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贵女生存法则 > 第18章 伐梁之争(上)

贵女生存法则 第18章 伐梁之争(上)

作者:因果定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7 23:59:34 来源:文学城

紫宸殿,天下中枢之所在。

来往于此的人,都是大周朝的权力人物。蔡令仪万万没想到,重回十三岁还有这种好事,她居然踏入了紫宸殿!

景城侯裴焕夤夜传诏,将她们从谯王府直接送入宫中。宁国公主纪霁拉着蔡令仪,无视周遭一群老头子的惊诧目光,大摇大摆地步入紫宸殿偏殿。

紫宸殿是皇帝日常起居、议政之所,偏殿更是天子召见心腹大臣的地方。

然而,此刻殿内气氛凝滞,蔡令仪跟着纪霁走入殿内,立刻被七双眼睛盯上。

老中青三代七个男人,包括了皇帝父子三人,与朝中高官勋戚,其中就有蔡令仪的亲爹,东平侯蔡歆。

“既然公主与小蔡娘子都到了。”咸和皇帝慢悠悠地开口,对宁国公主道:“阿霁、十娘,鸿胪寺卿有些问题要问你们,如实回答即可。”

鸿胪寺卿一把白胡子,他的主要询问对象是蔡令仪:“景城侯方才回禀,说是娘子在谯王府听见了有人要谋害公主,所以才返回救驾。请小蔡娘子为陛下并我等,仔细描述当时的情景。”

蔡令仪将自己与武婢,如何在谯王府迷路,听到那些大逆之言,又如何跑回公主身边,原原本本又重复了一遍。

老头捋着胡子沉思良久,突然道:“当时在场、又能做手脚将伪朝逆臣弄进王府的人,恐怕不是寻常人。如果令娘子细听辨认,娘子能听出声音吗?”

“这……恐怕不行。”与上次在宋王府听见秘密不同,这次距离太远,蔡令仪能听见些许秘密已经很难得了。

“真是遗憾,娘子当时更趋前细听就好了。”

老头子如此感慨,东平侯颇为不悦,道:“我家十娘能在数丈之外听见大事,已经难能可贵,你也太求全责备了。”有本事自己去听,凭什么要求我的女儿拼命。

“臣为君,怎么能谈及求全责备,应该自己不断要求进益,为君尽忠!”

“我十娘又没有入朝为官!”

蔡令仪只觉得头晕,她是很感动,可是阿爹,你不觉得这个场合与同僚吵架有点奇怪?

更奇怪的是,上面的皇帝含笑听着,丝毫没有发脾气的意思。下首的太子一直保持沉默,赵王纪霆与景城侯裴焕相视一笑,而皱眉摇头的,正是当朝国舅、夏伒的亲爹温国公。

“好了好了,什么地方你们就开始吵,要有大臣体统。”轻轻地给了双方各五十大板,温国公夏敬正色对皇帝道:“陛下,臣以为刺杀公主的事,可以慢慢查。但伪朝狂妄,居然敢剑指京师,臣请陛下降旨,征讨南梁,一统天下!”

身边的宁国公主振奋起来,不复方才昏昏欲睡的模样,蔡令仪却低头蹙眉,她记得很清楚,征讨南梁不是这个时候。

“哦?那诸卿以为,谁可以承担征讨南梁的主帅之责呢?太子,你说。”

太子微微低头,道:“臣以为,吴王可为主帅。但,叔祖年迈,自征讨白高后,一直在府中养病。东平侯本朝名将,若是趁大军战意正盛之时南下,必能一举功成!”

皇帝微微点头,却没有发表看法,目光落在了鸿胪寺卿身上,老头子摇头晃脑:“回禀陛下,灭伪朝,乃是本朝真正荡平天下的定鼎之战,如此,当以皇太子为主帅!”

真是石破惊天,作为鸿胪寺卿,这老头子不会不知道太子将兵的荒谬。那他为什么还要说呢?

蔡令仪将每个人的每句话记在心里,继续静听,皇帝又问:“舅兄认为呢?”

“臣附议太子殿下,当以东平侯为主帅。”

皇帝环视在场的人,跳过了东平侯,看向了爱子纪霆:“三郎以为,谁可以为征梁主帅?”

“臣毛遂自荐!臣愿为陛下征讨南梁,尽剿叶氏伪朝!”

好么,蔡令仪真是开眼,这位大王真是敢说敢做。

有趣的是,赵王开口的时候,温国公与那位鸿胪寺卿,紧紧地盯着赵王。而自己的父亲,却仿佛没有这回事,怡然自得地坐在原位,不慌不忙的喝茶。

“大王毕竟年轻,没有独自领军过,臣以为还是应该以东平侯为主帅。”鸿胪寺卿改口倒是快:“或者请吴王勉力为之,东平侯为前军总管,亦可。”

赵王纪霆很不服气,拱手道:“倘若因为儿臣无用,朝中蜀国公、宜丰侯、阜宁侯、尚义伯俱为一时之选。请父皇三思!”

眼看着赵王与鸿胪寺卿杠上,太子只在一旁劝弟弟,温国公却开口道:“宜丰侯若是出征,到底是他为帅,还是卫国公主为帅。至于阜宁侯,臣记得,他马上就要赴任扬州都督。至于蜀国公,早些年,朝中对南梁的诸多举措,都是蜀国公一力主持,现在已经发生了公主遇刺之事,那么……”

赵王却很不给这位舅父面子,他昂首直言:“倘若蜀国公在先帝时对南梁的部署疏漏,也能成为他的错处。那么温国公在先帝末年主持兵部,一手掌握对南梁的军事安排,现在出了这种问题,你又打算怎么办?”

“三郎!”太子语气不悦,那是他们的舅父,怎么能这样公然指责。

纪霆不为所动,自顾自朝着皇帝深深一躬,再不说话。

皇帝没有指责儿子,也没有对舅兄的过往发表看法,他的目光落在了景城侯身上。

“阿焕,你怎么看?”

裴焕是秘书丞,又兼中书舍人,此刻皇帝问话,原地跪坐的裴焕微微欠身:“回禀陛下,臣以为,不可于此时攻打南梁。”

“接着说。”

“这两年征伐白高国,虽然大胜,然而士卒伤亡不少。臣为秘书丞,常阅览户籍变动,以目前的租庸调来看,数年内,我朝不宜再有大战。”

在岭南生活的那些年,蔡令仪对世事颇有了解,现在百姓缴税,其实缴纳的不是钱,而是实物。

百姓要缴纳田租、要缴纳桑布麻等各种布匹,还要承担徭役。

假如征讨南梁,大军所需的粮食,大军所需的盔甲兵器马匹船舶,全部来自于百姓的缴纳的税赋。

百姓还要承担为大军运粮、和作为民夫的等等徭役,这些都需要百姓自带干粮。

换句话说,如果运一百石粮食去前线,百姓一共要携带的粮食远超一百石。一来一回,他们得吃饭!

这些都是百姓的负担,景城侯的意思很明白,如果现在就要打仗,朝廷没钱了,打不起。如果非要重启战端,且不论江南战事如何,恐怕大周朝内部,顷刻之间,就会民变不绝。

看着这位年轻侯爵,再想想颇为自负的长兄蔡墉,蔡令仪多少能猜到他为什么讨厌景城侯。

瑜亮情结。

·

蔡令仪拒绝了宁国公主纪霁“今晚睡在我殿中”的挽留,但公主过于热情,强烈要求亲自送蔡令仪离宫。

两个女孩子在内侍、宫女的陪伴下走出紫宸殿,穿过宫中长道,纪霁与蔡令仪随意聊着宫中建筑。

譬如紫宸殿是前朝末年修建,当时有喜鹊构巢于其上,前朝殷太后曾问当时楚国公王广亭,这样的异象代表了什么?

楚国公答:“诗经中说:惟鹊有巢,惟鸠居之。现在太后大修宫室,而鹊巢之,是宫殿未成,主人不能居住之象。”鸠占鹊巢,上天在示警,别修了,你在给别人家修宫殿。

但殷太后没听楚国公的劝谏,后数年,果如其言,前朝末帝禅位先帝,大周立国。

“公主对宫中掌故知道的好清楚。”对这位公主的好记性,蔡令仪颇为惊叹。

宁国公主却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无奈:“前朝的楚国公,是我的曾外祖父,他们家在本朝被改了封号,就是徐国公王家。”

哦,蔡令仪默默点头,还有这么一回事。

王家世代名门,如今却非常低调,原来是这样。既然如此,公主一定也知道那件事,蔡令仪好奇道:“公主可知道,那位景城侯……”来自裴氏那一支?

她话未说完,宁国公主吃惊道:“他怎么在这?”说着带蔡令仪走出宫门。

天色微明,宫门外,中书省的地界里有不少马车在这里,有家人在这的,比如东平侯蔡家的马车。还有一些人,仿佛是来看热闹的,比如席地而坐的皓首老人。

昏暗的光洒在青石地面,老人就那么双目微阖,叫蔡令仪说,很有些得道高人坐化的样子。

大约公主也是这么想的,纪霁快走几步,喝问道:“怎么能让舅公坐在这里!”

公主的舅公,蔡令仪迅速在自己大脑中的谱系中定位了他的身份,应该就是徐国公王家的人。可徐国公早就缠绵病榻,如今府中主持大局的,是世子。这位的年纪,既然不是徐国公本人,那是同辈人?

老人睁开双眼,打量了一遍纪霁和蔡令仪,道:“天下事与你们有什么关系呢,何必令你们陪着苦熬。”

宁国公主这种言论很不以为然,但她似乎有所顾忌,没有直接反驳。蔡令仪却愣在当场,这老头的声音好耳熟,那日在宋王府,她听见的那些讥嘲,就是这个声音!

老人似乎看出了公主的不以为然,他并不在意,合上双目继续静坐。他身边的下人这会抓住机会,低声禀告公主:“光禄大夫是来见东平侯的。”

蔡令仪下意识说道:“家父还在紫宸殿中,老人家要再等一阵。”

“……哦,你是、你是阿歆与阿皎的女儿?”老人又一次睁开眼,仔细打量一番,才道:“长得像你爹。”

其实我觉得我长得像我娘,不过对方年纪太大,蔡令仪不想与他较真。

“十娘!”

蔡堣从后面赶过来,急切问道:“你没事吧?你先去车上等阿爹,也好歇一歇。”说完才发现宁国公主,又赶紧行礼。

不等蔡令仪说话,老头又开口了:“你们回府告诉阿皎,东平侯被王师安带走了。去罢,别等了。”

宁国公主也使了个眼神,示意蔡令仪先走,有道是听人劝吃饱饭,蔡令仪对这老头不熟,但显然人家不是省油的灯,她决定先走一步。

回家的路上,蔡令仪好奇的问四哥:“那位老先生说自己是王师安,四哥你知道这个名字吗?”

“只知道他是经学大师,我们在太学的时候读过他写的春秋释义,当时太学里的师傅说他是两朝经学魁首。”

嚯,真是了不得。

蔡令仪心想,那么今晚谯王府中议论的“徐国公家来人了”、“来的是老国公的长子王大儒。”指的应该就是这位皓首老翁。

·

天色将明,东平侯蔡歆打着哈欠离开紫宸殿,不知道四郎这小子有没有犯傻,他不会带着十娘一直等在外头吧?

哦,幸亏没有。看见自家的车马只有仆役,东平侯松了口气,幸好自己儿女还不算太傻。

“你倒是看得开,若是夏敬在这,看见自家儿女敢先走,非气得跳脚不可。”

老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东平侯转身一看,大惊:“世伯?您老怎么在这!”

不怪东平侯惊讶,他这位王师安世伯,那是前朝死忠。

本朝先帝立国,王师安立即写了篇反对先帝接受禅位的文章,在文章中大骂先帝受九锡,受封王,接受禅位登基。这是是王莽、曹操、司马昭之流,才会做的事,可耻可鄙!

而后他披发入山,打死不为大周朝效力,甚至做过绝食的事,要践行忠臣品行:不食周粟。

这可是亲大舅子,又是经学大家,这样正大光明的反对先帝,就是一巴掌一巴掌抽先帝的脸。

这种行为给先帝气的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可王家的门楣在那,又是纪氏姻亲。

最重要的,又有太子与孝襄王、蜀王并卫国公主的面子夹在里头。先帝最后也没办法,只能夺了王师安的楚国公爵位,给王家改封徐国公,又将这个爵位给了这位世叔的弟弟王道安—就是现在缠绵病榻的徐国公。

就这样,这位前朝国公,在本朝当了十几年的白丁。

直到当今天子继位,才给这位大舅舅赐了个光禄大夫的头衔,当时蔡歆就在皇帝身边,他亲耳听见咸和皇帝祝祷:求舅父不要再折腾了!

两年以来,这位老世伯颇为安静,难道今天是静极思动吗?

鸠占鹊巢那个,是高堂隆劝谏曹叡。

本章未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兵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