只是笑笑,在东平侯走后,他看着御案上的手诏,勾掉了册蔡令仪为县君的条目,在旁边改写道“东平侯之女墡,以其救宁国公主之功,册为郡君。”

在重回十三岁的第二十四天,蔡令仪摇身一变,成为了四品郡君。

创下了本朝非宗室在室女的封爵最新记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