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故人江海别 > 第33章 第三十四章

故人江海别 第33章 第三十四章

作者:多多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31 01:26:56 来源:文学城

每年的新年前后,都是礼部最忙的时刻。江淮自从升任礼部侍郎后,就再也没能在家过节,一头扎在各项公务中。之前几个孩子尚且幼小,他不免挂心,现在长子寄宁已经出仕,他放心许多,手底下事情也有条不紊的忙碌下去。

大年三十,圣上按例赏赐后宫与群臣。这本有旧例,今年却和往年不同。

往年,后宫的赏赐自然是以皇后为尊,但淑妃也不遑多让,其他妃嫔都要逊色许多。命妇入宫新年拜见,也是先至皇后的两仪宫,再到淑妃的长乐宫。

今年,圣上给两仪宫的赏赐足足多了三倍有余,意在安慰皇后的丧子之痛。自太子去世后,圣上便常常至两仪宫中,与皇后叙话,用膳,然后留宿。这是过去十年都未曾有的景象,帝后因为同样的伤痛,亲密了许多。

而给其他妃嫔的赏赐,都是循例而已,并无特别之处。陛下甚至以淑妃养病为由,令命妇只需入宫拜见皇后。自晟王被废后,长乐宫便一直养病,深居简出,即便是宁王获封,淑妃也未出现在新年的宫宴上。

这不免让群臣背地里打起鼓来,虽说三王同封,但揣测圣意,只怕未可知。

江淮一直忙到初五,繁复的皇家祭祀总算平安完成的差不多,刚微微松了口气,内监便来传他,说圣上在小书房召见。

江淮少不得提起十二分精神,进了小书房,只见一个八尺壮汉立在一侧,一身扎眼的深红万字纹锦袍,头发半白,肚子圆滚,正是理国公程箬筎。

理国公的国公衔乃是从开国功臣传至现在,足足有七代,这并不是件容易事。开国所封的八大国公,至今只剩三家,其他均已易主。程箬筎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爱掺和事儿,在宗正寺领了个闲差,从来只办喜庆差事。

与理国公互相见礼后,江淮心里已经有数,需宗正寺前来的,左右不过那几桩事儿。皇帝圣口一开,果然是和选秀有关。

去年春季的选秀,因故太子突然重病,秀女均赐金返乡。现如今,几位皇子都封王开府,六皇子七皇子渐大,宗室内的几位王世子也到了成婚的年纪,再次选秀是情理之中的事。

圣上道:“着江卿前来,只因要额外嘱咐一声,此次令州府举荐贤德适龄女子,不在于多,勿要劳民伤财,只要身家清白,人品出众即可。”

这便是不想要过于高门显贵的姑娘了,江淮应是。

理国公笑道:“陛下只忙着关心小辈,这选秀,首要便是充实后宫。陛下如日中天,正要选些淑女伺候御前,到了明年,便可再添些皇子公主,乃是大大的美事。”

圣上也笑起来。程箬筎曾是圣上少年时的陪读,感情深厚,和旁人不一样,说点俏皮话,也招人喜欢。

圣上突然好似想起来什么:“江卿,小江御史之前在江南遇险,亏得顾氏舍命相救,可见这顾氏实在算得上不错。将她也纳入举荐名单吧。”

江淮笑道:“陛下圣明。只是微臣听犬子说,这顾氏年纪幼小,似乎只有十二三岁,只怕尚不在参选之列,这倒是她没福了,辜负了陛下的圣恩。”

陛下笑道:“江卿细致,倒是朕没了解清楚情况,就信口开河。”

江淮立刻跪下称罪道:“微臣惶恐,是微臣禀告不明。”

边上的理国公开解道:“顾氏忠勇贤德,必是家教良好,微臣听闻她父亲是七品知县,不如陛下给他个恩旨,允许他家年龄适合的女子参选,顾知县必定感念皇恩。”

圣上微笑颔首。

江淮恭敬道:“领陛下圣命。想来顾知县定会感念陛下恩德。”

今年,顾家姐妹照例没有回吴兴过年。小方氏因照顾家中病人,也没来苏州,但是该有的礼数不缺,令家丁送来厚厚的年礼。

纪二郎得了一块火狐皮,是深深的红褐色,油光水滑,又不过分艳丽,悄悄来送给顾琼。

顾琼欣喜之余,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她想着顾瑜自从腿受伤,表面上已经恢复如初,实际内里亏空,每逢大雪天气便隐隐作痛,便拿定了主意,和丫鬟连夜做起了活计。

顾瑜这几天见阿姊忙着做绣工,以为她在赶制出门要穿的新裙子,也未过多在意,她在为另一桩麻烦事心烦。

那天从书院回来,她隐隐有些担心,若是大哥过于沉迷风月场所,只怕要耽误前程,过了年开春,他就要下场应试,若是有个流连声色的名头,只怕会在主考官那里大打折扣。

顾瑜塞了一只份量不轻的银镯子给小厮阿宝,请他借着替姑娘们买脂粉为由,跟了大哥几日,可结果却令她大吃一惊。

大哥并未去往风月场所,却接连拜访槐花胡同的一处小院子。这小院子门脸不大,但前门有应门的门房,后门有马厩,并不是普通人家。

顾瑜揪心了好几日,莫不是大哥想不开,竟然搭上了别人家的女眷?

阿宝是个机灵鬼,花了几日和巷子口摆面摊的王婶子混了个熟脸,这才得知,这小院里住着的,是王家的一位姑娘。她早早出嫁,没几年夫婿走了,守了寡,夫家想让她改嫁给夫婿的弟弟,她不肯,这才回娘家来了。

王婶子唏嘘道:“这姑娘当真是个可怜人,只是出嫁的姑奶奶,再回娘家久住,终究不算个事儿,这才单独在外头住下了。”

阿宝笑道:“王家家大业大,在咱们苏州鼎鼎有名的,自然会给这姑奶奶再找个好人家,嫁出去是迟早的事儿。”

王婶子道:“小哥你是不知,去年王家还来人了,吵吵闹闹,说要将她嫁出去呢,这姑娘只是不依,吵得整个胡同都听见啦。我听人讲,王家一气之下,说再也不认她,也不供给她衣食钱财哩,还好这姑娘自己还有些产业。喏,街头那两家茶叶铺子,便是她的。”

顾瑜听了这些消息,立刻想起王蕊曾说过,她有个表姐,孀居之后回了娘家。所谓“小蝶”,只怕是“小苵”。

大哥看上了一位寡妇,总比大哥搭上了人家的女眷来的好,顾瑜只好如此自我安慰。顾琅想必也知道此事不妥,这才藏着掖着,不敢跟她说实话。

他若是今年春考有成绩,自然也可上门说亲,可若仍是白身,只怕王家也不肯将孀居的女儿嫁给她。

更何况,顾宣霖是半个老古董,怕是不肯的。大随朝寡居再嫁不是稀罕事,但有些守旧的人家仍是不喜。

顾瑜正犯愁,顾琼捧了件包袱进来,脚步轻快,微笑道:“瑜儿,快来试试新衣裳。”

包袱一打开,上辈子见惯了好东西的顾瑜也眼前一亮。那件漂亮的火狐皮做了里子,制成一件长裳,烟紫色的锻面上,并不用寻常的花纹,而是绣了一大片莲蓬和戏水金鱼,线脚细密,光彩夺目。这条裙子,定是费了极大的心力,阿姊的眼睛都熬的微微发红。

顾琼见妹妹盯着她看,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催促她起来试衣裳:“我知你素来懒得在衣饰上花功夫的,送来什么便穿什么。只是现在大了,不好再随随便便的,你肤色白,穿这烟紫色最为相衬。”

顾瑜将衣裳上了身,只觉得处处服帖。狐裘温暖,衣裳略长,能盖住她受伤的小腿。

顾琼仔细看了看:“裙摆还有点不平,我再给你修整修整,今年长了些,明年便正好了。底下配条青色裙子,压一压色。”

顾瑜脱下衣裳,双手递过去:“阿姊,这衣裳太精致,你留着穿吧。你知道我的,一刻也不能闲着,这衣裳在我这里,迟早刮坏了。”她笑道:“更何况,这是纪二郎的一片心意,我若穿了,他岂不要伤心。”

顾琼嗔道:“你别胡说,还当自己是小孩子呢,过了年也不小了,怎么不得穿的体面?”她压低声音道:“我看太太有心,要替你做媒了。”

顾瑜心中一凛,她心知自从圣上颁下嘉奖令,只怕她的婚事更身不由己了。好在她现在年纪未到,还有时间慢慢筹划起来。

见她沉默不语,顾琼却是误解了,她期期艾艾了几句,才道:“瑜儿,小江大人与我们家,门楣相差太多......咱们高攀不上,你别难过......”

顾瑜一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捏了捏阿姊的耳垂:“阿姊,你都在想什么呀,我怎回如此想。”

顾琼不信,妹妹为了救小江大人,差点丢了性命。她私心里只觉得妹妹样样都好,配王孙都够,只是理智上仍要劝解几句,只怕妹妹求而不得,内心痛楚。

顾瑜看她神色,看来是解释不清了,阿姊定是深信自己对江寄宁情根深种,无法自拔。她正色道:“阿姊,咱们这样的人家,有些薄产,不愁吃穿,已是极好。那些高门显贵,看着光鲜,内里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我并不想高攀。”前世的江沅如何惨死,至今仍旧是压在她心头的谜团,她又怎会再想着嫁入高门?

顾琼见她说的诚恳,终于放下心来。

顾瑜携了她的手笑道:“咱们去看看雯姐姐,前天我看她已经能下地走动了,只是还不利索呢。”

两人慢慢行至纪令雯房里,却见热闹成一团,七八个丫鬟在收拾衣裳,首饰头面摊开一排,整整齐齐,颇是壮观。

纪令雯坐在榻上,香苗正捧着一件粉霞色撒花锦缎裙子过来给她看,一见顾家姊妹进来,立刻嘟囔起来:“你俩这几天在忙活什么呢,也不来陪陪我,我都要闷死了。”

顾瑜笑道:“雯姐姐这里如此热闹,哪里就差了我们两个了。”

顾琼也道:“这是在收拾春衫?唔,这件颜色鲜亮,很衬雯姐姐。”

纪令雯笑起来,露出尖尖的小虎牙:“我也觉得这件好。”她努了努嘴:“那边两件藕粉色的和梅色的,我也觉得不错,你俩快帮我参谋,我看得眼睛都花了。”

纪令雯娇憨有余,秀丽不足,柔丽的颜色更适合她。

顾琼仔细看了看,都是新做的春衫,绣工像是苏州最有名的绣坊七顺坊的工。苏绣天下闻名,因此苏州的世家,并不在家养许多绣娘,而是更追捧顶级绣坊。这些绣坊,因要价高昂,往往能推陈出新,神乎其技。这件梅色的长裙,便是从裙腰处绣了层层叠叠的桃花,颜色从艳红色慢慢变成粉白,蔓延到裙摆,极耗功夫。

顾琼摸了摸针脚,平和柔顺,几乎没有突起,笑道:“我上次在太太那看见一条差不多绣工的斗篷,听说是七顺坊当家娘子的手艺,这条看着也像魏娘子的绣工。”

纪令雯凑过来看了一眼:“想来是了,这条是母亲特意令人定做的,听说要十两,足足等了两个多月才做好。”

十两,足够一个庄户人家大半年的嚼用了,顾瑜隐约记得,之前纪夫人采买了十来个**岁的小丫头,每人身价银子也差不多这个数。

顾琼展开裙摆,欣赏这难得的绣品:“等你的腿好些了,定要穿给我们看看。”

纪令雯笑着应了,指着桌上摊开的头面道:“你们俩也算来的巧,正好再帮我挑挑头面。”她并不羞怯,大大方方的说:“我听人说江宁不时兴金银头面,更喜欢戴玉,母亲帮我找了几副来。”

顾瑜看过去,果然案上摆着几套玉头面,她细细捡了捡,选了一套羊脂玉头面,和一套赤金水仙花头面,取了其中一只并头花簪在纪令雯鬓边比划了一下,才道:“人人戴玉,有什么稀罕?更何况未出阁的姑娘家,戴白玉青玉总太素简,上好的翡翠既过于名贵,又略显成熟,我看这赤金头面就很好,镶了些粉晶,活泼俏丽,也衬衣衫。”

纪令雯颔首:“瑜妹妹说的在理,我平日也不爱戴玉,只是想着去了江宁,旁人都有,咱们没有,怕人笑话。”

她似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让丫头从装台上拿了两只锦盒来,打开正是两只白玉发梳:“母亲说这玉梳簪在鬓上好看,找了玉工新做几只,几个姊妹都有,这两只我还没来得及给你们俩送去呢。”

顾家姊妹自是谢过。这两年,纪家在他们姊妹身上的开销,只怕几千两银子也不止了。顾瑜有时心里忐忑,她估摸着纪家官面上的收成并不算多,如何承受的如此铺张?虽说纪家已经比何家王家减省许多,但仍旧超出一般官员的排场了。

她最怕的,就是纪亭会卷进何家的走私勾当中。

各位读者,非常抱歉,家中小朋友肺炎了,因此断更许久。鞠躬~

从今日起尽量恢复更新状态,实在来不及也会隔日更的,谢谢大家的宽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第三十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