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蒙蒙亮,两人就起来了,她们得去给纪夫人请安,不能失了礼数。
宝珠过来帮顾琼梳好头,带了两只银流云簪并两朵儿园里新采下来的茶花,挑了一件烟紫色的长裙帮她系上。
“大姑娘穿上这裙子,真是仙人一样。”
宝珠啧啧称赞,裙子算不得华贵,只是穿在顾琼身上,飘飘如仙子。
她又去西间帮顾瑜梳洗。只见豆儿已帮顾瑜收拾停当,穿了件雨过天青挑线裙子,双丫髻也中规中矩的梳好了。
这二姑娘虽然不如大姑娘生得美,但也颇清秀,宝珠暗想。
出了小院,跟着严妈妈走了几步,顾瑜才发现这里离夫人的正院并不远,只隔了一条夹道,不到百步,拐进月亮门,便是主院了。
纪夫人刚刚梳洗好,见两姐妹进来,笑着问她们昨日休息的可好,招呼丫鬟端上早饭,又说叫小姐过来一起吃。
过了片刻,四五个丫头鱼贯而入,抬进小几摆饭。早饭是糯米鸡头米甜粥,配着桂花糕,红豆包,翡翠煎饺,酒槽蒸鸡,边上一只青花盅子里是嫩嫩的炖鸡蛋。
婆子打了帘子,进来个十二三岁上下的姑娘,穿着秋香色绣菊花裙子,头上戴着珍珠发箍,颗颗珠子珠光柔亮,有小指肚大。圆圆的脸儿,一笑就两个酒窝,正是纪夫人唯一的女儿纪令雯。
这几日嬷嬷们一直说,上次在吴兴见过的两个小姐妹会来陪她一起玩,她已经期待了许久。她甚是喜爱温柔的顾琼,且年岁相当,上来就拉着顾琼的手:“琼妹妹,咱们等下一起去院子里玩。”
纪夫人向她道:“雯儿,怎得这般无礼。” 又转头向两个女孩儿道:“上次在吴兴县见过的,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宠的坏了,你们以后好好相处,我也放心。”
几个姑娘互相见了礼,坐了下来。丫头们奉上布巾和漱口的清茶。
“雯儿还有两个哥哥,都进学去了,日后自有见着的日子。纪家二房也住在咱们府后头,过了院子单独有个门。二爷家也有两个女孩儿,都是很好的,日后也一起进学。”
顾琼和顾瑜乖巧应下,纪令雯叽叽喳喳的说道:“这些日子太热了,闺学停了两个月。下个月天气凉下来,咱们就下帖子。书院里姐姐妹妹多着呢,可有趣了,绝不会无聊。”
过了半月,天气转凉。纪夫人果然下了帖子开小宴,邀请闺学里的女孩子们来赏后园子里的三角梅和碗莲。
纪家闺学夏天设在后园子里一处三间的敞轩碧波轩,临水而建,十分凉爽,轩侧种有玉兰梅树等数十种花木,每个季节景致都不同。
说是只开小宴,准备起来却十分繁杂。纪夫人有心想多看看两个女孩子,因而让她们帮助准备起来,为着不放心,又换了几个老成的管事妈妈盯着。
几日下来,纪夫人发现两姐妹确是性格迥异。顾琼性子沉静细致,帮着清点物品,誊写账目,十分仔细,几乎完全不出错。且她女红出色,知道要开宴席后,为书院的姊妹们准备了扇套荷包等物,件件刺绣精美,若不是下了苦工,这个年龄的女孩子绝做不到如此。顾瑜却不一样,她似乎精于吃食,指点小厨房改动了几道细点和饮物,严妈妈试吃后赞不绝口。更令纪夫人惊讶的是,顾瑜长于书写,一手簪花小字端正秀丽,比令雯,甚至是两个儿子都强些,因而此次发出的帖子,都是顾瑜誊抄。
无论如何,纪夫人都对这对姊妹花颇满意。她甚至盘算起来,即便和二子令松不成,娘家也有几个适龄的好男儿。
很快,就到了小宴这天。
一大清早,顾琼和顾瑜就起身收拾了,今日邀请的女孩子无一不是出身豪奢,顾家不过是小门小户,不宜过分张扬。顾瑜只挑了件素面的水青色长裙,转头看着坐在铜镜前梳妆的顾琼,只觉得她淡妆素抹也美的惊人,比起前世的江沅,也不差什么了。
这些日子,顾瑜也慢慢知晓,纪家闺学,是苏州三家大户共办,苏州府知府纪家,织造王家和漕运何家,供族中的女儿们念书聚会之用。
大随朝江南富庶,是一等一繁华之地。此处大户许多都是世代簪缨之族,家里仆妇数百,出入前呼后拥,并不比京中勋贵差。纪家吃穿用度,已十分费靡,仆妇吃穿,比吴兴一般人家的小姐夫人还强。
纪家,除了纪令雯,还有纪家二房纪崇的两个女儿,姐姐纪令霞十四岁,妹妹纪令霜十岁。纪崇并未出仕,打理着家里的生意不说,苏州府内好几个有名的布庄酒楼,都是他的产业。因不出仕,平日里生意也需纪大人的面子,令霞令霜两姐妹对纪令雯十分客气,从不敢抢她的话。
织造王家也是闺学出资者之一。去年王家长女王芝出嫁了,父母不忍心她远嫁,只嫁在不远的扬州洛氏。王家旁支的王二姑娘倒是会来。其他几个妹妹,年纪太小,还没到进学的时候。
何家,是三家中最让顾瑜留心的。小龙王何祯任漕司转运使已超过十五年,江南水乡,河流星罗棋布,更有从江宁到京都的大运河,何家富甲一方,已隐隐压王家一头。徽州何家出了何淑妃后,更是烈火烹油。何家三房拢共只有一个嫡女何萱娘。按照纪令雯的说法,另外两个庶女与其说是来念书,不如说是来伺候这位大小姐的。
这些年,淑妃生的二皇子备受瞩目,成了第一个开府封王的皇子不说,还屡次代表圣驾,出使新罗。太子若是一直无子,固然可从兄弟的子嗣中过继一个,但是也不排除二皇子,如今的晟王,有问鼎天下的可能性。
顾瑜今日打定主意,要好好留意这些女孩子,也许,她能从她们中找到一点突破口。
碧波轩主厅内设了小案,上置一只一尺长的莲花开片汝窑盘,乘着时兴果品,周围排列了十六色攒盒,装满各色甜咸小点。除了小食,光饮品就准备了数十种,有清甜绵软,适宜小姐们饮用的荔枝酒和葡萄酒,也有消暑用的紫苏饮,金橘团儿水,杏酥饮。丫鬟们在角落里摆上红泥小炉子,七八个大小不一的均窑茶罐置于小案上,若要饮茶,立马可以沏上。
女孩们先落了坐。因今日是纪家做东,纪令雯向坐席上的姑娘们介绍了顾家姐妹。
毕竟是大家族养出来的千金,听到纪令雯说起顾家姐妹的来处,几位姑娘眉眼神色不变,场面话说的也算亲热。寒暄过后,便开始闲聊。闺学因盛夏暑热,中断了两个多月,姑娘们叽叽喳喳的聊起了最近的趣事。
顾琼轻轻松了口气,她生怕自己出身低微,被人当众嘲弄。如今看起来,大家都是和气的。
顾瑜心道,就算是看不起小小县丞的女儿,为着纪家的面子,姑娘们也决计不会在这种场合说出或做出什么。只是以后在闺学中,长日相对,必要小心才是。
说着说着,话题跳到了选秀的御旨上。
“听说今年咱们州府,要举荐五名秀女待选,如今爹爹正在发愁呢。”纪令雯笑道:“咱们这几家,偏偏这一两年适龄的女孩儿没几个。”
“令霞姐姐不是马上就要及笄了?我看姐姐貌美,正是合适呢。若是选上了,就是大大的荣耀。” 出声的是何大小姐何萱娘,她和令雯差不多大,梳的光亮的团髻上戴着一只小小的三股累丝金凤,蜜合色缠枝葡萄纹的褙子,衬得她娇美矜贵。
纪令霞一下子白了脸,她明年就要及笄,但是至今还没定下婆家。纪崇左一个看不上,右一个不好的,拖拉了许久。何萱娘拿她作筏子,她只得敢怒不敢言。
“霞姐姐才不会去呢,京都多远哪,冬天又冷,哪有咱们家这里好。”纪令雯不以为然。
对于江南一等一的士族,选秀显然是有风险的。若是被皇子们看上还好,若是配给宗室里那些游手好闲吃老本的纨绔公子哥,就是大大的吃亏。
更何况,关于太子的情况,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我家舅母家的表姐,年岁相当,人也标致,如今名字已经呈上去了。” 刚刚一直没出声的王家二娘王蕊道。她生着一张略微冷淡的脸,看起来倨傲,性子却是柔和的。
见她开口,何萱娘便笑道:“还是王家有姐姐有福气,要做娘娘了。”她捻了一块小点,也不递到嘴边,捏了块碎屑,逗架上的鹦鹉玩儿。
丫鬟们在水旁树荫下设好了杌子和鱼竿,又在敞轩边的空地上用屏风隔开一块空地儿,给小姐们锤丸用。
王蕊饮了半盏紫苏水:“雯妹,咱们钓鱼去吧。我看池子里又添了好些锦鲤。”
正说着,一行人分花佛柳而来。当先的男子一身素白梅花方胜纹窄袖袍,未语先笑,正是纪家长子纪令桥,后面的少年,白苎襕衫,小小的酒窝和纪令雯一模一样,是次子纪令松。
“桥哥。”王蕊略显冷淡的面容亮了亮,立起来行了个礼。
“母亲说闺学重开,让我和松弟过来给各位妹妹道个安,送上开讲之礼。”纪令桥长生玉立,声音柔和。后头两个小厮连忙上前,抬上一只书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近日新出的诗歌本子和画册,以及上好的墨块生宣。
“竟然有陈相公的新词谱么,桥哥当真知我心。”纪令雯笑起来,一壁又让人取琴来试试。
纪令松的眼神却直看向坐在末位的顾琼和顾瑜。今日母亲特意提起,家里来了两个新妹妹。
顾琼垂目坐着,一身简素,在一群华服的姐姐妹妹中,格外与众不同。顾瑜还是梳着双丫髻的小孩子,和霜儿差不多大。
一时间,敞轩里更热闹了。
纪令松调好琴弦,王蕊和纪令雯翻看着词谱,准备试上一试。
何萱娘素来不爱音律,拉上何家两个妹妹去锤丸:“松弟,要不要一起来?我知你可是锤丸高手。”纪令霜也跃跃欲试,她是最喜欢投壶锤丸的。
纪令松看着顾琼站起,走到廊下逗弄鹦哥,笑着推脱道:“我也想听听陈相公的新词。”
何萱娘撇了撇嘴,让丫鬟帮忙戴好襻膊,向树荫底下行去。
琴声悠悠响起,刚开始略微生涩,慢慢柔滑。
王家姑娘的琴技,确实下过功夫苦练,顾瑜托着腮想。江沅在音律上并不算擅长,母亲福宁县主却是喜欢的,家里养着数十个乐伎。她最喜欢独自斟上一杯瑶泉酒慢饮,让乐伎隔着水波清弹琵琶。
一曲奏毕,纪令桥连连击掌,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王蕊脸颊飞红,似是有些羞涩。
“这鹦哥颜色不算好,我院子里有只,毛色雪白,唤做雪衣娘,聪慧能通人言。”纪令松踱至廊下,拱了拱手:“母亲说家里来了新妹妹,这便是顾大妹妹吧。”
顾琼没怎么和外男说过话,见他如此自然,也不好扭捏,福了一福:“二哥哥安。我和瑜妹暂时客居在此,叨扰了。”顾琼声音温柔,带着一点点吴兴口音,更显得软糯。
“有两位妹妹和雯妹做伴,我看母亲都松了一口气呢。” 纪令松和她聊了几句,只觉得这个妹妹神女一般,既出众,且柔和谦逊,和家里咋咋呼呼的令雯完全不同。
他们聊了聊吃食,玩乐,音律。一直聊到顾琼觉得,似乎再说下去,其他人就会发现这个小小的角落。她微红了脸,回到妹妹身边。
顾瑜端着一杯错认水,听着琴音,树下纪令霜跑来跑去,发出咯咯的笑声。夏末的阳光照着树荫,仿佛又回到了江沅的少女时代,无忧无虑,让人艳羡。
她想,若是姐姐和纪令松两情相悦,那真是可爱的一对儿。
顾瑜:哼,这恋爱的酸臭味,我才不羡慕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