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孤鸿影 > 第18章 剑舞

孤鸿影 第18章 剑舞

作者:柒暮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3 19:21:07 来源:文学城

三日后恰逢腊日,平章帝先到城郊犒赏相夷军将士,再到千秋殿设宴。

文臣挨个作送别诗,武将以酒壮行,于怀信应接不暇,胸前的手无法放下。

殿内烧着火盆,酒也是温的,觥筹交错间,气氛热烈起来。

白芊芸蜷在坐席上,目不转睛看着于怀信身后的于仲谦。

这人面容有些怪异,不能用俊朗或丑陋来形容,他面部似乎受过伤,眉眼鼻梁像是被拼凑起来的,只有侧脸线条还算流畅。

不知出于何故,于仲谦那边总有视线飘过来。

“人家去拜访,你不见,现在看什么?”在她犹豫是否要过去敬酒时,孟博衍抬手挡在面前,“人家是有妇之夫,不许看。”

白芊芸险些把酒泼他脸上,这人本不该坐这里,全属死皮赖脸混过来的。

她打开那只手,又看了眼于仲谦,不觉想起白谦时的最后一封家信:

“哲兄久病不愈,算命先生说此名不利,伯父考虑为其改名,待他日哲兄病愈,儿当回家探望。”

于仲谦本名于哲,跟随于怀信二十年,比白谦时长两月,两人情同手足,按理说,白芊芸应当唤一声世兄。

可她二哥死了,所有恩情皆在八年前归尘土。

“别看了,看我。”孟博衍一刻也不愿安静,拾箸敲击碗碟,“陛下不是说有事要宣布,怎么还不说?咦,这是要说了吗?”

白芊芸看向高座上,只见平章帝放下酒爵起身,轻咳一声。

群臣立即归席,俯首待命。

平章帝走下台阶,停在于仲谦面前,道:“乐康,朕本欲让你妻子同归,然边塞苦寒,不如京城繁盛,倒是苦了孩子。父子分离,终非良策,依朕看,不如你一道留在琞京,待日后孩子大些,你们再一同回去。朕下特旨,相夷公若思念儿孙,可随时回京看望,如何?”

于怀信退后两步,跪地道:“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只是臣老矣,力不从心,需乐康在旁相助,请陛下体恤老臣。”

“柱国勿忧,朕自有安排。”平章帝扶起于怀信,轻拍他的手道,“安乡王年富力强,可襄助于公。”

白芊芸用胳膊肘撞孟博衍,小声道:“惊喜不?”

于怀信又跪了下去,恳求道:“王爷乃万金之躯,不可涉险,乐康在军中多年,深谙军务,他断不能离开老臣。”

见双方僵持,高定出面解围道:“陛下所言甚是,相夷公之言也有道理,不如问问王爷,对此事有何看法。”

不愧是当朝老泥鳅!白芊芸心叹,这功夫,不去蹴鞠可惜。

“我自然爱温柔乡。”孟博衍放浪地歪嘴笑,“陛下,臣善抚琴,闻江督军善舞剑,不如我二人合鸣一曲,待此曲毕,臣定给陛下回复。”

平章帝笑道:“准,江卿,你同景行下去准备。”

这都能绕到自个儿面份上,白芊芸实在没想到,直到被拉入偏殿,她才若开雾睹天,这就是算计。

孟博衍不要酬劳,就要她配合舞剑。皇帝开金口,这剑,她愿不愿意都得舞。

侍女送衣裳进来,几套骑装,都是上好绫罗制成,又以金银线滚边。

白芊芸坐着没动,她还是不想舞剑。

孟博衍进殿,见她还是常服在身,忙屏退侍女,道:“快些,外头等着呢。”

“这些衣裳,是你准备的?”白芊芸拎起件月白色的,“可真是用心良苦。”

她睨视孟博衍,这人换了身蓝色右衽道袍,头戴金莲花冠,手捧伏羲式桐木琴。再看那脸,如春风拂面,满脸得意色。

怒火瞬间蹿起,白芊芸捏着那件骑装,恨声道:“人面兽心啊!你要奏什么曲子?”

“承蒙夸赞,愧不敢当。”孟博衍忘乎所以,毫不避讳地坐她身旁,又被那眼神给弹起来,佯装出三分严肃,“你知道《孤鸿影》吗?第一任西庭公白胤堂的诗,就弹那一曲。”

“恕不奉陪。”白芊芸松开骑装,回绝得不留余地,“你若奏此曲,我今日便要抗旨。”

以祖上诗作,剑舞取悦萧家,这不就是杀人诛心。

殿外传来催促声。

“本王试琴,稍待。”孟博衍吼道,他急出半头汗,低头让步,“那我换一曲,你快把衣裳换上。”

白芊芸解下发冠,将半数乌发束起,剩余的披在身后,用臂绳缚住袖口,伸手要拿剑。

“不可披发面君。”孟博衍比刚才还急,直接上手抓人,“就算不换衣裳,你也得把头发束好。”

可还是慢了一步,剑已被拿走。

白芊芸拔出剑,此剑半开刃,剑锋甚钝,若能施巧力,可做凶器。

“我久居塞北,不常束发,陛下不会怪罪。”她移到隔扇前,晃着剑,“王爷记住,别弹错曲子,否则大家一起死。”

“你这人阴晴不定的。”孟博衍也压了一肚子火,但外头有人候着,他没法发作,“也就我,才有耐心和你耗着。”

“那你就随于怀信去,正好不用见我这张惹人烦的脸。”白芊芸冷笑,“我又没留你。”

孟博衍无言以对。

相夷府驻地夷望郡,位于相夷七郡中心,谈不上边塞苦寒,留下于仲谦,是要彻底捏住于家。派他前去襄助,其实是为了监视于怀信,昨日在宫内,皇帝一番教诲,归结为一句话。

“景行,你要做朕的眼睛。”

他和于家私交再好,终究是外人。于怀信不肯让于仲谦留,就是看穿了皇帝心思,不愿再落筹码在他人手里。

这个问题抛到他手里,不去是抗旨,虽有丹书铁券,可免罪,但今后就难得皇帝信任。去则会得罪于家,那点交情,在家族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眼下两头都是亏。

孟博衍不知要怎么答复,才以合鸣一曲来拖延。

这曲子本是助兴用的,要宴席尾声才搬上去。

殿外再次传来催促声。

孟博衍收敛思绪,推开隔扇,道:“江督军,请。”

白芊芸才入千秋殿,就闻席间议论声四起,有人伸出指头,恨不得戳她脸上。

当朝注重礼乐教化,女子年满十五许婚及笄,要将头发束起。非孩童而披发,若非家国蒙难,即为蛮夷。身为一军主帅,无视礼法,这是置天威于不顾。

再看高台上,平章帝含笑不语,似乎对此无异议。

梁贞是当世大儒,最重礼仪,见皇帝不言,便道:“朝中规矩,督军应当知晓,如此面君,于理不合。”

对这类刚直不阿之士,白芊芸多有敬意。她回礼道:“梁公有所不知,江离飘零数载,不知父母,亦未许人,没行过及笄礼,故而披发。”

本来颇有微辞的众人钳口吞舌,不再多言。

孟博衍席地而坐,置琴于黄花梨琴桌上,撩动琴弦,丝竹音如流水,泠泠出涧溪。

那剑夺鞘而出,在白芊芸手中仿佛银色锦缎,回旋转落都打在音节上。银光掠起,影凝成花,剑似游龙舞四野,尽吞万丈山河雪,又似轻鸿照碧空,奋逐千里日月辉。

剑花晃人眼,席间一片叫好声。

孟博衍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游走,眼神却落在舞剑人身上。面染哀凄色,眸转秋水波,身形舞动,衣袂翻飞,仿似天上谪仙。

琴音止,剑归鞘,余音还环绕在殿内。

过了许久,平章帝抚掌而起,道:“好琴音,好剑舞。依朕看,待江卿年满双十,若尚未婚配,可由相夷公取字,相夷公夫人代行及笄礼。”

于怀信谢过,依旧愁眉不展。

“景行。”平章帝走到孟博衍身旁,拉着他的手走上台阶,“相夷东北,有山林间流寇劫掠,你此去,要在军中多学多看,助相夷公荡平流寇,为我大玄建功立业。流寇驱尽日,是汝还家时,届时朕定率文武,亲迎卿于东门。”

白芊芸站在殿中,余光正巧瞥到于怀信。相夷公捏着酒樽,五指通红,指甲因用力挤压而泛白。

这招够狠,不给双方回绝的余地。

忽感有道异样的目光袭来,她侧头看过去。于仲谦已扭头离席,在满座注目下,向内侍要来新酒樽,拿起酒壶走了过来。

只听他道:“督军好剑法,这杯酒,我敬督军。”

那声音很小很沙哑,几乎听不出哽咽音,那手晃得厉害,倒酒时洒出几滴。

白芊芸接过酒樽,不停看向于仲谦,这人先前多次求见,如今在眼前,却在躲闪,连头也不肯抬起。

他到底在躲什么?

上头平章帝已转身,孟博衍尚未答话,于怀信似要再谏,平喜手捧明黄卷,眼睛眯成一条缝。

白芊芸仰头饮尽酒,只见于仲谦双膝跪地,叩头道:“臣,愿留在琞京,谢陛下隆恩。”

“乐康!”于怀信一个箭步离席,以同样的方式跪下,“请陛下三思,准老臣所求。”

于仲谦态度坚决,一字一句地说:“父帅,儿定要留在琞京,请陛下降旨。”

白芊芸将空酒樽交还内侍,轻手轻脚归座,这事和她无关。

不过于家这两父子也算稀奇,一个非要留,一个不让留,孟博衍还给什么答复,只能去相夷。今后没有人在耳畔絮叨,实在是一大快事。

可于怀信不求带走亲女儿和外孙,偏要带走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这又是为什么?

白芊芸百思不得其解,平喜已在宣读圣旨,她一个字都没听进去,眼前总浮现那双颤抖的手。

坐在后头的金武引颈咕哝:“督军,不妙啊,王爷走了,又来了世子。”

有妇之夫——

孟博衍那四个字在白芊芸脑中轰鸣,她看了会儿酒壶,忍住将酒浇人头上的冲动。

以前没发现,金武看似糙汉子,小心思还挺花。

平喜宣完旨,平章帝拉着孟博衍走下台阶,将他推到于怀信身前,道:“景行年少时无知,今后作相夷军监军,请相夷公严加管教,为大玄培养帅才,也请相夷公好生看护,莫让他有闪失。”

派监军,这可不是好兆头。

白芊芸同情地看了于怀信一眼。当年西庭军中也去了监军,后来,那监军上凑朝廷,白家勾结昆州,拱手献出惊风隘,便有了举国震惊的西庭案。

金武与她不谋而合,压低声音道:“王爷会不会成为第二个......”

“喝你的酒。”白芊芸用酒壶将他嘴堵上,“听安乡王怎么说。”

孟博衍似有所感的扭头,而后真诚地说:“臣此去,若能立功,愿以军功迎娶江督军,请陛下赐婚。”

今朝琴音伴剑舞,他朝执手共言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