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贵女生存法则 > 第12章 勋戚亲藩(1)

贵女生存法则 第12章 勋戚亲藩(1)

作者:因果定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0 22:27:48 来源:文学城

转眼到了六月下旬,五福堂外的蔷薇陆续开花,走在这条路,蔡令仪总会想起一句诗:

石家锦幛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粉色的爬藤蔷薇延绵十数丈,确如石崇用来斗富的锦帐一般,奢绮华贵,让人惊叹。

从这里路过,会沾染一身绵长悠远的香气,小丫鬟都很喜欢往这走。

墙外嬉笑的声音,清清楚楚的传进五福堂,阿池看着认真写字的蔡令仪,打算出门赶人,她们十娘最讨厌有人打扰她读书写字。

没人敢在书房外面喧闹,她们或许以为十娘不在五福堂,才这样放肆。

“让她们在墙外玩罢。”

蔡令仪写完最后一笔,又将洗净的狼毫挂上笔架,才对阿池道:“花谢花开都是常理,有人欣赏,花也会高兴。”

“可是,她们总在这大呼小叫,蔷薇要开过整个夏天的,就让她们闹几个月?”阿池自小陪在蔡令仪身边,忠诚的近乎死板。

上辈子的蔡令仪曾经觉得阿池很“迂”,后来她才明白,忠诚是多么珍贵的品质。她看着阿池,眼中满是怀念与遗憾,让阿池觉得很不自在。

“奴的衣裳穿错了吗?”

蔡令仪笑着摇头,离开了书桌,与阿池肩并肩坐在了五福堂廊下,她像自言自语似问:“你说,这里是哪里?”

“五福堂啊。”

“我是说,如果你在府里,别人问你是哪的人,你要怎么说?”

阿池有些明白了:“我是五福堂的人。”

蔡令仪赞许的点头,又问:“那要是在外面,有人问你是哪家的人,你又怎么说?”

“东平侯府的人!”

“如果我给你身契,把你放出府……”

话未说完,阿池已经一脸惊恐:“我,奴做错什么?”说着起身跪坐,“十娘,你不要我了吗!”

阿池被卖进侯府,就是因为建兴六年的大疫。大疫过后,她家中人几乎死绝了,为治病又花了不少钱,家里的田地房屋,能卖的都卖了。

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对阿池而言,所谓放身契恢复良籍,并不能给她安全感。平民的“安稳生活”有多么脆弱,阿池心知肚明,她不想再来一回。

“你坐下。”

让阿池坐在自己身边,看着两个人的影子靠在一起,蔡令仪无奈道:“我只是发现,侯府虽然是蔡家的侯府,可是在侯府生活的不止姓蔡的。”

很多人都在依附在这个府邸生活,侯府一旦倒了,影响的不止是蔡家人,包括像阿池这样的人,她们的生活也会被毁掉。

蔡令仪并非无病呻吟,她经历过,她见过,所以她知道。

此刻的感慨不是无的放矢。昨天蔡令仪翻着黄历,发觉自己重回十三岁,居然有十五天了。

这十五天,她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去看了献俘礼,参加了小家宴,帮徐十三解决了点小麻烦,知道了些陈年旧事。

但这些不够,蔡令仪一脸郁卒,她想做的事很多,能做的却很少。

虽然回到现在的环境里,蔡令仪过得很舒服,可她发现自己的行动范围、行动能力,完全缩水了。

家不用她管,她也管不着,有父母、有兄嫂,琐碎庶务还有管家、内外管事。身边杂物有阿池,有几十号使女,跑腿有小丫鬟。

出门有人陪着,在都城内倒也算随意走动,可也要提前打招呼。无论做什么都要经过家里……唉。

不过话又说回来,眼下就有个好机会,能让自己多得点自由。蔡令仪跳起来,告诉阿池,自己要去母亲的书房了!

殷夫人就在书房,她正同李姨娘磨墨说话。

“她们兄妹里,只有阿十是我亲手养大,过去总担心她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现在她出门交际,心有烦忧,我又舍不得。”

“雏鸟离巢,母鸟也要在旁观望,担心雏鸟飞不高、飞不远。鸟况且如此,何况是人呢。”李姨娘一边柔声安慰,一边为殷夫人磨墨,“成人从来不自在,十娘学着识人交朋友,哪怕现在吃亏,也好过将来遇人不淑。”

“芝芝居然是这样想的?”

殷夫人看着李芝芝,笑道:“你这样想,也该说出来,免得孩子不爱亲近你。”

“亲近夫人就行了。”李姨娘小心地为殷夫人拿过紫毫,又为她铺好纸。

殷夫人正要动笔,外面就通报,十娘来了。

蔡令仪进门就看见阿娘和李姨娘站在一块,也不觉得有什么,姨娘是她阿娘的人,蔡令仪从小就知道。

李姨娘没有被流放,当年父亲去世,阿娘就没有让李姨娘跟着回南,而是留在了二姐身边。

但流放的第二年,姨娘还是去了岭南,在那里陪着阿娘,直到她们相继去世。

这段日子府里事情也多,李芝芝跟着殷夫人去庙里吃斋,又替她办事,有些日子没见蔡令仪了。

今日突然见面,她才发觉殷夫人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十娘脸上的稚气几乎消失殆尽,而且,这孩子怎么瘦了这么多。

目光对视,殷夫人从她眼中看到了一样的担忧,两人知道对方所想。李芝芝收好东西,与蔡令仪略说两句就离开了,临走前,殷夫人又叮嘱她:“阿孙的事情,趁着今天,你带人办了罢。”

李芝芝点头,无声地退了出去。

“阿娘最近忙,没顾的上你。”

殷夫人轻轻的捏住女儿的骨头,瘦骨如刃,好似能轻易地刺破皮肤。她更加担心,只挑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与女儿聊:“管事说你最近常出府,是结识什么朋友了吗?”

“我来找阿娘,也是想说这事。”蔡令仪的头靠在母亲肩上,撒娇似的请求:“我给自己找了个练武的师傅,说是师傅,也是朋友。是个女孩子,姓徐,我叫她十三娘。”

殷夫人知道这事,包括那天女儿出门,与夏三郎“路见不平”,她都知道。既然女儿提出来,她也状若无事的询问那女孩子的家境,比如她为什么会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蔡令仪早有准备,她现在终于知道十三娘家里因为什么事败落了,上辈子徐十三语焉不详,只说自家因为高祖朝的逆案败落。

算算时间,结合那天的几个燕州子弟的来历,蔡令仪敢断定,徐家必然是受了金刀逆案的牵连。不仅如此,蔡令仪继续猜测,她认为上辈子母亲必然是知道了这个情况,所以才帮了徐家母女渡过难关。

大概也是因为母亲帮忙,所以徐家母女搬到了南曲坊附近,错过了前来归还财物的燕州子弟。

于是,蔡令仪告诉母亲,徐家是受了金刀逆案的牵连,所以家道中落。但徐十三自幼打熬的好筋骨,练得一身好武艺,力气比寻常男子大得多。

“而且,那日我与她相识,还遇到了几个燕州来的官宦子弟,是来归还徐家财物的。我听他们提起了孝襄王,阿娘一定知道吧,是先赵王的谥号,可见她们家早先也是功臣。”

殷夫人已经信了大半,光是那日伺候十娘出门的人回报,说有辆极其华贵的马车停在那家门口,殷夫人就知道那户人家必有些来历。

“现在徐家母女搬去了常乐坊,离咱们家也不远,我去向她学习拳脚功夫,她们家还有一套刀法,万一女儿能练成呢。”

抚着女儿的肩膀,殷夫人失笑道:“好吧,那阿娘就等着看十娘学来本领了。”虽然语气调侃,但殷夫人还是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随即让身边管事准备一应吃用什物,“这也算拜师了,人家将家传的武艺交给你,你也要送上束脩啊。”

“等过段时间,你也将那位徐娘子带来,让阿娘瞧瞧。”

这厢母女情深,外面又有人来通报:四郎到了。

蔡堣站在嫡母书房外,过去很多年,他也是在这里由嫡母启蒙读书。

这么多年了,他站在这,仿佛自己还是那个无知童子,遇事只能求母亲搭救。

跟着使女走进书房,蔡堣扑通一下跪倒,行大礼叩拜:“儿多赖母亲教养,谢母亲救了儿子!”结果,抬头就看见了小妹妹像被炮仗炸了似的,从母亲身边躲开。

兄妹俩面面相觑,都有些尴尬,蔡令仪也没想到,这位四哥进门就是五体投地,太吓人了。

殷夫人开口解救了女儿的尴尬,又让蔡堣起身。她没有让女儿躲开,而是坦然的教导这一双儿女:“阿孙素来不肯读书,也不肯多知道些世事,好似待在侯府里,你肯听她的,就万事大吉。”

“原本这没什么,可她想要摆布你,我就不能容她。”殷夫人告诫蔡堣,“你是蔡四郎,是侯府堂堂正正的四公子,万不能听她那些蠢话。你也不必惭愧,有些事情晚辈做不得,自然要做长辈的替你们出面。”

兄妹俩在房中肃立,点头受教了。

孙姨娘被送到燕州庄子上的事,就此定局。

蔡令仪发现,四哥离开书房的脚步都是轻快的,看来能把聒噪的孙姨娘隔绝燕州,他真是松了口气。

不过蔡令仪知道,阿娘没有说实话,她厌恶阿孙,不仅是阿孙没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愚蠢的想要摆布侯府公子。更是因为阿孙在四嫂去世后,说了些四嫂没福气、所以才会难产而死之类的狗屁话。

阿娘的母亲,蔡令仪的外祖母,就是产后留下病根,早早去世了。

走出母亲的书房,沿着履道堂、长廊,穿过府中东路,就能回到五福堂。

可蔡令仪不想回去,她带着阿池走过长道,经过花墙,带着浅淡的蔷薇香气,来到了花园。

方才临走前,母亲告诉自己,最近京中多事,出门可以,但要多加小心。

“谯王要回京与衢国公之女完婚,再有先帝丧期已过,有些一直留在京中的藩王,也要离京就藩。”

蔡令仪有些预感,这个夏天,她恐怕不能开心的进山避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