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孤鸿影 > 第30章 捉奸

孤鸿影 第30章 捉奸

作者:柒暮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07 19:43:59 来源:文学城

丰书寅站在墙角,推开迎上来的几位娈童。半时辰前,金武到府上相邀,他跟随而来,却被带到此处。

刚进来时,他恨不得钻地缝,怎奈被拉住,身不由己。

而拉他来的人,此时正坐在桌前,对那些娇艳少年评头论足。

白芊芸指着一位唇红齿白的娈童道:“你,过来。”

少年顺从地走过去,跪坐在她面前,羞涩地说:“奴叫伍叁。”

白芊芸端着伍叁的脸颊看了阵,笑道:“好头颅,不知何日搬家。”她手指掠过其余人,道:“你们也一样,好自为之,都走吧。”

娈童们惊恐万状,蜂拥出屋。

待人全部走完,丰书寅终于坐下,小声道:“江督军何事?为何叫下官来此处?”

“丰寺卿看那些娈童如何?”白芊芸问过,没得到回复,又道,“那个叫伍叁的,深得高祈喜爱。”

丰书寅正倒茶,闻言微愣,一时忘了停手,茶水漫出流到衣裾上,他才回神道:“高祈,竟然好男风。”

白芊芸若无其事地擦着茶水。

意识到刚才失态,丰书寅赔礼道:“江督军勿怪,下官想到些往事。”

“我请丰寺卿前来,正是为了往事。”白芊芸扔掉沾满茶渍的帕子,“高祈究竟如何怠慢了寺卿?”

这两人同朝为官,先后任职大理寺,却形如陌路,没有半点交集。

若不是那日萧琮远提及,白芊芸尚不知他们私下有过节。那或许是空话,但她还是要问一问,否则无法安心用人。

丰书寅听命孟博衍,深知不能得罪眼前这人,稍作犹豫,将那段难以启齿的往事脱出:“高祈和下官侍妾私通,被下官察觉,下官私下找高祈,反而被他羞辱,高家势大,下官只得忍气吞声。”

两个身居要职的男子,居然因女子而结仇,说到底,还是管不住自己。

红颜何辜,错成祸端。

白芊芸倒想一见那女子,毕竟高祈家中女眷不少,到底是怎样的人,能让他做出私通之事。

然而紧接着听到的,叫她大失所望。

丰书寅道:“下官怕事情泄露,便将那侍妾关在府内,高祈不知从哪儿听到消息,三番五次派人到下官府上,索要侍妾,下官置之不理。不出半载,她郁郁而终,高祈得知后,竟给下官送了套丧服。”

这都是什么人!白芊芸不禁暗叹。

要家主给侍妾服丧,算是莫大折辱,但凡有点骨气的人,都忍不下这口气。

丰书寅竟能忍,还将事情藏得滴水不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人果然和孟博衍一路的,能忍还会装。

该问的都已问出答案,白芊芸要走,忽然听到外头有人争吵,随着几声“王爷不能上去”,争吵声停止。

只听一人急切地问:“江督军到底在不在上面,她和谁在上面?”

是孟博衍,他怎么到这儿来了?

白芊芸走到屋门前,将耳朵贴在门上听,有人回道:“小人不曾看见江督军。”

又听孟博衍道:“我不信,有人看见她带着小郎君进来。”

再这样下去,要彻底没了清白。

白芊芸看了眼丰书寅,打开门,走到廊道上,扶着橼拦看下去。

堂院内,几人恭敬地围着孟博衍,几人手挽手形成人墙,挡在台阶前。

她敲响橼拦,吸引下方注意,抬手招呼道:“王爷上来吧。”

拦人者让开道,孟博衍揣着委屈上楼,看清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他眼角有些泛红。

从元修宴那儿得知消息后,他还不太相信,带着怀疑,来此一探究竟,不想心上人果真在此。刚才这屋门没开,那些人还不让他上楼,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情急之下,他撇嘴道:“你不要我了吗?”

白芊芸指着屋内,道:“进去,我没说过要你的话。”

这话激起了孟博衍的胜负欲和占有欲,他大步迈过去,非要揪出屋内人,好生打量一番,到底是什么神仙货色。

“王爷。”丰书寅起身离席,揖手行礼。

孟博衍没搭理,继续在屋内寻找小郎君,将能藏人的地方翻遍,还是没找到别人。

白芊芸看他折腾了半晌,平静地问道:“你看丰寺卿像小郎君吗?”

什么?孟博衍看向丰书寅,这人的年纪,完全是他叔伯辈,哪里担得上这个称呼。

他跑到背后,再看那背影,瞬间羞愤难当,又是远观,又是背影,元修宴明显看错了人。

可他的阿芸找人,带去哪儿不好,为什么非得带来南院?

白芊芸支走丰书寅,又一次关上门,回到茶桌前,端起刚沏好的茶,道:“王爷又乱听胡话。”

进南院是真,带男人进来也是真,还说他听胡话。孟博衍可不爱听那些,夺过茶饮尽后,他按住白芊芸的双肩,将人推倒在地毯上。

这一次,白芊芸没有躲闪,她注视着那双星眸,将目光揉进去,用寒霜去抚平烈焰。

霸王硬上弓,便水到渠成。孟博衍俯下身,想贴在那朱唇上,可那眼里没有柔情,身下人在拒绝,不能强行为之。

经过一番天人交战,他再次压制住**,缓慢抬手,直起身体,每个动作都做得极慢,似是在留恋。

白芊芸笑起来,伸出手指点在孟博衍的鼻尖上,意犹未尽地叹道:“王爷还是个正人君子。”

“你要我做登徒子。”孟博衍伸出胳膊绕过她后腰,将她揽到怀里,“我就这样环着你走出去。”

腰间被碰得很痒,白芊芸蹭了一下,肩头撞在孟博衍胸膛上,肌肉紧实,还有凹凸的线条。

看来这小子在军中历练得不错。

白家世代习武,无论男女,都养在军中,长在马背上,白谦时去于家前,也受过不少训练。

作为白钦海最宠爱的幼女,白芊芸自小耳濡目染,不喜欢文弱男子。许游章因不善骑射,还曾遭她玩笑。

孟博衍刻意要显摆,故意运起力气,将肌肉鼓起,用胸膛抵住身前人。

这硬度,摸起来应该很舒服。

白芊芸蜷起手指,忍住上手的冲动,微抬肩头,左右蹭了几下。这人高她半尺有余,可以蹭到的位置正好。

两人就这样下楼,四处找不见丰书寅,找人一问,才知他以面巾遮脸,雇了油壁车回府。

“丰寺卿可真要面子。”腰间的手还在,白芊芸抬手拍打,“松开。”

孟博衍不愿,他想这样走出去,便揽得更紧,坏笑道:“如果我不呢?”

白芊芸想都没想,挥起拳头道:“那我就把你打出去,反正你不要脸。”

别吧,有军功在身,大庭广众下还是要脸的。孟博衍没说出口,快速将手松开,提袍跨出青漆大门,只见门外站着个人。

背对着大门,手握刀柄站得笔直。

“老金,来接人吗?”孟博衍拍打那人后背问道。

金武转过身来,眉间积郁着怒火,白芊芸后脚跟出来,看那神色,猜测有事发生,便用眼神询问。

“是高祈,他跑到大营去找督军。”金武带着两人走到无人处,推出半寸刀锋,“说他老子若有三长两短,要督军吃不了兜着走。”

白芊芸哦了声问:“高祈在大营里闹了?”

金武答道:“没有,说话很小声,就是语气难听。”

眼见这两人说起高家,孟博衍兴致勃勃地问道:“从高家搜出了什么?”

金武摇头,看向自家督军,白芊芸也摇头,却露出胜利者的目光,高祈强势霸道,如今连闹事都不敢,这就叫风水留轮转。

临出相府时,身后有咚声响,想来是高定受不住刺激,急火攻心。

她算着年份,道:“高定乾圣十八年及第,距今三十四年,他今年六十,活了一个甲子,有些太久了。”

“相府张罗着要给他过寿。”孟博衍没在意那话所指,拍着马背道,“我送你回去。”

来时他看了附近,没看到那匹不好惹的黑马。

白芊芸没拒绝,却没上马,自顾自走开,她所去的方向,是皇宫。

*

夜半,圣旨传到相府,高家二子皆在府内,扶着满脸病气的高定跪地接旨。

新岁伊始,时玦开始在御前侍奉,今夜正是他来传旨。

平章帝听完白芊芸所言,当即提笔亲书,将高翊贬出京,任岭南县令,接旨即刻动身。

时玦宣完旨,好心提醒道:“左相,陛下本要连带您和高督军一同惩罚,对亏江督军美言,陛下才免了您二人之罪。二公子虽左迁,好歹命还在,左相可要珍重,日后还可父子团聚。”

这些话,都是白芊芸教的,他一字不漏的带到,末了有加一句:“左相还不领旨谢恩。”

说完,他叫人带着高翊出府,府外已备好牛车,并有侍卫护送高翊。

牛车驶离,车轮转动着咯吱响,高定在高祈的搀扶下,倚在府门上,颤抖着发不出声,两行浊泪顺脸颊滑下。

岭南路远,单行路就需要数月,且烟瘴迷雾丛生,豺狼虎豹出没,更有草寇蛮人作祟。归德朝流放那些士族,能活着回来的,还不到一半。

高定年近花甲,此时和小儿子分离,只怕此生难再见。

这份圣旨来得太快,像道催命符,他紧抓着大儿子的手,老泪纵横地说:“祈儿,陛下要高家死,江离就是指向高家的刀。”

高祈傍晚没找到人,这会儿火气还没下去,又见父亲如此丧气,更忍不下这口气,恨声道:“要做皇帝手中刀,那我就折断这把刀,父亲放心,有儿在,高家不会死。”

“呼延家那事,怕是留有活口,江离定是有所察觉,才敢对高家下手。”高定咳嗽几声,“只是爹想不明白,她一个江湖中人,为何甘心为陛下做事。”

高祈扶父亲回屋躺下,端来煎好的药,道:“杀呼延禅,是先帝的意思,父亲不必担忧,至于江离,儿自有办法对付她。”

当年那些事,两个儿子不懂。高定喝下药,探头朝窗户外看,似乎想透过厚重木头,看清那辆沉入夜幕的牛车。

牛车缓慢行走,在城门处被拦下,高翊掀开车帘,看到两人策马而立。

他慌忙下车,行礼道:“下官见过王爷,见过江督军。”

孟博衍抬手道:“不必多礼,事情我已知,福祸相倚,你此去,未必是坏事。”

高翊仍然躬着身,上次出这门,他是代天巡狩的钦差,而这次,他成了高家弃子。

多年来,父亲偏爱大哥,这次也一样。是江离,派人提前将此事告诉他,让他能从容应对那道圣旨。

白芊芸道:“我知你无心包庇那些官吏,此去是替父受过。”

虽然监察权归御史台,可那些人,全是高定动用相权保下的。想到今后可能发生的事,她问道,“若我杀了高定,你会如何?”

“杀了......我父亲?”高翊浑身僵住,他秉性温和,从未想过这些,当下脱口而出,“你不能这样做。”

白芊芸叫守城军打开城门,道:“前路多艰,请君上路。”

两个侍卫将高翊架上车,牛车出城,孟博衍道:“高翊去岭南,本可免遭一劫,可你那样问,他还能到岭南吗?”

夜色下,白芊芸眼里杀意汹涌,她早料到答案,方才一问,只为给高翊一线生机,可人家不要。

敌人不可留,否则仇恨难消。

岭南路上多疫病,中原人水土不服,染病而亡,常有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