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官路大唐 > 第9章 第 9 章

官路大唐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夜雪湖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8 23:15:10 来源:文学城

里正们的话教抱玉一时沉默了。

她那张《陈丰海县差科改良事状》落脚于《差科簿》,实际上是将里正的贪心视作舞弊之症结。

可刘三宝却道:“假使徭役落到我头上,我又在本县有些势力,我当如何?自然是教里正押个老实人上门。我会问他,’一文钱可乎?”不可?不可就打到可为止!彼此签字画押,由里正做保,到时候县衙红印一盖,这就是两厢情愿,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抱玉思索片刻,“不妨限雇佣之值,例如最低十贯,与此同时,县衙审看契书时仔细询问佣方意愿,可乎?”

“且不论少府有没有这么多闲功夫,就算是有也无用!若真如此,我大可写一套、做一套嘛!文书上许他几万钱,教他当场立下收据,实则一文钱都不与,他能拿我如何?”

“……你就不怕那老实人状告到本官跟前?”

“少府呀!”刘三宝顿着箸笑起来,“我是本地豪强,几代人经营乡土,族中秉笏披袍者不可胜数,就是到了刺史席上也是上宾——寻常人家哪个敢惹?除非是他不想在丰海住了!”

他喝得醉颜酡红,话就比平常直率了许多,“再说,官场上多的是郑明府,有几人是薛县尉?铁打的乡豪、流水的县官,为之奈何!”

·

里正们酒后吐真言,唾沫如钉,将抱玉那纸《陈丰海县差科改良事状》喷出了千疮百孔;而此时此刻,这状文已改头换面,以《陈浙西道差科改良事状》的名头,躺在了观察判官颜行懿的案头。

颜判官是幕府中的大手笔,口能成诵、下笔千言,日理文书百十余,决断如流,事无壅滞,深得裴弘器重。

除了朝廷敕书和紧要军檄,大凡底下州县递上来的文书,一般都是先经他手,筛去那些没事问安的、自说自话的,以及心智难评的,而后才会恭送至府主裴弘手中。

像《改良事状》这样的文书,虽谈不上心智难评,到底是有欠考虑。

颜行懿本已将其扔到了废文箧里,打算原样发回,余光瞥见末尾附的一页,又将其给捡了出来,重新看过一遍,而后亲自送到中堂。

果不其然,裴弘才扫了一眼便挑着眉看他。

“主公,这是丰海县令郑业呈给杭州的;州府拟准,请在浙西十州推行,郑业的原文附在最后。”颜行懿不慌不忙道。

这个郑业也算是个善于把握时机的人,府主前脚刚夸过他,他后脚便有了动作。杭州也是想逢迎使府,因便将此人抬举上来,既如此,自己也不妨做个顺水人情。

官场之中,多个朋友多条路,广结善缘总是没错的。

“原来是他。”

裴弘倒有些意外,因庸调一事,他对这位不曾谋面的县令颇有好感,于是便耐着性子将文书翻到末页。

郑业的行文简练峻切,析理透辟,颇有几分韩昌黎的风格,只可惜墨迹圆媚,书法甚是庸俗。

这就好比一个风流才子竟是个垢牙臭腋之人,虽无伤大雅,总归是令人心生失望。

颜行懿追随裴弘十年,察言观色日久,早已炼就了一对火眼金睛,见府主神色淡淡,便轻声细语道:

“此人年过而立方才明经登第,才学上是有些先天不足,释褐以来又一直沉沦下僚,久不得高师提点,纵怀恤民之心,亦如石中昆玉,犹待良工剖璞。”

裴弘一哂,笑着瞥了他一眼,“教他来一趟吧。”

使府的意思经由州府转达丰海,郑业梦想成真,激动得食不下咽、夜不成眠,为见面之礼更是绞尽了脑汁。

这礼的确是不好选。

若太贵重,不免有贿赂之嫌,那就犯了忌讳;且裴弘贵胄公子也,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只怕高不成低不就,反招他嫌弃。

卢主簿建议送些丰海土产,“贵人莫不爱山野之味,本县鱼鲞和干笋颇有佳名,裴观察或许会喜欢。”

郑业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初次拜会,见面礼不能太值钱,也不能太不值钱,土产得送,不过须得等到第二次、第三次见面时再送,最好是能直接送到后宅,那才显得亲切。

“裴观察可有什么特别的喜好?”

礼者,祭神以求福者也,贵贱皆非紧要,关键还是要投其所好。

“这倒真没听说过……”卢从玄沉吟了一会儿,“裴弘以才干闻名,诗词文章皆有成就,据说书画琴棋亦通,只不知其特好何物。”

“也罢,既不知特好,逢其雅好也算是中上之选。”

时间紧迫,郑业来不及仔细打听,最终决定将自己珍藏的那方汉代十二峰古陶砚送出去。得杭州刺史蔡丕提点,又给观察判官颜行懿也备了一方端石莲纹砚。

饶是事先已有准备,一望见浙西观察使府气势宏伟的重檐歇山顶,郑业还是紧张地不住吞咽口水。

行过一座高耸石门台就到了下马门,从这里北望,可隐约看见中衙戟门,戟门两侧有牙兵把守,戎衣上的护心镜反着银光,尖枪上数点红缨随风而动。

戟门之后有数道飞檐重叠、琉瓦相连如镜,郑业料想,使府大堂、中堂、议事厅和寝房应是都建在门后这条轴线上。

踩着门基跂脚而望,只见两侧屋宇栉比,大致依左文右武排列,布有曹署、州院、军事院、厩库,以及牙将和孔目诸院。马将鞠场,教旗、讲武驰驿之传舍,兵食之储廪,于西侧另辟一地而建,皆栋梁宏丽,柱础丁当。

前来接引的是个头缠抹额的虞候,见到随行而来的卢主簿和丰海一干胥吏,眉头一皱,“怎么来了这么多人!”教他们都在下马门外候着,只领着郑业一个人进了戟门。

郑业也是头一次来到润州使府,路上忍不住左右顾盼,被这虞候老实不客气地斥了一句,不敢再看,勾头快行。

虞候将他领到一所科房外,自己到门口通禀:“颜判官,人带到了!”

一位相貌清雅的美髯文士闻声而出,面带微笑,目露精光。

“郑县令远道而来,有失远迎。”十分地客气,说着话,目光已将郑业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郑业已知此人身份,不敢有丝毫怠慢,当下便紧步趋前,长揖作礼:“久仰颜判官大名,今蒙得见,下官幸甚!”

将早就打好腹稿的奉承话说罢,趁四下无人,又将东西递了过去,“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手刚送到半途就被颜行懿一把挡住,推回。

郑业紧着往回推,堆笑道:“颜君莫要多心,一方土砚而已。”

“正事要紧,大使已在中堂等候多时了。郑县令,请吧!”颜行懿仍面色和煦,语气却不容分说,当前迈开了步子。

郑业只好讪讪地将东西收起,窥他神情,又试探着问:“还不知大使唤下官来所为何事,颜判官可否透露一二?”

颜行懿面似春风,心里已经十分懊恼。

原以为这郑县令会是个倔头倔脑的老实人,岂料这厮竟生得肥头大耳,举手投足皆透着股油腻气息,分明是一枚丹炉里翻滚过千百回的老滑丸了!

杭州刺史蔡丕也是,怎么什么样的人都敢往上推,也不怕掉下去砸死他。

颜行懿有些后悔自己多事,又暗暗告诫自己:使府无小事,往后做事还是得打起精神,万不可再像这次这么草率。

“郑县令自己拟写的状文,还不知道所为何事么?”他保持着亲和的微笑,反问了一句。

郑业的心差点冲出喉咙,一时觉得这句话的重音落于“自己”二字,一时又觉得是听岔了,如此走到中堂门口,还未瞥见裴观察的袍角,自己的官袍已腌出了一圈汗渍。

待到颜行懿从里头通禀出来,他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先前对颜判官是十分小心、十分讨好,到了裴弘面前就是二十分小心、二十分讨好。郑业折着腰,双手捧砚,高举过头顶,口称:“谨献芹曝,惟祈使君莞存。”

听到上首之人淡淡地嗯了一声,从头绷到尾的那根筋才稍微松弛下来。打量四周,只见室内陈设甚是朴洁,上首一人凤目隆准,生得儒雅宏贵,应是裴弘无疑了。

裴弘先是过问了庸调延期一事。

郑业拿出忧国忧民之色,照着事先准备流利应对,“既为亲民之官,自当以民生为重,何惜仕途?”末了不忘吹捧长官:“下官生性鲁直,原已有了一生滞于州县的打算,幸遇大使明察,免去罚课,真个似久旱逢甘霖,下官幸甚、浙西百姓幸甚!”

候在西序的颜行懿听到这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用看,已能想象出府主的脸色。

裴弘耐着性子,又问起差科之事。听郑业一顿骈四俪六,又起了拽白架势,摆手打断道:“直陈要义。”

郑业口齿流利,半点不打结巴,几乎是将状文原样复述了一遍。

裴弘不动声色,又问:“依你之见,此法可有疏阙之处?”

“下官牧丰海三载,虽未敢称洞悉庶务,然于闾阎疾苦亦略知一二。今差科之弊,实源胥曹贪蠹,故作此条陈,欲绝其上下其手之途,当是正本清源之策。”

“这么说来,此法还未尝试于丰海?”

郑业喉间一滞:“诚如大使明鉴……”

话音未落,就听见裴弘短促地笑了一声,慢条斯理道:“县司未施之策,遽欲上达州府。若依尔策,则我大唐徭役,岂非专困黔首耶?”

郑业听了这话,瞬间汗透重衣,顿首及地:“大使高屋建瓴,下官百不及一!然此法绝非下官率尔操觚,实因夙夜目睹积弊,椎心泣血而成。伏惟大使宽恕愚钝!”

上首未语,只传来指节叩案之声。

这中堂不施障幔,不设屏风,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能够阻挡视线,郑业只觉裴弘的两道目光灼如滚油,兜头泼下,生蜕了自己一层皮。

“罢了,”裴弘还是想再给他一次机会,缓了声道:“尔既殚精于此,必谙本县丁籍田册。九等户各占几何?各等之中,分番上役者几何?这两年收成折绢几匹?寄庄户姓甚名谁,且为我细陈。”

“呃……本县寄庄户有骆氏、闻氏……九等之中,上等户约有三成,二百……三百……不到四百来户,收成、收成……”

郑业答得结结巴巴,越说声音越低,最后实在是不敢再胡言乱语了,只好伏地哀求:

“启禀大使,本县差科派役皆付县尉薛抱玉勾当,下官只是掌握大略而已!改良之法最初也是出自薛县尉,下官为此事苦恼已久,听后也是头脑一热,不及细察疏漏,这便草率上报。不期搅扰大使,深负雅望,实是惭愧啊!”

……

薛抱玉。

裴弘对这个名字还有些印象:两只黑鼻孔、一对白虎牙,甚善蹦跳的一位邋遢小官。

默然打量了郑业的胖头颅半晌,裴弘淡淡道:“原来如此,你且回去,教薛县尉过来。”

·

郑业一走,颜行懿便讪讪地走进来,先自陈失职之过,后问如何发落郑业。

“不急。”裴弘把玩起那方汉砚,“此人脑满肠肥,满腹钻营,实为一小蠹尔。既抢差科之功,庸调一事恐也另有隐情。”

“是,属下这便着手查办。”

裴弘点点头,脑海中晃过两只漆黑的鼻孔,又将颜行懿叫住,吩咐道:“取薛抱玉的由历来。”

[1]主公:亲近的幕僚可以这样称呼府主,没有造反的意思。

[2]公子:裴弘祖父、父亲皆有爵位,故郑业美称他为“公子”。

[3]观察使府布局引用了李明启的《柱国牛公(知业) 新筑州城创建公署记》。

[4]由历:大唐人事档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