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关关 > 第97章 主事

关关 第97章 主事

作者:园如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5 19:04:56 来源:文学城

“什么?”钱宝儿和小巧俱是一惊,“什么叫作不做县丞了?不做县丞,那他做什么?”钱宝儿问。

青青见她们俩这没出息的样子,她叹了口气:“连你们都这样,更别提陈老爷和周夫人他们了,到时候还不晓得会怎么说呢。”

“你别跟我们打哑谜了,快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刻钱宝儿也顾不上做针线活了,只催促道。

青青放下手里的桃干,却不立即就说,转而又捧起了茶杯,悠闲地饮上一口。待看到钱宝儿和小巧针扎似的眼神,她方握住茶杯笑道:“好嘛好嘛,我说就是了。”

“快说。”小巧推她一把。

“这话我也是听姑爷和姑娘说的。”她说,“自打做县丞以来,姑爷发现很多事并不是他想就能有个好结果的,往往都是事与愿违,到如今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作人生之事,十有**都不如意。

姑爷说,一个小小的县尚且如此,更何况整个大周呢?就算是改变了一个地方,却不能够惠及整个天下,那又有什么用呢?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好他与城外青阳书院的唐先生一见如故,每到旬假,总要出城与之相会,吟诗作赋,谈天文地理,古往今来,两人颇相见恨晚。

先前青阳书院缺一教职,唐先生便问了姑爷的意思,姑爷回来便同姑娘商议。

青阳书院是本朝学子的圣地之一,出过不少状元宰府,姑爷认为,与其做一县丞,倒不如去青阳书院任教,更符合他的志向。

姑娘向来都是听姑爷的,他既这般说,姑娘再没有反对的,所以便由着姑爷辞了县丞一职,我们都搬去了城外,住在青阳书院旁。”

“原来是去了青阳书院。”钱宝儿闻言点头。

小巧好奇道:“怎么,这书院很有名吗?你也晓得?”

钱宝儿笑道:“以前在外面听过不少,就譬如当今的宰相,就曾在青阳书院读过书,说起来,的确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据说太祖皇帝当年微服私访,还曾到过青阳书院,就连如今书院门上的牌匾,都还是太祖皇帝的手笔呢。”

青青连连点头:“到底还是我宝儿姐姐知道得多。”

小巧咋舌道:“原来竟如此有名吗?如此说来的话,姑爷进青阳书院任教,岂不是一件好事?日后他的学生里若是有个为官做宰的,那说出去也是颇有面子的呀,怎的不告诉家里呢?”

青青尴尬地笑笑:“原本姑娘和姑爷是打算亲自回来说的,我是嘴快,一不小心就说漏了。”

她拿眼觑了钱宝儿:“因为还有件事,就连姑娘自己都不晓得怎么开口,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说。”

“什么事?”钱宝儿问。

青青犹犹豫豫,支支吾吾只不肯说。

还是小巧暴脾气上来,她一拍桌子:“有什么话就直说嘛,这样藏着掖着,有个什么意思?”

青青皱了眉:“那我只是说事情,你们可千万别怪我啊。”

“跟你这小丫头能有什么关系?快说。”小巧催促道。

青青为难地抿了抿嘴:“姑爷不是去了青阳书院吗?一开始是在边上租赁了一间房舍,后来觉得青阳书院甚好,再加上姑娘又有了身孕,他二人便商议着,要在那边买房定居。”

“买房?”钱宝儿眉头一挑。

“是,买房。”青青点了点头,“只是我不说,恐怕你们也能猜到,青阳书院那么有名的地方,附近的房舍也不便宜。

姑娘算了体己银两,这几年的开销都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况且虽说姑爷在青阳书院任教,可薪水却并不多,花的还是姑娘的,再加上要买房,开支可不小,后头再养孩子,姑娘不得不重新打算。”

她话说到这个地步,钱宝儿心里隐隐也猜到了:“莫非,姑娘想卖地?”

青青一拍掌:“我就说嘛,宝儿姐姐你最聪明了。”

“卖地?”小巧却比钱宝儿还要来得惊讶,“姑娘是糊涂了,为何要卖地呢?便是缺钱史了,回家跟老爷要些就是了,何至于要到卖地的地步?传了出去,老爷脸上也不好看呀。”

钱宝儿摇了摇头:“姑娘定是心想着,她已经是个出嫁女了,哪里还有再回家跟她父亲伸手要钱的道理,至于姑爷家里,是一点也指望不上的,她如今有的,无非就是这片田地罢了。”

“那也不用卖地呀,这庄子每年的产出也够多了。”小巧道。

钱宝儿笑了笑:“庄子每年的产出,毕竟也要一年一年地来,哪有一次性到手来得容易呢?况且你没听她才说吗?姑娘和姑爷打算定居那边了,往后恐怕几年也回不来一次,倒不如在那边重新买房买地,还能时时看顾。”

她说一句,青青就点一次头:“宝儿姐姐说的跟姑娘说的简直不差分毫,怪道姑娘还说,恐怕只有宝儿姐姐会懂她了。”

她虽是这般说,钱宝儿心里却同小巧一般,高兴不起来半分。

“可是,若是真卖了田地,我们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呢?”小巧也没心思做嫁衣了,瘫在那儿,眉头紧锁,“换个主家,人好不好的且不说,还不一定会要咱们这些人呢。那叶老板的生意……”

钱宝儿也是这么想的。

只听青青道:“姑娘说了,卖了地,其他人她怕是顾不上,但是宝儿姐姐你们若是愿意,也可随着一道去到那边,照旧让你跟着管家。”

钱宝儿笑了笑,陈红玉说这话应当是真心的,但只怕也难实现。一来她那边也不缺人手,二来如今青青做熟了,自己也不想去跟她抢,即便青青也愿意,她却不愿。

青青见她们都不说话,她嗫嚅道:“姑娘还说了,想让宝儿姐姐帮着拿个主意,看看该怎么把这事了了。”

这可真是钱宝儿从没想过的一件事,本以为会是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没想到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还要她亲手去了结,这恐怕是陈红玉交给她最难做的一件事了。

尽管很为难,但她还是笑着向青青保证道:“放心吧,我会好好想想的。夜深了,我们也别忙了,先睡吧,明日你还要早起回家去呢。”

青青点头:“是呢,那就睡吧。”

唯有小巧十分不情愿,一声不吭收拾了攒盒。

钱宝儿也不挑明,只去铺床安睡。

第二天早上起来,钱宝儿煮了一锅山芋稀饭,又拿小麦粉和了面,摊了几张鸡蛋饼,叫青青起来吃了。

青青捧着玩笑道:“在那头什么都好,就是想念宝儿姐姐的这一手,简直就是家里的味道。”

钱宝儿笑道:“快吃吧,还多着呢,等下吃不完,让你打包带回去。”

一时吃完了早饭,钱宝儿和小巧送青青去坐船。

回来的路上,小巧依旧闷闷的。她举目四望,入了冬,天里光秃秃的,只剩下被收割后的稻茬,等待来年的春耕。

“真是想不到,这片田地要易主了。”她叹道。

钱宝儿的感慨也不比她少,但这时候也只能安慰道:“兴许新的主人也是个好的呢。”

小巧摇了摇头:“这天底下哪那么多好人,像陈老爷家那样的真真是少了。你还好,姑娘都说了,愿意让你过去继续伺候她。我就不行了,我还有大成哥,桑林若是被卖了,我们还不晓得要何去何从呢。”她皱了眉,“只怕这个年也过不安生了,明年还不晓得要如何呢。”

钱宝儿想了一夜,此刻已是打定了主意:“这一两年姑娘恐怕是没得空回来了,既是要卖地,杨家那头是做不了主的,他们也没什么钱,倒是可以跟陈老爷说说。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更何况这么好的田地,若是能被陈老爷收回,咱们这些人兴许都不用动了,依旧各司其职。”

听她这么说,小巧的眼睛亮了一下:“这能行吗?”

随即她又担忧起来:“可如今陈家当家的是那位少奶奶,她与姑娘一向都不和,便是把这些田地收了回去,我们……”

钱宝儿道:“这个都是后话了,且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豁下这张脸皮,少不得也要争上一争。”

小巧握紧了拳头:“你说得对,就算是咱们这样的人,也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总得有点自己的主意。”

这般说着,钱宝儿便回去青山小筑,提笔给陈红玉写了封信,道明她们的想法。

书信往来尚需要些时日,眼下还是专注小巧的婚事要紧。

几至成婚当日,孟家新房红灯高悬,彩带飘飘,一副喜庆模样。

庄子上的人都来了,就连李秀芝前一日也从县城赶了过来,在青山小筑与钱宝儿和青青一道为小巧发嫁——没错,她不愿回那个无情无义的生身父母家中,只将此处当作自己的家,要从这里发嫁。

虽然两地离得并不远,孟家依旧雇了花轿,请了乐师,一路吹吹打打,欢欢喜喜迎新娘。

因见迎亲的队伍中并没有金秋实的身影,钱宝儿还觉得好奇,问了一句,才晓得他是要去接人过来。

只是吉时都是定好了的,即便他不在,这流程也得走的。

青青还同钱宝儿取笑说,幸好今日不是他做新郎官儿。

等到一句“礼成,送入洞房”,大家伙儿都乐呵起来。外头燃起了鞭炮,钱宝儿和青青一左一右,打算送小巧进新房里去。

只是还没走到后头,就见一群人拨开人群,浩浩荡荡进来,个个也是穿红着绿,看着像是来贺喜的一般,只是面生得很,手里还拿着棍棒,很是凶神恶煞。

为首的一个魁梧汉子,扫视人群一圈,道:“死丫头呢,还不快快给我出来。”

众人都很疑惑,谁也不认识这群人,他们又是来找谁?

孟叔不善言辞,还是有个庄户上前问了一句:“诸位,我们这里今个办喜事,你们是哪一方的亲戚吗?还是走错了门?”

那汉子看了屋梁上高悬的红灯笼,他哼笑一声:“这放眼望去,就你们这儿挂着红灯笼,贴着红喜字,想来小巧那丫头就在这里。”他招呼了随行的人,“给我把她找出来。”

这群人显然是不怀好意,庄户们赶紧拦道:“你们是什么人?”

这时有人从外面挤了进来:“他们这群人也抬了个花轿在外头呢。”

众人一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晓得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用问了,”却是小巧掀了盖头,不顾钱宝儿的阻拦,她走到前面来,两眼冷冷地注视着那群人,“宝儿,前些时候你见过了我娘,这位,”她朝那魁梧汉子抬了抬下巴,“是我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