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孤筠出岫 > 第49章 深山何处钟

孤筠出岫 第49章 深山何处钟

作者:近古遥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3-08 19:51:46 来源:文学城

今日正好赶上拂屏镇的大集,街道上熙熙攘攘,吆喝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挤满了摊贩和出来采买的人众。梁、孟师徒艰难地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告示栏的位置。

在大巍,每城每镇的中心长街均设有告示栏,专门用以张贴朝廷的榜文通告。各派之间除了派遣弟子送信联络,有时也将重要消息贴在朝廷告示栏的一侧,便于过路此地的江湖人看到。但为了掩人耳目,免得引起官府的注意,江湖布示上的用语自有一套切口,而用切口化转了的消息,在外人读来,便只是家长里短的一些琐事,几乎得不出什么讯息。

梁闻道找到了朝廷所设告示栏左侧的一张最新的布告,招呼孟修竹过来,念道:“‘武家老爷八十岁大寿,江州祈福,族孙速归。’我十七年没下山了,试着译过来,你瞧瞧地不地道哈——武家,就是向全武林发出通告,老爷做寿、‘族孙速归’,代指江湖集召,凡是看到消息的武林中人,最好都来参加。寿数越高,这次集会就越要紧,嗯,八十岁,算挺严重的了。江州是明确的方位,祈福么,专指寺庙。江州的和尚寺,唯有一座拂屏山华严寺了,就是这镇子再走几步的那地方。”

孟修竹赞道:“师父好记性,半点不错——不是拂屏镇上,原来真是在华严寺中。瞧这落款的时候,师祖他们已经在寺里有十来天啦。”

“拂屏镇真不愧是江湖消息汇流之地,你瞧这一边,满墙都是旧了没撕的布告。”

“嘿,借过一下,贴张告示。”原是又有几个江湖人过来贴布告。这几个生面孔风尘仆仆,身上混着马汗味儿,显是长途跋涉而来,虽背着剑囊,却瞧不出是哪门哪派的。他们贴好了新的布告,也不歇脚,便即离去,应是才从镇外得到了消息,写好了告示,又立马上山回寺报信去了。

孟修竹凝目去看新布告上的文字,不禁心中一震。

梁闻道揉了揉眼睛,轻声说:“我没看错罢?这切口是说,羽士玄枵及一行二十八名惊龙卫,都死在了将进京都的虢城——且是因自相残杀而尽皆灭亡,朝廷探不出另有隐情,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了?”

孟修竹点着布告,手指微微颤动,道:“师父,弟子有救啦。”

“怎说?”

“这一路上,您一直在拖,是为了拖过我的思归掌发作期,我也一直在等,就是为了等这个消息——有人答应了我,捂嘴玄枵一行的事交由他们去办,果真办得如此干净。”

忽然,背后有两人齐齐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孟修竹转过身来,见是两个身着灰色僧袍的年轻和尚,其中一人开口道:“敝寺方丈大师算到二位施主不日将到,命小僧常显、常释恭候多时了。”

梁闻道一愣,道:“好家伙,原来就差我师徒俩了——倒挺不好意思的,让咱大家集体恭候我们。可说回来,你又怎知我们便是‘我们’?”

常显道:“贵派羊掌门特地交代了二位的形貌特征,一位花白须发的中年男子,偏清瘦,另一位是身材高挑的年轻女子。二位施主均身负长剑,又驻足在江湖布告处好一会儿,想必一定是梁施主和孟施主了。”

“敝寺迫于形势,接下了此次江湖集会,但遵照前代的规矩,敝寺众僧不得踏出山下的拂屏镇半步,也只能在此迎接二位了,礼数不周之处,还望原宥则个。”常释微一躬身,行了单掌礼补充道。

“有劳,请带路罢。”

“江州不是天下之中嘛,不说有京都那么繁华,也应当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的,怎我瞧拂屏镇尽是赶大集的,倒跟乡里似的。”

“梁施主说笑了,拂屏镇只是江州的一座边陲小镇,从来算不上什么人稠物穰的大城,只是因为华严寺的缘故,多受官府冷落,才成了江湖消息的集散之地。生活在这里的,还是寻常百姓居多,逢十便有市集,今日看上去便显得局促了些。”

“原来华严寺诸僧也是可以下拂屏山的么?”

“也仅限于在拂屏镇偶尔活动一下罢了,毕竟山上蔬菜粮米可以自足,但针线纺布还是需要采买的,因而倒也并非完全的与世隔绝,只是几乎不参与江湖事了。”

“那这一次怎么?我们三门五派那么多人冒然拜山,不会给你们带来麻烦么?”孟修竹又问道。

“听我几位师伯说道,三门五派的诸位在羊掌门的带领下,秩序井然、不辞辛劳地从天河山赶到拂屏镇,请求来华严寺组起众议——且不论贵派羊掌门与我师伯祖、方丈无届大师曾有交情,单是方丈大师听闻诸位是受了朝廷和道门的威迫,华严寺虽久别江湖,到底也是不能作壁上观的。”

“啧”,梁闻道叹了一声,“到头来还是得我师父出面,主持解决这一大摊子破烂事儿。可怜他老人家七十好几了,还是不得清闲。”

常释补道:“这一趟虽然人多,但在羊掌门和各位前辈的约束下,各派分批前来,并没闹出多大的动静。不过山上客房紧缺,便有一些弟子被安排在了拂屏镇上,没能一起上山。山上众位需要什么,拂屏镇就在山脚,也方便得很,加上敝寺还有一些家底,撑得起的。”

四人穿过大集,渐渐远离嘈杂的市镇,走上了蜿蜒的山道。此时,山顶传来一阵幽幽的钟声,空廓寥寂、绵延悠长,好似一下子便将拂屏山与拂屏镇隔成了两个世界。

常显微笑道:“能听到钟声的地方,便是要进拂屏山了。”

“你们一生之中,走不出这方圆百里的拂屏山附近,难道从没想过去外面瞧瞧么?”

“梁施主说笑了,敝寺僧众不多,大都是从小寄养在寺中,在俗世里没什么牵挂的,早已习惯了清修。脱去尘缘纷扰,终生与佛相伴,方能摒弃杂念、证见此心,多少人欲求此境而不可得啊。”

孟修竹总觉得他这话哪里不太恰当,却也没什么好反驳的。梁闻道微微一笑,道:“有意思,可未见众生,何以见佛呢?”

常显和常释尽皆愣住,一时竟张不开口答回去。过了一阵,常显方才言道:“小僧二人资质鲁钝、佛法不精,这才无力与施主论辩——却不是说敝寺没有高僧能为施主解惑。”

梁闻道逞了一番口舌之快,甚是得意。四人走在山道上,梁、孟师徒见石阶上的积雪已被踩出了许多脚印,而道旁的草地和林中,皆如银装素裹,便知这几日间,一直有人不断地上山下山,想是江湖众人受不了寺里的清汤寡水,频繁地去拂屏镇吃些油荤。

师徒俩本就好打听江湖事,从前对华严寺了解甚少,难得此时有机会,虽知这两个引路上山的小和尚未必清楚许多,却也禁不住赶着轮流发问,恨不得一次便将心中疑惑都弄个明白,倒没多少闲暇去欣赏拂屏山的雪景了。

“贵寺现在还是人人习武么?武功最高的是谁啊?练到了什么地步?”

“习武确是我们强身健体的门径,但对大多数僧众来说,也仅此而已了。方丈大师常常告诫弟子,我们毕竟是佛寺,应以钻研佛法为主,一味地在武功上谋心思,便是偏离了正道。何况武学一道亦讲悟性和缘分,只有在此途天资极高的弟子,才能在各位师长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习练更为高深的武学。小僧师兄弟,是没那个天分的,因而虽也打拳踢腿十余年,至今也不过是刚刚入门罢了。”

“当年往惠大师声明引退江湖之后,敝寺上下已渐渐从对武学的痴迷中抽身出来,更加看重佛门本身的佛法修为了,自然也不会举办什么比武比赛,来考较诸僧的武艺。且华严寺武学自来便不是走的进攻和霸道这一路,乃是以‘防’为主,借力返力,更难以评说高下。因此梁施主这一问,小僧是万万答不出来的。只听闻我无晦师叔祖……”

常显刚要继续说,却见师弟常释摇了摇手,当即醒悟过来,住口不言。

“无晦?我当年闯荡江湖时,没听过这号人物。”

“那是自然……不过各位师长也常对我们说,天外有天,这世上能人异士不胜繁多,我们毕竟困守一寺,因而不论练到何种境地,都只是坐井观天罢了,万不可妄自尊大,以至生出涉足江湖、争强好斗的尘心。”

走至山腰一处亭子,见亭中有一方石雕,雕的是一位闭目坐禅的老僧,线条极为粗拙,若非细看,甚至辨不出是个人形。常释指着介绍道:“二位请看,这便是往惠大师的坐像了。我们每上山下山,便逢此‘自度亭’——这意在提醒华严寺诸弟子,守心自修,勿以山外之事为念。因此,拂屏镇虽常年张贴各种江湖布告,我们即使看了,通常也当过眼云烟。”

一谈到武功,二僧便没那么热络了,颇有点到即止、岔开话题之意。梁闻道忽向孟修竹问道:“徒弟,你听过华严寺一个很有名的阵法么?叫什么来着……传闻进入此阵,便能回溯到过去的时光,看见自己内心深处最引以为憾的场面,在幻境中重新来过,从而引人破除执念、迈入大道……是叫作什么阵呢?”他抓耳挠腮,摆出一副苦苦思索的模样。

孟修竹还是第一回听到这种奇妙的阵法,刚欲质疑,却见梁闻道笑着向她挤眉弄眼,当即会意,顺着他说:“是了……此阵法江湖闻名,就在嘴边,可怎么都想不起来了……”

师徒俩一唱一和,意在逗引二僧开口。常显终于忍不住道:“是‘消悔阵’!”

常释急道:“师兄!”

“怕什么?此阵连我们也只闻其名,多少代都未曾开启了,实因对布阵者的修为要求太高。何况有什么人,值得一众高僧耗费心力,为其启动阵法呢?有没有这些江湖传闻,倒也无甚大碍。”

“为何要‘消悔’?”孟修竹不解。

“‘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孟施主身在红尘,理当更加了然,人活一世,总有诸般憾恨,那是因为本心被困于执念的牢笼,不得解脱,才有这种种烦恼。也即,唯有直面并消除心中的罪与悔,方可超然于外,笑看来往。”

“可若是人生无悔呢?”

常显一怔,说:“不可能罢。我师父道是,人既经世事而历凡尘,怎会无业障呢?”

梁闻道哈哈笑道:“你不知我这徒弟,是向来不曾回头看的。你们那消悔阵再神乎其神,对她也是无甚用处——原本我还想套几句,好自己去试试呢,谁料你们竟也好多年没用起来了,唉,可惜呐!”

登上拂屏山山顶,踏进华严寺山门,常显和常释带同师徒二人顺长廊、经莲池,依次绕行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均过而不拜,连途经的客堂也未曾停留,径直去了后院的议事堂。

还在院外时,便听到里面有人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叫道:“等、等、等!我说派那两个什么都不顶用的小和尚下山,乃是一记昏招!有梁闻道这一缩头乌龟大好榜样,这两师徒一定是畏罪潜逃了,哪里还敢上山回话?”语气听来甚至焦躁。

常显刚要开口通报,梁闻道却微笑着将他一拦,摇了摇头。

此时堂中又有一人低声道:“莫不是梁师兄嫌弃两个接引的小和尚辈分太低,觉得咱们轻视了他,这才赌气不肯上来?”却是苍阳派祝春亭的声音。

梁闻道一甩衣袖,一面踏进厅去,一面朗声笑道:“高老儿,话可要说明白,我师徒如何便怕了上这拂屏山?”

孟修竹跟着师父走进议事堂,见稍狭的厅里摆出两张大桌,坐满了三门五派的前辈,上首则是几位不认识的花白胡子老和尚,只一个不见皱纹的青年僧人坐在后排,其余弟子没有座位,尽皆侍立在各派师长身后。

常显和常释躬身行礼,向方丈和自己师父回过话后,便即自觉告退,议事堂所能容纳的人众有限,他二人竟是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刚才拍桌子骂人的,便是武夷派掌门、程之遥的师父高秉心。满座之中,独他一个盘膝搭脚团在椅上,便显得肚子更凸了。孟修竹知道他和师父从前交好,也都是喜爱由着自己性子胡来的人物,因而虽听他破口大骂,一副气愤至极的模样,却也没那么担心。

梁闻道又转过来对祝春亭说:“春亭老弟啊,咱们十来年没搭过话,你还是这么不了解我——你师兄是计较那些排场虚名的人么?”

祝春亭略感尴尬,脸微微一侧,朝他拱一拱手。

任毅转头向羊岭南道:“羊掌门,人都到齐了,可以先问话了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