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淮一打出了巷子,便有了人气。巷子口有大娘摊张布卖鞋袜的,也有老汉挑筐菘菜蹲在路边只待人买走,更多的是接踵而至的渔船,鲜鱼乱蹦。
迎面走来肩挎小篮,卖皂儿膏的小贩,晏桑枝尚且能忍住,可麦芽直咽口水,眼巴巴地瞧着,知晓家里银钱不多便忍着不说。
晏桑枝看见后,叫住小贩摸出三文钱买了三块,她递给麦芽和麦冬,边出声,“以后想要吃什么跟阿姐说,阿姐给你们买。就算现下吃不起,以后也能吃到。”
总不能叫他们老是艳羡别人。
“嗯。”
麦芽欢喜地眯起眼睛,高声应下。
她说完咬了口皂儿膏,很有弹劲,又软又糯。麦冬不贪食,他只掰了一半,剩下的给了麦芽。
晏桑枝眉色舒展,从每个小摊上扫过去,稍后问麦冬,“陈嫂子说哪家铺席的东西便宜?”
她有些忘了。
麦冬把嘴里的咽下,不假思索道:“柳湖边上的孙家铺席。”
孙家铺席离春湾有些路,晏桑枝完全认不得,逮住好些人问路,才在将近晌午的边上到了这家铺席。
铺席还算大,窗户开着屋里透亮,左一个高架柜,右一个大方桌,摆的俱是柴米油盐,或是绿豆、赤豆等寻常人家需要的粮食物件。
晏桑枝四处打量,这里有不少她要买的东西。在一袋敞开的花椒面前停下,她低头看了眼,色黑亮,皮厚,味道大得呛人,是蜀椒不错。
没有抬头唤了声,“店家,这蜀椒怎么卖?”
立马有椅子划过地面的刺耳声响起,脚步声紧随其后,再是熟悉的声音,“蜀椒略贵,蜀地来的每斤近七十文,边上的便宜些,江淮本地产的,二十文一斤。”
晏桑枝闻声望去,听着就觉得耳熟,果然是个熟人,今早刚见过面的孙行户。
孙行户也惊了一下,只觉得巧得不行,这铺席是他家的,靠自己走南闯北才置办出来。
他今日被晏桑枝看病的游刃有余折服,也想请她帮忙看看。便准备卖个人情与她,当即指着那蜀椒道:“刚才没认出来,既是熟人,这蜀椒便按江淮的价卖与小娘子。”
“不用,照价就好。”
晏桑枝不喜欢占这种便宜,谁知道后面他有求于什么。
果不其然,孙行户扯出笑来,“我与小娘子才见过一面,有点戒心也是应当的。只是我今早观小娘子瞧病,不吃方药只食药膳,我觉得有些新奇。”
晏桑枝静待他的后话,他立马接下去问道:“不知这药膳对吃不下饭可有用?”
他家有个女儿,才五岁,也不知道是真的受到冷气还是何故。这几日饭竟一点也吃不下,吃下不出三口必吐出来,苦汤药更甭说,闻到味便一副要昏厥的模样。
才短短三日,就消瘦了不少,急得他近来脾性也越发差。
“自是有用,你看病?”
孙行户立马摇摇头,补充道:“我家里小女,她吃不下饭。”
“多久了?之前可曾发生过何事?”
晏桑枝询问清楚。
“三日,大夫说着凉,可汤药根本进不了口,每日都吃不下去东西,闻着味就恶心想吐。”
她听了后细细琢磨,应当是小儿厌食,才三日不算太重。
晏桑枝手里挑拣着花椒,对孙行户道:“明日带她过来瞧瞧,不会太难治。”
“真的?”孙行户有些喜形于色,一时竟控制不住声,稍后敛色说:“我明日一早就带着过来,只要小娘子能医,银钱都好说。今日在我这买的东西全都抹掉一半的价钱。”
她摇头,声音语重心长,“我们还是各论各的,今日该多少就多少,明日你来看病也是这般。不然这银钱难算,之后我也不好意思过来。”
虽说她现下确实没有家底,但这些银钱还是出得起的。
拒绝孙行户后,她自个儿挑拣起来,花椒耐放,买了一小袋。
铺席里还有莳萝、陈皮、茴香、草果、桂皮等香料,做药膳所需的,晏桑枝都买了一些,要价贵,她不敢多买。
干姜、生姜、红曲、蒜和粟米、黍米、绿豆以及豆粉、油饼、黄豆、赤豆、荞麦、豆豉等,俱买了一两斤。
最后算价钱时,听得孙行户报出两贯四钱后,很是心疼。她才赚回来的钱,一下又得掏出去大半,但看到一堆的东西,她觉得至少值了。
“我给小娘子你送过去。”
孙行户十分殷勤,这下晏桑枝没有拒绝,光凭她姐弟三个拿,得跑几趟才能拿完。
跟在串车后面,晏桑枝打量着沿河的渔夫摊子,蛤蜊倒是不少,江淮近水,边上的海域辽阔,海物太多反倒不稀奇,也卖不上价。
她随意看看,要了一小桶,才十来文。治小儿厌食除了蛤蜊以外,还要芫荽,她带着麦冬和麦芽一路找,才在一个摊子上看到,挑了几根摊主只要了几文钱。
芫荽本是他国之物,自然要的价贵。
盐的话,晏桑枝路过盐铺顺手买了,江淮的盐价并不算得贵,此地盐商甚多,外地的盐商也都要从码头过,并不缺盐。
因此官府出台的盐价每斤为四十文。
晏桑枝买了两斤,带来的银钱算是彻底只剩了几个铜板。三人左一袋右一袋拎着东西回去。
也没有碰上什么熟人,一路回了家。孙行户帮忙将东西抬进去,全部堆在灶房里,他匆匆扔下句话便告辞了,说是明日一早就过来。
麦芽到了此时才惊叹出声,“好多粮食。”
“日后要买的粮食比这还多呢,把我们麦芽和麦冬喂得白白胖胖的。”
晏桑枝说的是真心话,她看了两个小孩一眼,吃了这么几日的生地黄粥,气色好了些,身子一点没胖,脸也没有白嫩起来。
任重而道远。
“我肚子吃不了那么多粮食。”
麦芽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肚子,面色凝重。
麦冬无奈摇摇头,不欲搭理她,帮着晏桑枝一起将东西规整好,粮食全都先放到隔壁的仓房里去,到时候请曹木工做几个柜子。
香料则放在碗柜上先,还有旁的东西只能随意摆一起,没东西可以装。
剩余的蛤蜊放到清水里吐沙,等明日看过时再做。
下午时日短,天黑得快,吃了顿饭便可歇下了。换了瓦后,晏桑枝睡觉时稍微好些,只是偶尔会惊醒。
这觉睡得好,早起时感觉没那么疲惫。吃完早食后没多久,她就听见了外头的敲门声,那破门吱呀吱呀地响,一副随时会倒的模样。
她去开门的时候还想,这门得重做。
门外站着的是孙行户一家三口,他娘子看起来十分温柔小意,怀里抱着个病恹恹没有精神的孩童。
“进来吧,我先给她把个脉再说。”
晏桑枝拍拍院里的石桌,让孙娘子将怀里的孩子放下来坐好。
“小娘子,我家小茶劳烦你了。”
哪管昨日丈夫回去说得天花乱坠,她心里也是有些疑惑的,见了人疑虑更深。年岁太轻了些。但她嘴里很客气。
小茶没甚力气地靠在桌沿,伸出手让晏桑枝把脉,脉有些浮紧。
她收回手,对上孙娘子的眼神,语气笃定,“应当是前些日子吹了风,染上风寒,病症与旁的不同,别人大多病从头、鼻、喉起,她是伤及脾胃。倒不全是风寒所起,小茶之前在家应该便饮食不节。”
孙行户一拍手赞同,“她胃口不太好,这也不吃那也不吃。”
“那小娘子你说,该如何,做什么,什么药膳吃才好?”
孙娘子听这话信服了点,至少还是有些真本事在里面的。
“吃芫荽蛤蜊。芫荽性温,对脾胃中焦有好处,蛤蜊味咸,五脏滋润,开胃。两个放到一起煮,能治小儿厌食。”
晏桑枝大概说了功效,站起身来,甩甩袖子接着道:“跟我一道进来,我教你们做。”
“教我们做?”
这应当是不外传的秘方,如何能教别人,孙娘子想得多,她有些惶恐。
“自然,这得每日吃上一小碗,至少得要五日。总不能日日找我做,”晏桑枝打消她的疑虑,“这里面没用草药,只是用到几味调料罢了,这才能教与你。”
这对她来说没什么好藏私的,她宁愿大家都能学会几种简单的食疗方法。
好说歹说一道进了厨房,晏桑枝捞起蛤蜊,麦冬屁颠屁颠去烧火,这是他每日最喜欢的。
等锅里的水发出咕嘟嘟冒泡的声响,晏桑枝才把蛤蜊沿边扔进去。闭合的壳刚一触到热水绽开了口,煮到沸腾,赶紧捞起来。
孙娘子看得很认真,生怕错过一步之后便没了功效,她自己看不成,还得把孙行户拉过来要他死盯着。
晏桑枝没看见两个人的小动作,自己拿了根筷子,用手抵住壳,将蛤蜊肉挑出来放到粗瓷碗里,肉沉在冷水中些微紧缩。
芫荽也需要焯水,从嫩绿的挺拔到软而不脆,过一遍冷水,香得扑鼻的味散了许多。
葱丝、姜丝,另放了点熬化的猪油,醋和盐也得放,蛤蜊肉倒进去,芫荽紧随其后,拿筷子给拌匀了。
一大盘开口的蛤蜊夹杂芫荽的绿,姜汁裹挟着浓香散出。小茶本来靠在娘亲肩头上的,被熏得皱皱鼻子,使劲嗅,不想吐,有点想吃。
转过头来要折腰趴下去闻,吓得孙娘子赶紧将她抱住,小茶伸出根手指,小声地道:“娘,我想吃这个。”
孙娘子以为自己听错了,忙去看孙行户,却听得他说:“小茶要吃这个,夹点给她。”
“哎。”
她没听错,面上欢喜,忙接过筷子,夹了一些。小茶想也不想凑进去叼过,没有她想吐的味道。蛤蜊肉进了嘴,芫荽的碎叶还沾在嘴皮上,她忙将吸满汤汁的肉用牙咬成碎,全给吞下去。
又张起嘴,见她娘没反应,闹着下来要自己吃。孙娘子泛红了眼眶又笑起来,捧过一口小碗让小茶自己吃。
晏桑枝做得多,她倒出一半来,给了麦芽和麦冬,这味熏人,两个早就被馋得口水泛滥。
另外的让孙娘子和孙行户吃,她吃不得这冷物,不然等会儿便得出去吐起来。
他们不好意思,却也没拒绝,主要这味太香了,蛤蜊肉无沙,又嫩,一口一个。最后这点汤都被他们给喝光了。
碗筷还是孙娘子洗的,她占了便宜有些羞愧。
孙行户则掏出一袋子银钱来,铜板碎银叮当作响,他看自家小女能吃东西,当即高兴地摸出几两碎银要做酬劳。
“无需这么多,给我七十文即可,所需的料费银钱不多。小茶也并非好了,只是这样东西能吃下。需得按上面再做五日,每日只吃一小盏,多了不成,忌辛辣,荤腥不吃、鱼虾不吃。”
晏桑枝虽然是奔着赚钱去的,但得有度,该多少便多少。
听到七十文他们两个还不敢相信,这钱太少了,根本拿不出手。
“别与我争,不然日后小茶吃到日数后,不要找我看诊。”
这句话把他们吓得乖乖付了七十文,千恩万谢地走了。
院子没了人后,麦冬很认真地数起银钱,生怕少了一文钱或是多了。
而晏桑枝杵着下巴想,需要做个本子写医案。
日后来看病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总不能全靠自己记下来。
这般想着,院外又起了敲门声。
厚脸皮求个收藏,想开个轻松一点缓解压力,六月一号开文。
没有任何极品以及惨事的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如果感兴趣的话,求个收~
《小镇人家》
文案:
阿夏是小镇上的姑娘,她没出过陇水镇,她们一家都生活在小镇上。
叔伯说,外面的城镇更热闹。
可阿夏喜欢小镇平淡的生活。
阿爹是帮厨,隔三差五给她带宴席上的吃食,水晶肴肉、鲃肺汤、碧螺虾仁、腌笃鲜、葱烤鲫鱼。
阿娘和太公手巧,自己在镇上支个摊子卖东西,一个捏面人,一个做伞、扇子、灯笼等小物件。
太婆和大哥也不闲着,一个每日都有人请去接生,一个在陇水镇书院当西席。
只有阿夏呼朋唤友,整日招猫逗狗,偶尔干点实事。
盐价来自《宋代物价研究》
蛤蜊和芫荽的作用来自《本草纲目》
芫荽蛤蜊出自《新食疗本草》中的香菜拌蛤蜊,文中写道适用于小儿厌食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不知道真实有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芫荽蛤蜊